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516|回复: 0

    山东临沂白常王氏史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1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莒南县白常王氏家族,是安邱县冢陵王氏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变迁,屡经战乱,宋代以前的族谱早已失传。有谱谍记载的族史是从宋朝王怀矜开始的。据《冢陵王氏族谱》记载,始祖王德林,春秋时人,相传是齐国宰相晏婴的家臣(传说为晏婴的姑夫)。其居住点——安邱县中阿村(原名蛇阿村,后改为冢阿村,今为中阿村),还是晏婴亲自为他选择的。如果此说成立,冢陵王氏似乎应属汉代形成的王氏二十一个郡望中的北海王氏。

      一、北海王氏

      北海王氏,系妫姓王氏(所有王姓,都不是原始姓。得姓比较晚,其原始姓有子姓、姬姓、妫姓等等。分别称为子姓王、姬姓王、妫姓王等)。妫姓王氏的始祖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享有盛名的三皇五帝之一的舜。舜是原始社会时期有虞氏部落的一个酋长,故又称虞舜。该部落的酋长有文字记载的可以由舜上推五代,即:虞幕——穷蝉——敬康——乔牛——瞽叟——舜。
    有虞氏部落活动的地域,原来在北方燕山一带(今北京市延庆县)。那儿有条河,称沩水,又因当时还是母系社会,故加一女旁,取姓为妫。该部落后来逐渐南迁至山东,又称东夷族。
      舜的儿子商均,孙子虞思。虞思的后代传三十二世至遏父(从虞思至遏父,期间经历了夏、商两个朝代)。遏父在周文王时期任陶正(官名,负责制作各种陶器),周文王很赏识他,把长女太姬嫁给了他的儿子满(满,即妫满,史书又称胡公满、陈胡公满)。
    周朝开国之初,因为有亲戚关系,胡公满(周武王的妹夫)被武王封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了诸候国。因这个地方在远古时代是陈丰氏部落生活居住的地方,故称为陈国,其后人也就改姓陈了。
      陈国的第十一代国君陈厉公(陈跃),在公元前672年,杀了他的哥哥太子御寇。他的儿子陈完(和御寇是一伙的),吓得跑到齐国去了。他在齐国当了一名“工正”(管理各种工匠的小官)。(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因为在齐国不便再称故国的姓,加之齐国分给他的“采地”(又名采邑,是供给他生活的一部分土地,包括这些土地上的奴隶)的地名叫“田”,而陈、田二字在那时候的读音又很相近,所以就改姓田了。陈完改名叫田完。田完的子孙们在齐国的官越做越大,到了他的第九代孙田和,竟当上了齐国的宰相。后来田和干脆夺了齐国的权,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史称田齐。至秦始皇消灭齐国,共传八代国君。秦末农民大起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封田和第九代孙田安为济北王,于是他的后代又改姓王。汉朝称北海王氏。北海王氏的变迁过程可概括如下:妫—陈—田—王。
    北海王氏主要分布在今昌邑、昌乐、安邱三县,而冢陵王氏也分布在这三个县。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故可置此备考。
      
      二、冢陵王氏

      冢陵王氏族谱,只能追溯到宋朝末年的王怀矜。怀矜被冢陵王氏尊为一世祖。怀矜有三子:世昌、世伟、世福。其中世福就是白常王氏的始祖。
      世昌也有三个儿子:柏荣、柏玉、柏钦。其中柏荣在元朝至大三年被授予益都平栗医工提领,兼管安邱医学管勾。同年,柏玉被授予大王令旨官,兼管莒、密州秃鲁花提领。柏钦被授予大王帐前管勾断没官。其后人大多分布在安邱、昌邑、昌乐三县境内。现已繁衍成两三万人的大支系。
      世伟生二子。其长子王平,曾迁住河间府(河北省),其后人又再迁至今临朐县的翠飞庄。现在已繁衍成一个近万人的大支系。次子王安,随叔父世福,以打铁为业,来到今莒南县大白常村。后来王安打铁的技术日渐成熟,便独立作业,辗转今沂水、沂南一带。最后定居于今沂南县葛沟乡王家堰村。也已繁衍成一个有近万人的大支系。

      三、白常王氏

      王怀矜的第三子王世福,以打铁为业。带着儿子王海,侄子王安,展转来到今莒南县大白常村。后来王安出师,到外地独立作业了。王世福年老时,也回到了故里安邱县冢阿村(今为中阿村)。卒葬冢阿村。王海则定居白常村。王海子王升,王升子王纲,生活日渐好转。于是,王纲有了念书的机会。因读书有成,官至永平府仓大使(约相当于现在的市级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
      王纲有三子:长子王璋,岁进士(即岁贡生)出身,官到顺天府通判;次子王瓒,岁进士出身,官至卫辉府金乡县训导,吏部修职左郎;三子王璟,字廷彩,号东皋。明成化七年辛卯举人,八年壬辰进士,初授河南登封知县,累官至荣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少保,谥恭靖。于是家声大振,其后人被称为白常王氏。尊王世福为一世祖(冢陵王氏为二世)。这是白常王氏的鼎盛时期。
      按照封建社会追封二代,恩荫两世的惯例,王璟的祖父王升,父亲王纲,都被累赠为荣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璟三子:长子士珍,赠文林郎,任七品散官;次子士昂,荫封太仆寺主簿,累赠顺天府通判;三子士彦,赠文林郎,大理寺右评事。孙辈十一人。大都荫封为有职无权的小散官。其中科班出身的有二人。其一是士昂的长子王宗贤,举人出身,官到顺天府倅(倅,副职。即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副市长。)其二是士彦的长子王宗性,字敬一,明嘉靖十二年举人,十三年进士。初授大理寺右寺署、右寺副事右评事。累官至保定府知府(明史有传)。
      王璟于嘉靖元年(1522)退休,回故里白常村居住。“上赐月米人夫,遣有司以礼存问”。皇上不仅照发退休金,照派服务员,还命令地方官员按时请安问好。这给地方官员——沂州知府和兰山县令,带来很大的不便。白常村至临沂城有七十多里路。无论骑马、坐轿,都太费时费力。为方便府、县两级官员请安问好,他便迁往临沂城东门里。其后人又大多在外地做官,所以也不再回白常了。王璟卒后即葬在临沂城东南三里之姜园御封茔内(即今临沂市解放路东首飞燕汽车改装厂厂址)。王璋和王瓒的后人仍住白常村。            到了清朝初年,由于改期换代,政权更替,前朝贵族已不再被尊崇。因而家景渐衰。到了九世,族兄弟已六七十人,不得不各自外出谋生。所以白常王氏又有五世发家九世分家之说。
      白常王氏现已传至25世,总人口约五万人,遍布三省二十二个县市,二百多个村庄(不包括当年闯东北和离乡外出在全国各地工作、打工的人员)。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