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182|回复: 0

    解放军单兵装具的发展。(作者:候知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9 16: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军报记者报道称解放军精英部队开始装备新型模块化单兵装具。单兵装具不仅要确保必须携带的物资都带的上,还要保证不妨碍士兵的各种动作。在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又能够准确迅速的拿出来,这并不容易。

      建国前士兵子弹袋由粗布手工缝制

      如何保证一个士兵能够准备完善的投身战场,并且尽可能减少他在战斗中的不必要负担?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随身物资的携带:不仅要确保必须携带的物资都带的上,还要保证不妨碍士兵的各种动作,并且它们不会在跑动中掉的七零八落,在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又能够准确迅速的拿出来。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就必须仰赖于单兵装具的发展。
      要完全做到这些要求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长期以来对于人的因素非常漠视的中国。因为历史上的经济、思想认识条件限制,直到80年代末中国才真正开始在单兵装具上进行研究。而新型单兵装具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终于跟上了西方先进水平。
      从红军建军到解放后第一次装备制式化改革之前,解放军装备都是以有什么用什么为主;所谓的单兵装具实际上都是一些因陋就简的产物,由各部队自行生产筹措。以典型的红军战士为例,他们身上的单兵装具往往只是米袋、子弹袋、手榴弹带;而且这些子弹袋一类的装具也往往不是制式军品,而是随便用能找到的较结实布料土制而成的。

      朝鲜战争时期子弹只能放在褡裢里

      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50年代。毕竟在同时装备各种万国武器,比如M1928汤姆逊冲锋枪、三八大盖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乃至于波波沙43冲锋枪的时候,它们的各种装具本身就是互不通用的;比如牛皮弹匣包、棉布弹带、帆布四联弹匣包等等。实际上直到朝鲜战争为止,解放军还有参战的志愿军士兵连子弹袋都没有,子弹和手榴弹只能散放在褡裢里。
      90年代以前,解放军主流装备的装具设计没有任何的科学技术含量。图为当时最常见的棉被褥靠背带进行三横两竖的捆绑打包。

      50年代引进苏联胸挂式单兵装具

      在装备制式化改革以后,中国仿制苏联莫辛纳甘步枪的53式步骑枪开始配发列装,与该枪配套的53式步骑枪子弹袋应该是解放军第一种制式单兵装具。但这种制式仅仅是体现在材料与样式的统一上,可以说除了用于连接的金属挂钩、固定件外,它在设计水平上和旧时代的土制品没有任何差别。由于弹带上盖的固定方式是用布条打成绳结固定,因此实用性极差:不注意分辨的话很容易系成或者抽成死扣。而人总是越在危机时刻越容易出错的,这是生理规律使然。
      对于普通步兵来说,作为栓动步枪的53步骑枪显然已经过时。很快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开始列装,单兵装具也随之更新。56式半自动步枪的装具基本结构和53式相同,只是固定方式上从布条绳结改成了扣式,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可靠性。56式冲锋枪的装具则是仿制AK47步枪的弹药装具,中间三个弹匣袋,旁边各2个小袋用于携带无柄手榴弹。由于中国一直使用木柄手榴弹,因此这4个小袋长期作为杂物袋使用。
      从53式到56式冲锋枪弹药装具,在结构上都是典型的胸挂设计,依靠肩带和腰带完成固定,这种基本思路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后来的81式装具只是在56式冲锋枪装具的基础上,取消了2个小杂物袋,把多出来的空间又加了一个弹匣袋;使步枪手一次携带的弹药达到150发(含枪上的一个弹匣)。

