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595|回复: 0

    安徽望江的古今。(王宗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1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朝理学家王行卿,明朝进士都监御史王瑞,明进士王琚,明进士王材,清进士王应配,淸兵部尚书王大钥的故乡万里长江之滨,千古雷池之阳,有县名望江。
      这个名字从开皇十八年叫起,一直叫了1400多个春秋———望江,望江,望江上潮涨潮落,望江上云起云飞。望英雄横槊赋诗,望骚人举杯醉月。其地为古之军事要冲,下可望金陵六朝烟雨,上可接武昌世纪风云。至于烟波浩荡的古雷池,风日晴和,碧波万顷,风光无际;至若秋风劲吹,波触天,高浪灌日,令天下英雄望而止步,让古今志士升起跨越的梦想。就是这滔滔的长江浩气和滚滚的雷水豪情,孕育出这片生机无限的灵秀的土地,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文化瑰宝。
      望江地处吴头楚尾,是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点。民间多袭楚俗,间杂吴风。“荆楚饶劲士,吴越多秀民”(安庆知府姚琅语),劲士、秀民,望江兼而有之。望江人民“率性真直”(《太平寰宇》记载),崇尚孝义。陈、隋间,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县。历史上二十四孝,望江就有三孝: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徐仲源割股为母疗病,孝行上闻于朝,唐德宗赐其所居之乡为“孝感乡”。
      望江别号雷邑,又称雷阳。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生机无限的土地上垦殖渔猎,休养生息,创造一代又一代灿烂文明。东晋隆安-元兴年间(397-402)设大雷戍,属庐江郡。东晋义熙元年(405)始设县,名新冶,属豫州晋熙郡。南朝陈天嘉年间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开皇十一年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扬州同安郡。唐武德初改望江为高州,旋改为智州,武德七年废智州复望江县,属淮南道舒州,县名一直沿袭至今。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属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属淮西路德庆军。庆元元年升军为府,望江属安庆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府为路,望江属蕲黄宣慰司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废司置省,望江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明洪武初年,望江属南京江宁府,洪武六年以后均属安庆府(安庆市)。
      县治设在现在的城关镇。宋末兵乱,因县治地当兵冲,迁治于江南的香口,元初迁回。
      望江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据近30年文物普查发现,古文化遗址有汪洋、黄家堰、南庙、狮子林、麻园、枫林庵等48处。汪洋遗址位于赛口镇汪洋村,1978年发现,1981年开始挖掘,揭露面积共885平方米。从出土文物看,应属于薜家岗文化系统,是一处很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为研究我省江淮地区原始文化增添了一批新的比较资料。古墓葬有信陵墓、北宋墓、汪公坟、王幼学墓、陈树屏墓等18处。信陵墓,坐落县城北隅。信陵,江苏吴县人,唐德宗时为望江县令,爱民如子,后卒于官。灵柩将送回吴县时,百姓遮道啼哭,于是留葬于县内。白居易闻之,作《秦中吟·立碑》赞其仁政。王幼学墓坐落原桃岭乡慈湖林。墓用青石垒砌成椎形,顶用石帽覆盖,墓前立有青石碑。碑文是“元理学家王公慈湖先生之墓”。龙子甲曾题诗云:“当年不破书千卷,此日谁怜土一丘。”王幼学桃岭乡人,字行卿,别号慈湖,著有《通鉴纲目集览》。
      宋仁宗时建。大殿高10米,方形、木质结构,面积300平方米。殿前两侧为雕花门窗廊庑。殿前有三座碑坊,名曰“麟凤腾祥”。坊前是泮池,池上有桥,名曰状元桥,桥前是一座黉墙,墙上凹雕“宫墙万仞”四个大字。大成殿后为启圣祠,东为礼门,西为义路,最后为明伦堂。
      雷阳书院,原坐落在县城东郊,康熙十年县令陈柿祚创建。后屡修葺和重建。这是一座具有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宏、错落有致。
      三孝祠,祭祀王祥、孟宗、徐仲源三孝子祠。 望江古有十景:东郊有“东野春台”。西郊有“湘兰宛在”。南郊有“春堤荫柳”。北郊有“表道修松”。环城为城“绕廓清流”。县境东北隅有漳湖、青草湖、白土湖、武昌湖汇成巨浸,春秋时节,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浩淼无际,故景名“四湖烟水”。雷港口有景名“江湄沙谶”,又名“雷港元沙”。县境东北15公里的司马涧有井一口,天将雨,有紫气浮起,性甘温,能疗病,景名“灵井浮英”。香茗山上有二景,一名“二茗神灯”,一名“连屯旧戍”。十景中有山有水,有松有柳,相映成趣,可见望江形胜于一斑。
      望江面临大江,背倚香茗,水秀山灵。长江流经县境东南48.43公里。境内河流交错,湖泊罗列。南部为华阳河水系(古雷水),华阳河为其主流,串联泊湖、栏杆湖。北部属皖河水系,有津潭河、新坝河、泥塘河等三支流,串联武昌湖、漳湖。地势自东向西呈阶梯状,逐步升高。沿江洲区盛产棉花,曾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全国优质棉出口基地。江河湖泊水产资源丰富,是安徽商品鱼生产基地县。
      南宋岳珂《史》载:“望江有湖地,饶鱼蒲。” 雷池坐落县境东南。因有雷池,望江许多事物多以雷名。三国时,曾立雷池监,晋时立大雷戍、大雷郡,清代有《雷音集》、雷阳书院。“九州生气恃风雷”,雷是生气和力量的象征。雷池,一名大雷水,也称大雷江,由雷水汇积而成。雷水源出湖北黄梅县境。唐《元和郡图志》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经县而入于江。”《辞源》载:“雷池即大雷水,今名杨溪河,在安徽望江县东南。”雷池,吞吐江流,控九江至安庆、南京之长江通道,扼蕲、黄、太、宿内河之咽喉,虎视长江,形势险要,为江防重地,六朝时屡有战事。晋武帝咸和二年,历阳镇将苏峻反晋,举兵进犯建康,江州刺史温峤闻京城危在旦夕,欲领兵东进保卫建康,中书令庾亮忧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答复温峤:“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从此雷池就名著史册。成语“毋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
      雷池风景秀丽。唐代信陵,宋代黄庭坚,元代唐子仪,均先后舟泊雷池,或煮酒醉月,或凌波长吟。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对雷池自然风光和水产资源描写得淋漓尽致,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望江黄梅戏源远流长,始称黄梅调、黄梅腔。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中说:“望江蔡仲贤是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胡普伢则是黄梅戏第一个女艺人。至此,基本完成了黄梅戏的形成史。由望江老艺人胡玉庭口述,望江剧作家陆洪非改编的《天仙配》电影面世,标志着黄梅戏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奠定了黄梅戏在全国剧种中的显要地位。 挑花是流行于望江民间一种传统工艺。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都之荣耀。”望江涌现出的人物中有元代理学家王幼学,明成化年间著名谏官王良璧,清代剧作家龙燮,以毕生精力耕经耘史的沈镐,张之洞称之为“经济家”、并列为清代二十四名著述家之一的檀萃等等。 纵观5000年文明史,望江人民在大雷这块土地上浓墨重彩地写下光辉的一页页,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