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乐山的西坝窑位于距乐山市区约20余公里的五通桥区西坝镇。该镇原名西溶镇,因境内有溶江而得名,自古以来是水陆交通的要冲,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西窑坝的窑址大致分布在岷江一级支流沫溪河右岸的瓦片山、窑头、谢家山、曾家山、圆通寺等地,绵延约5公里,主要集中于建益村、庙沱村一带,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窑址群。(见、图一 )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等国内地区,继而延伸连接境外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印度,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是一条古代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西坝窑建立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生养藩息、贸易交流的国际性通道上,其遗留下的瓷器文化宝藏,是很值得人们去发掘、追思和体味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编写的《乐山市五通桥区志》记载:“西溶镇(西坝镇旧称)庙沱古窑址,是五代时期遗迹。约一万平方米,前临沫溪,后为斜坡、高山,左离西坝三千米。该窑址是五代时期烧制土陶和瓷器的民间烧窑。至今陶片随处可见。”——据此,结合已有考古发掘资料,可以确定该窑兴起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元代后期逐渐衰败,最终毁于明代。
由于长期的农田基本建设和近年高速公路的建筑,窑场遗址的地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好在考古部门在宜乐高速公路建设的初期,对该窑场进行了局部的抢救性发掘,弄清了该窑的基本情况。但由于窑场遗址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正式科学发掘,已经发掘出来的完整器物十分稀少,所以,人们对其能代表该窑最好时期的最好瓷器产品的认识,还相当的肤浅。
由于笔者早在考古部门对西坝窑正式发掘之前的2007年就在收藏类杂志上介绍过西坝窑及其瓷器。所以,乐山地区和成都地区的一些收藏了西坝窑精品瓷器的资深收藏家,都相继邀请笔者前往鉴赏。
真是不看知道,一看吓一跳!
西坝窑精品瓷器的“庐山真面目”竟是如此精彩!
在见识西坝窑精品瓷器之前,由于笔者见到的多是窑址出土的残件和普通器物,所以只是在杂志上介绍了该窑的基本概貌和瓷器特点及风格。
笔者当时认为:西坝窑瓷器产品胎色多样化,计有黑灰、砖红、灰黄、灰白、深灰、浅灰等,胎体粗糙厚重,带颗粒状杂质,胎表面施白色化妆土或酱色釉;多数修坯草率,修坯痕迹和接胎痕迹都很明显;施釉也不精细,普遍施釉不到底,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和漏釉现象;以黑色釉和酱色釉(包括酱黄釉、酱黑釉、酱红釉、柿色釉或紫金釉等)为基本色釉,也有褐色釉和少许灰白釉,多数器物同时呈现形态繁多的蓝、白、灰、黄、红色的花斑条纹。
西窑坝瓷器的器形多样化:计有罐、鼎、瓶、炉、壶、钵、盘、碗、盏、杯、灯、香熏、烛台、瓷塑等,因而,多饼型足、宽圈足、环形足、玉璧底足和底部外沿留宽圈足而中间保留一小圆饼的特型圈足,有的宽圈足内沿还向内斜削一刀;多数底部挖足粗糙,刀痕明显,粘砂多,缝隙多。总体风格是:豪放、大气、粗犷。
根据当时收集的远不算多的实物资料,笔者认为:西坝窑也生产了少量的精细产品,其中以用料讲究、修坯均匀、施釉精细,全身满釉,色调全黑或全紫的器物和具有各色花斑条纹(如,蓝兔毫纹、白兔毫纹、玳瑁斑、油滴斑、虎皮斑、酱红色斑、酱黄色斑、不规则花斑等)者,最具观赏价值,质量上乘者甚至可以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建窑、吉州窑和广元窑的产品。