      士兵肩膀上背10多条背带使用不便

      由于工业水平落后、以及对于世界局势的错误判断,威力小、可靠性安全性极差、重量体积大的木柄拉火管手榴弹在中国被生产了极大的数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由于这种手榴弹塞不进56式冲锋枪弹药装具内,因此中国又装备了专用的4联手榴弹袋;这种斜挎的弹袋是独立使用的,也是由肩带和腰带固定。而类似手榴弹袋的设计,从50式水壶到78式水壶,它们的携带方式也全都是独立使用,肩带悬挂。
      不仅是水壶如此,事实上在整个90年代以前,解放军主流装备的装具设计没有任何的科学技术含量,没有任何的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考虑;只是单纯的造一个外形合适的帆布袋子,然后再加上一条肩带能够挂在士兵身上就算合格。而一些较大的物品,甚至不设计装具,直接捆绑以后用肩带背着;比如被褥就是靠背带进行三横两竖的捆绑打包。
      这种局面发展到最后,手榴弹袋、挎包、胸挂弹药装具、防毒面具包、水壶、背包、枪械等物品累积起来,一个士兵肩膀上挂的各种肩带可以达到十几条之多。不仅出发之前要手忙脚乱的往身上挂好多件物品,极易遗漏物品、或者挂错顺序导致使用不便;而且载荷的分布极不合理,士兵的肩膀极易疲劳受损,体力丧失很快。由于物品散乱缺乏固定,在运动中互相撞击挤压引起明显的响动,很不利于隐蔽;而且也相当不利于士兵战术动作的展开。
      
      63式中西结合只是步枪有缺点致退役

      在解放军装具一直处于单件分挂的历史阶段中,唯一值得赞扬的是63式自动步枪弹药装具。它通过一个可以快速固定、脱离的金属卡扣在胸前完成固定;穿脱非常方便,即使是受伤以后单手也能快速完成。另一方面它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体化的4联木柄手榴弹仓,避免了额外背负手榴弹袋的麻烦。并且无论是弹匣袋还是手榴弹袋,它们上盖的固定方式都是快抽结构,只要抽出布条就能打开,反应速度非常快。即使是与同时期的西方装具相比,63式装具也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随着设计、制造都有着巨大缺陷的63式自动步枪退出列装,63式弹药装具也消失了。极其令人惋惜的是,这种可以说是我军第一种组合式装具的设计并没有延续到81式步枪弹药装具上。比起63式装具这种设计用心、功能到位、战术性能非常好的结构,照抄56式冲锋枪装具的81式装具完全是大幅度历史性退步的产物。
      通过80年代的对外交流,解放军的观念认识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从80年代末开始,新的单兵装具开始投入研制,而成果就是91式装具系统,它于1995年开始装备全军。

      组合式91式单兵装具 加宽肩带面积

      通过80年代的对外交流,解放军的观念认识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从80年代末开始,新的单兵装具开始投入研制,而成果就是91式装具系统,它于1995年开始装备全军。91式装具分为战斗携行具(战术背心)和生活携行具(背包)两个部分。
      91式战斗携行具和63式弹药装具颇有共通之处,都采取了胸前快开的设计,都兼顾了步枪弹药和手榴弹的携带。作为后来者,91式战斗携行具不少地方都要先进很多:首先是主体结构从单体变成前2后1的3片式战术背心,前后片之间采用可快速抽拉锁定的尼龙绳连接提供距离调节功能,这不仅使它在针对不同士兵体型的适应能力上实现了有了巨大的突破,而且热负荷要低得多。其次是加宽了肩带的面积,减小了士兵肩膀上承受的压强,有利于减轻疲劳;胸前的快开锁扣分为上下两个,也更有利于装具在穿着以后的稳固;塑料卡扣和尼龙粘扣带的应用让弹匣袋和手榴弹袋的开启都非常迅速。
      然而91战术背心上也存在着明显的设计疏漏,它将水壶袋整合在了腰椎后面的位置;这使士兵无论靠坐、躺卧、进行抱枪翻滚时都会非常不舒服,必须将水壶取出。而恰恰这个位置要取出水壶也并不方便。这种设计说明设计人员思路对于实际使用情况还是不够贴近,而且研制过程中使用测试的反馈也不够真实有效。

