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百万年前,在世界的东方,亚洲的中部奇迹般地隆起一片高原,世人称为“地球第三极” ,亦称之为“亚洲之脊梁”。在这被平原人视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上诞生了藏人的祖先。在雪原茫茫,峻岭峥嵘,雪山草地间生活着自称为“博巴”的藏人。汉人称之为“蕃人” ,蒙古人称之为“吐百特” ,英语称之为“TIBET” ,现世人统称为西藏人或藏人。
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青史》等记载:“雪域藏乡在遥远的洪荒时期,现西藏山南泽当地方的贡布尔日山洞里住着一位猿猴,藏语称之为 “哲阿格”意思是“猴父”,他吃着菩提树上的果子,日子过得十分快乐,只是感到缺少异性伴侣的寂寞。后来,他与美丽而娇艳的岩妖“扎司母”的同居贡布尔日山洞中成为无媒之夫妻,两口子婚后连续生养了六个长着短尾巴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洞中的人口逐渐繁衍起来。他们的子孙们吃完了树上的果实,缺乏食品,发出饥饿的哀求声后,他们就用播撒而不种自收的青稞、豆类、谷物等来养育着自己。不知过小多少年,他们身上的毛和尾巴在劳动生产率中自然脱落消失,而且能用简单的发音来进行语言交流,他们也能利用山间之水,开凿水渠,垦荒种田,建筑城堡,不久,由部落酋长来管理人们的行为。这些人就是最早的藏人的祖先之一。”
这些记载与传说,虽然带有一些神奇的色彩,但是,它仍然反映了古代藏人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经历了由猿到人类演变的历史进程。这些人类早期发展的传说之壁画和藏文解说等,笔者曾在数千年前建造的第一座藏王宫殿雍布拉康中和布达拉宫等的壁画中更能清楚地认识到藏人的发展轨迹。
从公元1956年开始在西藏发现古人类文化到现在,大量出地下文物不断出现,有力证明青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活动,据科学家推算:藏南林芝人的活动时期为8000→5000年间;卡若遗址为5000年左右,公元1958年,在青海省托托河沿岸发现旧石器和西藏林芝地方又发现了大量古代人类头骨,后来又在西藏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墨脱和青海河湟(指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也先后发现各种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出土文物。它们分别属于旧石器与中石器时代,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各种遣留物和遗址分布在雪域藏乡的各个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阿里地区、雅鲁藏布江沿岸、藏东三江流域及藏北和青海的一些地方,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地点就有50多处,它表明在4000年→5000年以前,雪域藏乡的原始部族之文化空前繁荣,并且形成了与地域相适应的不同文化特点的几个大的原始部落群体。以卡诺(公元前3000→2000年)为代表从事定居农耕经济兼有狩猎畜牧经济的藏东河谷地区居民群体;从事游牧和狩猎经济的藏北高原(含青海玉树等地)从事牧业的居民群体;以曲贡(公元前1000→2000年)为代表的主要从事定居农业和渔业经济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的居民群体。
公元1985年,西藏琼结县帮嘎村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出土了狩猎武器、陶器、磨石、磨盘、石钉等文物,从这些文明物的不断出现,表明3千至两万年前,则清楚地证明了藏人的先民在整个青藏高原的东西南北有活动的遗迹,特别是卡若文化遣址的发现,为世界人类学领域展现了雪域藏乡远古土著人的生活情景。那时,他们己能制造各种精制的石器和陶器,放弃洞穴生活,居住在简陋的木制土房屋,从单一的狩猎游牧到兼营农业和饲养家畜,由于火的使用,能够制造粗糙的纺织物和缝制品。
