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234|回复: 0

    常州宗祠:家谱热后又一波。(周逸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9 19: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常州以前有超过1100座宗祠,它们是我们这座有着2500年悠久文明史的城市的一个有形载体和骄傲。但是数百年的风霜雪雨、天灾人祸,留存下来的寥若晨星,而这几年随着常州重修家谱热的兴起,重修宗祠也应时而生,形成了常州地区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
      5月1日,武进区湖塘镇龙潭村三喜临门:徐氏宗祠文保单位标志牌揭牌、徐氏宗谱发谱、徐氏宗祠修缮竣工。徐汉法站在修葺一新的卢庄徐氏宗祠前,脸带笑容,很开心也很自豪。这三喜都与他的努力分不开。他曾担任过村委书记,讲话很有号召力,主持这三项工作时,他一挥手响应者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座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在常州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宗祠就竖起来了。现在族人举行庆典,实在让人高兴。
      细细数来,近年来常武地区重修的宗祠已有10多家:从最早的横林赵氏宗祠,到潞城的三槐堂王氏宗祠、礼嘉王氏宗祠、丁堰樟村陆氏宗祠、横林梅里张氏宗祠、红梅白氏宗祠(在运河边)、芙蓉奚氏宗祠等都在这一波修缮热中重新焕发出青春。有不少还在最近被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市区的瞿氏宗祠作为瞿秋白故居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在明代嘉靖年前是禁止普通家族建祠堂的,而允许民间建祠则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无锡惠山有120座祠堂,无锡市政府已决定修复祠堂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祠堂是古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到过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宗祠的都会被胡氏宗祠的威严气势所震慑,为它的精美绝伦的雕刻工艺所折服。胡氏宗祠是胡锦涛同志的祖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常州地方史志记载,常武地区原有1100座以上的大小祠堂,大都建于明清时期,仅礼嘉地区就有32座。翻阅民国十九年(1930年)武进县第一区(城区)地图,上面还有不少祠堂,在椿桂坊地区,从东往西,就有“马宗祠”、“恽义庄”、“左宗祠”,与椿桂坊相连的东下塘一带,就有“刘宗祠”(现尚存)、“吴宗祠”,整个城区不下于40余处。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的祭祀功能消失了,大都被改作学校、仓库、工厂等。到上世纪末,常州的祠堂已所剩无几。祠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汇集了古建筑的精华,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海内外中国人寻根的归宿地。
      从本世纪初,常州的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修缮祠堂的紧迫性,而且紧随家谱修缮热,重修宗祠也应时而生,他们纷纷自筹资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修复祠堂。最先发轫的是武进礼嘉的孙觌后人。孙觌北宋大观三年进士、翰林学士,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人称两部尚书。2003年孙觌后人开始重修宗祠,当时思想还不十分解放,顾虑之下,将它改称“纪念堂”,只是因为宗祠已少掉了一部分,略显局促。紧随其后的是横林赵氏宗祠的重修,《赵氏宗谱》的主编赵祖兴是一位热心人,他奔走呼号要重修赵氏宗祠。赵氏宗祠是文化名人赵翼、赵元任的祖祠,赵翼曾在祠内主修赵氏宗谱,明朝的石柱础依然可见。宗祠修成三间三进,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祠内还保存明清石碑和墓志铭多块,有古井一口。至此,新一波宗祠重修迅速热遍常州地区:2004年潞城大树下村王氏宗祠动工,樟村陆氏宗祠启动修复,很快横林丁氏宗祠、横林梅里张氏宗祠、中沙礼嘉王氏宗祠、横林余巷冯氏宗祠、芙蓉奚氏宗祠、遥观孙氏宗祠,以及三河口阚氏宗祠、横山桥陈氏宗祠、雪堰殷氏宗祠等也都在原祠的基础上修了小祠堂或纪念馆。常州宗祠的重修都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了历史风貌。这一大批宗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江南宗祠特有的娟秀婉约水乡风格温润着江南人的心灵。
