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953|回复: 0

    布依铜鼓十二调:龙场镇民族民间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场镇对门山布依寨的“铜鼓十二则”。余姓和杨姓两家分别保存下来的两面铜鼓,分一雌一雄。据专家考证,这两面铜鼓“属于唐末灵山型铜鼓中的晚期作品,是贵州现存铜鼓中最古老的一对,可以说是打击乐的源头之一”。两面铜鼓的鼓面为“宫、商、角”三音,鼓圈为“徵、羽”两音,构成了古老的五音区,能根据一年中十二个不同的农事活动内容,打击出十二种音色声调,同时伴有十二生肖面具的傩戏表演,十分奇特和精彩。龙场镇党委书记冯登坤说:过去铜鼓十二则只限男性享用,从去年开始妇女也能参与了,龙场镇为此骄傲地打出了“铜鼓之乡”的品牌。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东部,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布依族聚居的自然村寨有四百多个。布依族没有文字,"铜鼓十二则"以家族方式传承,一代一代通过口传心授沿袭下来。
      据史书记载,布依族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铸造铜鼓了。传说铜鼓是布依族先祖古百越"骆越"一支所造。因此被布依族人视为传家宝和氏族、宗教团结的象征,敬若神灵,年年施祭,岁岁礼拜。布依族铜鼓十二调流传在扁担山、丁旗镇、大山乡、城关镇、六马乡、沙子乡、良田乡、募役乡布依族聚居区,并辐射到关岭自治县、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周边布依族地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几县范围的布依族民间铜鼓文化圈。
      铜鼓历史溯源:
      1、认为铜鼓是由称为镦于的乐器演变来的。因为铜鼓和镦于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例如都是一头有面,中空无底,用铜铸成。越南清化东山出士的一面小铜鼓,鼓面中心还铸出一个站立的考虎,形状更与虎钮镦于相似,它很可能就是镦于向铜鼓演化的中间形式。从产生的年代看,镦于早于铜鼓,安徽县和寿县出土的春秋时代镦于便是例证。但是近年来出土的材料证明铜鼓和镦于在春秋时期都同时存在,没有早晚之分,如果就铜鼓产生地的云南来讲,镦于的发现就比较晚了,只在西汉中期石寨山古墓出土的青铜贮器上,才看到镦于和铜鼓挂在一起敲击的现象,因此镦于是铜鼓产生以后才传入的。
      2、认为铜鼓是由皮鼓演变来的。清人李调元在所著《南越笔记》中说:南方多雨, 皮鼓容易受潮,就改铸成铜鼓。法国人赫斯,也提过同样的主张。1890年他在《北印度铜鼓》一文中猜测说,公元一世纪时,中国用兵南方,遇到潮湿季节,皮鼓容易损坏,主将便造出来。这些看法,有逻辑推理,也有据气侯因素加以猜想,缺乏实物依据,很难成立。
      3、认为铜鼓起源子锅釜。1964年,祥云县大被那村发现一座木椁铜棺墓,随葬品有一具原始铜鼓和一件铜釜,如果把铜釜来个底朝天倒放,两者十分相像。1976年冯汉骥先生在《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一文中,进一步通过祥云大波那木椁棺墓出土的铜鼓和铜釜的对比,提出"从早期铜鼓的形制来看,它似乎是一种实用器〈铜釜〉发展而来。"进一步考察与原始铜鼓相似的"锅釜",除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过一件之外,楚雄市万家坝、呈贡县天子庙、曲靖市珠街八塔台等地古墓葬中都出土过。这种铜釜是由同形状的陶釜演变来的。与原始铜鼓相似的炊具陶釜,产生于新器时代,到铜器时代仍然继续流行,人们仿照它的形状制作了铜釜,又根据铜釜的形状,铸造出初期的原始铜鼓。
      陶釜---铜釜--铜鼓,这当是铜鼓起源发展的序列。
      布依族使用铜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布依族先民就使用过铜鼓,只是这一时期还没有关于铜鼓的文献记载。但晋宁石寨山及相邻的江川李家山、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等地出士的铜鼓,许多学者认为应属于"耕田,有邑聚"的"推鬓"民族,而这一族系应与古老民族"百濮"有关。关于布依族的族源,学术界有人认为布依族族源是濮族。云南大学教授尤中认为贵州境内的布依族在名称上都带有一个濮(今布)字的遗留:江应梁著《说濮》中也有布依族来自濮族的说法。由此可见,先秦,西汉时期布依族先民就使用过铜鼓。
      布依族最早使用铜鼓且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东汉、魏晋时期。《后汉书·马援传》写道: 马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成马式,还,上之。"这是我国古代文献对铜鼓的最早记录。东汉魏晋时期有关铜鼓记载,凡事明确提及族称的都与僚有关。裴渊《广州记》说"俚僚贵铜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方以为奇,初成悬于庭。克晨置酒招致同类,来者盈川,其中豪富子女,以金银为钗,执以叩鼓,竟留遗主人,名曰"铜鼓钗"。布依族是骆越,俚僚族系的后裔。因此,布依族是最早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
      元明清时期,布依族使用铜鼓更为广泛,而且形成一种习俗。《贵州通志》记载:"仲家…… 以十二月为岁首,俗尚铜鼓,中空无底,时时击以为娱。土人或掘地得鼓,即张言诸葛武侯所藏者,富者争购, 即百牛不惜也。"《(皇清职贡图)卷八又说: "补笼苗, …散处贵阳, 安顺、南笼、平越、都匀等处…岁首男女相聚击铜鼓,吹芦笙为乐。"《黔苗诗说》也说"补笼风俗未相悬,仲子分支色总研。独怪残冬寒雪里,齐挝铜鼓乐新年。""补笼"为仲家之一支("仲子分支")。"仲家"即今布依族。
      直到今天,许多布依族村寨仍保留有使用铜鼓的习俗,几乎所有的布依族村寨都有一面铜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