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917|回复: 0

    南宋状元名录。(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1 1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性之:福州(今福建福州)人,初名自成,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生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状元。性之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中状元后,授平江军节度判官。历官知赣州,知建宁府。端平元年(1234),召为吏部侍郎,备然进言,劝理宗大开言路,以通雍蔽。上疏言权之所在,势所必趋。希望整肃朝政,去弊就利,防止出现趋炎附势之风而影响政治的清明,被擢为左谏议大夫。当时,朝内大臣互相诋毁,郑性之建议借鉴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分辨是非公正处理。对言辞过激者,只要是事实,即使是沽名钓誉,也要虚心纳善。这祥,天下必能大治,过激之言辞也会自平。郑性之以敢谏直言名重朝野,官至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致仕。后来,病逝于家,享年八十二岁。郑性之治郡去害就利,推崇教化。处理父子骨肉之间争讼时,每每循循善诱。为政不事刑威,而立朝又能无所附骥。著有《端平奏议》及与陈均同修的《编年备要》行世。
      袁 甫: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广微,号蒙斋,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状元。袁甫中状元后,授为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迁秘书省正字。曾上疏宁宗:“君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恐惧之心,应有五惧……。”建议任选将帅要严,军权要集中及屯田好处。迁为校书郎后,又言边事之患,在内而不在外,偷安之根不除,终难有成。不久,任湖州通判,任上,革除弊端,核查隐瞒资产,增加积储,增设婴儿局抚孤,治绩颇佳,升迁为秘书郎,著作佐郎。任徽州知州时,以教化为先,并上疏请求减免租税,兴修水利。调任江东常平提举后,遇大旱,袁甫令属下赈恤灾民,饥者予粮,病者给药,使境内社会安定,百姓得以渡过难关。移司香阳后,问民疾苦,弹劾奸邪,推举贤良,创办书院及修建陆九渊祠堂。面对瘟疫流行,又创建医院以治病救人。在职五年间,政绩卓著。理宗亲政后,袁甫多次上疏,指陈时政,在边事上极力主战。不久,权吏部侍郎,因病八次上疏请退,但仅被准假一月。归朝后,多次辞官不就,后迁为兵部侍郎,言:“危亡之祸,近在旦夕,君臣同心,共赴国难。”忠赤之心,肺腑之言,可见一斑。理宗擢其为兵部尚书,并兼吏部尚书。正权高位重,励精图治之时,病发而逝。朝廷赠袁甫为通奉大夫,谥正肃。袁甫学问广博,且勤于笔耕,故著述颇丰,有《孝说》、《孟子解》、《后省封驳》、《信安志》、《江东荒政录》、《防拓录》、《乐事录》及文集行世。
      傅行简: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一说为浙江明州人,字敬父,一字居敬。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状元。壬戌科殿试,宁宗因父皇三年之丧未满,宣布不亲试,命省试第一傅行简为进士第一名。这样,傅行简就成为省元、状元两元状元,深为乡里、市人所钦佩。傅行简中状元后,官授承事郎,历官秘书郎、校书郎、著作佐郎。嘉定四年(1211),辞官赋闲于家至终。其仕宦生涯仅为九年。
      赵建夫:两浙东路温州(今浙江温州)人,字嗣勋,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状元。赵建夫中状元后,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佐郎,嘉兴府知府。以都官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官至工部尚书。余事不详。
      吴 潜:宜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字毅夫,号履斋。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卒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状元。吴潜中状元后,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定四年(1231),吴潜上疏,纵论治国方略,被授任浙东常平提举,辞而不就。朝廷改任其为吏部员外郎。迁为太府少卿,总领淮西时,吴潜又建议朝廷在边事上应“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不轻起战事,后被事实证明正确。任建康知府时,吴潜又上疏论保蜀之方,护襄之策,防江之算,备海之宜。端平元年(1234),因上陈九事,忤怒宰相,被罢贬为秘阁修撰。不久朝廷欲任命吴潜为太平知州,吴潜连续五次辞却,朝廷不许。当时内忧外患,国家日危,面对襄、汉溃决,兴、沔破亡,两淮俶扰,三川陷没,吴潜上疏朝廷,认为朝中大臣要“勿以术数相高,应以事功而勉;勿以阴谋相讦,应以识见相先。协谋并智,戮力一心,则危者尚可安,而衰证尚可起矣。”又请分路取士,以收淮襄之人物。吴潜任吏部尚书、临安知府时,上疏论艰困之时,非反身修德,无以求亨通之理,理宗深以为然。淳祐十一年(1251),吴潜为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宝祐四年(1256),为沿海制置使。任庆元(今属浙江)知府时,采取措施,使地方财政大幅增加,对贫苦百姓,吴潜为之输纳赋税,减轻了人民的疾苦。不久,吴潜进封崇国公,被召入京,再次陈述“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之必要,被理宗采纳。拜特进、左丞相,进封庆国公。元兵攻鄂州,吴潜忧心如焚,言:“臣年将七十,捐躯致命,所不敢辞……。”极论丁大全误国,被弹劾贬谪建昌军,徙潮州,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景定三年(1262),吴潜病逝。德祐元年(1275),追复原官,特赠少师。吴潜一生两次为相,任职繁多,忠正睿智,政绩卓然。吴潜长于诗文,著有《履斋遗集》传世。