卡若和其它地方的文物的不断发掘,以雄辩的科学根据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藏人的先民就生息繁衍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藏人远古文明,至今仍然闪烁着藏人智能的灿烂光芒。从世界人类发展史来看,北非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民族;幼发拉底河与底格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民族;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民族;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雅鲁藏布江流域同样可以孕育古代的雪域藏乡的藏人。
据藏史《贤者喜宴》记载:“从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之子牟赤赞普起,到第三代赞普锁赤为止,均以母姓为名字,藏学家和史学家认为那时藏人社会还保留着母系社会阶段,从第四代赞普到第二十七代藏王赤杰脱赞各代赞普均以父名母姓为姓氏之名字。雪域藏乡有众多的部落群体并无部落联盟式的统一国家。据敦煌文献和藏文史籍载,与雅隆悉补野部落首领聂赤赞普的同时,还有娘若、工域、达域、象雄、苏毗、等44个小的部落,随后互相兼并为12个较大的邦部落,他们都处在互相兼并的过程中。藏文文献记载:“诸邦喜争战格斗,不计善恶,定罪后投入监牢之中”,“小邦不给众人住处,居住在草原亦不允许,惟依恃坚硬岩洞中穴居,饮食不获,饥饿干渴,雪域藏乡众生处于小极为艰难……” 。
公元5世纪时候,雪域高原的广大地域 已经由苏毗(藏北地区);大小羊同(今阿里地区);白兰(青海西南部、西藏北部地区);党项(今青海东南地区和四川西北地区);附国(西藏昌都及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吐谷浑(今青海湖地区)等诸邦分而统治。
公元629年,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诞生了。他十三岁时,就登上了无畏狮子座而成为雪域高原最伟大的藏王。松赞干布即位不久,又迁都拉萨,在拉萨河谷的红山顶上建造了布达拉王宫,完成了吐蕃人古代文化中心由雅隆谷地向拉萨的转移。松赞干布实行大开国门,从印度和唐朝两个邻邦国家,学习治国的策略。
藏文字的改制是藏王松赞干布在发号施令,加强内部的统治时,深深感到没有一种记录方便并与语言统一使用的文字而困惑(据说那时使用繁杂而不规范的象雄文字),于是派吐弥·桑布扎等人到天竺、加湿泥罗学习文字、法律等,吐弥·桑布扎不负厚望,访遍印度大师,返藏后创制了延用至今的藏文字,使用方便的30个藏文字母恰似30颗光芒四射的巨星一样照亮了雪域藏乡的草原和村落之中,一扫吐蕃人因无规范的文字而带来的蒙昧与困惑。从此,藏人进入了划时代的文明阶段,利用文字工具记录历史,写就文法,翻译佛经,书事纪年,行文发令,有了文字后很快制定了吐蕃“六种大法” 律例和十二生属为纪年的藏文历法及发展了闻名于世的藏医藏药。
因有了文字广泛使用,加强了藏人内部的各种交流,强化了藏人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外交来往。后来的历代藏王们与松赞干布藏王一样,继续着藏族人文化事业的变革,发展了藏人文字的统一和规范。现使用的藏文字母有30个辅音字母和四个元音符号的拼音文字。藏文字从左往右书写,印刷字体称为“有头字” ,书写体称为“无头字” 。这种使用极为方便的文字为藏人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体藏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藏文作为世界上最先进文字之一。
雪域藏乡的藏人现主要居住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总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青海省(总面积为73万平方公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总面积为15.3万平方公里)、阿霸藏族羌族自治州(总面积为8.3万平方公里)、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为4.45万平方公里)、云南省的德庆藏族自治州(总面积为2.39万平方公里)等地区。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藏族自治居住区域总面积为223.44万平方公里。此外在尼泊尔、布丹、锡金、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瑞士、英、法、德、意大利、美、加拿大等40多等国家和地区居住着为数众多的藏人,其中,有1000多年前遗留下的,也有近代移居的。