      在重修宗祠的过程中,也发掘出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礼嘉王氏宗祠建造在“风水”极佳的鱼池村,它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这里的王氏族人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是北宋初年的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1860年太平天国农民军进入鱼池村看到如此巍峨的宗祠也没忍心烧毁,1937年12月常州沦陷,日本侵略军对如此威严的宗祠也感到畏惧,没敢炸毁宗祠。抗战时期,江南大儒钱振鍠携全家在此避难。1958年大跃进时,有一位乡干部要把祖宗牌位扔出去,刚扔了几块,一阵风吹过嘴立即歪了。乡亲们私下里都说,祖宗显灵,惩罚恶人。这种说法,当然不足为信,现在看来大约是冷风引起面瘫。芙蓉岳家塘是岳飞后裔的聚居地,岳氏宗祠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只要重修就能恢复原貌,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鬼子曾抓了40多名农民关在祠堂内,他们把农民吊在梁上,下面用火烤,逼他们供出新四军。后来农民在祠堂后墙打了一个洞,40位农民得以逃脱。日本鬼子恼羞成怒在祠堂西边杀害了三位村民以报复。民族仇恨依然燃烧在岳家塘百姓的心中。
      丁堰陆氏宗祠2004年修复时发现了一百年前的砖刻“陆氏宗祠”四字,书法古朴可爱,陆氏始迁祖为北宋晋陵陆元光,苏东坡临终前他一直陪伴在病榻前,陆元光曾赠给苏东坡一副懒板,苏东坡病逝在懒板上,并刻有66个字的铭文(由常州人苍梧太守胡德辉写),陆氏后人陆林深准备按图复制,送给即将修复的苏东坡纪念馆。懒板实为一种躺椅式长榻,近代才女陆小曼就出于该祠。2005年,当泰国丁氏宗亲总会理事长、著名企业家丁文志先生得知自己的先祖为常州双桂坊北宋兄弟进士丁宝臣、丁宗臣之后裔,激动地彻夜难眠,2006年3月,当他看到《丁氏宗谱》更是激动不已,后来丁文志率泰国丁氏宗亲总会到常州寻根,当他走进横林丁氏宗祠,老人不禁热泪纵横,他虔诚地焚香祷祝,行跪拜礼。回到泰国后,丁文志先生大力促进泰国和常州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已成为一段美谈。
      常州的祠堂群大都保留了它原来的风貌,一般都有原来的石抱鼓和门墩石,有的还有石狮,许多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刻,图案内容则有花卉虫鸟,八仙过海等。门窗月梁有精美的图案且刀法细腻,刻工圆润,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常州的宗祠还拓展了它的功能,成为农具等一些以前物品的陈列馆,赵氏宗祠收藏有许多即将消失的农业用具和生活用品,如石磨、油灯盏、耥耙、舂米的石臼、蚕匾、罱河泥的泥夹等,俨然是一个农具博物馆。而横林冯氏宗祠保存的人工压水救火洋龙等器物也让人耳目一新。
      今天,祠堂已成为人们追思先祖艰辛创业,发思古之幽情的旅游资源。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常州应充分利用这一祖先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专家朱炳国正在编著《常州祠堂》一书,即将与人们见面,专家认为可以辟出一块地让一些因建设需要而要拆迁的宗祠易地重建,相对集中形成新的旅游资源。

      声音

      在重修宗祠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支持也有人不理解,甚至反对。
      正方: 常州著名文史专家、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之光
      祠堂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接待来访,联络宗亲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的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四是陈列书画,阅读书报,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休闲,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反方:现在一些地方重修祠堂,完全没有必要。祠堂过去是显示家族统治力量的地方,其中含有许多封建的东西。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再重拾祠堂过去的含义,则显然不妥。另外,重修祠堂花费大量金钱,都要在族人中筹集,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尤其贫困群众更是难以应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