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府,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8月升恭州置,治巴县(今重庆市)。属夔州路。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江北、巴南、江津等区市。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重庆路。辖境扩大。明代洪武初复改为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
领县三,羁縻州一(领县二),故共领县五宋代的重庆府[1][编辑]
巴县,兼府治,今重庆市渝中区
江津县,治今江津县
璧山县,治今璧山县
溱州。领县二
荣懿县,治今万盛区东乡坝
扶欢县,治今綦江县扶欢坝
元代的重庆路[2][编辑]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重庆府设置四川南道宣慰司和重庆路,立重庆路总管府,除录事司领巴县、江津、南川三县外,领泸、忠、合、涪等州及石柱宣慰司。
巴县、江津县、南川县
合州(领县三:石照县、铜梁县、定远县)、大足县?
忠州(领县三:临江县、丰都县、南宾县)、垫江县?
涪州(领县一:武龙县)
泸州(领县三: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石柱宣慰司
明代的重庆府[3][编辑]
洪武四年,为府,领县、州,裁石照县、临江县、南宾县
巴县、江津县、昌宁县、大足县(分合州属大足县属府)、綦江县(播州宣慰司来属)、南宾县(洪武四年省),夔州府之新宁县(现开江县)来属。
合州(领县二:铜梁县、定远县)
忠州(领县二:丰都县、垫江县)
涪州(领县二:武龙县、彭水县)
泸州(领县三: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洪武五年十二月庚辰,裁黔江县入彭水县[4]。
洪武六年,泸州改直隶州,属四川行省。
洪武六年九月己亥,置长寿县,属涪州,寻改属府。[5]
洪武六年十二月甲寅,析巴县地置永川县、荣昌县[6]
洪武七年,省昌宁县入荣昌县。
洪武中,省南宾县入酆都县
洪武九年四月甲午,夔州府降为散州,其原领巫山县、大宁县(现巫溪县)、云阳县、万县、开县、建始县、梁山县(现梁平县)、达县八县并属重庆府。
洪武十年五月戌寅,夔州升直隶州,其原领巫山县、大宁县(现巫溪县)、云阳县、万县、开县、建始县、达县七县属之,新宁县(现开江县)裁入梁山县(现梁平县),属忠州。
省南川县入綦江县、省丰都县入涪州,武龙县入彭水县,彭水县往属涪州[7]。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复置南川县;复置丰都县,改名酆都县;复置武龙县,改名武龙县;分忠州属梁山县(现梁平县)还属夔州府[8]。
洪武十四年六月癸未,复置黔江县,属重庆府[9]。
成化十七年九月庚寅,析铜梁县、遂宁县地置安居县[10]。
成化十九年三月丙辰,分巴县地复置璧山县。[11]
清代的重庆府[编辑]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三,县十七。
康熙八年(1669年),省定远县入合州。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铜梁县,以安居县并入。
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三县。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黔江县、彭水县二县置黔彭直隶厅。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忠州为忠州直隶州,酆都县、垫江县属之。又改平茶长官司为秀山县,属黔彭直隶厅。
乾隆元年(1736年),改黔彭直隶厅为酉阳直隶州,以黔、彭、秀 三县来隶。
乾隆二十九年(1662年),以巴县江北镇置江北厅。
民国的重庆府[编辑]民国元年仍辖十四属,十一县二州一厅,长官称重庆府知事[12],二年废。
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
合州、涪州
江北厅。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