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305|回复: 0

    王维籍贯及出生地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维是天生诗才。十六、七岁就有佳作传世,比如《洛阳女儿行》,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生诗作不断,约在千首以上,如今存世的也有四百多首。且诗好不在数量。他的诗重神韵,不求直叙,短句加短篇,五绝独步,正在成为中外文化中一种十分被看重的审美经验。闻一多先生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朱湘先生说:“唯有王维的那种既有情又有景,外面干枯而内部丰腴的五言绝句,是别国文学中再也找不出来再也作不出来的诗。”总的来说,王维虽然在代表时代的先进性、独创性方面不及李白和杜甫,甚至在局部的艺术成就上也未能超越同时代的王昌龄、岑参、孟浩然诸人;但就其整体成就而言,就其全面继承文化遗产而言,就其所代表的士大夫主流意识而言,他却是无与伦比的。他上承六朝一脉贵族文学的传统,详尽地占有诗、文、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遗产,成为时代的文化骄子,由他来全面表现盛唐文化的成就绝非偶然。
      王维的籍贯到底是哪里?现代《辞海》和《辞源》都说是“唐太原祁人”。其依据莫不出自《旧唐书》和《新唐书》,它们说王维、王缙兄弟本是太原祁人,父亲王处廉做汾州司马时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人。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辞源.净载:唐太原祁人。据((辞海》载:原格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这两条记载的依据,都出自新l印奢书。其实,查阅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就可发现,王维的远祖虽为太原祁人,但自他十七代以前,就已移居河东。
      一提河东,人们往往只想到永济。实则,河东乃一泛称,唐时的河东,当包括今永济、临晋、倚氏、虞乡、解县、运城、安邑一带,并不专指永济。
      根据唐贞元十七年王颜所撰《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倚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记载,王维的十七代祖应为王卓,碑云:“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倚氏侯。卓翁年七十九路于河东,属刘聪、石勒乱太原晋阳,不遂归葬,葬河东倚氏县焉隋析倚氏为桑泉,今司空家墓,在县东南解故城西二里,至令子孙族焉。我卓翁葬河东,生孙成族,间生将相。而太原之望,独不鼎盖河东著姓乎?琦氏房,右丛维叔,左相络叔,俱伟文灌世。“一” 此碑不唯《倚氏县志》、《临晋县志》皆有载,清光绪二十七年版的《山右石刻丛编》也录有此碑。倚氏《王氏家谱》、临晋《王氏族谱》均录有此碑,且记载家世变迁颇详。
      王维的远祖确系太原祁人,属于天下无二王的“太原王氏”。但是,其落籍河东猗氏县(今临猗县),却绝非是父辈王处廉手里的事,早在好多代之前就迁往河东了。具体情况是:王维的远祖王赤以降至王龟一代共八代,代牧并州。王龟生王乔,至王文钊为十六代,文钊生叔俊,叔俊生伯明,伯明生王屯。而王屯官居河东太守、征西大将军,举家迁居河东。王屯生王卓。王卓字世盛,历魏晋为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王卓活了79岁,逝世于河东,适逢刘聪和石勒在太原地区作乱,难以归葬祖籍,遂正式安葬于河东猗氏县,今有墓冢在临猗县(系原猗氏县和临晋县合并而成)城西村西二里许,且有其后人王颜所撰《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为证。此碑不唯《猗氏县志》和《临晋县志》皆有载,清光绪二十七年版的《山右石刻丛编》亦有载。另据临晋《王氏族谱》记载,这一支王姓子孙繁衍茂盛,间有将相出,散居于河东桑泉(即临晋)、蒲州、猗氏、虞乡四县,遂分成四房。而王维则属于猗氏房子孙,居此已历晋、隋至唐好多代了,焉能再称“太原祁人”?当属河东临猗人无疑!
      发生这种谬误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太原王氏是天下巨族,各地王氏出仕者,一般都出口自称“太原王氏”,以显荣耀。王卓的子孙们也不例外,刚在猗氏县落籍后,即向当地衙门投牒申报,自立了一个“太原乡”。这一段史实现有勒石为证。太原乡的子孙们自称太原人搏取虚名,后世粗心史家则仍以“太原祁人”称“太原乡人”王维兄弟,误传至今。实际上,王卓一宗早就是“公私谱牒遂著河东郡望”了。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有少量修改。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