现在看来,笔者对西坝窑的瓷器成就及其产品的认知还是不够的。比如,宋代西坝窑生产的白瓷,器形规整,胎质细腻、洁白,乳白色釉面光亮、蕴润,刻花刀法犀利,深浅有序,线条流畅、所刻朵花动感怡人。器物底部遗留下的石英砂颗粒表明:其垫烧工艺与烧制白瓷为主的宋代磁峰窑同出一辙。(见:图二)
根据以往考古资料,已知四川宋代烧造白釉瓷器的窑址,主要有川西地区的大邑窑、邛崃窑、磁峰窑、思文窑、玉堂窑、瓦岗坝窑、金凤窑、琉璃厂窑、坛罐窑和川北地区的广元窑,以及川东重庆地区的清溪窑等。在这些窑址中,磁峰窑和思文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其它瓷窑则以烧造青瓷或黑瓷为主,同时兼烧部分白瓷。现在发现地处四川南部地区的乐山西坝窑在宋代烧制黑釉瓷器、酱色釉瓷器的同时也烧制了精美的刻花白瓷器,这无疑为四川陶瓷史填补了空白。
正因为宋代西坝窑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白瓷,并同时生产出了精美的白底褐色彩绘瓷器——西霸窑这种类似北方磁州窑、川北广元窑的瓷器品种的发现,无疑更是提升了西坝窑的历史成就。(见:图三)
在西坝窑瓷器中,笔者发现了宋代全国任何窑口都未曾发现的裂纹釉瓷器品种。这种品种的瓷器,以黄色为底釉,釉面布满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有曲有直、有疏有密的呈现紫红色调的类似蚯蚓走泥留下的痕迹,给与人们一种新奇独特的美感。笔者姑且将这种瓷器命名为“西霸窑黄釉 紫红蚯蚓走泥纹 瓷器”。据笔者亲眼所见西坝窑这一品种的产品有瓶、壶、碗、盘等器形,据当地收藏家说还有其它各种造型,在此不一一例举。总之,笔者认为“西坝窑 黄釉 紫红蚯蚓走泥纹 瓷器”是客观存在,它们是西坝窑工匠对陶瓷造形艺术的一个贡献。(见:图四)
自古以来爱瓷者无不喜爱窑变釉瓷器。所谓窑变釉瓷器是指器物在烧成过程中釉面出现意想不到的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多彩瓷器。
五代至宋的西霸窑瓷器,以精细的日用器物为多,其中以同时呈现形态繁多的蓝、白、灰、黄、红色的花斑条纹的窑变、曜变器物,最具有鉴赏价值和美学价值。由于这一类产品所使用的多种釉料不纯洁,釉料中含有铁、钛、铜、钴等多种金属元素,加之器物的施釉方式多样,每件器物在窑炉中的位置不一、受热不均,烧成的黑釉彩斑瓷器,釉面色彩斑斓,有似玳瑁、虎皮、豹皮斑的,有似山峦、海水、火树银花、大海怒涛、瀑布流水的,甚至还有形成极其逼真的雄师猛兽图像的,等等、等等,形态万千,不胜枚举,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见:图五)
黑釉瓷器和酱色釉瓷器是西坝窑的最大宗产品,黑釉尤以黑地花色釉为品质更佳,观赏价值最大。具有建窑兔毫、吉州窑玳瑁、河南油滴风格的茶盏,西坝窑均可生产,其釉色之酝亮,形态之美妙,器形之规整,工艺之精湛,实在可以与全国著名窑口的同类瓷器品种媲美。(见:图六)酱色釉瓷器中的精品,从外观看去,颇有北方定窑“紫定”的仪态,只是由于瓷土不如定窑细白,所以,胎体显得要厚一些。(见:图七)
此外,西坝窑的瓷塑、模印、刻花等工艺产品也是可品可赏的。笔者曾见一件酱色带黑斑纹的瓷塑猴,形态呈坐姿状,两眼大瞪,溜园有趣,左臂高举扶头,右臂横置前胸,既像在思考,又似在乞讨,整个形象生动怡人。该窑在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这两段时间里,生产了大量的釉色繁多的明器——龙罐,其罐身堆塑的单龙或双龙,形态各异,其历史文化内涵十分值得研究,是考证上述两段特殊历史时期民间丧葬习俗的重要实物资料。(见:图八)
西坝窑瓷器精品的面世实在是一大幸事,她无疑为我们祖国古代陶瓷艺苑增添了又一朵奇葩。
(原载《收藏界》2009年第十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