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人自称为“堆巴” ;居住在拉萨附近的藏族人自称为“卫巴” ;居住在日喀则附近的藏人自称为“藏巴” ;居住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族人自称为“康巴” ;居住在西藏东北方向的(青海全境、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的藏人自称为“安多巴” 。
藏语大概分为三种地方语言,即卫藏方言、康巴方言、安多方言。藏人口,根据最近的统计数约有650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境外藏人口,估计亦有50万~100万人(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尼泊尔境内约有百万藏人)。
藏人之姓氏
A,根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泽当地区曾经有斯、穆、桐、东四个大姓氏,后来又补加了查、楚,共为六个氏族。吐蕃时期,藏族姓氏不断地扩充,吐蕃时期第一位国王称聂赤赞普,后来的六位赞普的姓名中借用第一位赞普的名字中的“赤”字,即“天尊七赤”(聂赤、牟赤、延赤、苏赤、美赤、达赤、塞赤七位赞普)。这说明吐蕃从第一代赞普至第三十一代赞普之间的“六地善王” 及“八德统王”、“五赞王”等赞普的名字是借用前辈名字的一部分。
B,吐蕃时期如萨迦地区有昆氏家族不属于蕃地四大族姓或六大族姓,而是天神三昆仲之后裔,据说玛桑家族七弟兄中最小的玛桑总王娶托拉沃坚之女托嘉若姆为妻,生子托葵邦波达,托葵邦波达之孙鲁擦达布沃坚娶孟萨错姆杰生子起名为雅邦杰,居住在南木林西北方向高大而美丽的山上,后来雅邦杰杀死森波迦仁察梅,夺其妻雅珠斯礼玛为妻,生一子,起名为昆巴杰。昆氏家族遂由此得名,昆氏家族中的昆贝波且有人曾担任吐蕃王朝时期赤松德赞藏王的内大臣,而昆贝波且之长子昆鲁易旺波是吐蕃第一批出家的“七试人” 之一。
C,普通藏人的姓氏来源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姓氏一样,一般人的姓以居住的环境有关,居住在河湾上游地段的人家称为“雅隆仓”,居住在田地旁的人家称之为“罗娃仓” ,居住在太阳升起的东山跟部人家称之为“嘉札仓” ,居住在射箭靶场附近的人家称之为“本瓦仓”,如朗通家族(glang-gdong),的姓来源于江孜家族庄园附近有座酷似大象之额头的悬崖。(朗意为象,通意为额头)。
D,有的家族的姓以城堡和宅第之名作为家族的姓,如凯墨家族的名称源于雅堆(yar-stod)地区的庄园称谓,(亦称之为贡桑孜)凯墨家族中的凯墨若丹林巴曾担任过贡桑孜的宗本,所以他的儿子才旺顿珠,通常以贡桑孜为姓氏。
阿沛(Nga-pnod)家族的姓来源于工布江达之下那曲的阿波宗(Ngapo-dzong)阿沛庄园而命名家族姓氏。西藏有名的贵族“拉鲁嘎察(简称拉鲁仓)” 家族的姓就是该家族建在拉萨附近豪华宅第的名称。擦绒(tsha-rong)家族的姓来源于萨迦附近擦绒庄园的名谓,据说,此家族是吐蕃时期着名的藏医师宇妥云丹衮布的后裔。
E,有的姓来源于某人在历史上有了名胜后,将此人的姓名做为家族的姓氏,如班楞(dpal-lhun)家族,全名是班确楞布(dpal-vdyor-lhun-pa),此家族中的班楞哇曾担任过仁钦孜宗本。后来该家族的人担任过班禅大活佛的聂向(神职人员)。
又如霞扎·甘丹白居,霞扎曾是藏族历史上显贵的家族,甘丹白居是其家族中一位知名成员的名字,后来其家族的人为了突出自己的身份,称自己的姓称之为霞扎·甘丹白居。
F,有的家族把自己出生的地方名冠以自己的姓氏,如出生在安多宗喀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巴创世人洛桑扎巴的名字前加上宗喀巴的姓,“巴” 是藏语助词,意为人。现在人们尊敬地称之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或简称为宗喀巴大师。
