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057|回复: 0

    明代政治势力的分水岭:武将勋贵集团的覆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1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开国时的勋贵子弟和永乐靖难时的勋贵子弟在那时候在朝堂都有话语权,那时候在朝堂并不是文官独大,武将一样有地位,而且也不低,是可以和文官分庭抗礼的存在,甚至地位更高,因为武将大多数是贵族,俸禄也比文官高很多(徐达年薪高达一万石,比一品文官高近十倍),这些开国勋贵和靖难时的勋贵子弟代表的就是武将勋贵集团,朱元璋、朱棣扶持并依靠他们制衡文官集团(朱元璋可能是汲取宋朝武将地位低下的教训,特意建立了一批勋贵武将),但是土木堡之变把那些勋贵子弟都葬送了,特别是那些在朝堂有话语权的勋贵子弟,关键是这一死就给蒙古人一窝端了,剩下的传人要不是那些年龄还小的就是一些没权力没才识的。才造成朝堂上逐渐给文官打压得永不翻身,要知道那些勋贵子弟都是朱元璋和朱棣时的有军事常识和有才华的老人后代,而且那些人因为立功多,地位也高,在朝堂上说话也硬气
      成国公朱能是“靖难”武臣之首,朱棣藩封燕王时,与张玉共为王府指挥使,自东昌之役中张玉阵亡以来,朱能一直是朱棣的头号股肱之臣。朱勇为朱能子。张玉死于靖难中,朱棣即位后称其为靖难第一功臣。长子张辅册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曾率数万军队平定安南叛乱,功勋彪炳。土木堡之变中死于乱军。
      张、朱两门,自永乐以来,深受皇室信任,又有其他靖难功臣子弟,互相联姻,尽掌都督府,而此时“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兵部掌兵政,而军旅征伐则归五军都督府”,文官很难插手军旅征伐,兵权归皇帝和武将勋贵集团掌握,文官不掌军事,但在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散尽,则兵权归于兵部文官之手(类似现代国防部,兵部堂官均为文职),五军都督府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
      他们那些勋贵子弟可都是家景富实的人,子孙都是要读书的。他们一死武将勋贵集团就跨了,这些也是后面造成文官独大的一个重大原因。当然文官独大也有明朝的政策问题,但不可否认,勋贵子弟的集体死亡给文官做大留了个大空子,造成朝堂没有有地位和才学的武将领导武将集团抗衡文官,有才识的没地位,有地位的没才识,而且文官也不是什么武将都可以抗衡的,那些开国和靖难时的勋贵地位够高,所以才可以和文官抗衡,别的武将就算有才学也轮不到他说话,因为他们没这身份。
      就是因为土木堡,明军的军事人才几乎彻底覆灭。皇帝直辖的中央军队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被歼。从军力分析的角度讲,明三大营算当时全世界最精锐的军队,拥有大规模的火器,最优秀的冷热配合,还有最精锐的蒙古雇用骑兵)成了猪圈里的猪,九边地方戍守军队实力上升。武举不振也是文官作祟所致。因为一旦武举兴盛,武将集团必将人才辈出。能学习军事知识,练习战场技术的,训练军队的人才,一般都是军事世家子弟。这是因为这个军事学习的成本高昂(宋朝有武将不识字的先例),不是普通士子家庭能承担的起的。书香门第世家由于起家和家风以及传承,绝不会放弃自己长项去和军事世家子弟去竞争。既然,我不能和你在校军场同台竞技,那就在制度上让你没前途,让你投入和收获成反比。此后,文官集团创立了兵部尚书领兵制度与巡抚领兵制度,从制度上掌握兵权,压制武将,最终,文官集团通过在制度上做手脚彻底战胜了武将集团。
      所以土木堡之变勋贵子弟的大量死亡和流失,造成没人可以代表武将集团在朝堂说话,被文官集团乘机夺权,造成明中后期武将地位低下和给文官压着欺负的重要转折点!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