      91式含大背包可携带被褥 告别背被子

      91生活携行具是一个制式化的大型背包,有寒区和温区两种型号;主要的差别是寒区背包更大一些,可以多放进一件寒区用的大衣。在此前,士兵的被褥、衣服、鞋子等都是没有携行具的,只能是叠好方块用雨衣包裹以后再用背包带捆好、背在身上。不仅费时费力,对打包技能要求高,而且很容易引起被褥等被雨水、地上的泥水等打湿弄脏,失去保暖能力。91式背包的出现,使士兵可以将被褥(睡袋)、衣物、鞋靴等物品快速方便的收纳进大型背包中;实践证明它在有效降低士兵体力消耗的同时,大幅度的减少了紧急集合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快速反应能力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针对91式携行具的不足,中国在保留其背包设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后续的95式战斗携行具。95式战术背心的主要改进有两点,首先是在下方额外添加了一条留有安装孔的下挂腰带,可以由士兵自行安置水壶、刺刀和其它附件包(比如防毒面具包)等物品。其次是95式战术背心根据任务性质分为机枪手携行具、步枪手携行具、狙击手携行具等几种亚型,以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士兵的装备特点。
      可以说到91式背囊与95式战术背心组合时,中国单兵携行具的发展已经开始基本成熟,主要的功能和结构设计都已经具备。后来的01式携行具的战术背心和背包并未再出现突破性的变化,而是在95携行具的基础上改善了材料、工艺和一些细节设计问题;此外还添加了包含雨衣、睡垫、睡袋等在内的睡具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功能完善,配件丰富的单兵装具系统。

      91灵活性差 06式可自己调节装载

      91到01携行具采用的是固件功能设计,它们实现装载功能的兜袋都是直接被缝合固定在背心上的,不能随意脱卸、改换位置。一方面设计形式的单一必然不能满足所有士兵的需求,要发挥出装备的性能需要士兵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装备磨合;另一方面一旦本身设计水平有限,那么因为兜袋位置不合理而引起取用物品不便,形成作战时的不利因素也就再所难免。而最无法解决的问题,莫过于它的灵活性太差,不能根据实时变化的作战任务需求来针对性的调节自身装载特性和能力。
      很显然这类固件化装具并不适应长时间、远距离、流程复杂、战术要求高的作战任务,而这和未来的战争趋势是相背离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在参考美军同类新型产品设计思路后开发06式通用单兵携行具系统,设计时即考虑了防弹衣的整合,以及高度的模块化、通用化能力。
      06式携行具的战斗部分由背心和各种附件袋组成。背心不再有亚型之分,而是一型适用于解放军所有遂行地面作战的单兵。不同军兵种、承担不同任务的士兵会在06战术背心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安装各种附件包(比如适应不同枪械的弹药袋、电台袋等)以满足自身的战斗需要。
      而这种功能通过背心上的标准接口实现:从上到下一共分布了10层横向布置的尼龙带,这些尼龙带与背心之间通过垂直缝纫的针线分隔出了一个个均匀的通道,被称为挂袢。只要将附件包的固定带反复穿过背心和自身的挂袢直到底边,最后再通过扣件的扣合就可以实现稳定牢固的固定。

      06式备有背架组件 可组合多个背囊

      06式特种防弹衣实际上就是整合了防弹功能的06式战术背心,而且可以进一步添加护颈、护裆等额外的防弹附件;由于设计取向偏重轻巧、灵活,因此防护能力并不高,主要针对的还是流弹和破片。该防弹衣属于软质结构,防弹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布;主要装备侦察兵和特种兵。虽然严格的来说它并不属于06式携行具的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这两者是无法分割的。
      除了战斗携行具外,06的生活携行具一样实现了高度模块化。依靠可以灵活搭建的背架组件(背架、肩垫、腰垫)与多个可组合背囊(主囊、侧囊、睡袋携行袋等)等设计,无论士兵携带的物资是多少轻重,06携行具都能提供一种背起来最省力,占用空间最少,对动作妨碍最小的方案。
      06式携行具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很多新的作战需要只要改动或者新研制一部分附件包就可以得到满足;这是中国单兵装具设计走向先进的标志,也是对建国后40余年相关历史遗憾的最好弥补。

      参考资料

      1.《陆战用战术背心设计规则研究》
      2.《2006-通用单兵战斗(生活)携行具产品使用说明书》
      3.《2006-特种兵防弹衣使用说明书》

      (作者:候知健)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