G,藏人的诞生礼仪中含有很多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成分,如果家庭中没有生孩子,就要到寺院、神山、圣湖、祖先墓地、自家的佛堂进行一系列的祈祷活动。还要打卦问卜、请宗教人员诵经求子。当家庭中新添了所求的孩子时,人们就要到祀求之处敬谢佛、神之恩惠,还要请活佛或大德者给孩子取名并为孩子的平安成长诵经赐福(求取护身结、护身符)。
一般给孩子取名字时,请村落有知识的老人或请活佛、高僧取名,有些人家还要查看“出生预言” ,根据生辰属相,推算命运。大部分人名取自佛教中的佛、菩萨、金刚等的名称来命名的,如桑杰加(佛护佑),强巴(弥勒佛),宽卓(空行母),丹正(马头明王),丹增(持教),喜饶(智能),索南(德福),扎西(吉祥),白玛(莲花),央京拉姆(妙音仙女),卓玛(救度母)、丹巴(圣教)、嘎勒(吉祥)、穹培(兴法)、丹增(执掌佛教)等。有的家族中曾诞生了一位很有名的官员或高僧大德(活佛、佛学家,医学家等),就把自己家族的姓冠以官职或高僧大德的名字,如噶伦·旺堆尼玛,噶伦是原西藏噶厦政府的内阁成员的宫职名,而名字旺堆尼玛才是真正的名字。又如嘎让·尚玛杰家族的姓是嘎让,此家族曾诞生了一位活佛,起名为嘎让活佛,后来这个 家族的姓冠以嘎让的姓,习惯上称之为嘎让家族的某某人。
J,有的家庭给孩子取名时,按出生的星期取名,如星期一出生的孩子取名达娃,星期二出生的孩子取名尼玛,星期三出生的孩子取名拉巴,星期四出生的孩子取名普布,星期五出生的孩子取名巴桑,星期六出生的孩子取名边巴,星期日出生的孩子取名尼玛。凡以星期、(七天)取名时男女均可,如尼玛次仁(男性),尼玛错姆(女性)。亦有出生之日所取名子,如咨就(初一)、咨捷(初八)、咨松(初三)、咨就阿(初十五)等。亦有用自然界的物体做人的名子,如岗日(雪山)、白玛(莲花)、梅朵(花)、措吉(福海)、措姆(大海)、玛琼(小酥油块)、那日(黑脸蛋)、那漏(拉鼻啼者)、白巴(青蛙)、过勒(圆头)、嘎过(心爱的)阔底(陶瓷壶琦)。
藏人亦根据人的生理特征作人的名称,如洛桑刚却(拐子洛桑)、扎西聂果(扎西驼背)、丹增甲巴(丹增胖子)、多杰辖过(瞎子多杰)、央丹过钦(大头央丹)等。
K,大部分藏人一般取名时,男性的名字取得要含有勇猛、威武、刚强、长寿等的意思,如多杰坚赞(佛教中护法金刚之一)、丹正多杰(护法马头金刚)等,而对女性取名时讲究美丽、贤慧、善良、慈爱之类的意思。总之,藏人一般都有姓有名,凡是长期(三代以上者)定居在农村、庄园、城镇的人家均有姓有名,官僚、高僧大德、各类学者都冠以各种姓氏名字。还有一部分藏族人由于生活无着落,过着到处飘流的下层弱势人群,因条件所限,一般只有名而没有姓,也有一部分人家在历史上多次迁徙,把原来的姓渐渐遗忘而直呼名而无姓可呼。现在有许多人(包括一些藏人)认为藏人只有名而无姓,这种法是不全面的。
L,近百年来,居住在汉藏杂居的地方的藏人的姓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清末的川陕督赵尔丰的强制同化政策“改土归流” 以来,统治者为了有效控制藏族聚居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对藏人上层人物赐予汉姓或将藏人原来的姓氏的意思译为汉语意思的发音,如“玛巴仓”(藏语意为酥油) 是西藏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已家族的姓氏,此家族的一支后随军迁徙到今青海东部的河湟流域驻守,民国初期,汉族县长将许多藏族家族原来的姓氏改为简称的汉姓称呼,如“玛巴仓” 姓氏按意思改为汉姓“苏” ,与酥油的“酥”同音。另外一部分藏学生从小在汉族学校中读书,老师将藏人学生多字的姓氏改为简明易记的汉姓。还有一部分藏人的姓是地方汉族官吏为了制定按户按人征税派差的方便,强行将部分藏人的姓氏改为县长或其它官吏的姓氏,至今一部分藏人还在使用汉姓。
卓仓藏人,七世纪从自西藏洛扎(今西藏山南地区)卓瓦垄等地迁徙到安多地方的,人们就取卓瓦垄的第一字“卓” ,成为家族之姓,其藏语意为产小麦的地方,译为汉语则其姓为“麦” ,可是人们为了好听,将麦姓译为“梅” 姓,如梅学代、梅公布、梅端智、梅嘎桑等的姓名。
近半个多世纪,藏人中间有部分人员从事文化、科研、商贸、医学、教育、各级官员、干部等项工作,他们大部分人长期与汉族人士相处,为了学习、工作、语言等方面的方便,把多字的藏人姓名改为2字或3字的简称藏人之姓名。例如:“拉让·洛桑次丹”,简称为“洛丹” ,这种简称在藏人年轻人中间使用率有上升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