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567|回复: 0

    民国时期重庆市历任市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08: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的市政组织,渊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1年7月,刘湘在重庆就任四川各路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1月令设重庆商埠督办处,由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兼任督办,此即重庆市政的萌芽。但重庆真正有市的组织和“市长”的称呼,则始于1927年,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从首任重庆市市长潘文华起,80年的风风雨雨中,作为重庆最高行政长官的市长(含文革时期的革委会主任),已更换了25人,其中解放前9人,解放后16人。

      1、第一任重庆市市长潘文华:抗日爱国名将
      潘文华 (1886—1950) 国民党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字仲三,1886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龙泉山脉二峨山下一贫苦塾师人家。六岁丧母,继后父亲又被疾病夺去了生命。1900年只身来到省城成都,先当学徒,尔后从军。他以一种超人的吃苦精神,练就一身硬功夫,枪法剑术,擒拿格斗,上房越脊,都在全协名列前茅,人称“潘鹞子”。不久,被推荐免试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唐式遵、王缵绪等同窗共学,参加了反清秘密团体。结业后随新军第33协入藏作战。
      1909年,川边巴塘发生叛乱。潘文华随新军第33协入藏,任副排长,在巴塘一带作战,生擒头人哈巴龙,升为排长,继任连长。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他与郭元珍等同盟会员率部响应起义。失败后,回川在川军第三师任营长,1918年1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22师43旅86团团长,1919年12月任川军第7师独立旅旅长,1920年任川军第2军2旅旅长,1920年任川军第2军4师师长,1923年任川东清乡司令,同年11月任北京政府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2月14日,授将军府植威将军。1926年7月兼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10月,他随刘湘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第2军被改为国民革命军21军,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2师师长兼5旅旅长,后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在军阀混战中,一直跟随刘湘,几乎无役不从,在有名的“下川东之战”、“二刘大战”中,为刘湘打败对手杨森、刘文辉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刘湘集团高级核心人物。
      1927年11月改重庆商埠督办为重庆市政厅,潘文华也由督办改为市长,是重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市长。1934年曾经兼任四川剿匪军预备军总指挥,1935年1月兼任四川剿匪军南路总指挥,参加围剿长征红军。1935年7月辞重庆市市长职。在任商埠公署督办和市长八年,大力进行市政建设,把通远门外及上清寺一带的乱坟荒地开辟为新市区,面积等于旧市区的1倍以上;并修建了七星岗、两路口、上清寺之间的公路;成立自来水公司;成立重庆市电力公司,购置大型发电机,在大溪沟建厂发电,还顺应了民众的要求,向日本领事馆提出:如不交出日租界,政府无力保护日本人生命财产,迫使日方交还了王家沱日租界;开办重庆大学,对重庆的建设颇有作为,为重庆人民办了不少好事。
      抗战爆发后,潘文华毅然率部出川抗日,1935年10月任第23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副司令兼第23军军长,10月任第25军团军团长,参加著名的广德、泗安战役,他亲临前线指挥,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周恩来曾评价:“广泗一战,举世震惊。”
      此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38年1月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39年3月兼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1年8月兼任第56军军长,1944年冬秘密参加民盟,1946年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8月任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1949年12月9日,在彭县率部起义,避免了一场大的战役,促成了川康和平解放。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潘文华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

      2、张必果:少有作为的“守成市长”
