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752|回复: 0

    民国史认识的几大常见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4 2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误区1、孙中山等于革命

      孙中山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他长期从事反清、反北洋的斗争。国民党封孙为国父,共产党封孙为革命先行者,实际上就孙在历史上的实际作用而言,其地位无疑被夸大了。孙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是一个有名望而无实力的人,到死其势力也不过只局限于岭南一隅,就连统一广东根据地也是在孙死后的事情。历史上孙中山的活动,一直是靠会党、靠军阀、靠帝国主义。孙中山后来的地位与名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共两党的相继执政所造成的。两党执政了八十多年,都自称是孙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于是在国人的心目中就形成了孙中山等于革命,孙中山等于正义的思想。

      误区2、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袁世凯是清末的权臣,他控制着清廷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反清革命迅速遍及全国,清廷对许多省份失去了控制,但此时对清王廷最致命是北洋军的倒戈。北洋军在袁世凯的遥控下,对于平叛拖拖拉拉,迫使清廷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而袁世凯上台后,虽对起义军一定的军事打击,但是袁氏却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叛上,而是放在逼宫上。此时的起义军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既不统一,也缺乏战斗力,可以讲,袁世凯的行为无异于在清廷的胸脯上捅上一刀,正是袁的逼宫才使清室被迫退位,袁世凯是反清革命的最大功臣一点也不夸张。而后来袁世凯复辟,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无异于一大败招,但从那个历史时代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新兴的还是老牌的强国,大部分实行的还是帝制。而袁世凯与日本所签的《二十一条》虽然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但在当时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孙中山在同一年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与《二十一条》相似的《中日盟约》。造成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国共两党的长期宣传。

      误区3、军阀混战是北洋军阀打的

      一提到民国的军阀混战,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洋军阀各派之间的混战,实际上,民国本来就是一个军阀时代,国民党本身就是一个军阀联盟。国民党军阀之间的混战规模与北洋军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伐之后形成了以蒋、冯、阎、桂为首的国民党四大军阀,加上易帜的奉系算是五大军阀,五大军阀之间爆发过空前的大混战。民国的军阀混战的高潮是从1920年一直到1930年,其间包括北洋军阀诸派之间爆发的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孙奉战争、国奉战争,也包括国民党军阀之间爆发的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其间大小军阀之间的混战更是不胜枚举。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战场最为辽阔的一场军阀大混战,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军阀势力都参与其中,战争双方调动兵力超过一百四十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规模的大战役。有趣的是,国民党军历史上调集兵力最多的一次大会战既不是淞沪会战,也不武汉会战,更不是淮海战役,正是中原大战。国民党军阀混战从北伐结束之初一直持续到1936年的两广事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伐战争,无非是国民党军阀联盟,打败了四分五裂的北洋军阀。之所以造成人们印象中民国军阀混战是北洋军阀混战这种印象,还是由于国共两党,国民党羞于提及国民党军阀混战的历史,而一味的骂北洋军阀,共产党则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只用国民党新军阀简略一述,把北伐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而红军初期的崛起也离不开国民党忙于军阀混战这一契机。

      误区4、民国首都在南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联合各省起义军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但此时的临时政府,根本就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多少实力担当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很快南北议和,定都北京,北京成为中华民国正式的首都。在民国的历史上,北京当了十五年的实际首都,而南京只当了十三四年的实际首都,重庆当了八年的实际首都,其间广州、武汉、洛阳也当过首都。自中国近代以来,如果不算外强入侵的时期,谁控制了北京城,谁就是中国政府:清王朝控制北京城,清政府是中国政府;袁世凯控制北京城,北洋政府是中国政府;段琪瑞控制北京城时,皖系政府是中国政府;直系控制北京城,直系政府是中国政府;奉系控制北京城,奉系政府是中国政府;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后,国民政府也成了名正言顺的中国政府;1949年解放军占领北京,很快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成了中国政府。所以说,北京是元、明、清、民国的四代故都,或者说,自忽必烈定都北京以来,除极个别的年份,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造成民国以南京为首都的印象的原因是,首先是一开始,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政府,其次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还有共产党的史书也说“占领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或把国民政府直呼为南京政府,正是这些个原因造成了大多数人印象中第一反映是民国首都是南京。

