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771|回复: 0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2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同志对川陕苏区的评价
      “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区域。”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的党组织及勤劳勇敢的川陕苏区人民,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新区

      1932年6月,蒋介石置民族存亡于不顾,调集50多万兵力,对红军发动了第4次“围剿”。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经鄂豫边境,战胜敌人围、追、堵、截,12月初到达陕南,随即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18日胜利进入川北。月余时间就解放了通江、巴中、南江三座县城及大部土地。12月29日在通江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把通江东北、巴水上游(大通江河)划为赤北县,通江县改为赤江县,通江北部及小通江河流域和南江东部划为红江县,巴南二地划为巴中县(设在清江渡)、南江县,巴中县城为直辖特别市。五县一市的苏维埃政府和县委于1933年2月初相继成立。
      1933年2月7日,红军在通江召开五县一市党团员代表大会,到会60余人,代表地方党员200余人,成立了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组织部长余洪远,宣传部长刘瑞龙(当时未到职),妇女部长姚一善,秘书长吴永康。在川陕省委领导下,同月中旬,在通江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0名,选举熊国炳为主席,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从此,各县在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2月底,人民公敌蒋介石委任军阀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抽出其在川西参加混战的军队6万余人,向我刚诞生的川陕苏维埃区域发动“三路围攻”,我红军为了集结主力打击敌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4月底先后撤出南江、巴中、通江三座县城,并于5月中旬组织了空山坝反击战。6月中旬,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收复了通、南、巴原有苏区,新成立了广元(设治旺苍)、苍溪(设治文昌)、长赤、仪阆(设治巴中恩阳),江口(现平昌)、万源(设治竹峪关)等6个县苏维埃政府。25日在通江新场坝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48人。大会主要为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做准备,并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委的任务》的决议。大会还着重讨论了组织问题和开办党校、培养干部、发行理论刊物《干部必读》等问题。