      刘 渭: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字志清。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状元。刘渭中状元后,授特补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余事不详。
      蒋重珍: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良贵,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状元。蒋重珍中状元后,签判建康军。母亲病逝,服丧期满,改任昭庆军签判,因与部属意见相左,遂请求回乡祭母。不久,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1229),奉召入京言事。第二年,京城火灾,蒋重珍上疏,指斥宰相史弥远,提醒理宗亲揽大权,不要使朝臣“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如有他变,何所倚仗?”又言:“为人之主,而朝廷达于天下,皆言相而不言君哉!”直言:“保全功臣之道,可厚以富贵,不可以权也。”理宗大为感动,授蒋重珍宝章阁直学士。为提醒理宗防止权枚旁落,蒋重珍又进《为君难》六箴,被授任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端平元年(1234),蒋重珍力荐真德秀、魏了翁。蒋重珍兼崇政殿说书时,每起草奏章,必斋心盛服,理宗称其为人平实。在对待边事上,蒋重珍主张荐选将帅,审度时势,力戒轻敌邀功,但未被采纳。后来,蒋重珍因病求退,以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代理刑部侍郎。蒋重珍三次请求辞官,朝廷均不准。最后,诏蒋重珍以刑部侍郎身份带职致仕。蒋重珍病逝后,宋理宗赠蒋重珍为朝请大夫,赐谥忠文。   
      王会龙:台州监海(今浙江临海)人,字君遇。生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2),卒年不详,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状元。宝庆元年(1225),王会龙参加“乙酉科”礼部省试,在九百多名举子中名列第一。因宁宗去世,理宗守丧,未亲加策试,便诏令以省试名次作为殿试名次,王会龙遂为状元,时年三十四岁。王会龙中状元后,曾于绍定二年(1229)任秘书省正字。三年,升为校书郎。六年,再升为著作佐郎,端平元年(1234),升为著作郎,以更迭指挥补外,三年,任工部郎中。王会龙官终于太府卿。
      黄 朴: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成父,生卒年不详。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状元。黄朴中状元后,历著作郎,进吏部郎,官终于广东漕司。福建有谶语:“狮儿走,狗儿吼,状元在门首。”当时人们不解其意。有一天,黄朴家房上相对尾狮堕地,群犬跟从群童吠之。不久,黄朴高中魁首,人们始得其意。
      徐元杰: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人,字仁伯,学者称天庸先生。生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卒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状元。徐元杰少年颖悟,每日读书数千言,且冥思精索。曾师从朱熹门人陈文蔚、真德秀,得理学真谛。中状元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嘉熙二年(1238),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上疏陈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之理。又请理宗早立太子,以定社稷,均未受重视,故请求外放,未被允许,遂连上十二奏章。三年,迁著作佐郎兼兵部侍郎,以病为由,辞而不就。差知安吉州,召行在奏事,均力辞不就。淳祐元年(1241),差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当地盗贼猖狂,徐元杰捕获魁首八人问斩,使社会得以安定。在任期间,重视教育,亲到延平书院为诸生演讲。对民间诉讼,徐元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双方必心悦诚服而退。因母亲病重离任之时,郡内百姓跪而挽留,其政绩与得人心从中可见一斑。服丧期满,授侍左郎官,兼崇政殿说书,拜将作监,向理宗进奉杨雄《大匠箴》,陈述节俭与励精图治之论,言辞甚为忠恳。淳祐四年(1244),对理宗欲下诏重新起用史嵩之事,力谏不可,为朝野所传诵。不久,徐元杰兼右司郎官,拜太常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淳祐五年(1245),徐元杰突得急症,病逝于任,享年仅五十二岁。理宗非常伤感,赠工部侍郎,赐谥忠愍。徐元杰擅长诗文,著有《*埜集》传世。
      吴叔告:福建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字君谋。生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卒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状元。吴叔告中状元后,即被授为秘书郎,倍受理宗器重。吴叔告多次上疏,所言皆中时弊。不久,出知抚州(今江西抚州),在任期间,拯危扶善,抑邪除恶,以端正社会风气为先,政绩卓著。改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后,入为刑部侍郎,因不善于迎合,被朝廷内外所讥斥,被贬一秩。景定中(126O—1264),召为尚右郎官,累官至大理少卿。吴叔告好学不怠,但为人性狷介寡合,后不愿为官,乞请引退,被诏准,欣然回归故里。咸淳元年(1265),病逝于家,享年七十三岁。