      误区5、黄埔军校的教育水平很高

      黄埔军校在民国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她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重要成果,对国共两党都有着重要意义,从黄埔军校走出了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将领,人们理所当然的以为黄埔军校一定教育水平很高。实际上黄埔军校创建之初只是一个初级军官的短训班,学制只有半年,根本就不是一个正规化的军校,李宗仁就曾评价“军事教育水平不甚理想”。黄埔军校入学难度也不大,每期学员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真正成名的仅是少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规化的陆军初级军官学校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建立起来的,不仅民国许多军阀将领出自保定陆校,黄埔军校的许多教官就来自保定陆校;民国时的陆军高级军官学校是陆军大学,陆大的入学条件极为苛刻,毕业生也很少,而这两个学校都是袁世凯设立的。一向喜欢当校长的蒋介石,在国民党接管陆大后,就一直兼任陆大校长达21年,有趣的是蒋介石本人却连正规的军事教育都接受过。这一误解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共两党,蒋介石一直以黄埔军校初创校长自居,而共产党也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建设,实际上黄埔学员主要在国民党中的蒋系部队和粤系部队任职,国民党其它派系中很少,在共产党内的黄埔学生也不多。

      误区6、“攘外必先安内”是安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拒不顺应民意抗日,而把精力放在安内上,对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民国史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蒋介石一直在剿共,所以人们理所当然的觉得“安内”是安共产党,而实际上,蒋介石要安内绝不止共产党。蒋共是夙敌,但是当时的红军并不见得是反蒋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中原大战后,阎系、桂系、奉系实力依然强大,都是蒋介石的大患;1931年,“扣胡”事件发生后,蒋粤分家,粤系陈济棠开始站到了蒋介石的对立面;此外,山东军阀韩复榘,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滇系军阀龙云,新疆军阀盛世才,陕西的杨虎城,还有西北四马等都是蒋介石想安的势力。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蒋介石除了在剿共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外,还在1933年取得了剿灭福建政变的胜利,1935年解决“贵州王”王家烈、“胶东王”刘珍年,1936年解决陈济棠。此一误解一方面是因为此政策关系中国的抗战史,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涉及共产党。

      误区7、国民党是一个政党

      国民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渊源来看,历经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宋)、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孙)等一系列历史演变。国民党的发展变化从清末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中国近代政党史上可谓最为悠久,人们往往理所当然的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近代的政党,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解。国民党历经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但是正统的说法都是把孙中山作为国民党历史的核心,后来真正在民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孙中山于1919年在解散中华革命党之后重组的国民党。但是,国民党从孙中山重组以来一直有着一个先天性缺陷,那就是始终有着军阀势力的加入。孙中山在国共合作前虽有一些名义上属于孙的武装——粤军,但是粤军对孙并不忠诚,常有违命,乃至叛乱,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开始建立军校,培养自己的武装,但不久之后,孙中山就去世了。孙中山的这支武装后来就成了蒋介石起家的部队。北伐时,南方出发的北伐中,军队来源非常广泛,由滇系、桂系、湘系、粤系等诸路杂七杂八的军队组成,俨然是一支军阀联军,北伐过程中,又不断有其它军阀加入,其中在北方就有重要的两大军事力量的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北伐胜利后,原北洋军阀的重要力量奉系也加入了国民党,正如前述国民党完全是一个军阀联盟。这个军阀联盟不可避免的继承了旧军阀的老作风,打起了军阀混战。在近代世界各国的政党史上恐怕找不出哪个政党会像国民党这样打的热火朝天。在国民党的政权中,总统与副总统打过仗,政府主席与行政院长打过仗,行政院长与国防部长打过仗,国防部长与陆军总司令打过仗,总司令与副总司令打过仗……国民党之所以为被视为一个政党,是由国共斗争造成的,共产党不加区分的把一切反共势力统称为国民党反动派,而国民党中最坚定也是势力的最大的反共势无疑是蒋介石,所以造成人们误解为蒋介石就是国民党,国民党就是蒋介石。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有删节。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