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1 08: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怀庆上将
王怀庆(1876-1953),字懋宣,直隶(今河北省)宁晋县人。幼即失怙,家道中落。北洋常备军骑兵第2协协统,东三省总督署军务处会办兼奉天巡访中路统领,淮军统领,通永镇总兵;北京国民政府滦州都督,天津镇总兵、密云镇守使,蓟渝镇守使,多伦镇守使,陆军第13师师长,京畿卫戍总司令,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陆军检阅使兼西北边防督办,北京卫戍总司令。北京国民政府陆军上将衔。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太原当兵。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转入袁世凯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北洋常备军1镇马队1标统带,旋升任骑兵第2协协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随徐世昌出关,任东三省总督署军务处会办兼奉天巡访中路统领,成为徐世昌在东三省的得力助手,营私舞弊,搜刮民财,无所不为。宣统元年(1909年)2月任淮军统领,同年任通永镇总兵。
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1月被推为滦州都督,3月任天津镇总兵、密云镇守使,6月任蓟渝镇守使,多伦镇守使。1913年6月2日授为陆军中将衔,8月24日授予二等文虎章,镶白旗蒙古副都统,9月10日授以勋五位。1914年9月任冀南镇守使兼直隶巡防1路统领,迁任湖北军务帮办。1915年5月兼管外火器营事务兼清理京城官户处督办,8月23日授以勋五位,12月23日被袁世凯策封为二等男。1916年6月调为大名镇守使。1917年10月9日授予二等嘉禾章。1918年2月任帮办直隶军务,9月23日被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庆威将军衔,同年奉委为总统府高等顾问。1919年1月4日授予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5月署步兵统领兼管外火器营事务兼清理京城官产处督办、陆军第13师师长,11月2日晋加陆军上将衔,20日授予一等文虎章。1920年7月直皖战起,22日奉派为督办近畿军队收束官,24日兼京畿卫戍总司令,29日任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仍兼陆军第13师师长、京畿卫戍总司令,10月10日授予勋三位。1921年1月3日授予一等大绶嘉禾章。1922年1月16日授予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会办毅军事宜,任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10月10日授为陆军上将衔。1923年11月授为靖武上将军衔。与曹锟、张勋等人成为莫逆之交。
大革命时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讨逆军第2军总司令,10月吴佩孚委为陆军检阅使兼西北边防督办,11月直系失败后,被免去热察绥巡阅使兼陆军第13师师长等本兼各职。1926年4月吴佩孚戍委为北京卫戍总司令,11月被奉系排挤辞去本兼各职,到天津租界里作寓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寓居天津租界过着优裕的生活,除了喜闻些好鼻烟、骑骑马之外,别无嗜好。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想逃至武汉再观风色,考虑到偌大家业不便于携带,而且逃过去蒋介石也未必重用,在沦陷区日伪也不一定对自己怎样。因此决定留在宁晋县家乡。日军陷宁晋时十室九空,只有其神色自若,端坐中堂,等候日本人。原来其在任京畿卫戍总司令时,接受过日本天皇之宝星勋章,因此日本侵略军对其很是优待。日军板垣师团长请其拟任伪京汉路治安军总司令,因见当时时局不稳,未敢冒然就任,借故推辞,躲往天津租界,故而招致了日本军部的不满。到津后不久,家乡所藏的古瓷、古玉、字画等遭到洗劫,为此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几乎神经失常。
解放战争时期,意欲东山再起,但过去由于很少与国民党要人相拢,终未能如其再次出山之愿。
1953年因患心肌梗塞在天津逝世,终年77岁。
王劲哉上将
王劲哉(1897-1968.7.23),原名王步礼,外号王老虎,陕西省渭南县阳郭镇康坡村人。自幼好言兵,毕业于西安讲武堂。入杨虎城第17路军部,历任排长、机枪连连长、补充营营长、团长,西北军第38军17师第49旅旅长,是杨虎城的主要战将之一。参加了“西安事变”,以勇悍闻。国民革命第13军128师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抗战后期回乡隐居,国民政府以为其已牺牲,被“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衔。1948年被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力主杀蒋,并亲赴西安,当面质问杨虎城为何放蒋。眼看蒋介石被送回南京,西北军四分五裂,遂召开营级以上军官会议说:“最早,咱们跟随杨虎城在陕西地面上和北洋卖国贼斗,现在中国乱成一锅粥,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真蠢啊!看看咱们的邻居,朱毛红军穷得响丁当,可人家不打内战。中国人该有这个脑子”;“裤裆里带把的都跟老子去打日本去”。就这样部队渡过黄河,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战最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冬长腿将军刘峙失守保定、石家庄。欲借其部队壮大自己的声势,遂征编刘峙部队,赴开封改换装备,领取粮饷,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35师少将师长兼开封警备区司令。1938年1月奉蒋介石之命参加开封战役,被特别颁授的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5月又改编为第20军团第13军128师,升任中将师长,转受豫鄂边区总司令汤恩伯指挥,成为国民革命军200个正规师之一。由于蒋介石对“西安事变”耿耿于怀,加之陈诚、汤恩伯对128师存有疑恨,百般歧视虐待,军饷常被克扣,企图分化瓦解第128师。防守九江战区马头镇时,冒着日本侵略军施放的毒气,死守多日,死伤惨重,只剩1000余人枪撤至湖北咸宁整训。看着缺衣少粮、装备缺乏的部队,毅然决定脱离国民党,率部队到江汉平原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游击抗敌。同年冬因战局变化,率部从嘉鱼北渡长江,进入洪湖地区,收编武汉会战的溃散部队,清剿土匪,站稳了脚跟。1939年第128师立足江汉平原,成为日寇的心腹之患。蒋介石进退维谷,又恐嫡系部队被日寇消灭,于是采取坐山观虎斗之策,由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与第128师协商,划归第5战区指挥,驻防原地进行抗日战争,委任为第128师师长兼任汉沔游击区指挥部指挥官,在洪湖地区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自建兵工厂,开设学校训练队,与新四军结为友好。1943年制定收复汉口的冒险计划,不料部下中有人叛变,将部队驻防拍成胶卷偷送给日寇,日军集中5路部队共10万兵力,对其进行围剿。不幸全军覆没被俘,后被押至武汉、南京,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翻墙逃出敌人的魔窟。此后做了一系列的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后回故乡康坡村隐居。国民政府以为其已殉国,蒋介石还亲自撰写祭文发表在《大公报》上,并“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衔,授予一级青天白日勋章,由其子代领。并升其子王义虎为新编第45师125旅少将副旅长,厚加赏赐!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其态度骤变,胡宗南将其诱至西安,投放于大雁塔监狱。同年冬胡宗南准备将其押解至南京,在户县机场登机时,机场旋风大作,飞沙走石,飞机无法起飞。便趁上厕所越墙逃脱,北渡渭河,派人与王世泰司令联络,北去延安,会见毛泽东。中共中央任命为陕西自卫纵队军总司令。1948年被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全国解放后,从陕北回到渭南,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0年调兰州军区任高参。1951年转业回陕西,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陕西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1966年“文革”开始后,身心受到摧残。
