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3154|回复: 0

    唐朝名将王忠嗣(706年—75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2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征战事迹
      开元十八年(730年),王忠嗣出任兵马使,多次在河西、河东跟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同年,萧嵩入朝以后,王忠嗣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仗---玉川战役。此战前王忠嗣侦察得知,吐蕃大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决定率部攻其不备,但遭到其他将领的反对,王忠嗣坚持己见,于是率300精骑星夜出击,结果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此时的王忠嗣只有18岁。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鄯州都督杜希望谋攻新城。新城距西都300余里,唐军若想攻占新城,必需经过长途跋涉,所以领兵之将一定要善于用兵,这时有人向杜希望推荐了王忠嗣,说只有让他担此任,必能取胜,旁人非败不可。杜希望遂奏请玄宗,将王忠嗣调来。三月,唐军向吐蕃军发起突然攻击,守城的吐蕃军匆忙应战,被唐军打败。唐朝即将此城易名为威戎军,屯兵驻守。战后论功,王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七月,杜希望率所部兵马攻占吐蕃盘踞的黄河大桥,并于黄河左岸修建了盐泉城。吐蕃欲报新城之败,随即发兵三万向盐泉城发起反攻。唐军兵少势单,将士皆害怕。王忠嗣见形势危急,如不做背水一战,唐军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王忠嗣趁吐蕃军立足未稳之际,率领部下率先杀入敌阵,吐蕃军阵脚顿时大乱。杜希望见状,也趁势纵兵突入阵中,经过激战,唐军大获全胜。此战,唐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多亏王忠嗣在危难之际,主动出击,方转危为安。战后,唐廷拜王忠嗣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以表其彰。此后王忠嗣官职扶摇直上,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  在兼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期间,王忠嗣掌管的地盘从朔方至云中,边境长度达数千里。为了加强防御,王忠嗣在要害地方都设置了城堡。有的地方以前唐军筑有旧城,王忠嗣便派人修复旧城继续使用。有的地方地势险要,若无旧城,王忠嗣便派人据险修建新城。如此连绵不断,便相当于万里长城。但这种万里长城施工量小,作用大,因此更适合推广。这种做法不但能够达到军事目的,并且劳动量较少,防止士兵过于劳累,又节约政府财政,因此王忠嗣得到上下一致好评。士兵们都特别拥护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帅。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忠嗣修筑城防,不但改变了过去无处可守,庞大的唐军与灵活的游牧军队打游击,屡屡失败的窘境,加强了边疆防务,而且还为大唐帝国向外开拓了数百里边境领土。
      同年,王忠嗣指挥了北伐契丹之战。自武则天征讨契丹失败以来,契丹势力日益强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礼之势,唐朝五次北伐皆败,武则天还曾下令征全国囚犯组成军队讨伐契丹,依然是劳而无功,契丹已成唐之大患。为此,朝廷委王忠嗣以北击契丹重任。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契丹在桑乾河进行会战,三战三捷,打的奚契联军全军覆没,契丹可汗只以身逃,不久被部下杀死,契丹36部尽数投唐,几十年不敢作乱,王忠嗣率军威行漠北。
      此后,王忠嗣担任陇右、河西节度史,身处抗击吐蕃的最前线。他首先考虑到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军威胁极大。于是在朔方、河东之时,便在边境地区高抬马价,各地胡人争着把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尽数买下。王忠嗣到了陇右、河西之后,便奏请将朔方、河东战马充实到陇右、河西。从此,此二镇的兵马也强大起来。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这次作战,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几乎被全部摧毁,死伤数万人,两个王子战死,其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此战是对吐蕃的沉重打击,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之后,王忠嗣行军千里增援小勃律,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青年将领的李光弼和李晟,后虽小勃律再次叛乱,但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
      天宝元年(742)年,后突厥立阙特勒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唐玄宗谴使谕令乌苏米施内附于唐,乌苏米施不从,王忠嗣随即屯兵于碛口以威胁后突厥。乌苏米施遂谴使诈降,王忠嗣知其不是真心归附,于是结营于木刺、兰山以探虚实,随后又向玄宗进献《平戎十八策》。一切准备就续后,王忠嗣谴使说服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向后突厥发动进攻,结果,后突厥兵败国中大乱,王忠嗣乘机出兵北击,后突厥汗国部众千余帐相继归唐,从此衰落。
    天宝二年(743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塞外晏然。
      天宝三年,拔悉密向后突厥发动进攻,斩乌苏可汗,传首京师。后突厥余众又立乌苏之弟白眉特勒为可汗,是为白眉可汗。为除掉威胁唐朝北部边境以久的后突厥汗国,唐玄宗诏令王忠嗣乘机北伐。王忠嗣率部在萨河内山与后突厥阿波达干等十一部激战,大破其众,加速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
      四镇节度
      天宝五年(746年),曾经诬陷过王忠嗣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遭到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亦险遭陷害,此事后面有详细叙述),被剥夺节度使之职。唐玄宗思前想后,决定不新任人才,而是用立了大功的王忠嗣继任其职。到此为止,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不可谓不令人惊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万7700人,对王忠嗣而言,可真是拥兵天下了,所幸王忠嗣是忠臣,否则,天下之祸,也许早已发生。
      擢哥舒翰
      王忠嗣之所以为良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是个知人善用的统帅!在他手握重权之时,他并非沉醉于重权的光环之中,而是富有远见卓识,为大唐帝国大力培养、发掘后备人才。
