•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515|回复: 0

    四川省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8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简称“川”或“蜀”,历史悠久。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县(现属重庆市)大庙,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02—204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川中的资阳县,出土了著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在川东的铜梁县(现属重庆市)、川中的资阳鲤鱼桥、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汉源县,发现了大量古人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和兽类遗骨,时代大致在几十万年到一二万年前。这些考古遗存和遗迹,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最早的证据。
      大约1万年以前,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遗骸等,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甘孜、阿坝的全川范围内广泛分布,迄今发现遗址200处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种子已经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现属重庆市)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发现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质生产工具、陶器、动物遗骸,以及工艺品,表明已经达到新石器的全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发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渐产生。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阳,便是名扬中华、迹遍海内的帝颛顼。
      古文献还记载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区和川东重庆治水。也有文献说大禹生于西川石纽,地在今北川县。这些都是远古四川与中国各地存在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的证据。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因巴、蜀发生战争,秦惠王趁虚而入,先后兼并了蜀国和巴国,设立了蜀郡和巴郡。此时的巴蜀地区就有了“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
      秦惠文王后元9年(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在巴蜀故地设立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巴蜀二郡划入全国十三州之一的益州。新莽地皇5年(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占据益州称帝,取起于成都之意号成家。东汉建武12年(36年),公孙述战败,益州重归中央政权管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为刘备所灭。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建都成都,263年灭于曹魏。
      到了两汉时期,属益州,此地的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从此,魏、吴、蜀三国相争,在这片广衰的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让人感怀当年的烽火硝烟。263年蜀汉被魏国所灭。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306年李雄起义成功,攻克成都,建立大成国。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四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陷入低潮。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四川西部高原和临近云南的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拓。618年唐朝建立后,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继续对四川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工作,四川地区的经济慢慢复苏,并达到了另一个高潮。965年归宋朝统治,置川陕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
      晋初年,划出益州一部设梁州。西晋末年,李特率流民起义军攻入益、梁二州。东晋永安元年(304年),李特侄子李雄在成都称王,史称成汉。347年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益、梁二州先后成为南朝的宋、齐、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州、郡、县的建置和更改十分频繁,数量有所增加。唐代,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州、县数量大大增加,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五代时期,前"蜀"王建(907-925)和后"蜀"孟知祥(934-965),又先后在今四川地区建立过地方割据政权。
      宋王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将县减并至180个左右。宋太宗太平兴国6年(981),并西川路和峡西路为川峡路。真宗咸平4年(1001),又分为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为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称之为川峡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北宋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在四川地区建立过"大蜀"农民革命政权。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大理地方割据政权。
      元朝至元23年(1286)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现在县的分布格局。当时,川西高原北部,属"陕西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属"云南行中书省"。元末红巾军起义后,1361年,明玉珍及其子明昇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建都重庆,1372年为明朝所灭。
      明清时期,四川省辖境己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明代,四川是全国13行省之一,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进行军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革命政权(1644-1646),建都成都。
      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为后来的西康建省打下了基础。
      1279年元朝延续宋时的行政区划,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1363年红巾军首领之一明玉珍人蜀称帝于重庆,国号大夏。1371年来朱元璋讨平夏政权,四川归属明朝统治,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1644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四川归清朝统治。清朝设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清朝中叶以后,四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796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各族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人口锐减,田地荒废。辛亥革命后,四川成立了四川军政府。后又曾出现长达近20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中共四川省党组织先后领导了20次武装起义。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四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重庆,重庆作为战时的首都8年,四川成为抗日的大后方,是中国抗日的兵源、财源以及粮食和物资基地。这一时期四川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1949年底四川解放,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时期,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使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