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527|回复: 0

    大明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咸宁伯王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制度:如有开国,靖难,御胡,平蕃,征蛮,擒反六大功劳之一者,可以授爵。因为这些功劳“关社稷之轻重,係四方之安危,自非茅土之封,不足报之”。 整个明代,“文臣封伯者虽前后十人,而以战功得封者仅三人:靖远伯(王)骥、咸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三位“文臣武功伯爵皆姓王”,被认为是“皇明盛事”,明中叶文坛领袖王世贞惊呼“奇事奇事”。
      三人中,王守仁名气最大,他是历史上上赫赫有名的心学大师,开创了“与朱(熹)学背道而驰”的阳明心学,以强大的声势征服了思想界,取代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另外,他粉碎了朱宸濠叛乱,又南征思州,田州土酋叛乱成功。
      王骧呢,《明史》有王骥传,束鹿(河北省辛集)人,生于1378年,卒于1460年,主要事迹是三征云南麓川之役(麓川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与缅甸接壤)。是明初最著名的文职武将,文武全才。他在当时名气不大,但现在居住在云南保山地区腾冲、龙陵县的傈僳族人心中,他是英雄,是神。他们每到农历二月初八便举行惊险的刀杆节。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骧带兵御敌,逐敌后在回京途中,于二月初八不幸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他,傈僳族决定将二月初八作为“刀杆节”。 刀杆节的第一个节目“下火海”,精壮的傈僳族汉子们,光着脚,闪身跃人300摄氏度的余火之中。顿时,无数火星缤纷四溅,令人叫绝。次日中午,“刀杆节”第二个项目“上刀山”,众目之下,竖起一根高约五层楼的青冈栗木,栗木上一把把户撒刀锋刃向上,寒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叫人望而生畏的72层刀梯。几个傈僳汉子神情豪迈地奔出,一齐跪倒在一幅古代武将(明朝兵部尚书王骏)的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他们将酒一饮而光,然后一个个赤脚踏着锋利的刀口向上爬。
      王越,后世名气最小,但是,他的文学武功,历史少有出其右者。就算卫青霍去病,加上文学,离王越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王越,字世昌,河南省浚县钜桥镇冈坡村人,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仪表奇迈,颖悟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补县学生。景泰元年乡试中第三名,会试中第三十三名。景泰二年中进士。据说在廷试时,忽然刮起一阵旋风,王越的答卷被风刮去,监考官重新给他一张卷,他居然在所剩的有限时间内做完,并且得中进士,其聪明敏捷可见一斑。
      王越中进士后,初任陕西监察御史(地方检察官),景泰三年(1452年)任浙江监察御史,“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风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翌年父卒,回原籍浚县服丧。
      天顺元年(1457年),供职都察院,受左都御史(总检察长),审定各道奏章。天顺四年(1460年)破格提拔为山东按察使。天顺七年(1463年),39岁的王越提拔为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提督军务,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王越智多善谋,胆略过人,戎马疆场二十余年,身经百战,战功累累。
      成化五年十一月,北元毛里孩在阿罗出配合下,兵分五路进犯延绥,英宗下诏让王越前往增援。王越率本部至榆林,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自己与中官秦刚在榆林城为声援。许宁在黎家涧,范瑾在崖窑川分别大败敌军,右参将神英又在镇羌破敌,北元军撤退。
      王越认为得胜,第二年正月收兵回师。刚回到偏头堡,阿罗出部有卷土重来,延绥再次告急。英宗命王越带兵屯驻延绥附近,待机而动。敌军万余骑分五路入塞抢掠,王越命令许宁等将其击退。因功迁左副都御史。三月,明朝为彻底解决扰边不止的阿罗出部,再次以朱永为将军,与王越联合,征讨阿罗出。双方在开荒川(《浚县志》记为黄草梁)展开决战,阿罗出部大败。明军乘胜追击至牛家寨,阿罗出被流矢射伤。王越这次立了大功,提升为右都御史。
