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况
岳西县1936年由潜山、太湖、霍山、舒城四县划来;县境位于大别山腹地,大部是山区,也有少量盆地。这种环境决定了岳西县姓氏的复杂性。岳西全县40万人口,居住百年以上的姓族120余个。万人以上的大姓约10个,前三位是王、刘、储,还有汪、胡、程、吴、陈、余、方七大姓。从岳西县的姓氏迁徙、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许多重要信息。
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岳西县古代居民极少,今天有史可查的先民足迹,主要有司空山及其庙宇和禅宗初祖慧可、诗人李白、道教梅福的足迹,响肠西晋时期的千佛塔,妙道山的北宋金璧寺、一级国宝文物——宋朝的孩儿枕等少数内容。可考的最早姓族迁入时间为唐朝。
但是,岳西的居民、姓氏也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它,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极具价值的人文历史信息。下面就岳西县姓族迁徙情况向大家做一点肤浅的汇报。
岳西县姓族迁徙的时间、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逃避战乱而来
研究各姓族谱,发现岳西县多数姓族的祖居地原来都在江西鄱阳湖及其附近地区。那是一个大鄱阳湖的概念,主要为江西抚州、景德镇、九江、浙江省、江苏省、湖北黄梅、安徽徽州一带。安庆及岳西人通常讲自己的祖先来于“江西瓦屑坝”。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陈友谅在鄱阳湖畔连年征战,为了逃避战乱,当地居民纷纷逃往安庆一带,原后又从安庆附近进一步逃入岳西的深山之中。这是岳西县姓族来源的一个主流。
刘姓(元顺帝时由江西——司空山——来榜石门山——其一世祖坟山在和平乡);
五河镇、响肠镇崔姓,元末明初,由崔华三于江西鄱阳湖,迁至潜山县,再迁至五河、无愁;
从景德镇来的还有:响肠镇方姓,冶溪镇联庆堂方姓,五河茅山闻姓,白帽余姓,天堂程姓,无愁陈姓云二公,司空山云五公,(陈独秀是云一公后裔)
于明末清初躲避战乱来岳西县的有:来榜汪姓,沙村的韩姓、田姓、黄姓、徐姓、邓姓都是由江西迁来。(韩姓一世祖韩应瑞,于明末由江西迁怀宁县雷埠,再迁沙村)
二、因为发展谋生
中关储姓于南宋理宗时由池州迁来,从其祠堂对联可知:
自唐历宋历明箕裘仍旧;由浙迁池迁皖堂构重新。
响肠土居胡姓(江西华林派,宋朝迁入)。
天堂、响肠夏姓,于元朝迁入岳西县。
柳畈柳姓,先祖元朝时做木材生意,由江西迁来,明初柳升(封侯)是其第三代孙子。
响肠柯姓,清朝康熙年间由贵池迁潜山,再迁岳西县。
响肠李姓,清朝嘉庆年间(1802年),先祖李求嘉为打铁谋生而来,最先定居响肠下街。
天堂金姓,清初,金光荣的大夫人携两个亲生儿子从潜山县杜姆迁入天堂,造金家花屋。
三、为躲避迫害而来
五河茅山闻姓,本是南宋末年宰相文天祥之后裔,为躲避朝廷诛九族的伤害,改“文”为“闻”。
来榜戴杨,本是桐城县著名文学家戴名世之后裔,为躲避朝廷诛九族,而改姓易名,其中还有个很曲折的故事。
天堂方汪,明朝桐城大学者方孝孺因为得罪朱棣(明成祖)而被满门抄斩,有幸免者逃往岳西改姓汪,其后代在民国时期修东山宗祠时写出楹联,句句都含有赞颂先祖方孝孺之意,此处选其二:
矩矱仰先型,步亦步,趋亦趋,进退周旋不失方家举止;
伦常期后嗣,亲其亲,长其长,孝悌仁让毋忘圣谕叮咛。
鼓舞如传正学事;
弦歌宜唱壮猷章。
注:正学是方孝孺的字
另从方姓中堂对联也可看出相同意思如出一辙:
壮猷元老传千古,
正学先生表万年。
四、因做官而来
中关储姓 先祖储永钰于南宋理宗时期,守卫铜安寨(现在的安庆府)而来定居。
响肠胡姓,先祖胡淑英于宋末任怀宁县丈量官(当时怀宁县辖今潜山县怀宁县、岳西县部分,县治在潜山梅城,),而定居响肠合水河(胡淑英坟山在合水牛形);
岳西、潜山县王姓,王华正之二子(一称太原王、一称琅琊王),在宋朝舒州做官,定居响肠(祠堂在金山,坟山在响肠政府背后)
响肠吴姓 于万历年间迁潜,后迁响肠
包家、美丽张姓,安徽布政使张华卿,元末由江西瓦屑坝迁潜山县余井,再迁岳。
五、其它原因迁居改姓
前人改姓原因较多,有帝王赐姓、仆随主人姓、入赘随妻家姓(岳西县入赘的规矩是第一个男孩随母姓,第二及以后的男孩随父姓)、逃避追杀改名易姓、少数民族改汉姓、联姻改姓、义气改姓、过继外婆家改姓,有的改姓后又复原,有的生前死后易姓,等等。
杨王——隋朝帝王赐姓,后复原。(金山、温泉东营)
王杨——响肠杨姓,在生姓杨,死后姓王。
孙朱——姚河朱姓,在生姓朱,死后姓孙。
蒋姓——田头、五河茅山,为耶律阿保机后代。
许袁宗祠——在店前镇。此为宗祠之中少有之特殊现象。
吴贺宗祠——在店前镇,桐城县清末教育家吴汝伦为其撰写祠堂楹联:
大别峰起,山川清淑之气钟焉,其族世所谓甲乙;
明德代兴,祖宗诗礼之传远矣,乃今大发为文章。
六、一姓多源现象
姓族中普遍存在一种同宗不共修、同姓不同源的现象,这是人类发展中必然存在的正常现象。近年全国出现了一种修全国大通谱,或者华人大同谱的趋势。这从某种意义上看有利于国人寻根问祖,发扬民族传统,但是在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事实的混乱。岳西县这类的现象也不少。
例如汪姓,有“天下汪姓出绩溪”的说法,大家都承认是汪华的后裔。但是岳西县有六种不同来源的汪姓。
汪华(586~649),字国辅,号英发,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绩溪汪村人。他率众起义,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统兵十万,建号吴王。汪华为政宽宏, 6州平安。唐武德四年(621)九月,他审时度势,奉表归唐,被封上柱国越国公,持节总管6州诸军事兼歙州刺史。他在徽州的深切民望,人民奉为神灵,称为汪公老爷。此后许多汪姓都自称是汪华的后裔。汪姓中堂对联是:
平阳世泽传千古,越国家声振万年。
唐封越国三千户,汉袭平阳第一家。
A、潜阳汪——青天乡,原霍山县。
B、方汪——天堂东山,桐城方孝孺。
C、枫林汪——黄尾(霍山县)
D、休宁县西门汪——来榜的一支
E、胡汪——a河图、白帽一带(祠堂在河图镇凉亭村)生汪死胡;
b、店前镇、冶溪镇都有,祠堂太湖县刘畈,(刘邓大军高干会议)
方姓——有安方、凌方之别。
柯姓——有湖北大冶、安徽贵池之别。
陈姓——宋朝江州分庄:a、泾县——庐江——潜山——岳西南田(康熙年);b、江州——湖口——怀宁县——岳西响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