      扩大革命武装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于长赤区木门召开军事会议,到会干部100余人,会议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决定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同时做出了加强政治工作和大力开展军事训练等决定。7月上旬,根据木门会议决议,红10师扩编为4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红11师扩编为30军(军长余天荣,政委李先念);红12师扩编为9军(军长何畏,副军长许世友,政委詹才方);73师扩编为31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计11个师,29个团,4万余人。此时,川陕边区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参谋长曾中生)设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兼西北军区司令部),驻巴中云屏书院,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兼),副主任傅钟、曾传六。
      6、7月,川陕省党、政、军等机关先后迁驻巴中城。省委在巴中中学藏书楼开办党校,陈开同志任校长,廖承志和罗世文同志在党校讲过课。党校培养县委和区委工作同志,学生300余人,多是农民、乡村支部委员等。学期3个月,毕业后分配工作。8月1日,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城考棚(现公安局内)召开,到会代表1160余人,大会改选苏维埃政府,提高工作效益,选举32人成立执行委员会,熊国炳为主席,杨孝全、罗海清为副主席。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和川陕省苏维埃的任务》的决议;奖励反三路围攻中作战有突出功绩的部队,发出粉碎刘湘“六路围攻”的号召。改选后的省工农民主政府,设有财政、经济等10个委员会和政治保卫局、革命法庭、戒烟局,制定了优待红军家属、公粮、税务,优待专门人材,婚姻和戒鸦片烟等条例和经济政策。
      8月1日,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城开幕的同时,举行了“8·1”建军节纪念活动。川陕省党政军领导人出席了阅兵式。
      此时,川陕苏维埃地方武装赤卫军、游击队、少年先锋队、童子团、各县独立营、独立团、独立师普遍建立,得到很大发展。8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川陕省军区指挥部(驻巴中城武官衙门)成立,张广才任指挥长。
      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之后,红四方面军先后发动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占领仪陇、营山、渠县、达县、宣汉、万源、城口以及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蓬安等县在嘉陵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新设了仪陇、阆南、营山、渠县、宣汉、长胜(设治巴中鼎山场)、红胜(万源县罗义坝)、城口、英安、嘉陵等10个县苏维埃政府。整个川陕苏区划为22个县和1个特别市,将达县、宣汉、城口、万源、红胜、渠县等6个县,划归新成立的绥定道苏维埃及道委领导,道委设达县蒲家场,将阆南、巴中、江口、恩阳、苍溪、仪陇、长胜(设治巴中县鼎山场)、英安、广元(设治旺苍坝)、嘉陵、长赤、营山等12县,划归新成立的巴中道苏维埃及道委领导,道委在巴中县城县委招待所内。川陕苏维埃区域,北起川陕交界大巴山脉,东抵城口、开江县境,南至三汇、营山,西至嘉陵江东岸,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
      红四方面军取得3次进攻战役胜利的同时,与王维舟同志率领的川东游击军胜利会师,并将游击军改编为33军。新苏区广大青年男女,在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中踊跃参军,使红四方面军迅速扩大到5个军、15个师,近10万人,并组织了赤卫军、游击队、少先队等地方武装10余万人。此时是红四方面军发展史上的高峰,也是川陕苏维埃运动发展的全盛时期。古巴州不仅是川陕省的首府,而且还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毛泽东同志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苏会议上指出:“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在不足一年之内,已经在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已经发展了10倍以上的红军队伍,号召了整个四川的工农劳动群众与白军士兵倾向于苏维埃革命,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新的强有力的根据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粉碎“六路围攻”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军阀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资助200万元经费,万余支枪和500万发子弹,纠集四川军阀的100余团兵力,20多万人,分6路向川陕根据地进攻,妄图在“3个月内全部肃清”苏区红军。
      1933年10月18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巩固苏区,粉碎新的围攻,在巴中县城召开了县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通过了《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决议》。
      12月11日,中共川陕省委在巴中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省苏维埃政府召开粮食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党政军民全力投入反围攻斗争。川陕省党、政、军机关于1934年2月迁通江,3月放弃巴城,5月再次收紧阵地,省府迁通江沙溪,6月放弃通江县城。经过历时10个月的反围攻作战,歼敌8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炮百余门,于1934年8月下旬收复通江城,9月上旬收复巴中城,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并乘胜追击,不仅收复根据地原有大部地区,而且攻克了阆中和苍溪两座县城。

      巩固苏区 准备长征

      “六路围攻”被粉碎后,省委改巴中特别市为赤中市,党、政、军等机关第二次迁驻巴城。为粉碎蒋介石策划的“川陕会剿”,中共川陕省委于10月在巴中召开第4次党代会。11月,方面军先后在通江毛浴镇、巴中清江渡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和军事会议,总结反围攻作战和地方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开展广昭战役,主动打破敌人“川陕会剿”计划。
      12月11日,川陕省第3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召开,到会代表1400余人,会议就第4次党代会的决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决定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巩固根据地,粉碎敌人“川陕会剿”。会议还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错误,颁发了各种布告,对肃反中的捕人、征罚、没收等作了明确规定。
      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乘敌“川陕会剿”尚未布置就绪之际,发动了广昭战役,争取在广元与昭化之间渡过嘉陵江,向川甘发展。1月22日,广昭战役打响,中央来电指示:“……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敌,应集中红军主力向西进攻”。并指出“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2月初,川陕省党政军机关迁驻旺苍坝,通江的兵工、造币等厂同时转移,川陕省保卫局于3月初在旺苍坝召开了7县书记、保卫局长联席会议,制定了《肃反执行条例》,为发展新区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当时,广昭两城敌军凭坚固守,红军进攻数日未下,主动撤出,出击陕南,调敌北移,创造条件渡江,配合中央红军抗日。红四方面军向陕南攻敌数日,见北调敌军目的达到,即回师川北,于3月29日克苍溪、阆中一带,造般100余只,抢渡嘉陵江成功,开始长征。四方面军长征后,由刘子才、赵明恩率领1000余人的一支游击队,继续战斗在大巴山区。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战斗2年零4个月,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的斗争,为完成长征和促进革命新局面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