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044|回复: 0

    回回民族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回民族简称为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多的一个民族,人数仅次于汉族、壮族位于第三位。我国共有回族人口860多万,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云南等省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分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严格的风俗习惯和浓厚的民族感情,关于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第七世纪中叶,那时就开始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尤其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东南沿海城市,经过五、六百年的不断发展,他们已成为回回民族来源的一部分。而回回民族的主要来源,则是十三世纪初叶,大量东迁的中亚、西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人民长期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从十三世纪初,约在南宋末叶,经元朝的建立,到14世纪中叶元朝灭亡,是回回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就是初期阶段。在明朝正式形成了回回民族,明朝建立后,为了维护其政权,就在全国各地驻扎军队,以英勇善战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西域人为主力组成的探马赤军也被分配到全国各重镇,屯积募养,这些从前的探马赤军,上马则备战,下马则屯积募养,军农合一,战事平定后,他们便就地为民,取妻成家,因为阿拉伯、波斯等国的各部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所到之处,由于宗教生活的需要,首先都要建立清真寺,据说在郑州北大街清真寺边侧,至今还有里营街、外营街、马号街和分散在我国不少省市的回回营、回回寨、回回屯、回回村、教门街等一样,都是当年西域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屯积募养的遗址。自元朝以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民就在中华大地上扎下了根,他们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身居在祖国各地的回族群众,他们在生态、遗传上都或多或少的都保留着阿拉伯人和西域人的显著特征,如深眼窝、高鼻梁、眼珠发黄、多须等等。他们的姓大多是巴、沙、哈、盖、海、拜、穆等等,这些都是元朝以后,由原来阿拉伯文名字,改用汉文名字前,阿文字母的译音,不过回族这一姓氏的衍变,既保留了原来阿文姓氏的痕迹,又明确的使用了汉字,这就是从外来的阿语人名中,抽出近似于汉姓,自己又满意的首音、尾音或中间音定为自己的姓,如穆罕默德的穆,就是现在姓穆的,阿里的里,就是现在姓李的,艾哈迈德的哈,就是现在姓哈的。
      回族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其中约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三份之一居在城镇,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往往是在农村设其村落,在城镇设其街道,皮毛、制革、饮食、养殖、种植等行业是回族经营的传统项目。回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对发展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富有团结性和斗争性的回族,虽然被民族同化了几百年,历经历代反动统治的歧视和镇压,反而更加团结了。在十年浩劫中,万恶的四人帮,曾使用卑鄙的手段和强硬的武力,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消灭他们信仰的宗教,但是,四人帮和历代的反动统治者一样,用心都没有得逞,回族不但没有被同化掉,也没有衰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回族地区的政治、经济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回族人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