      成化九年九月,北元可汗满都鲁、太师   加思兰等部将妻子老弱留在红盐池王廷,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诸县。王越探得消息,认为北元主力尽出,后方空虚,是消灭敌人的天赐良机。于是率领直属部队出战,命部将许宁、周玉各率五千骑兵分左右两路,出榆林,越红儿山,涉白盐池,两昼夜疾驰八百里。北元留守部队猝不及防,被攻破,几乎全军覆没。满都鲁等饱掠归来,发现大本营被毁,妻子畜产荡尽,只好相顾痛哭。此战之后,北元再也无法在河套立足,被迫迁向远方。河套危机就此解除,西北边陲得到数年安静。
      成化十六年三月,北元偷偷渡河入侵靖虏。英宗诏拜保国公朱永为平虏将军,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王越率轻骑循塞垣西行,至大同,探得北元王廷在威宁海(今集宁南黄旗海),立即率军夜出孤店关,过猫儿庄,兵分几路直趋威宁海。时风雪大作,天昏地暗,王越纵兵掩杀,再次杀散北元的王廷,几乎斩获北元的可汗达延汗。北元美丽善战的女英雄,蒙古神话一样的人物满都海可敦可能就死在这一次袭击中。。
      弘治十年冬,北元再度入侵甘肃。朝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荐举七人,都不称孝宗皇帝心意,吏部尚书屠滽荐举王越,乃下诏授总制甘、凉、延、宁四镇边务。弘治十一年,敌军安营贺兰山后,屡次侵扰边境,73岁的王越遂分兵三路进剿贺兰山后北元根据地,斩敌43级,获马驼百余。因战功加少保,兼太子太傅。不久,牵涉汪直案,忧恨绵绵,病死甘州军中。
      “踏破贺兰山阕”——大英雄岳飞的梦想,他不动声色地做到了。凶横的蒙古骑兵,对他敬畏万分,尊称他“金牌王”,《宪宗实录》记载:以越上阵,(敌)不战而奔。一个“奔”字如刀,直杀出大明军威的万里豪气。
      王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良将,在明朝与北元的对抗中,为保卫西北边境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越也因战功由右副都御史累迁到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威宁伯,总制三边军务,掌前军都督府,任总兵官,佩将军印。正是王越的这种地位和战功,王越从右副都御史逐步晋升为左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威宁伯。明朝制度,文臣不得封公侯,王越封威宁伯已到顶了,再有战功,只能加俸禄,封太子太傅这些名誉职务。王越的战功实在太大了,这一制度没能阻挡王越的仕途。成化十七年,王越“从勋臣旧例,改掌前军都督府,总五军营兵,督团营如故”。从此,王越成为真正的武将,有希望封侯了。当年五月,宣府有警,命王越佩将军印,充总兵官,以汪直为监督军务,率京师军队万余人赶赴宣府。这是王越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顶点。此后因受汪直牵连,再也没能超越,到死都没能封侯。
      王越死后,明朝再也没有主动出击北元的能力,达延汗也不再有与之匹敌的对手。从此,北元大举入塞,明朝陷入与北元无休无止的争战中,直到双方筋疲力尽,被满清消灭。
      王越文学成就十分了得,一生诗词赋文数百篇共20万字,作品《王襄敏公集》是风行明朝百年的“畅销书”,明朝“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读罢大为拜服,连批3句“大奇”!戏曲名家李开先赞其“文思焕发,可追李杜诸人”。明末清初文坛魁首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对他的诗歌喜爱备至,一口气收录了15篇,在自序里深情写下读后感——“酒酣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好一个文韬武略、血气方刚的英雄形象。
      说王越诗文,不得不提及《满江红&#8226;怒发冲冠》,这是一首爱国主义代表作,长期以来,都认为是宋朝岳飞所作。清末目录学家、史学家余嘉锡在其《四库提要辨证》一书中提出质疑,认为不是岳飞所作,而可能是明代王越作品。20世纪60年代,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对余嘉锡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考证。此后形成主岳、主王两大派,各有说辞,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
      功勋卓著,文武兼备,权倾朝野,可能有人认为王越从御史做到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仕途一定一帆风顺。其实不然。王越在战场上料敌如神,屡战屡胜,但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与朝中官僚的关系并不十分见长。《明史》称:“越素以才自喜,不修小节,为朝议所齮。”王越一生中六次遭到弹劾,丢官事小,命都丢了。
      王越有些像胡宗宪,抗倭功劳特别大,但因为与严嵩关系不错,就被打入另类,中国的有些历史学家就是这样无聊。
      笔者感叹:王越是一个应该研究的人物,或者说是课题,我们哪一个如果去做好这篇大文章,也可与王越一样不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