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2891|回复: 0

    民国时期广州市长:为修路强拆蒋介石司令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17: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记者 卜松竹

      约80年前,广州有这样一位市长:他是广东东莞人,在革命烽火中曾忠心耿耿追随孙中山,担任其机要秘书长达十年之久;他是国民党内有名的美男子,且与汪精卫有着相同的字——“兆铭”;他被坊间盛传与宋美龄有过一段恋情,但更受瞩目的是他在南京和广州市长任上的精明强干和显著政绩,为两座城市留下了一批值得骄傲历史遗产……
      他,就是曾任民国时期南京特别市首任市长,后又任广州第十三任、也是连续任期最长的市长——刘纪文。

      “铁腕市长”:修路工期延误局长被撤职

      刘纪文担任广州市长的时间是1932年9月至1936年8月。他毕业于日本专成学校及法政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是1910年加入同盟会的资深会员,负责秘密工作。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后,他一直追随孙中山,10年不离左右,基本属于机要秘书的角色。1921年4月3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为首任广州市长,刘纪文担任审计局长,这是他服务广州市政之始。1923年8月,孙中山任命刘纪文为省政府欧美市政考察专员,派他带队前往英国留学深造,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考察欧美数国市政制度。1926年夏回国,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但在当年9月底,便因“曲江农民减租”事件,被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军需处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将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6月1日,南京市政府成立。6月6日,南京被定为特别市。由蒋介石推荐,年仅37岁的刘纪文调往南京,成为南京建市后的第一任市长。
      南京地方志专家李源指出,刘纪文担任南京市长总共只有两年左右,但业绩却为人称道。尤其是始建于1928年、长12公里宽40米的“中山大道”,至今仍让南京人引以为豪。这条道路原名“迎榇大道”,因为它是为送孙中山的灵柩到中山陵安葬而铺设的。改变南京的交通状况,是刘纪文上任伊始就决心要做的事,但深受捉襟见肘的市财政之苦。此时恰逢国民政府拟筹备孙中山奉安大典,刘纪文遂乘机提出修筑迎榇大道的建议,很快被采纳。
      86年前的南京一过鼓楼,仿佛进入郊野,到处黄土菜地,尤其是从三牌楼到仪凤门那一段路,两旁全是密密麻麻的竹林,人迹罕至。而且,当时和会街至挹江门是一片高粱和芦苇,挹江门至江边是连片池塘,原电灯厂至中山门间也是“竹树丛杂,藜苇横生,密茂如林”。施工期间正值冬季,雨雪连绵,“所筑之路往往因水陷而不坚,工人苦累不堪”,但刘纪文不为所动,竭力推进工程,总领施工的市工务局局长陈扬杰因延误工期被他免了职。经过紧张赶工,中山大道终于在1929年5月竣工。其间刘纪文还派玄武湖管理局主任常宗会到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法国梧桐)数千株,植于中山东路、中山北路及陵园大道等道路两旁,成为南京近代第一批行道树。
      中山大道比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长街的美国纽约第五街还长3.2公里,至今仍是南京主干道。在修建中,刘纪文面临着巨大的拆迁压力。为了取信于民,他首先拆除了蒋介石总司令部和官邸的部分建筑,让中山路从中穿过,这才顺利开通。此外,他以西方公园理念改造玄武湖,名之为“五洲公园”,虽然有淡化玄武湖悠久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景观特色的弊端,但对后来玄武湖的发展却影响深远。

      主政广州:筑长堤 四年修路117公里

      1932年9月,刘纪文由财政部江海关监督调任广州担任市长。此时控制两广的是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陈济棠在建设地方和振兴实业方面颇有作为。刘纪文和前任程天固在他的支持下,为广州的近代化做了许多事情。
      刘纪文在改善交通状况方面不遗余力。这尤其表现在他在长堤大马路上付出的心血。这条路从清末就开始修建,到1918年才修了六七百米,但在刘纪文的任内全部完成。刘任广州市长不满4年,共计修马路约117公里。
      刘纪文上任初期,还部署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致力于城建总体规划。经过缜密研究,制订了全市的道路系统规划并绘成系统图,于1932年向全市公布。这一规划完全突破了原有城区的局限,从全区域整体考虑,并且和铁路系统进行统筹。以这份规划为代表的一系列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广州近代规划在上世纪30年代逐步走向成熟。在道路硬件之外,刘纪文尤为留心公共交通事业等软件建设。在其任内,广州规定了汽车牌号永久使用,规定了长途汽车路线及辅助站,要求在十字路口设交通线,增加公共汽车停车位等等。他甚至还规定各种汽车要使用优良燃料,这种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在那个时代是相当超前的观念。
      刘纪文任内完成了多个广州经典工程,例如现广州市政府大楼、中山图书馆,但最出名的当属海珠桥。从林云陔时期就开始立项设计的海珠桥,于1933年2月15日建成,是广州甚至国内最著名的工程之一,终结了珠江上轮渡作为唯一交通方式的历史。2012年10月,刘纪文的后人将胡汉民手书“海珠桥”三字墨宝捐赠给广州市,藏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纪念馆副馆长朱晓秋告诉记者,1933年海珠桥建成通车时,胡汉民曾经题写了至少两张“海珠桥”,并将此张赠与了刘纪文。后来海珠桥上使用的题字,是另外一张纸上的,但该原件已经丢失,故而刘纪文家人保存的这件,就是仅见的一件了。

      超前理念:设立免费公厕 重视“农民工问题”

      在主政南京期间,刘纪文曾经说过:罗马帝国城市的繁荣,表面上看是帝国秩序的稳定和通都大邑的昌盛,但关键是造就了素质优秀的市民和史无前例的市民文化。他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故而教育应是市政的重中之重。他强调,大批的农民涌向城市,有人如临大敌,有人视而不见,这都是不正确的对策,首要的是解决教育问题。这可以让原来城市之外的人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部队”。
      1933年,刘纪文在香港中兴报纪念刊上发表专文,陈述其关于市政的设想。他颇有新意地提出,广州的新行政中心应该建于河南,而原有的市政厅,即今天的市府大楼,改为博物馆,以“使本市得一较宏伟完备之文化机构,以供群众之观览,而为社会教育之助”。其行政中心“渡江”的设想并未实现,这座博物馆自然无法建起来,但他在广州努力建设100所六年制国民义务教育学校的做法,的确是目光长远的大手笔。当时他潜心研究英国、美国、日本三国教育现状,并详细调查了三国儿童入学、失学以及成年后就业的情况,得出结论: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在财政支绌的当时,非有强大魄力及宏伟眼光者不能为之。此外,他还在广州市内设立了800多所免费公厕,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方便市民的重要之举。

      逸事:注重形象 喜欢拍照

      刘纪文平日注重形象,文质彬彬,神采奕奕。他喜欢照相,常与友人交换照片。据说他与宋美龄一同游美时曾为她拍摄了不少照片。在广州时,一次他看到兄弟刘秉纲请香港画家李铁夫画人像,非常喜欢,于是邀请李铁夫到市府为他画像。李铁夫带一助手携画具来到市府会客厅,每天花1~2小时为他画像。此画以战场为背景,烽火弥天,断木残枝隐约可见,比喻祖国在日本铁蹄下正值多难之秋。今日看来,也可视作中国的市政先行者们在百废待兴的乱局之中,勉力支撑城市复兴的努力。

      (2014年06月07日 09:28 来源:广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