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驾桥:三祖寺东一公里处。汉武帝当年南巡时,由长江转舟入天柱脚下的潜河,“法驾谷口”,在此舍舟登白鹤岗,设坛封岳。后人因此称此桥为“旌驾桥。
祭岳台:汉武帝设坛祭封天柱山为“南岳”之处。以后有许多朝代帝王派过专使来此处祭拜天柱山。
应梦井:传说唐代天宝年间,明皇曾梦游于此,早上起来后叫人记下来,命中使王越宾依梦境四寻,果然在此处找着,唐明皇遂赐名“应梦井”。此井虽位于高岗之上,却不盈不涸,潜水清则井水清,潜水浊则井水也浊。当年中使王越宾来井边致祭时,曾为此事赋诗一首:“碧坞烟霞昼未开,游人到此尽徘徊。凭谁借问岩前叟,曾托吾皇一梦来。”
卓锡井:三祖寺后。相传三祖寺开山之祖宝志禅师与白鹤道人斗法,卓锡(佛家用语,卓:立;锡:僧人锡杖。僧人在某地居留称“卓锡”)于此,赢得此块宝地建造佛刹,锡卓之处,当即清泉涌出,称“卓锡井”。
国名党抗日烈士墓:野寨中学校园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2年,安徽、湖北13县乡民、士绅为纪念国民党陆军176师抗日阵亡将士,捐款集资而建。主要建筑有:将士墓一座。墓内安放985罐烈士遗骨。墓上镶嵌着中华民国国徽,正前方竖有墓碑,其中的七块上刻着阵亡将士姓名。墓两旁各立一石狮,四周汉白玉栏杆,墓前铺条石台阶。忠烈祠一座。祠内有思四位牺牲团长之灵牌。四周朱漆圆柱上有木刻对联,其中一副:“负弩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为国民党48军军长苏祖馨所作。纪念塔一座。上为白崇禧题词:“陆军第一百七十六师阵亡将士纪念塔。”亭阁三座。浩然亭、光岳亭、绝后亭。为纪念抗日英雄,也为管理好公墓,“公墓筹建委员会”还在此办起“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以“培植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国民党安徽省第一区安庆督察专员范苑声任“董事会”董事长,聘天柱名士乌以风先生为教导主任,并购置学田400亩,开商店五家,以供公墓维护和学校教学所需。后景忠中学逐渐改为现在的野寨中学。因为国民党176师也是反共生力军等原因,解放后烈士墓多年失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浩然亭”。墓基仍在,残座断碑已妥为保留。
青牛石:三祖寺西石牛溪畔。大石如牛眠,上有明代嘉靖初,安庆知府胡缵宗题的“天下奇观”和石牛等石刻。宋诗人黄庭坚曾骑此“牛”读书,“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为他画过“倚牛读书图”。虽然“牛头”在民国年间被毁,“牛背”、“牛腚”于文化大革命中被当地山民炸石修“大寨田”损坏,但“牛”形仍在,“牛”态依然。
涪翁亭:宋黄庭坚读书处。黄庭坚别号“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公园1080年,他从今河南开封到江西赴任今泰和知县时,在天柱山作过停留,因爱石牛洞“林泉之胜”,自号“山谷道人”,捐资修建一座“山谷读书亭”,并留下许多诗作和石刻。原亭早毁,现亭新修且不在原址。
升谷文钱:三祖寺内石道旁,有一小石宕,旁刻“升谷文钱”四字。民间有劝人知足去贪的关于“升谷文钱”的传说。也有人理解为“升谷文钱”是佛家劝人行善,济贫时,一文钱,一升谷,不嫌其少。后有人推说此石宕可能是明胡缵宗所立一“望岳”刻碑被毁后留下的座榫。
及第庵:俗称“七里庵”。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副总兵金抱一,为供愚谷禅师开堂说法而捐资建造,金还亲题门额,并购置山田供养。先及第庵内供奉观音菩萨等。
九井河:全长6公里,落差300余米,河水湍急,落崖成瀑,瀑落成潭,潭深成井,称九井河。沿途有深潭数十,大潭有九:天井、雷井、云井、龙井、珍珠井等。瀑有:丫子瀑、三井瀑、四井瀑等,均蔚为壮观。
三牲井:九井河中九井之一。传说,古时每逢天旱,老百姓杀犬一只投入井中,天爷必降大雨,犬也泛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