      周 坦: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字平父,一字平仲,生卒年不详。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状元。周坦中状元后,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拜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淳祐三年(1243),以校书郎进官著作佐郎。四年,为著作郎,差知吉安州。五年,出任工部郎官。据传:周坦的状元,险些被邵泽夺走。原来邵泽廷对时,内侍中有人见邵泽所磨京墨甚佳,就向其索要,而邵泽毫不吝啬。内侍告诉邵泽:“主上御苑新建一亭,命名为‘定一',皇上说:‘若有人用此立说,当取为状元'。”邵泽知道后,挥毫如飞,内侍见其文采,回奏,理宗大喜,于是搜求此卷,欲置首选。但此时已取周坦为状元,所以定邵泽为榜眼,群臣贺道:“喜陛下今得周、邵。”
      徐俨夫:字公望。苍南县桃湖人。有节气,有才能。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壬寅科进士对策第一。与他同科的还有庐陵的欧阳守道。守道策中述及国事成败与人才消长等问题,辞意十分深切,使徐俨夫自愧弗如。然而考官未必都是明眼人,及至唱名时,徐俨夫反居第一。他当场忍不住那肃然起立,歉然握着守道的手,说:“吾愧出君上矣。”欧阳守道及第后,累官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于学无所不讲,尤深于前代兴废存亡之说,学者称为巽斋先生。从这一点小事上,也可窥见徐俨夫有怎样的识见与胸襟。徐及第后,他的历任官衔是:签书某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秩满,添差绍兴通判;淳佑九年(1249)除校书郎转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沂王府教授,权刑部员外郎;迁著作郎,兼礼部员外郎。淳熙十二年(1252)除秘书丞,再迁礼部郎中。 徐俨夫为官刚正,不畏权贵。宝佑年间(1253-1258),曾因直言忤怒丁大全被罢免,回桃湖故里遂杜门不出,潜心学问。景定元年(1260), 理宗下诏起用,为抚州知府,旋又召升礼部侍郎。病逝。 徐俨夫才高学广,以文章名著于当时,其诗词佳作在文坛颇有名气。如《西江月》一词:“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日来,空有落梅香在。花底三更雨过,酒阑一枕惊雷。明朝飞梦隔天涯,肠断流莺声碎。”著作有《桃诸集》。
      留梦炎: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字汉辅。生年不详,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留梦炎为人奸诈,见风使舵。中状元后,历官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殿学士。德祐元年(1275),任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并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虽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临事退缩,称病于家不出,直至太后亲临其家,才始出任左丞相。不久,即于端宗景炎元年(1276)降元。对此,文天祥作《为或人赋》诗云:“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敬重文天祥的才学与为人,待为上宾,多次派人劝降不成后,遂用酷刑,但文天祥仍坚贞不屈。一些降元宋臣请求元帝释放文天祥为道士,元帝亦有此心,留梦炎却阻止道:“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从而坚定了元帝杀害文天祥的想法。留梦炎后在元朝为礼部尚书,迁为翰林承旨,官至丞相。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留梦炎致仕,不久,病死家中。浙江人曾说:“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直至明代,凡留姓子孙参加科举考试,均需先声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
      张渊微:盱江(今江西广昌)人,一说为建昌军新城(今江西黎川)人,字孟博,一字益博,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状元。张渊微少年时,聪明好学,通晓《五经》,尤长于《春秋》,为文赋诗,援笔立成。中状元后,以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召赴行在,任秘书省正字。淳祐十年(1251),迁为校书郎。不久,以正字兼庄文府教授任校书郎。十二年,为著作佐郎。宝祐元年(1253),兼司府郎官及史馆校勘;八月,兼景献府教授;十月,兼资善堂直讲。五年,授将作少监,兼职依旧,后官至侍郎致仕。张渊微为人性直尚义,从不虚美掩饰。殿试后,曾上疏主张节用,乞罢琼林宴,获准。被百姓所称颂。
