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420|回复: 0

    历史上的重庆高考:抗战前落榜可试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每年此时,高考总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市领导亲临考场巡查,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参与,为考生扫清考场外障碍;家长们忧心忡忡,争当“后勤部长”,恨不能包办考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每一个环节。
      废除科举制后,西学东渐,现代高等教育进入到深处内陆的重庆。上世纪20年代,重庆高等教育开始成形,高校招生也从那时开始。
      一年一度高考之际,本期重庆珍档回顾民国时期高考往事,看看历史中的高考和如今有什么不一样。

      抗战前高考落榜可试读

      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1903年)“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及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得到确立,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这一年以后,重庆近代高等学校开始建立并初步发展,创办了一批公私专门学堂,如公立法政专门学堂、官吏法政学堂、重庆公立法政学堂等7所。
      民国时期,重庆的高等教育有所发展,改公立法政学堂为重庆公立法政学校,改川东公立法政学堂为川东法政学校,新建了重庆艺术专门学校和天健体育专门学校等。1925年,创办了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同年,吴玉章等人创办了中法大学。1929年,四川省政府创办了省立重庆大学,随后,四川省立乡村建设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相继成立。
      抗战爆发前,重庆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但当时能考入高校的学生,仍属凤毛麟角。比如省立重庆大学立校之初,仅招收文、理两预科班各一班,到1932年,才开办了本科,设文、理两学院。
      当时的高校都是单独命题考试进行招生,招考范围比今天还广泛。1936年,重庆艺术专门学校第七次招生简则规定:凡男女学生在旧制中学校、师范学校或与中级学校同等学力、有艺术相当程度者,可入各系,肄业、高小毕业者入普师科。而与其他艺术同等学级者,插入本校各系年级肄业。除了招录新生,还招收一年级和二年级插班生。
        高考落榜者,还有另外一条路进入大学。招生简则中有条规定:凡有志入学而无相当资格者,及不愿受入学试验的,可进入各系一年级,第一学期为试读生,视成绩合格,请求考试后转为正式生,不过每级只以5人为限。

      抗战时高校云集重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先后沦陷。同年冬,国民政府迁渝,沦陷区高等学校纷纷向西南地区转移。
      据现有材料统计,东部60所高校中的40所迁移到重庆,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私立朝阳学院、私立华侨工商学院、陆军大学、兵工学校等,形成了各种形式、层次和专业的高等教育体制。
      抗战期间,高考坚持进行。为了对内迁高校统一管理,当时的教育部分别制订并公布了《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和《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委员会章程》,规定教育部统一招生、统一报考,录取后统一分到各学校,考试科目、命题与评分标准、录取标准等,全部统一订立。
      除了笔试,学生入学考试必须口试。口试是在新生入学前,由各系分别进行。
        1941年以后,全国统一招生停止,各大学或地区以单独招生、联合招生、委托招生、会考、升学联合考试等办法进行招生。
        1942年,重庆单独举行了保送国立各院校新生考试,有52名各科学生应考,根据成绩,分别选送至各国立院校。

      仅有的三次统一高考

      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多实行的是单独招考。1938年~1940年,政府首次实施了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施范围主要包括国、公立大学,私立高校与公立专科学校不在其列。
      1938年6月,政府首次组织统一高考,并在重庆等12个城市设立招生处,办理新生报名、考试等事宜。
      当时的统考定于9月1日至4日举行。笔试分文法商师范、工科、医农3组。考试科目为公民、国文、英文、史地、数学5门,另任选理、化、生1门。
      命题要求以高中课程标准为限,以教育部审定的通用教科书为依据,试题数目以一般考生能于规定时数内完卷者为准,不宜空泛或偏重记忆;较难者与较易者约各占25%,难易适中者约占50%。口试,师范生在笔试同日举行,其他院系在笔试取录后自行举行。
      1939年,统一招考首次由当时的教育部统一命题。
      1940年,针对前两年统考的不足,教育部将临时性的统一招生委员会改设为常设性机构,加强统一考试组织建设,改进填报志愿及录取分发办法,考生志愿以学校和学院为单位,采用分组标准制录取学生。
      第一组报考人数多而名额有限的法科,考分要求最高;第二、第三组招生名额多,报考学生少,适当降低考分要求。三组笔试科目一律定为8门,其中公民、国文、英文(或德文)、生物4科三组均考,另4门选考。学生入学后由学校预先试分系,学年结束再考核其成绩、志愿及各系容量,正式分系。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高校统一招考被迫中止,单独招考、联合招考、委托招生、成绩审查及保送免试5种招生方式,从此由各高校酌量采用,直到民国结束。

      1952年新中国首次统一高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高等学校仍然采取单独招生。1950年开始,同一地区的高校进行联合招生。
      一直到1952年,新中国有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从此进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时代。当年,重庆市有5000多名考生参加了第一次全国高考,那一年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新人新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被废除,高校停止招生。直到1978年正式恢复全国高考。当年全国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27:1。
      恢复高考32年以来,高考形式逐渐多样化,也不再是独木桥,已有超过100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学生的升学渠道更加丰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