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艮的先祖伯寿公,明初由苏州复迁泰。王艮的孙王之垣在谱序中写道:“吾族原籍山西太原郡,自宋室南渡,始徙新安……后因兵乱复徙姑苏。我太祖统一海内,吾祖伯寿公思归故土,仍徙江北之安丰场,此吾宗之鼻祖也。生二世三人:孟国祥居场北,季国桢居场南,仲国瑞徙姜堰即古之三水镇也。”
伯寿公的上世渊源目前尚无定论,在地方志及族谱中都记为太原王氏,但在王艮之子王襞及族弟王栋的著作中,以及泰州王千三一支的族谱中又记为“大献公之后”,而大献公王璧,多数人认为是琅琊王氏。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伯寿公是否原居泰州,目前尚无确证,仅能有王之垣讲的:“”一支孤证。但他曾跟随张士诚起义军的事实,可以从他被编为灶户(这是朱元璋对待张士诚旧部的报复性处分)来确认。也正是由于王伯寿及其子王国祥是灶户,所以这一支王氏族人在明朝早期及中期不能入仕为官,导致其事迹难以考证。
关于王艮的家世传承有文章是这样写的:“国祥生仲仁,仲仁生文贵,文贵生公美,公美生纪芳(排行老三)。纪芳是王玒的字(玒,读洪,玉器),亦号守庵,其第二子即一代鸿儒王艮。”
王国祥生仲仁有史料为据,《[雍正]泰州志》记载:“王孝女,百夫长王国祥女,仲仁之妹也。初,父祥早卒於姜堰,仲仁往戍。止遗女与母韩氏独居。或有聘女者,女曰:“父亡兄戍,母女相依为命。我去,母安依?”遂纺绩养母,终身不字,年七十余乃卒。”
以下几代参见《[民国]泰县志稿》:“姜堰王氏族谱不载安丰一支,因国瑞次子教获罪远戍,恐致连累故不通往来。今就心斋先生全集中择录,附表于此。
伯寿→国祥(伯寿长子,场百夫长) →仲仁→文贵→僖(文贵子,字公美) →玒(僖子,字纪芳)→艮(原名银,玒长子,字汝止,号心斋,明大儒)、口(玒二子,名不详)、锦(玒三子,字运成)、钹(玒四子,字绥衷,号一山)”
关于王艮之父王纪芳的史料还有《[雍正]泰州志》上的记载:王虹字纪芳,安丰场人,早年喜侠好施。生大儒心斋先生,中年乐善不倦,古朴坦夷。寿九十三。台使请於朝,岁给粟帛。分运周公汝登,题其像曰:“心斋之生,间气所锺。生心斋者,间气所从。厥后何自,九十三翁。是孟孙氏,是程太中。丹青虽巧,若为施工。洋洋海水,泰安之东。千秋百代,永鉴斯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