      方逢辰: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生于宋于宗嘉定十四年(1221),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991)。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庚戌科状元。方逢辰少年时,手不释卷,读书常通宵达旦,因而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对程朱理学尤为推崇,其文章多为乡里奉为范本。淳祐十年(1250),殿试夺魁,理宗赐名“逢辰”。方逢辰中状元后,授为承事郎,签书乎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1253),入为秘书省正字。二年,迁校书郎,因上疏指斥时政,言辞过激,致使龙颜不悦,遂告病辞职。四年,诏拜著作佐郎,未及上任,即遭弹劾被罢免。以后,又因正直敢言,忤怒权相贾似道,屡遭弹劾排挤。度宗即位,方逢辰曾为司封郎官,兼国史修撰,实录院检讨,值舍人院,累官至兵部侍郎。咸淳七年(1271),又诏拜吏部、礼部尚书,方逢辰辞而不就。借父洒病逝服丧之机,退出官场,居家聚徒讲学,时人称其为“蛟峰先生”。方逢辰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不避权贵。宋朝灭亡,元朝曾请其出山为官,被方逢辰严辞拒绝。后来,方逢辰病逝于家,享年七十一岁。著有《蛟峰文集》、《尚书释传》、《学庸注释》、《易外传》、《孝经解》等。据传:方逢辰右脚跛、左眼瞎,其先祖为客家人。
      姚 勉:新昌(今浙江新昌)人,一说为瑞州高安人。字成一,一字述之。生于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状元。姚勉出生后,因母亲出身微贱,曾被弃于野雪之中,后一日,过路者尚能听见儿啼声,父亲才抱回抚养。姚勉为不忘本,以“雪坡”为号。姚勉中状元后,初授平江节度判官。父亲病逝,姚勉服丧期满,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当时,丁大全专权,太学生有因弹劾而被逐出者,姚勉上疏论救,语甚切直,忤怒了丁大全,被迫退隐乡里。及至吴潜为相,姚勉被召为校书郎。时理宗贾贵妃的弟弟贾似道专权跋扈,理宗过东宫,正遇姚勉指斥贾似道专权误国,遂将其免官。姚勉还乡不久,即病逝于家,享年四十七岁。著有《雪坡文集)行于世。姚勉聪颖过人,尤擅长诗文,与黄梦炎、胡仲云、刘元高被时人称为“锦江四俊”。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天祥,初名云孙,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
      文天祥少年时,即仰慕欧阳修、胡铨、杨邦义等人的忠义。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于集英殿殿试时,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以“法天不息”为对,洋洋万言,一挥而就,被理宗钦点为第一。
      开庆初(1259),元军南进,兵围鄂州,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请斩董宋臣,未被采纳。临安(杭州)危急时,文天祥以江西提刑身份,应诏勤王,请求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允。不久,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文天祥冒险脱逃至温州,拥立益王赵是,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坚拒元将张弘范劝降,作《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文天祥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间,元帝多次劝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气歌》,以明心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义于柴市,时年四十七岁。临刑前,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为凭吊瞻仰,于其囚禁地建造了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前期作品多为应酬之作,后期则为精华,表现了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诗文风格激昂慷慨,偶亦沉痛悲凉,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周震炎: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字名光,生卒年不详。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状元。 周震炎相貌英俊,应试时正值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考官丁大全为诌媚理宗,欲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一人,遂看中周震炎,并私下告诉试题,使周震炎得中第一,夸耀为太平状元。因公主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悦,事遂被废。丁大全后因作恶多端被罢官,周震炎亦受牵连,状元头衔被褫夺,降为最末一名,死于贬官途中。   
      方山京: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人,一说为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字子高,号砚菴,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幼年孤苦,曾寄宿旅泊舅家。但其学习勤奋,言行谨慎,心气平和,被时人称为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中状元后,有人责怪其制策过简,令增加数语,方山京道:“圣上已览,吾怎能自欺欺人?”以后,因在议事中,见同事缩头咋舌,讳忌重重而拂袖离去被弹劾,引退归隐故里。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家境贫寒,其处所均为亲朋故友为之构筑,极其简陋。但方山京却能不趋富贵,泰然处之。度宗即位(1265),下诏起用方山京,官复原职。咸淳三年(1267),以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任秘书省正字,兼沂靖惠王府教授,以正字兼庄文府教授,迁校书郎。后来,得病不能上朝,去世后,葬于上虞之彭山。