      在中国历史上,凡谈到前任制定法规制度后任只是消极地继续前任工作而少有作为的时候,人们大都会说到中国汉代的“萧规曹随”。在近代重庆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守成”市长,他就是重庆建市以来的第二任市长张必果。张必果因在位时间短,相关的档案资料留存下来的有关他的东西太少太少,不仅让我们对其在任时的工作情况难以了解,就是对他的个人生平简历也只有一个简单的概括,仅有的只鳞片甲,再加上人们的推断预测,我们在点评重庆第二任市长张必果时,姑且冠之以“守成市长”,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张必果,原名张梓芳,字必果。四川邻水人,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回国后曾任《北京晨报》主笔、刘湘驻京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秘书长等职。1935年7月任重庆市长,1936年4月11日在成都病逝。

      3、李宏锟
      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剑鸣,四川三台县人,生于1889年。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历任四川边防军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2军师长、21军副司令,成都卫戍司令、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参谋长等职。1936年2月15日,授陆军中将。同年4月继张必果之后任重庆市市长,1938年8月去职。

      4、蒋志澄
      字养澄,浙江诸暨县人,生于18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回国后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8年8月任重庆市市长,1939年5月去职,改任教育部总务司司长。

      5、贺国光:很得蒋介石的赏识
      贺国光(1885—1969)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元璋,湖北蒲圻人,生于1885年11月30日。早年随父入川,1906年初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骑兵科。毕业后在四川新军第17镇中见习。1911年初,任四川第三十三混成协、队官、督练公署的科员、科长。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起义,而后离开所部返回武汉,投靠湖北省都督黎元洪,被委任为第4骑兵旅上尉营附。1913年部队整编,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这是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大学的第一次招生,招考严格,生员广泛,促成了陆大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期学生,群英荟翠、将星闪耀。有日后的任军令部长、陆大校长的徐永昌,任陆大教育长的周亚卫,国军中枢要员林蔚、熊斌、王文宣、项雄霄,桂系巨头黄旭初,奉军悍将郭松龄,直鲁联军的重要将领王翰鸣、许琨,此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汉奸:汪伪政权军事参议院院长、陆军上将萧叔宣。
      1916年12月陆大毕业后,贺国光回到家乡,任职于湖北陆军第2旅,深为旅长南元超所赏识,先任为上尉参谋,旋改少校营长,又晋升为上校团长。1920年南元超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所害,团长寇英杰接任旅长一职。1921年,湖北省发生驱逐湖北督军兼省长王占元运动,他随寇英杰部退至河南,任湖北陆军第1师第1旅旅长。
    1926年3月4日,寇英杰以战功升任河南军务督办,所部湖北陆军第1师扩充为两个师,贺国光升任第1师师长,并兼开封警备司令。
      1926年秋,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军长;1927年12月22日,被任命第1集团军高级参谋。1928年初,贺国光从湖北到南京就职,在第1集团军参谋长何应钦办公室工作,随军参加二次北伐。二次北伐成功后,四大集团军总司令会商缩编全国军队事宜,并成立整理委员会执行其事。贺国光于1928年7月出任第1集团军整理委员会监督部主任。11月13日,调任训练总监步兵监,负责全国步兵的军风纪和精神教育。贺的精明干练,文笔敏捷,尤其擅长参谋业务,被蒋介石所赏识,逐次提拔重用,由无根基的杂牌将领,成为国军统帅部的智囊之一。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何应钦调任武汉行营主任,贺国光随之任行营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5月,又兼任湖北省政府委员。8月10日调任编遣委员会遣置部副主任,指导编余官兵的分遣、安置。入冬,又随何应钦调任第1路军参谋长。中原大战期间,贺国光以蒋介石总部高级参谋身份,负责协调刘峙第2军团和何成浚第3军团在平汉线的作战。1931年12月5日,任训练总监部副监,1932年4月13日,又改任军事委员会第3厅副厅长,主持军委会内总务工作。
      1933年5月,蒋介石在南昌设立行营,亲自主持围剿红军。贺国光以被蒋点名调任行营第1厅厅长,主持作战、情报、勤务等军事事宜。1935年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团入川,进驻重庆。1935年4月5日叙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同年11月1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四川行营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贺国光仍留四川,安抚留川将领,安定抗战大后方。1937年7月20日晋升四川行营副主任并代理主任。1938年5月与叶楚伧等发起在重庆创办《西南日报》,任董事长。国府迁来重庆后,四川行营调往成都,改称成都行辕,1939年2月任成都行辕主任,仍司安抚拉拢川军将领之职。
