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532|回复: 0

    红军入川第一城——通江城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09: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诺水江畔,屹立着一座古城,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通江城。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通江,古属巴国,秦隶巴郡,西魏建县。唐改壁州,天宝初年,始名通江。
      通江,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昔周武王伐殷,皆举“巴师”而取胜;汉高帝灭秦,曾屯粮于永安铜城(今得汉城)。后汉“走马荐葛”的徐元直留冢洪口,孙思邈炼丹龙溪。蜀主王建荡舟于诺水之上,李商隐曾于此写出了《夜雨寄北》。宋余王介得汉城留句,建文帝嘉祐寺题诗。李钟峨(号雪原)执教玉堂 ,指点天子。李善济笔走青城,名冠蜀中。
      通江既是当年川陕苏区的首府,又是红军入川解放的第一个县城;既是川陕两省的战略要地,又是整个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一九三二年冬,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经陕南、翻巴山,十二月十八日抵达通江两河口,并在此创建了全川的第一个工农政权——通江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二十五日攻克通江县城。二十六日,方面军总指挥部率十一师及十二师的两个团抵达通江,许世友等同志与县城人民一道举行了入城仪式,以欢庆红军入川后第一次解放县城的胜利。(见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203页。)同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傅钟),总经理部(主任郑义斋),分别进驻于通江城内的文庙、五里公所和南寺。二十九日,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在通江成立,邝继勋任主席。同日,川陕苏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进驻通江县城天主教堂,并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在县城颁发了川陕苏区第一张“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和地主豪绅的剥削与掠夺,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农,参加红军,建立工农政府”的布告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通江麻石场向中泽率贫农团929人来通江县城,集体参加红军。二月七日,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代会在通江城召开,到会代表五百多人。在这个划时代的党代会上,通过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红军,实行土地革命的决议,诞生了中共川陕省委,选举了袁克服、曾中生等三十七人担任省委的领导成员,袁克服任书记。同时,在通江城办起了苏区的第一张报纸)——《川北穷人》。二月中旬,在通江城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熊国炳任主席。并将通江划分为赤江(今毛浴乡)、赤北(今泥溪乡)、红江(今涪阳镇)三县,二十区〔不包括洪口(省辖特区),竹峪(今万源部分),苦草坝三特区〕,一百零一乡和数百个村苏政府。二月下旬在通江城出版了《怎样分配土地》一书指导全苏区的土地革命。月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城召开了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到会千余代表,正式选举诞生了川陕省总工会,由王怀任工会委员长。同月,川陕省水利局、川陕省戒烟局,省委党校相继在通江城建立。三月八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红江(今涪阳镇)所辖草池坝、青峪口、碑坝(含今陕南部分)等地开始向农民分配土地。三月下旬,全国第一支娘子军——妇女独立营和川陕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在通江城创立,由陶万荣、刘桂兰分别担任营长和校长。同时川陕省总经济公社、省工农银行、省少年先锋队总部在通江城建立。五月十九日,红军总指挥部在通江空山坝半坡一间茅屋内召开军事会议,会后取得了反三路围攻的胜利,史称空山大捷,(李先念主席有题词)。六月二十三日,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新场坝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仍由袁克服同志任书记,会议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中共川陕省委党的任务》的决议。七月一日,红四方面军又在通江洪口(省辖特区)创办了川陕苏区的第一所军校——彭杨军事学校。八月一日,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城举行“八一”纪念活动,同时发布了《八一反对战争日和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标语提纲》。八月八日,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新场坝召开百余人参加的地方武装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张广才任指挥长,地方武装自此开始。八月二十一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召开全军医务工作会。八月下旬,川陕省芭蕉坪纸厂,城南盐厂以及少共省委儿童团在通江开办和成立。十月初,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向全苏区发出“为了实现创造二十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之后,通江县参加红军的总人数已达到四万八千多名(其中,有名在册的红军烈士达五千八百六十多人。直到1981年还有四百七十多名健在的老红军分布在全国各地,安度晚年)。十月下旬,宣达战役胜利结束后通江县组织了一万多人,远去达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所获刘存厚之兵工、造纸、被服、造币等厂的全套机器设备,约数万斤,运回通江,并分布在县域的苦草坝、西寺、苟家湾等地建起了纸厂、被服厂、造币厂、兵工厂。十一月中旬,在通江成立了石印局。其间,川陕苏区发行的第一批银币、铜币、布币,先后在苏区广泛流通。十二月七日,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城召开了粮食工作会。
      一九三四年二月中旬,红四方面总医院迁驻王坪。三月,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为王坪烈士墓设计墓碑图案并建造烈士碑。中旬,方面军总政治部在通江文庙创办高级军事学校,后改名红军大学。同旬,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于通江县城。下旬,中共川陕省委从通江县城迁往县内的得汉城(今永安区)。同月,方面军总政治部在沙溪区铁芦沟(今红云岩)錾刻“赤化全川”等石刻标语。六月下旬,中共川陕省委,省苏政府又从得汉城迁往县内的沙溪。十一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通江毛浴镇召开了全军党政工作会议(著名的红军十六字训词于此诞生)。十一月,川陕省军区召开地方武装代表大会。同月,中共中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通江涪阳召开重要会议,会期三天,讨论并确定了红军西征的路线、时间及部队与机关的行动方案,同月下旬,中共川陕省委整编后方机关随军西征。
      一九三五年一月下旬,红军开始撤离,三月,省保卫局长在通江召开七县县委书记、保卫局长联席会,制定了《肃反执行条例》。月底,各地红军埋藏物资,最后撤离通江县境。二十九日渡江北上。
      通江是红军之乡。七十一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革命遗址和遗迹,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保存之好,实为根据地各县(市)之冠。据统计县域之内的革命纪念旧址,遗址共有200余处,其中被国务院、省、市、县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达60余处,其中国家级1处3点,省级4处,这些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共分为6个遗址群。其中县城革命遗址群,总计达40余个点,诺江镇本身就是一处极具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露天博物馆。通江人民从这里为中国革命输送了近五万通江儿女参加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走出了十位将军。通江人民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做出过特殊贡献。数以万计的红军先烈为抗日救国长眠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魏传统、王树声、夏衍、罗世文,廖承志、许世友、王维舟等一批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能征贯战的数百位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在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以通江为依托,在根据地内进行数十次战斗,溃敌百余团兵力,创建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20余县,幅员42000多平方公里,500万人口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在这块土地上为川陕人民留下了许多全国乃至世界之最的珍贵文化遗产。
      全国唯一由中共中央两位总书记题写馆标的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设在通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在通江。
      全国影响最大,最早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的红军石刻——赤化全川在通江。
      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王坪烈士墓(今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在通江。
      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在通江。
      全国唯一以外国伟人命名的公园——列宁公园在通江。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含“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位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诺江镇书院街83号。校舍建筑系清道光十三(1833)年知县武来雨用劝捐赈济的余钱修建,时为通江县东皋书院考棚。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县城宣告成立后,随即在此创办中共川陕省委党校,历时两年。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为穿斗抬梁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面,瓦铺素面脊;“旧址”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86平方米,使用面积660平方米,面阔7间28.7米,西尽间廊有木质楼梯通二楼,有栏,面阔6.7米。东尽间面阔4米,明、稍、次间均为4.5米,整个建筑进深两间9米;前有廊,宽2.6米,二楼廊有栏;通高18.3米,底楼层高4.2米,临街台基高4.9米;廊柱为内木外包砖成400×400(㎜)方柱,近顶饰白菜形,柱顶石为须弥式,余柱为木质;木质门窗,底楼直棂,尖形楣(临街为圆形),板门,圆形楣,明间大门为双扇板门,二楼为板门,方形直棂窗。
      临街台基石砌墙面阴刻楷书1.6米见方“赤化全川”四个大字,横排从左至右读,笔划深20厘米,宽20—30厘米,右边竖刻楷书“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制”和“一九三三年”款。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原为通江县东皋书院考棚,自始建至今,一直为培育人才之场所,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这里不仅是通江旧文化教育历史的见证,也是通江新文化教育的发源地,为各个时代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1933年到1935年,这里作为川陕苏区唯一党校,为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后备人才,传播马列主义,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是四川省“红军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之一,建筑物风格独特,不仅有中国建筑的特征,也有西式建筑融合,是通江“红军城”标志性建筑之一。