      阮登炳:宁德漳湾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状元。阮登炳中状元后,被授为绍兴府签判。咸淳四年(1268),以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福王府教授。不久,迁秘书省正字,再迁秘书郎。咸淳十年(1274),度宗去世,皇太子赵?即位,是为恭帝,年仅四岁。元军大兵急进,于德佑元年(1275)兵困宋都临安城(今杭州),德佑二年二月,赵?率朝臣投降,阮登炳亦为降臣。三月,阮登炳乞请回乡养病,获准。卒于江苏吴县,享年八十二岁。宁德县志称其,“因言贾似道度田,谪云台观;终官吏部侍郎。”还收录七律《重游支提读诸公题咏》:佛说华严署刹名,天灯明灭白云生/黄金阙下赉金像,佩玉人题振玉声/何必山中传印钵,定知海上接蓬瀛/登临两度今如许,恨不追陪壮此行。
      陈文龙: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君贲。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器重。陈文龙中状元后,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几年后,拜监察御史,均得力于贾似道,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后来,陈文龙的正直敢言,渐渐忤怒了贾似道。襄阳失守,陈文龙上疏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五石、范文虎、赵潜。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书弹劾陈文龙。不久,范文虎降敌,贾似道兵败鲁港时,赵潜最先逃跑,导致其余守将弃城而逃。贾似道后悔不听陈文龙所言,又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迁侍御史,再迁为参知政事。由于朝内议和,陈文龙乞请回乡养老,获准。景炎元年(1276),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一上任就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对军中的议论,文龙道:“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于部下降敌,文龙与家人均被元军抓获。面对凌辱,文龙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遂被解杭州,绝食而逝。其母被监禁尼寺,病重无药,旁人无不落泪,其母言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众人感叹道:“有是母,宜有是儿。”将其母收葬。   
      张镇孙:南海(今广东南海)人,字鼎卿,号粤溪。生年不详,卒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状元。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小有名气。中状元后,授秘书省正字,进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出为婺州通判。咸淳十年(1274),度宗驾崩,太子赵是即位,仅四岁,是为恭帝。德祐元年(1275)冬,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张镇孙因牵念双亲,弃官回南海奉养父母,遭弹劾被罢官免职。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拥立端宗赵是即位,张镇孙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奉诏与都统凌震招兵买马,誓图恢复。景炎二年(1277),张镇孙率军收复广州,军心,民心为之大振。但不久,元军又复占广州,张镇孙兵败被俘,英勇就义。文天祥闻讯,极为悲愤,挥泪赋诗悼念良久。张镇孙为人正直,对奸相贾似道收买,不屑一顾。张镇孙擅于诗文,殿试时,洋洋七千言,一挥而就。著有《见面亭集》十六卷。
      池梦鲤:(1228~1279)宋代状元。字德华。赣州市水东镇人。殁于祥兴年间(1278~1279),葬于赣县太由乡桃源洞(今赣县茅店乡太阳坪村)。太学上舍生。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中恩科状元,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中状元时,适其家乡建桥,遂名"状元桥"。迨后,赣城南市街其宅前曾建“状元及第坊”,志其中状元盛况。宋末大将张世杰曾为他写像赞:“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诗轶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池梦鲤生子四,长子他迁,幼子早殇,次子和三子的后裔迁居赣州七里镇,繁衍至今。
      王龙泽: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字潜渊,又字及翁,生卒年不详。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状元,是宋朝第一百一十八个、也是宋朝最后一个状元。咸淳十年七月,度宗病逝,其子赵*即位,年仅四岁,是为恭帝。面对内忧外患,国势日危的局面,恭帝君臣回天无术,计无所施。正如当时京城民谣所言:“龙在泽,飞不得;路万里,行不得;幼而黄,医不得。”其中的“龙在泽”即指王龙泽。“路万里”即指榜眼路万里,“幼而黄”指探花胡幼黄。王龙泽中状态后,授承事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攻临安(今杭州),恭帝君臣投降,宋朝遂告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对南宋旧臣及士人较注意笼络,王龙泽是宋朝状元,忽必烈对其自是更为器重,委之以监察御史之职。另外,王龙泽擅长隶书。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