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飞驰的列车里,一曲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在轻轻萦绕。
王晓辉的眼睛湿润了。他从辽宁省锦州市赶到聊城。
“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飞驰的列车里,一曲童安格的《把根留住》在轻轻萦绕。
王晓辉的眼睛湿润了。他从辽宁省锦州市赶到聊城,就是专程来寻觅自己的根的。
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要找到自己的祖籍?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探寻。
7月31日早8时,王晓辉和爱人王红丽从大连开往郑州的K718次列车上走下来。从双脚踏上聊城的土地,他们的眼神就变得凝重虔诚起来。
300多年的根在聊城
王晓辉说,自己的家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镇安乡东边村,祖籍就在聊城。
“听老人们讲,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因为山东自然灾害严重,我们祖先兄弟二人逃荒到了东北。”在去往堂邑镇的车上,王晓辉看着窗外,说着两位先人的故事。车是聊城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总经理甄怀柱协调来的,他想帮助寻根的王晓辉。
王晓辉说,祖先兄弟俩挑着担子,走了几个月,历尽千辛万苦,才到了锦州市黑山县东边村。后来王姓逐渐发展壮大,现在后人已经有一千多人。
随着家族的壮大,很多族人萌生了寻找祖籍的想法。家在哪里?没有根的感觉,让人挠心。可是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被毁了,族中长者也渐渐去世,寻祖的愿望就一直搁浅了。
“我们族人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为了加深族人的感情,也为了方便后人认祖归宗,我们王氏族人决定寻找祖籍。”
几经查证,王晓辉初步认定,他们的祖籍应该在原堂邑县境内,即现在的东昌府区堂邑镇周围。
终于来到了大王庄
王晓辉多次想来聊城寻根,但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成行。7月30日,单位放了3天假,他和妻子王红丽商量后,一起乘坐晚上的火车,星夜赶往聊城。王晓辉说,一想到要来聊城了,他激动得在火车上一夜都没有睡好。
“常持启老人曾关注过我们寻根的事情,我一定要拜访一下他老人家。”王晓辉说,他曾经跟常持启老人联系过,知道老人曾为王氏家族的其他人寻找祖籍,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王氏家族比较了解。
初次见到王晓辉,常持启老人高兴地将他让进办公室。“根据我的了解,原堂邑县大王庄村现在划归到冠县辛集镇,早在康熙、乾隆年间,那里曾经有王氏先人到东北逃荒。”经过分析王晓辉提供的年代、辈分等细节,常持启老人断定,王晓辉的祖籍应该就在辛集镇的大王庄。
辞别常持启老人,王晓辉赶往冠县辛集镇。因为对当地不熟,王晓辉求助于辛集镇政府。
“百善孝为先。千里寻根,能看得出来你是忠厚善良的人。”辛集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黄振武被感动了,抽出时间,带他们前往大王庄村。
王晓辉说,他心里有些激动。在大王庄村干部张广云的带领下,王晓辉和爱人走进了村民王玉亮的家。知道了王晓辉前来寻根,王玉亮热情地将他们让进了屋里,端上了热茶。
在这里和村民越聊越像
王玉亮请来了自己的哥哥王玉宽、族人王玉忠,大家围坐在王晓辉的旁边,亲切地攀谈起来。这一聊,越聊感觉越近乎。
“我们的祖先是康熙至乾隆年间从山东逃荒到东北的。”王晓辉热切地介绍着祖先的情况。
“大王庄的王氏祖先,明末清初从山东文登移民过来。曾听老人说过,有祖先逃荒到东北。”王玉宽说。
“从我的辈分往上推算,第五辈是‘永’字辈,再往上就不知道了。”王晓辉继续说。
“我们的辈分往上数五辈,也是‘永’字辈。”王玉宽说。 “我听老人说,去东北逃荒的先人,流落到辽宁大虎山附近。”
“我们那里距离大虎山只有7.5公里左右。”王晓辉惊喜地说。
王晓辉说,族人中年长的人还保留着倒背着手走路的习惯,说“倒水”为“筛水”等山东方言。
“巧合的很,‘倒酒’我们这里还有不少人说‘筛酒’,倒背着手走路的老人,大街上现在也能看到。”王玉宽说。
瞧瞧,从方言、行为习惯上看,相似的地方还挺多。
离开时他捧走一抔黄土
王晓辉说,老人们曾对他讲,他们的一位祖先去世后,曾经将棺木运回祖籍安葬。
王玉宽认真地说,这个事情他从没有听老人们说起过。认祖归宗是十分庄严的事情,他建议王晓辉再到附近的小王庄去认定一下。
握别王玉宽等人,王晓辉又来到小王庄。在村民王永利的家中,王晓辉意外地看到了一份王氏供奉的中堂,上面有王氏十九世代的族谱。但令王晓辉失望的,王永利说他们祖上从没有人逃荒到东北,而且辈序也不吻合。
在回辛集镇的路上,王晓辉突然想起常持启老人曾探听到,大王庄村去东北逃荒的王氏先人,曾有过将棺木运回家乡安葬的说法。
“有可能王玉宽老人没有听说过,但先人将棺木运回祖籍安葬的事情确实存在。”王晓辉经过仔细考虑,认定大王庄应该是自己的祖籍。
车重新驶过大王庄村时,王晓辉下车捧起了一抔黄土,庄重地放进了一个袋子里。“把祖籍的土带回去,让远离祖籍300多年的先人,再看到自己的家乡。”王晓辉计划,将这抔土洒在先人的坟茔上,圆上千族人寻根的梦想。
车行驶在路上,几只喜鹊在车前飞过。“我会尽快带着孩子再来这里。”王晓辉表示,根在这里,血脉相连,亲情要永远延续下去。
(记者 刘东坡)
采访手记:凡人有个梦,很美好
王晓辉代表族人来聊城寻根,感动了聊城很多人。纯朴、热情的聊城人,也让王晓辉夫妇备感家的温暖。
王晓辉的祖先已经离家300多年了,很多与祖籍相关的信息,慢慢地随岁月而消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家谱被销毁,让很多在外的“游子”无家可归。
仅凭着对祖籍零星的记忆,王晓辉没有停止寻根的脚步,他多次登录姓氏中文网站,发布寻根的信息,仔细核查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当初步确认自己的祖籍是在聊城时,王晓辉放弃休息时间星夜赶到聊城。
王晓辉说,他是代表千名族人前来认祖归宗的,言谈举止十分虔诚,寻根心切溢于言表。
不论是在小王庄村,还是在大王庄村,浓浓的亲情包围着王晓辉夫妇。特别是午饭时,村民们发自心底的挽留,就像母亲招呼孩子回家一样,让王晓辉既亲切又感动。
从寻根的路上,到回来的途中,王晓辉夫妇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他们感谢甄怀柱素未谋面,却能伸手相助;他们感谢黄振武初次见面,却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忙前跑后;他们感谢常持启为他们提供的珍贵寻祖信息,感谢司机李永华不辞劳苦的辛勤付出……
当得知孔繁森的家就在自己初步认定的祖籍周边时,王晓辉又是一阵激动,坚持要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祭拜。站在孔繁森的汉白玉石像前,王晓辉夫妇深深地三鞠躬。挥手告别时,王晓辉说,他认定自己的根就在聊城,他还会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一个平凡人,有一个算不上伟大的寻根梦,不也正是一种美好吗?
(记者 刘东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