      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后,听说自己所在的地区有一能人,此人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晓大义,为人仗义疏财,颇得其下士兵拥戴。王忠嗣一听有此等人物,异常兴奋,立马派人寻访。那能人是谁?便是哥舒翰!自从长安受挫以后,哥舒翰奋发图强,习武练兵,夜读《春秋》、《汉书》,有时读到忠烈豪杰之士,竟是击节赞赏,若读到其被诬陷受害,则是号啕大哭,捶胸顿足。读史如饮酒,皆能让人醉矣!哥舒翰也早闻王忠嗣盛名,早想拜见,如今得此机会,自然纵马前往。王忠嗣与哥舒翰一席长谈,“酒逢知己千杯少”,谈得极度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色。哥舒翰感谢王忠嗣的知遇之恩,王忠嗣佩服哥舒翰的才能,不久,王忠嗣便提拔哥舒翰为衙将。
      被谗遭贬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诏问攻取之计,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玄宗不以为然。后董延光请攻石堡城,玄宗诏忠嗣出兵接应。他按不动,并对李光弼说:“今争一城,得之未制敌,不得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上言切谏。玄宗不听,王忠嗣只得出兵,结果大败而回。
      宰相李林甫对王忠嗣嫉恨,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帝以哥舒翰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对忠嗣严加审讯,打算处以极刑。哥舒翰极言王忠嗣无罪,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不听,走入内宫,哥舒翰一路追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玄宗深受感动,遂贬忠嗣为汉阳(今湖北)太守,一年后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旧唐书《王忠嗣传》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家于华州之郑县。父海宾,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以骁勇闻陇上。开元二年七月,吐蕃入寇,朝廷起薛讷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以御之,以海宾为先锋。及贼于渭州西界武阶驿,苦战胜之,杀获甚众。诸将嫉其功,按兵不救,海宾以众寡不敌,殁于阵。大军乘其势击之,斩首一万七千级,获马七万五千匹,羊牛十四万头。玄宗闻而怜之,诏赠左金吾大将军。
      忠嗣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十八年,又赠其父安西大都护。
      其后,遂从河西节度、兵部尚书萧嵩,河东副元帅、信安王祎,并引为兵马使。二十一年再转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赐紫金鱼袋、清源男,兼检校代州都督。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以功最,诏拜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寻又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二十八年,以本官兼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兼充河东节度,又加云麾将军。二十九年,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仍加权知河东节度事。其月,以田仁琬充河东节度使,忠嗣依旧朔方节度。
      天宝元年,兼灵州都督。是岁北伐,与奚怒皆战于桑乾河,三败之,大虏其众,耀武漠北,高会而旋。时突厥叶护新有内难,忠嗣盛兵碛口以威振之。乌苏米施可汗惧而请降,竟迁延不至。忠嗣乃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攻米施可汗走之。忠嗣因出兵伐之,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杀葛腊哆率其部落千馀帐入朝,因加左武卫大将军。明年,又再破怒皆及突厥之众。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天宝三载,突厥九姓拔悉密叶等竟攻杀乌苏米施可汗,传首京师。四载,加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采访使。五月,进封清源县公。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则补之。有漆弓百五十斤,尝贮之袋中,示无所用。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四载,又兼河东节度采访使。自朔方至云中,缘边数千里,当要害地开拓旧城,或自创制,斥地各数百里。自张仁亶之后四十馀年,忠嗣继之,北塞之人,复罢战矣。五年正月,河陇以皇甫惟明败衄之后,因忠嗣以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充河西、陇右节度使。其月,又权知朔方、河东节度使事。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寻迁鸿胪卿,馀如故,又加金紫光禄大夫,仍授一子五品官。后频战青海、积石,皆大克捷。寻又伐吐谷浑于墨离,虏其全国而归。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其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危之,遽而入告。将及于庭,忠嗣曰:“李将军有何事乎?”光弼进而言曰:“请议军。”忠嗣曰:“何也?”对曰:“向者大夫以士卒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虽曰受诏,实夺其谋。何者?大夫以数万众付之,而不悬重赏,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忠嗣曰:“李将军,忠嗣计已决矣。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归朝宿卫乎!其次,岂失一黔中上佐乎?此所甘心也。虽然,公实爱我。”光弼谢曰:“向者恐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而出。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子震,天宝中秘书丞。
      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史臣曰:郭虔瓘、郭知运、王君廓、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立功边域,为世虎臣,班超、傅介子之流也。然虔瓘以万人征西,请给公乘、熟食,可谓谋之不臧矣。君廓以父执登陴,兵竟不出,此则不知门外之事,义断恩也。守珪以至诚感神,取材成堰,与夫耿恭拜井,有何异焉?仙客爰自方隅,骤登廊庙,显招物议,独善其身,盖才有不周,昧于陈力就列。忠嗣因青蝇之点,几危其身,谗人之言,诚可畏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