      列宁公园

      列宁公园,位于通江县县城诺江镇北隅,座落在炮台山下,由鹰龙山余脉构成,横卧诺水河畔,占地2公顷,海拔340米。
      该公园始建于民国初年,由国民党驻军营长刘吉吉所建,始名诺江公园。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县城后,红军总部及主要领导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进驻于园内,为突出政治优势,扩大宣传,总部决定将“诺江公园”改为“列宁公园”。
      1932年冬,红军解放通江后,党政军首脑机关均设在县城内,并把公园周围的张爷庙、文庙、五里公所、城隍庙、梓橦宫等古建筑划入列宁公园,面积扩大到九平方公里。张国焘住“五一村”,总指挥部设在文庙,总政治部设在学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部、政治部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傅钟等常在园内“五一村”议事和召开重要会议,业余时间在园内开展文体活动。红军战士、地方武装和少先队员也常在园内开展军训和文体活动。
      列宁公园内小洋房(五一村)、荷花池、花坛、楼亭等建筑和红军石刻标语、棋盘石等红军遗迹依旧,园内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张国焘办公旧址陈列》于2003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人们参观,又是群众乐憩之地。

      争取苏维埃中国
      
      “争取苏维埃中国”是红军解放通江县城后,在苏区首府的诺水河畔海拔342米的壁山岩石上所刻的第一幅标语。崖高24米,字高3.15、宽2.74米,笔画宽0.5、深0.2米。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员、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汪易将军手书,錾字队刻成。
      这幅标语所在地的诺江镇还有红军石刻标语3幅:“赤化全川”、“活捉刘湘”、“武装拥护苏联”,分别刻在书院街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旧址临街的石墙上和列宁公园内石墙上,由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建国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国家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书写。以上标语由省錾字队錾刻。驻足红军广场隔江观望,十分壮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