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276|回复: 0

    开封三教堂——古时三槐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7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封曹门外偏东北,外环路以东,包括针织内衣厂厂区在内,约180市亩那一大片地方,被叫做三教堂。在三教堂南街中间现有一座坐北向南3间殿房,即是三教堂。可是您知道吗,远在1000年前赵宋王朝时代,这里并没有什么三教堂,而是具有重大影响,至今仍然蜚声海内外的三槐堂。
      一 、三槐堂的由来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祜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祜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王祜也理所当然地被尊为三槐王氏的始祖。
      二、 王旦其人
      王祜的儿子王旦出生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字子明,幼时随父迁居京都开封。太平兴国年间举进士,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举进攻澶州,帝亲征辽请盟——是为澶渊之盟。王旦留守京师,主持大计。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军国重事,皆预参决。当国十余年,“事至不胶,有谤不校”,他曾拒绝契丹、西夏求钱粟之请。唯对真宗“天书”现宫门,封禅泰山事,王旦不敢谏,其临死时犹以为憾。但史家有人认为,这正是王旦能够久居相位的原因。天禧初(1017年)进位太保,后又加太尉兼侍中,死后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实现了其父的宿愿,奠定了三槐王氏的根基。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开封三槐王氏家族举家南迁。三槐堂毁于金代兵燹,王祜手植的3棵大槐树一直存活了900多年。民国初年时尚有人指认这3棵槐树的存在。
      三 、三教堂的缘起
      清代时有人在三槐堂遗址(今三教堂南街)建三教堂。祀老聃(李耳)、释迦牟尼和孔子3人,融道佛儒三教于一堂,故称三教堂,今仅存殿3间。道佛儒3家本是各自独立的“教门”。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儒家则要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步入仕途;佛教来自外国,既讲回头是岸,立地成佛;又讲不修今生修来生。各有不同的教义,但在几千年岁月蹉跎中,互相渗透、交融。特别是佛教,虽然来自异域,但在传播中已经吸入很多中国本土的东西,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在许多问题或观点上已分不清是道、是佛、是儒哪一家独有的观点;或者说是在某些问题、观点上它已包含了两家、3家的观点。这就为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于是就出现了“三教堂”,这是中国人的创举,开封三教堂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四、 三教堂知多少
      道佛儒3家横向联合,和平共处于一堂之中,不止开封一家,据我所知,全国至少有5处。除开封三教堂外,其他4处:一是山西省浑源县翠屏峰半山腰间之悬空寺内,最高层的一座大殿为三教堂;其二是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有一殿为三教堂;其三在宁夏中卫县高庙内一殿;其四在山东省德州市王关庄皈一殿内中间的一座殿为三教堂。从已知的这5座三教堂,我们可以得知,在庙宇中辟一殿为三教堂者居多数,像开封这样自成一统者是少数,而把它附近大片土地均冠以三教堂者更是少数。当然这是它沾了三槐堂遗址的光的缘故。
      在已知的5处三教堂中,知名度最高的应该说是悬空寺内的那座三教堂。当然这也是因为它沾了悬空寺的光。悬空寺自古就被人称为北岳恒山第一奇观。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真是把悬空寺的绝妙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我对游悬空寺感到遗憾的是,我只知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公元417——523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其三教堂殿是始建时就有,还是后来增补或改塑配制的,当时竟然忽略,没有问个明白,缺少了三教合一历史源头重要的一笔。
      开封三教堂和其他3处三教堂,建筑风格、艺术品位虽然都不能和悬空寺三教堂相比,但就集道佛儒3家始祖于一堂的作法,在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方面却是一样的。
      五 、三教堂向何处去
      开封三教堂清初建时规模多大?形式如何?已不可考,清同治五年(1866年)曾重修。重修后又是什么规模?什么形式?原有一通重修记碑。我去了两趟也没有看到。如果有这块石碑,过去的情况或许能有个大致的了解。如今的三教堂3间殿房,既不飞檐,也无出厦,与寻常民房没有多大差别。房内正中供着李耳,释迦牟尼,孔子三尊塑像。由于坐北向南的3间殿房处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之中,只能偏居路之东侧,殿门前仅一米许,即为另一家居民院的院墙所遮挡。三教堂向何处去?它既无发展之空间,似也无发展的必要。不过从全国仅有5处三教堂(另外即使还有,也不会多)这一点出发,把它保留下来,并适当地扩大一些殿门外的空间和堂内布置还是必要的。至于今天称之为三教堂的这一大片土地(包括街道和开封针织内衣厂厂区)向何处去?自然不能单从“三教堂”单方面去考虑了。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姓氏的民族,关于姓氏有句俗话叫做“张王李赵满地刘”,它说明这5个姓氏是中国姓氏中的望族,人口众多。唯其多,分支的亲和度、认同感就尤为受人重视。当今世界华人遍布全球,50多年前那场疾风骤雨般的战争风暴又把一部分内地居民刮到了台湾。如今仍然有很多人滞留在那里,他们都盼望落叶归根。前不久沸沸扬扬的杨氏、郑氏宗亲,都在河南寻根问祖,搞得十分红火。那么“三教堂”那一大片地方既然原是三槐堂的始祖地、王旦家祠的始建地,三槐王氏又是王氏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三槐王氏的后代遍布国内外、海内外,他们同样会想叶落归根,他们同样希望来朝拜始祖地,那么我们就有义务为他们的寻根问祖提供方便,创造条件。由三槐堂到三教堂;再由三教堂到三槐堂,它绝不是简单的倒退,也不会是简单的重复。只要运筹得当,它里面一定会蕴藏着巨大的希望和商机。
      (来源:汴梁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