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714|回复: 0

    新任省委书记特点分析:大多起于基层读文科专业。(詹国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 08: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3日,随着郭金龙当选北京市委书记消息的发布,全国31省市区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完成,31位新当选省(市、区)委书记悉数亮相。看了一些报道,仔细阅读简历,让人有所思且有所感,不由畅想一番。总体而言,此番31位书记履新,有以下四个特点。
      梯次结构,是特点之一。具体说来,31位书记,共分为三个梯队:50后成主力,共22位,约占总数70%。40后做后盾,共6位(政治局委员3位:俞正声、张高丽、张德江。其余为苏荣、郭金龙、赵洪祝)。60后是希望,共3位(周强、胡春华、孙正才)。依此推算,10年之后,党的二十大召开,应是50后做后盾,60后成主力,70后是希望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此亦人类发展不可逆转之规律也。
      起于基层,是特点之二。31位书记,皆中国“封疆大吏”,各自受命,坐镇一方,虽然身居高位要职,但大都起于基层,其中,有一半以上当过工人(如孙春兰)和士兵(如张春贤),还有近三分之一当过知青(如周强)。他们都是一级一级台阶,一个一个岗位干上来的,当省委书记前,大都在副省级岗位上已有5年甚至10年左右从政经历。
      学历较高,为特点之三。31位书记中,有博士4人(孙政才、王珉、袁纯清、郭声琨),硕士17人,二者相加,共21人,点总数68%,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知识经济时代,高学历者自然占有先天优势。亦正因此,当今中国,不少领导干部都选择一边当官,一边读研攻博,以提高学历,其中有人认真坚持,完成学业,但亦有个别虚位支应,枉拿文凭而名不副实者。
      文科为重,乃特点之四。31位书记中,念过大学文史类专业的,比念理工类专业的,整整多了两倍。其中尤以学中文(如胡春华)和学经济(如张宝顺)为多。为何如此?有人分析,文史类学生知识面较宽,思路相对开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复杂局面应对中,比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处事更为灵活,因而更具执政优势。
      除以上四个特点外,有媒体认为,“五湖四海”,也是31位书记一大特点。其根据是,从31位一把手的籍贯看,绝大多数属于异地交叉任职。这样做,既贯彻了中组部出台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又有利于省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具备全国视野,与中央保持一致。如此解释,当然也说得通,但仔细推敲,有些牵强。
      异地交叉任职,与是否搞五湖四海,并非因果关系。是不是搞五湖四海,关键得看书记们的籍贯分布,是否普遍。笔者仔细分析31位书记籍贯,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全部31位书记中,东部沿海和中部省份达29位(其中山东有5位,河北有3位,河南有3位)。而西部省区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赵洪祝(内蒙古),二是赵乐际(陕西)。云贵川等,则付诸阙如。
      此一现象该作何解释呢?有人认为,省委书记是何籍贯,带有极大偶然性。不一定山东籍多,就证明山东多出人才,或者在干部任用上对山东有所偏爱。同样,不一定西部省区少,就说明西部不出人才,或者在干部任用上对西部不重视。如此说法,确实有理。客观地说,东中部籍贯省委书记多,既是偶然,亦属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以东中部为先,排头队伍中多出排头兵,不亦题中应有之义吗?
      十八大即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全国人民无不翘首以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常委,大都从省委书记群体中产生,这已成为规律,也成为人们共识。对于起于基层、已经形成梯次结构、年富力强且善于扎扎实实办事的新一届省委书记群体,人们有理由寄予厚望。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詹国枢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