1968年7月23日突患脑溢血在西安逝世,终年71岁。
王叔铭上将
王叔铭(1905-1998.10.28),原名王勋,又名王鑂,山东省诸城县人。诸城县立国民学校及高等小学毕业。1923年11月由国民党山东省筹备委员王乐平介绍加入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秋从苏联回国后,脱离中国共产党追随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空军第5路司令官,云南省防空副司令兼昆明城防副司令,空军第3路司令兼空军参谋学校教育长,航空委员会代理副主任,空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台湾“参谋本部”总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空军一级上将衔。
大革命时期,1924年春到广州,由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王乐平、丁惟汾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4队学习,后入广东军事航空学校第一期,继赴苏联空军第2军事航空学校飞行科、苏联空军高级战斗轰炸学校驱逐科、苏军将校飞行视察专门学校学习,杭州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毕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秋从苏联回国后追随蒋介石。1932年秋起任中央航校飞行教官,中央航校洛阳分校主任,中央航校教育处少校处长,空军轰炸机第2队队长,中央航校柳州分校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成都空军军士学校教育长,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馆空军武官,中央空军军官学校中校教育长,空军第5路司令官,云南省防空副司令兼昆明城防副司令。1941年春授空军少将衔。后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美国空军志愿大队中国人员管理主任,空军第3路少将司令兼空军参谋学校教育长,航空委员会代理副主任。指挥空军参加滇西、鄂西、豫西、鄂北、中原等战役,配合地面部队打击日寇。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任空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晋空军中将衔。1949年到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台湾省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台湾当局“国防部”防空司令。1952年3月任空军总司令。1953年初晋空军二级上将。1957年7月任台湾当局“参谋本部”总参谋长,对台湾军力进行嫡系大接替,成为受益者之一。1959年2月晋空军一级上将衔。7月调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2年任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代表团”团长兼空军代表。1963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是国民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1969年聘为国民党历届中央评议委员。1972年4月任驻约旦王国大使。1975年退役后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1988年起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
1998年10月28日因病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葬于台北市五指山国军公墓特勋区一区。著有《赴美考察空军纪要》等。
王金铭上将
王金铭(1880-1912.1.5),字子箴,山东省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就读,16岁入洪瑞钱庄当学徒。清兵袁世凯新军哨长、帮带、管带;北方革命军政府大都督。滦州起义组织领导者之一,辛亥革命烈士。1937年5月26日被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晚清时期,8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6岁弃学入洪瑞钱庄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8岁时在天津小站当兵入伍,颇得长官赏识,送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参加袁世凯组编的新军,不久提升为副目(副班长),历任正目(班长),哨长(连长)、帮带(营副)等职,后升任新军管带(营长)。
民主革命时期,1908年结识了中国同盟会员刘瀛凡,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1909年与冯玉祥、施从云等志同道合,发起成立了武学研究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在军中进行宣传鼓动,针贬时弊,揭露清王朝卖国投降,压榨残害人民的罪行,争取官兵的同情与支持。1911年夏发起成立山东同乡会,从事募捐活动,筹集资金,秘密购买枪械,准备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和清廷南北议合行将决裂。1912年1月3日与施从云、冯玉祥、白毓昆等发动河北滦州起义,正式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宣布滦州独立,被推为军政府大都督,施从云作总司令,张建功为副都督,冯玉祥为总参谋长,原州衙改为军政府,废除清宣统年号。在北方革命军政府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随后登车西进,率领起义队伍准备进攻天津,1月4日与清军激战于雷庄附近。1月5日清军通永镇守使王怀庆诡称停战议和,在与施从云入清营谈判时不幸被诱捕,随即被袁世凯电令就地处决。
1912年1月5日与施从云同时被郐子手杀害,时年仅32岁。1912年3月北京市革命协会为追念其为革命牺牲的英雄业绩,将遗骸移葬于山东省武城县故里。1932年冯玉祥隐居泰山,征得多方支持,在泰山普照寺辟地3亩,主持修建了“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将其及施从云等阵亡将士灵位供于正面殿堂,全国许多知名爱国人士题词致挽。1937年5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分别于北京西山和山东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典礼,追赠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