      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改重庆市为行政院直属的特种市,11日又改组重庆市政府,任命贺国光为重庆市市长,是为重庆改为国民党中央政府直辖后的第一任市长,同年12月去重庆市市长职,改任四川省府秘书长,代理省主席,将四川省政大权握在手中。贺国光到任后重新任命各级官员,在成都西门外茶店子集中办公。同时联合省府、行辕力量,组织平抑物价委员会、县政人员甄审委员会、征工委员会,又撤换军管区参谋长,使全省军事、政治、劳役、兵役状况大有改善。但是川军诸将领的不满,在潘文华等21军宿将支持下,不断给贺国光捣乱。贺国光与川军诸将周旋多年,早已疲惫不堪,此时便乘机向中央请辞。
      1940年11月,改任宪兵司令兼重庆卫戍副总司令。1941年6月5日,日本飞机连续轰炸重庆。重庆发生较场口隧道惨案,防空司令刘被革职,他继任防空司令。1944年3月,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协助蒋介石掌管全国军事机要,并主办策反伪军和建设海军的工作。1946年2月,调任西昌行辕主任,半年后改任西昌警备司令部司令。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西康省主席。
      1950年3月2日西昌解放前夕,逃往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并保留西康省主席的空头衔。后任土地银行总监督。1969年4月21日在台北病逝。

      6、吴国桢:曾与周恩来义结金兰
      吴国桢(1903—1985)字峙元,湖北建始人,生于1903年10月21日。幼时天资聪慧,三岁读私塾,《三字经》能倒背如流,乡人称为“神童”。吴六岁随母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并定居北京。吴国桢读完小学刚十岁,就进了条件极好的天津名校南开中学。他是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读书用功,校长张伯苓很欣赏他。在南开中学时,吴国桢和周恩来、张道藩、杜建时、段茂澜等同窗。周恩来长他五岁,因志趣相投两人情谊最深,另有一个同学李福景,三人朝夕过从,别的同学称他们为“三剑客”,他们义结金兰。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吴国桢考进清华大学,成绩常名列前茅。
      192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1923年毕业于美国格林内尔大学,次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就在他读普大时,北洋政府执政、皖系军阀段祺瑞派亲信陆军次长徐树铮到欧美考察。为延揽人才,徐树铮离英赴美前,出了个“何种政治体制适合中国”的问题,让驻美公使交给留美学政治、经济、法律三门课的学生回答。吴国桢应征就政治方面撰写一篇论文,徐树铮看后极为赞赏,认为人才难得。一九二六年,吴国桢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的政治理论》获得评审委员会通过并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先在上海吴淞的国立政治大学教了半年书。接着到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公署任秘书兼交际科科长。1928年任汉口烟酒事务局局长、土地局局长,不久又改任财政局局长、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外交部第一司副司长。1931年春,吴国桢与黄卓群(汉阳铁厂厂长黄金涛的千金)新婚不久,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又委吴国桢为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
      1932年5月11日,29岁的吴国桢被蒋介石委为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汉口市市长。吴国桢在汉口长达6年,民国时期在汉口任市长最长的当推他。吴国桢在汉口市长任内,十分重视市政的兴革。如中山公园的建设,汉口防洪抢险等。时在汉口大水灾之后,市政建设百废待兴、物价上涨、人民生活痛苦,吴上任后改善经济,稳定人民生活,继续完成张公堤堤身加高加固工程、中山公园整修和扩建工程、沿江马路工程等。在市政经费困难条件下,集资在汉口水厂附近建立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后改为市二女中,今为十七中学),一所完全小学(定名九小,今为六渡桥小学)。加强督学制度,举办中、小学生各项学科比赛。吴国祯在市长任期内是有几分硬气的。当时湖北省会(武昌)公安局长蔡孟坚按照省主席杨永泰的办法,推行保甲制度,吴自巍然不动。1938年10月24日,汉口沦陷,到重庆就立刻上任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政务处长。
      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任职仅九个月,吴又奉命于危难之间,1939年12月出任重庆市市长,当时作为军事指挥中心的陪都重庆,日寇的飞机多次临空轰炸。吴国桢走马上任,立即疏散人口,清理废墟﹔整顿民防,修防空洞,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每次轰炸过后,吴国桢就外出视察。不过,百密总有一疏。1941年6月5日,日机分批多次来轰炸,时间极长。校场口地下大隧道的洞口被堵塞,秩序大乱,1200余人因窒息或相互践踏而死。消息传出,舆论大哗,蒋介石大为震怒,专职的防空副司令胡伯翰撤职查办,吴国桢也引咎辞职。
      1942年12月交卸重庆市长,改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外交部长是宋子文,因他在美国的时间多,实际上吴等于代部长。吴国桢进外交部没有带一个私人,尊重外交部原有的传统,待人谦虚,善待僚属,因此口碑很好。他主持的外交工作也很出色。1943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条约》,美国交还在华租界并废除了一系列在华特权,同月,宋子文同英国政府代表在重庆签订《中英新约》,废除了英国在华享有的特权,但英拒绝交还香港和九龙。吴国桢谈判有功,蒋奖给他一枚勋章。
