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095|回复: 0

    丰城的古代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16: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南唐毛炳,丰城人。好学嗜酒,曾在庐山讲经授徒,所得酬金尽以市酒,以至于常常醉卧道旁。正好庐山另有一个讲赋的先生叫彭会,讲课时饮茶不止,当地人便戏作一联送给毛炳,联云:“彭生说赋茶三片;毛氏传经酒半斤”。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朱善,丰城湖塘人,他的文集中保存着一副这样的对联:“钟山川秀气出来,功施社稷;戴日月恩光归去,名满乾坤”。原来这是洪武十八年他致仕归家时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御笔”,对朱善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明代左中允郭希颜,丰城曲江人,幼时极为聪颖,八岁即能属对,有不少他所作的佳联散见于野史笔记之中。如清代梁章矩《巧对录》载,一次郭希颜随父亲去踏青,其父见到桃花林中紫燕翻飞,便出上联:“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郭希颜见柳边黄莺穿梭,立即对出了联:“莺穿柳叶,恰似金梭织翠丝”,对得十分自然贴切。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载,郭希颜幼时与一位长者同浴于池中,正好一只乌龟浮出水面,长者脱口出对云:“龟浮水上分开绿”,但怎么也对不出下联。结果倒是小郭希颜笑吟吟地指着远处密岭的松林对出了下联:“鹤立松梢点破青”。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也记载郭希颜嘉靖元年乡试中举人时才有13岁,而且答卷极快。主考官江西布政使见尚未到开门放交卷考生外出时间,便将他唤到跟前,指着考场中作隔离用的格子屏风出对云:“纸糊屏风千个眼”,郭希颜马上对出了下联:“油浇蜡烛一条心”。
      明代爱国将领邓子龙(丰城杜市人),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工诗善联。他曾在云南保山易罗池中建有一座濯缨亭(俗称湖心亭),他为此亭撰写了一画对联:“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三军散尽,剩存湖上青山”,通篇洋溢着雄浑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他流传最广的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因公苦,因私苦,苦中作乐,再上四两酒来。”一个豪迈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名人联,丰城有不少名胜古迹的对联写得也不错。如清代剑匣亭的对联是:“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隍城镇大屋村的画松亭是为纪念许逊而建的,有联二副,一是“画由神笔著仙井,松自名湖纪古亭。”二是:“神笔绘苍松,此地曾经玄鹤舞;仙丹酿绿醑,至今犹羡晋泉香。”罗山欧石岩有座青云寺,有副纪念许逊及其师谌母元君的对联:“元君度真君,传宝剑,斩孽龙,自此江西除灾害;闽省迁赣省,滋黎民,保赤子,再同南海救恩波。”白土镇隐溪村徐孺子家祠中悬挂着一副古联,写的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及另一位捐资赈灾的徐氏先祖的高行行义举:“隐逸之士堪羡哉,惟我祖,甘贫穷,却征聘,不侍王侯,千载高风从古仰;轻财之人足述矣,独先公,捐粟米,赈饥荒,表厥宅里,一生大义至今存。”丰城古代三大书院之一的同田乡桂林书院的对联则以意境见长:“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林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
      丰城至今还有一副绝联无人能对。相传丰城董家某村就枫岭归属问题与邻县发生争执,丰城一位秀才遂撰一句上联,商定对方在三日内如对出下联,枫岭则归对方,否则划归丰城。联云:“枫岭峰上栽枫树,风吹枫叶落丰城。”此联不仅气势夺人,更巧妙的是用了枫、峰、风、丰四个同音字,难度相当大,以致至今未能确对,枫岭也就自然划归丰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