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160|回复: 0

    泰州顾家巷10号王氏住宅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8 16: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家巷是泰州城北地区最古老的街巷之一,在泰州现存的最古老的泰州地方志《[万历]泰州志》中即有明确的记载。①(见图一)
      顾家巷的得名或缘于明嘉靖年间顾云凤、顾廷对父子,顾云凤是嘉靖年贡生,官至云南广通县知县。顾廷对号直斋嘉靖戊午己未(1558~1559年)联捷,官至监察御史,其父顾云凤亦有封荫。②街巷以居住于此的名门望族命名,这己成为古代的通例,将顾云凤、顾廷对父子居住的街巷称为顾家巷,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王氏于明初由姑苏复徏泰州,一开始住在泰州北乡下河,即孙家庄、忘私庄、读书庄一带。到王文质、王文彬兄弟由儒医而被荐辟为官,从而部分子孙迁城,居泰州西仓五巷地区二巷。至王安字维泰別号省斋,成化年贡生累官至大理寺评事。其时王氏己累计八代同居,故在弘治七年(1494年)勅赐义门。③
      至明嘉靖年间,九世祖近湾公官至礼部郎中,因得罪了严嵩后罢官归里,由此无心入仕。回家翌日得大匏(瓢葫芦〕于先茔,因瓢葫芦长得出奇的大,被认为是祥瑞的兆头,所以把它采摘下来制成酒器。大小可容酒近十升,称为匏尊。传至十二世袒,为其筑书屋,藏经卷。颜其屋曰“匏尊书屋”。④
      王氏的九世祖王敬字子敬号近湾,嘉靖早年禀贡,累官至礼部郎中。关于他辞官的年代,可由严嵩入阁年代推算。严嵩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礼部尚书,二十一年(1542年)入阁,二十二年(1543年)四月解部事。⑤在严嵩任礼部尚书前,王近湾与之无直接接触,不可能有较大的冲突,而在严嵩入阁为相后,权势薰人、炙手可热,凡得罪了他的人,非杀即关,王近湾也不可能辞官返乡,荣归故里。所以王近湾的回泰应该是在1540年左右的事。
      王近湾回泰必须考虑其居住地点的问题,当时,五巷的老宅由于族人繁衍,已人满为患。而且五巷地区的居民大多是以商为业,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对于他这样的四、五品大员也不相称。所以王近湾选择了离五巷相近,但又是士族林立草河附近(现在草河东西尚保存有大量明清士族的民宅即为例证),构建了现存的王氏住宅。。⑥
      王氏住宅是典型的泰式民居,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严守定制。明洪武二十六年朝庭规定“凡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有斗拱,饰彩色。”王敬身为礼部高级官员对此规定当然十分熟悉。因此,不论王敬官阶多高,资财多富,仍然一律采用三间一进,结构为五架梁,没有一间七架梁的实例。采用框架式穿斗式抬梁结构,檩、梁、柱紧密配合,坚实牢固,拆去砖墙可抬起位移,结构合理科学,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维修老宅时,就是采用的抬屋架升地基的方法)。为增大室内的进深,就在五架梁前后加一个轩廊或一个单步梁。而五架梁的梁架往往粗壮惊人,如本宅厅屋的梁柱直径在一市尺以上,远远超过了结构需要的许多倍。也许是由于制度只规定了房屋梁架的架数,没有限定用材的粗细,房屋的主人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与富有。正因为梁架用材粗大,几百年过去了,仍然相当坚固。本住宅大厅采用楠木梁架;其余房屋粱柱则采选用优质杉木;房屋的其他构件(如屏门、门框、门槛等)则柏木制作。装饰朴素端正,没有雕梁画栋,精雕细刻。
      二、简单朴素。苏式民居、徽式民居是粉墙黛瓦,山墙向上往往砌马头防火墙。而王氏住宅则与一般的泰式民居一样,采用青砖(俗称小娄砖)、青灰三顺一丁包皮砌,小刀勾缝,不以白灰抹墙。建筑材料讲究,所用砖瓦都是用里下河黏土烧制而成,色彩一致,强度高,耐腐蚀。屋面盖灰色的蝴蝶瓦(俗称小瓦儿),硬山到顶之上不砌马头墙,屋面为了缓冲下水,往往带有一点弧度,俗称为三步水,即屋面有三个不同的斜度,这是明代民居的特点。屋脊用磨砖垒成清水脊,两头用望砖砌成各式各样的翘山尖,并装有定制的鸱吻(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存)。青砖地面,朴实无华,美观大方。王氏住宅在大门或仪门外安装石刻石鼓,石鼓之上安大门,防潮又防盗。现除东门石鼓尚在原位,其余石鼓埋于院内地下。两侧山墙的垛头、博缝及后檐出跳也都用砖磨成道道内外弧的曲线,精致而又素雅。
      三、布局严谨。王氏住宅采用的是三轴三进的布局方式(见图2)。中轴线依次布置有照厅、楠木厅和堂屋。东面有东门和绣楼;西面有西门、花厅和匏尊书屋。东墙沿街有门街、轿厅和厨房;西墙有一排六间厢房,西南角有一排较矮小的下房供婢仆居住。总的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主住宅北面是否有花园现尚无史料可据,待考。
      图2  顾家巷10号王宅房屋历史状况示意图
      ①[万历]泰州志 卷一•职方•街市
      ②[雍正]泰州志 卷六•人物志•二十三
      ③民国泰县志稿 卷二十二•社会•氏族
      ④汪维寅 泰州市博物馆 退斋先生与博物馆 2005-9-26
      ⑤明史 卷三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严嵩
      ⑥朱逸茹 泰州二附中 洪武赶散与泰州市民文化  “周志陶先生曾在《五条巷内家家井》一文中考证出泰州在元末明初时,曾遭受两次兵燹,城市惨遭破坏,百姓死亡甚多。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将苏州部分百姓迁来泰州。迁泰的苏州百姓大都居住无主空房,其中有部分富户嫌房屋残破,自愿出资另建空房。泰州州府遂在打牛汪东辟出空地,统一安排筑巷建屋,五条巷由此而来,五条巷皆为南北走向,东西排列。”
                                                            辛卯孟夏义门后学王通敬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