      1945年8月27日,吴继王世杰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蒋把他调来打算在即将开始的国共高级会谈中发挥作用。因为周恩来将是中共的主要代表,而周曾是吴的同学与好友。在后来的国共谈判中,事实上吴国桢没有直接参予,国民党方代表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四人﹔中共方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等。吴国桢只管会谈新闻的发布。不过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几次会晤,吴国桢都在场。
      1945年9月17日,蒋与毛在重庆山洞林园会晤时,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曾摄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后排右起第一人即是吴国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在美国曾向人讲到他对毛与蒋两人的评价。他说:“毛蒋之间,论才,毛大于蒋”。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任上海特别市市长。1948年8月,蒋经国以经济督导员身份,赴沪“打老虎”。吴国祯从经济观点着眼,认为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抵制蒋经国的“经济改革”,两人产生龃龉。
    1949年,大陆临近全面解放,赴台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蒋介石在台湾设置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吴国祯为设计委员。7月,蒋介石应菲律宾总统的邀请,飞赴菲律宾,参加“碧瑶会议”,吴为蒋随员。
      1949年12月,陈诚辞台湾省主席取,吴国祯接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53年4月,吴辞台湾省政府主席职务,留任陈诚内阁政务委员。5月,请假离台湾飞美。以后,蒋介石请人致书吴氏。嘱他回台担任总统府秘书长职务,吴以“政府年来措施,并不与祯之一贯主张相同”,函复拒绝。
      1954年,吴在美国纽约《民气日报》及芝加哥“WNG电视台”对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国民党一党专权,违反民主法治精神等问题,台湾当局极为不安,明令撤除吴国祯行政院政务委员职务,并经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决议,开除吴国祯党籍。
      吴初抵美国,任《芝加哥论坛报》远东版编辑两年。1965年,迁居乔治亚州萨凡纳市,应聘为州立阿姆斯壮大学史学教授,晚年致力于中国历史与政治之研究,整理从政史料,并有英文著作问世。1985年6月6日,因病在美国萨凡纳市去世,年82岁。
      吴国桢的人生道路复杂多变,瑰奇独异,研究现代史少不了研究他,因为在中国现代政坛,他是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当事人和见证人。

      7、贺耀祖:公开批评“吉普女郎”,反对内战
      贺耀祖(1889. 05.13—1961. 07.16)国民党陆军上将。湖南宁乡人,号贵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伍当兵。不久被保送入湖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后考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后被送往日本留学。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归国,后得黄兴资助再赴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1期辎重科。
      1916年回国后在湘军任职,1917年任湘军暂编第1师1旅1团团长,1920年任湘军暂编1师1旅旅长,1923年任湘军第1师师长,1926年4月任护湘军前敌总指挥兼湘西防务司令,7月投靠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师长,参加北伐。1927年初兼任北伐军江右军第3纵队指挥官, 3月攻克九江升任第40军军长;4月任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旋攻克南京任京沪卫戍司令,10月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在任首都卫戍司令时,为下野的蒋介石在南京复职创造了条件,因而颇得蒋信用,迭任要职。
      192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3纵队总指挥,4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兼第40军军长,5月因济南惨案被撤职后寓居上海,被日本诬为“支那暴将”,被蒋免去各职。8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1月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副监。1929年4月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5月暂代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长,1930年5月任徐州行营主任,1931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2月任甘宁青宣慰使兼甘肃省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和内攘外”。 