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泽州首富王氏故居被发现
7月底,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在泽州县大箕镇南沟村、秋木洼村、申匠村等村庄发现明清时期泽州首富王泰来的故居——秋木山庄遗址群,以及王氏墓群。王泰来的故事流传多年
现在看来,泽州县大箕镇的秋木洼村、南沟村不过是太行山上两个平常又平常、普通又普通的村庄。然而,在300年前的康乾盛世时,这里可是风光一时。那时候,在整个泽州府,说起秋木洼,说起秋木山庄,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民谚有:“山西泰来号,独修火神庙,捐银十万两,不够再来要。”这个泰来号财大气粗,它的东家正是世居大箕秋木洼的王泰来王氏家族。
关于王泰来,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王泰来是王氏家族几代生意人的统称;二是认为王泰来所指的是王璇。王璇(1636-1706年),字在只,泽州大箕镇人,早年曾入贡,后经商,由于经营有方,最终成为富甲一郡的巨商大户。
王璇,主要生活在明末至清顺治、康熙两朝。王家从明末王自振经营盐运起家,到清初时,富甲一郡,渐成晋商魁首,泽州望族。
据有关资料显示,清朝盐的贩卖几乎由山西商人一手包揽,而当时清政府的盐税收入占全国税收的一半。对于盐商来说,其利润最少是五六倍,有时为七八倍,有一段时间竟高达十五六倍之多。可想而知,当年盐商是何等的富有。王家当年到底富到什么程度,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秋木山庄写尽繁华事
王氏子孙几代均身居高官,却大多未经科举之途。《永宪录》中记载有这么一件事:“雍正四年,山西巨商王廷扬以捐纳军费换取官阶”,“擢太仆寺少卿”,王廷扬正是王璇的次子,他后来更是官居工部左侍郎,肯拿这么多银两来换这样的显赫,可见王家资财之巨,其“泽郡首富”之称当然不是徒有虚名。
王氏故园“秋木山庄”在数百年前,曾是怎样的生活场景呢?想必是极尽奢华。秋木山庄遗址是一个历史见证,它把当年王氏家族的繁荣兴盛物化于此,浓缩于此。
王泰来故居位于大箕镇南沟村村北,是王璇时期专为王氏内府区而建,依就北低南高的地势,甃石为坪,坪上建宅,占地约12500平方米,现城内建筑均已塌毁,不复存在。城周为椭圆形走势,城设南北二门,北门外有一单层建筑,据村民介绍,此建筑为接官厅,接官厅旁为吊桥(已毁),是往来外界的主要通道。
如今的秋木山庄只留下坚固的城墙,建筑也已毁败殆尽,繁华已随王氏先人一起逝去。从巷口望去,两旁尽是简陋的木板门,没有了张扬着富贵气的高大门头,没有了威猛的镇宅石狮,没有了雄伟壮观的牌楼高阁,没有了漂亮的紫铜门钉雕花窗棂,只有那风蚀的断壁残垣和四下散落的建筑构件。脚下印痕深深的石路,踏出一个家族的兴亡变迁。王氏墓群续沧桑
王氏墓群位于大箕镇秋木洼村北,墓地格局已被破坏,尚存康熙丁亥(公元1707年)季春合族公立的“王氏祖茔”石碑。墓地前农田中保存有两匹残破的石马,可辨墓园当年甬道位置。石马西侧的田塄上,垒砌有石人头一颗,几通雕刻精美的碑首也被当作了垒砌田塄的普通石料,十分可惜。
王珣,字玉光,王氏家族中人,王璇之弟,生卒年代不详。康熙丙辰科(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武进士,授明威将军。年四十一卒。其墓地位于大箕镇申匠村东南,已无封土,墓地神道碑及其碑亭保存尚好。碑为雍正十年(1732)镌刻,高2米有余。碑亭平面呈正方形,为砖石结构歇山顶建筑,前、左、右各开拱门,檐下为仿木构砖雕斗拱、枋、垂柱等装饰立面,飞檐橼头刻有万字纹和团花纹。在楼身四面石枋下均有精美砖雕镶嵌,题材有龙、麒麟、花草、吉兽和人物故事等,现部分已失窃。整个碑亭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清朝中晚期,就在晋中商人创办票号,实现“汇通天下”,开创晋商的空前鼎盛之际,显赫一时的泽州秋木洼王氏已然衰败了,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倒是那王氏墓园依然伫立的石人石马石像生,碑碣砖雕封土丘宿草离披中留驻着王家最后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