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731|回复: 0

    探访明朝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8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到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弘诲,王弘诲不仅是一名明代的高官,而且对海南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名曾被皇帝称为“学士渊宏,器资醇笃”的南京礼部尚书,记者前日来到雷鸣镇龙梅村,走进了王弘诲的故居,找寻王弘诲给后人留下的文化财富。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561年参加乡试中辛西科解元。4年后中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赠太子少保。
      走进龙梅村,在村口就能见到一座太史坊。这座太史坊建于万历二年(1574年)孟春,是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和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看望国史官王弘诲时所立的纪念物,故称太史坊。太史坊虽然规模不大,但上面留有许多名人的书法作品。
      王弘诲的故居由三间砖瓦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祖屋比较高大,厅堂屋顶共有19排瓦片。在海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祖屋厅堂瓦片排数越多,说明家里有人当过大官或极其富足,比较富裕的家庭为15排或17排,一般家庭有13排就不错了,由此可见王弘诲当时的社会地位。
      在故居的后院,一个巨大的石缸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远看以为是储酒的器物,后经村里的老人介绍才知道,这个巨大的石缸是最原始的浴缸,是用来洗澡的。“当时这样的浴缸普通人家是没有的,也只有王弘诲家有。”村里一名老人告诉记者。
      明朝时,海南孤悬海外,每当科举大考时,主考官都惧怕凶险,很少渡海到琼府督考,只是驻节雷州,行文调考。
      对此,王弘诲在担任翰林院检讨时向万历皇帝呈上了《奏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疏》,如实讲述了海南儒生赴考的艰苦,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立考场。奏疏得到了皇帝的恩准,从此琼州儒生都在琼州应试,后人把此称为“奏考回琼”。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弘诲在故乡定安去世,留下了许多著作。王弘诲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等。他的主要作品“宛转深切”、“宏中肆外”、“有为而作”。
      龙梅村位于雷鸣镇北部,北距定安县城10公里,龙梅村是个古老村庄,明朝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自龙梅村。从定城驱车大约20分钟,龙梅村村牌就显现在记者面前。(记者 俞健 单正党 文/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