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721|回复: 1

    安徽合肥王九大郢与三槐王氏。(王光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2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史书有传的三槐王氏后人甚多。据三槐王氏的一些宗谱记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王守仁(号“阳明”)也是三槐王氏后人。王氏家族重视并坚持家风教育,牢记并恪守先人遗训,如王祥在死前曾交代后裔说:“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王九大郢位于合肥东门七里站北边的站塘边,名称取自明代,当算合肥古地名之一。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今天恐怕只有合肥三槐王氏的一些人知道了。据王九大郢《王氏宗谱》记载,先祖王仲时为明代校尉,长子文高荫袭为骑都尉,明代末年因藩室之乱辞去官职。仲时公与子文高、文举、文科、文魁为子孙计,背着三槐王始祖王祜铸像由江西南部蛙溪坝迁居于此,单为村落。因仲时公排行第九,所以周边老百姓便称这个村落为“王九大郢”。
      三槐王氏的“王”姓得自本为姬姓的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传说他聪明博学,十五岁就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政。曾使晋平公手下博学多识、极富辩才的叔向穷于应对;晋平公曾派师旷向太子晋求教君子之德、治国之要,太子晋联系上古圣明帝王,阐述了自己见解,令师旷十分敬服。因反对用堵截方法治洪以保护宫室,与父王相争,被废为庶人。但百姓深深敬戴他,称他叫“王子晋”,又称他叫“王子乔”,王氏遂由氏演绎发展而为姓。据《逸周书》载,师旷见太子晋时,从语音、面色判断太子晋“不寿”,太子晋说:“是的,三年后我就要到天帝那儿。你不要说,否则你就要有大祸。”后,果如其言。据《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道人浮丘公把他接到嵩山。三十多年后,有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了他,他对桓良说:“告诉我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顶等我。”到了七月七日,太子晋果乘坐白鹤飘落在缑氏山山顶,可望而不可及。几天后才挥手与世人作别,复乘坐白鹤升天而去。两千多年来,太子晋已成了正义的象征,升仙事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景慕,成为出名的典故。公元699年,武则天前赴嵩岳封禅,途留于偃师缑山,亲笔撰写《升仙太子碑》。后立于缑山升仙太子庙殿前,这个升仙观遗址至今仍在。
      太子晋后人代有名人。纵横家鼻祖王诩以“鬼谷子”著称;秦代大将王翦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代王陵在辅助刘邦安定天下中都著有丰功。特别是两晋时,自以孝悌名世的王祥、王览之后,王姓遂为著族。据《晋书·王祥传》,王祥至孝,继母朱氏喜欢吃活鱼,时天寒地冻,王祥打算凿冰捕捉,冰面突然自行裂了个缝,从中蹦出两条鲤鱼。这被后人修改成“卧冰求鲤”,成为二十四孝中的著名故事。其外还有“风雨守柰”、“黄鸟入幕”等孝行,均为后人所歌咏。王览为继母朱氏所生,是王祥弟弟。《晋书·王览传》载,朱氏虐待王祥,每当朱氏鞭打王祥时,王览就哭着抱住王祥。朱氏使唤王祥干什么,王览便与王祥一齐去干什么。朱氏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赶紧跟去,甘愿与王祥妻子在一起受虐待。朱氏想用毒酒害死王祥,王览便把毒酒端着,不给王祥,致使与母争夺时把毒酒打翻。此后,每次吃饭,王览都要先尝一下母亲给王祥的饭菜。兄弟俩的孝悌很快传开,使他们最终步入仕途。《晋书·王览传》说,王祥的上司吕虔有把佩刀,因此刀只有位列三公的人才能佩带,否则就反受其殃。吕虔自觉不配,硬是把此刀赠给王祥。王祥死前把此刀转赠给王览,并对他说:“你以后一定会崛起,与这佩刀的主人身份相称。”奇妙的是,王祥的这一转赠,也就将三公之运也一并赠给了王览及其后人。此后叱咤六朝、将王氏家族推向极盛时代的,绝大多数都是王览及其后代。王览孙王导、王导从父兄王敦、王导侄王羲之、王羲之子王献之等,都是两晋时赫赫有名的。王九大郢王氏宗祠祠联所谓“三槐延世泽,两晋振家声”的“两晋振家声”,颂扬的正是两晋这些先人。
      三槐王始祖王祜(924~987),字景叔,大名莘(山东莘县)人。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在宋初的统一战争中建有丰功,深为赵匡胤赏识。在宋初政坛上,以正直、干练而名重一时。因替符彦卿仗义执言被贬,后又被奸相卢多逊排挤出京。“以直道不容于时”,郁郁终老。死前在自家院中亲植槐树三株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三公,是众臣之首。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凭槐而立,所以三槐便成了三公的代称。后来,王祜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果然做了宰相。三槐堂遂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有《三槐堂铭》,被选入《古文观止》。文曰“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吾不及见魏公(王旦),而见其子懿敏公(王素),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王祜)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对三槐王氏家族极尽赞誉。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史书有传的三槐王氏后人甚多。据三槐王氏的一些宗谱记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王守仁(号“阳明”)也是三槐王氏后人。王氏家族重视并坚持家风教育,牢记并恪守先人遗训,如王祥在死前曾交代后裔说:“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王氏家族后人多一直以此处世,这当是王氏家族得以兴旺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王九大郢为合肥三槐王氏发祥地之一。自先祖仲时公起,每年阴历七月二十八,传说是王祜生日,全族都要集聚,庆贺王祜生日,叩拜王祜铸像。文化大革命中,为保护王祜铸像不受损伤,王九大郢王氏几户后裔想尽办法,使这尊铸像至今毫发无损。王九大郢王氏世代都以农为本,并以忠厚品格为周边村民称道,所以自定居王九大郢,仲时公后裔很多人几百年都世居于此。因为人丁繁衍等各种原因,有些后裔散居于世界各地。但仲时公坟茔在王九大郢,王氏宗祠现虽被毁,但原先在王九大郢,所以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仲时公后人,到现在都以王九大郢为集聚地。近一年来,王九大郢《王氏宗谱》续修,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仲时公与王祜间的传承关系正为寻根问祖者、为新修宗谱所关注。我为仲时公后人,年近不逾矩,未能为此传承尽心查考深感惴惴。今所望者,有先人在天之灵福祐,王九大郢王氏必将代出伟杰,必有晚生能补我此憾,疗我此疚者。
      □王光汉/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表于 2014-3-3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我也是安徽合肥那边的,字辈“克成先世(代)业,家道必自昌,三来传宗宝,永远定安邦”,请问是一支吗,谢谢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