1932年9月任参谋本部第2厅厅长,1934年11月调任中国驻土耳其公使,1935年4月4日叙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1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37年4月任兰州行辕主任,并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卢沟桥事变后,力主联合苏联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同年11月兼任甘肃省防空司令部司令。1938年2月2日加上将衔。由于协助营救原红四方面军在青海、凉州一带的流散人员,对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工作予以积极合作,遭蒋介石忌恨,被调离兰州。1938年8月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调查统计局局长。1939年底任驻苏联特使,曾反复向蒋介石电呈中苏友好之利和反苏**之害,不为蒋所采纳。1940年秋回国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和国家总动员会议常委兼秘书长。
      1942年12月,因放行苏联支援延安的飞机,被降任重庆市市长兼重庆防空司令,1945年5月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2月辞市长职,赋闲上海。1947年5月任战略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行政院政务委员,8月13日在香港与龙云等44人联合发表与蒋介石集团脱离关系的起义声明。蒋派特务威胁其生命,周恩来指示有关人负保护其赴华北解放区。到北京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会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
      1961年7月16日在北京病逝,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8、张笃伦:写信求来解放碑第一座四面大钟
      张笃伦(1892—1958)国民党陆军中将。字伯常,安陆县三陂港人。自幼入塾就读。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1909年(宣统元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加入共进会。2年后被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入伍生队。辛亥武昌首义时,由保定南归路经上海,被沪军都督陈其美委充上海警卫军司令官。10月29日,清军攻占汉口,张以“效力疆场为要务”辞职回鄂,由鄂军都督黎元洪委为战时总司令部参谋,听从总司令黄兴调遣,督战于汉阳前线,阻击清军。南北议和后,仍回保定军校学习。1914年7月毕业,赴山西投大同镇守使兼晋军师长孔庚,任镇守使署中校参谋,代参谋长。次年5月,因追随孔庚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改任山西第一混成旅步兵营营长。后被革职,重返上海。
      1917年7月,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张奉命随何成浚回到湖北策动荆州驻军石星川师响府,钼成湖北靖国军第一军,任该军少将参谋长。次年1月石星川部被湖北督军王占元击散,张随何率残部退驻湖南常德,编为2个梯团,张任第一梯田团长,交湘西边防督办兼援鄂军总司令李书城指挥,与围堵之北军苦战。嗣后,率部赴(恩)施南,入湖北靖国军唐克明部,继续开展护法斗争。1918年5月,辞职赴上海后奉命入粤,任驻粤滇军总司令部上校副官长。次年5月改任广东海疆军第一混成旅参谋长兼代旅长,率部戍守海南岛。1920年,因屡遭粤军攻击,辞职回上海,蛰居数年。
      1923年10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推行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孙中山立即成立以熊克武为总司令的四川讨贼军总指挥部。张奉命入川,出任讨贼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协助前敌总指挥赖心辉,与北军邓锡侯、唐廷牧、陈国栋等部,苦战于黑虎寨、资中、张关铁山、内江、成都等地,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湖南,全国震动。依附吴佩孚的刘湘、刘文辉主动与赖心辉聚首言和,商请张为川军总代表,赴衡阳面见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请其将川军收编。10月,随北伐军进入武汉,被任命为汉口特别市公安局长兼武汉特别市代市长。任期内,悉心保护中共湖北党的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的安全;支持学生为收回英租界组织的示威游行,并亲带纠察队前往现场维持秩序,捉拿潜入武汉的土豪劣绅汤毓龙等。
      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叛变后,退任汉口市政府委员。11月,秘密逃往上海,参加“湖北革命同志会”。后以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代表身分,往来于上海,南京、武汉间,充当刘与蒋介石的桥梁。1930年春,蒋介石任命刘文辉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张利用刘的合法番号,自己在湖北拉起了一支队伍,即第五路军第九军。队伍整编后,请何成浚任军长,自任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不久何成浚投蒋,并收买了第二师师长容景芳,将第九军收编。张反蒋不成,遂亡命上海。1936年6月,经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援引,出任江西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兼专署所在地南城县县长,他开始成为政学系成员,并遂渐成为重要骨干。任内手订十戒(忤逆不孝、烟赌嫖、早婚、养童养媳、放青苗钱、捕蛙等),颇得人心。1935年5月,先后调任贵州桐梓、陕西南郑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任内,奉命阻止红军北上;贯彻联保联坐法;督修赣闽、川黔、川陕边界公路,以便“追剿”红军。因出力尤多,深得蒋介石的器重。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蒋介石为进一步控制四川,将张调往重庆,担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副主任,1939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主任。1940年12月2日叙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在西昌7年,利用与彝人首领邓文富联姻等形式,分化地方势力,大挖新设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的墙脚,挑起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互相角斗。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调任重庆市市长。是时,蒋介石派特务杀害了民主志士李公朴、闻一多等,激起重庆各界人士的义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应邀出席,‘同时保释了《大公报》采访部主任曾敏文,开释记者10人,师生17人。任期内重视市政建设,完成了下水道、北区干路、和平隧道、和平市场等工程。
      1947年7月3日,重庆市第二届第五次临时参议会在市中心都邮街建成“抗战胜利纪念碑”,并在纪念碑顶部装置标准四面时钟一座。此四面时钟原为重庆五四路真原堂之宝,时任重庆市长的张笃伦亲自给真原堂主教尚维善写信求钟。10月18日,尚维善主教表示愿意捐赠时钟,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1948年4月,调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时,张明晓蒋家王朝的末日已到,便拉他的二弟民社党中央委员张仲宣,赞助和平运动,同时密谋“应变”方案。次年2月,调任重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秘书长。4月21日,闻蒋介石准备捕杀一批进步人士,他提前准备好通行证,买好飞机票,秘密将市参议会会长胡子昂等人送出重庆。全国解放时,携眷飞抵香港,担任中国招待所所长,接待国民党去港的军政人员。不久转赴台湾,离政赋闲。1958年去世。

      9、楊  森:大紅灯笼髙髙挂的四川土皇帝
      楊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澤,又名伯堅,四川廣安縣人。國民黨二级陸軍上將,四川軍閥。1904年,楊森中學畢業,參軍進入四川陸軍弁目隊。1908年,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加入了同盟會。曾任护國軍第1軍少校參謀、參謀處長,第2軍第4混成團團長,1921年任川軍第2軍軍長兼任重慶商埠督辦處督辦,爲重慶市政組織的第一任行政長官。1922年投靠吳佩孚,任中央軍第16師師長、 四川省省长等职。1926年加入國民革命軍,任第20軍軍長兼川鄂邊防司令等职。1936年2月15日叙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軍衔,1937年9月18日叙國民黨二级陸軍上將軍衔。
      1937年抗戰爆发后率20軍出川赴上海參加淞滬抗戰,幾乎全軍覆沒。同年升任第27集團軍縂司令兼第20軍軍長、第九戰區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團軍縂司令。1944年12月出任貴州省政府主席。1948年4月継張笃倫之後任重慶市市长,兼重慶衛戍縂司令等职。1949年底重慶解放前夕飞臺灣,爲重慶解放前的最後一任市长。
      中國近现代史上,楊森絶對算一个傳奇人物。他自纋對習武從軍有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就進入軍校,加入了同盟會,此後戎马半生。他是四川土皇帝,与各路川軍軍阀爭搶地盤,但是日軍侵華國難當头之際,他又率軍赴上海抗戰,幾乎全軍覆沒。
      楊森虽爲軍阀,却以新思想著稱。他曾發起“建設新四川”運動,要求妻妾子女學英文、數學、蓺術、騎馬、网球,要求子女必须大學畢業。楊森妻妾成群,姨太太數量之多,在國民黨軍政要人中排得上第一第二,過着大紅灯笼高高挂的生活。公開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1949年帶著妻子田衡秋、胡潔玉飛往台灣,受到蔣介石的收留,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戰略顧問。1960年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兼“奧林匹克運動”理事長,長住臺北市。90歲時與新竹人張靈鳳結婚,新娘是年僅17歲的中學生,于右任有詩贈:“海誓魚龍舞,山盟草木知”,不久生有一女,一時傳為海內外的奇談。
    而楊森,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他虽然妻妾成群,却不緃欲;他好女色,却不为女色所累,不會因爲貪戀女色放弃个人生活;由此看来,楊森虽“恶名在外”,令人不齿。但我們再看另一方面的客观事实,楊森的生活方式虽然有害,絶對不能提倡。可是他本人出於“惜命”的動機,還是通過营養、運動来彌補身体的虧缺。國民黨大員好色无度者如蒋鼎文、周佛海等,都因虧空過甚而早早一命嗚呼。惟独楊森能逃此厄运,應得益於他思想中的理智成份。他终生勤於锻煉,每天都要早起騎馬、打网球,還要求妻妾和子女们一同锻煉,每天如此,從不間斷。晚年他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登山,风雨無阻。在70歳時他學會了開飛機,90歳登上海拔4000米的髙山,在臺灣引起轟動。
      1977年自菲律賓歸返,5月15日以93歲高齡以肺癌病逝臺北三軍總醫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