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17089|回复: 1

    中华近代、现代王姓文化名人简介(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3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人美(艺术界)
      王人美(1915.12-1987.4.12),小名细细,原名王庶熙,祖籍湖南省浏阳县人,出生于长沙。早年就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后入上海美美女校习歌舞。1977年加入共产党。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现代著名女电影表演艺术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赴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步入电影界。1932年主演《野玫瑰》,饰女主角野玫瑰,以其泼辣粗犷的表演崭露头角。1933年在影片《渔光曲》中扮演渔家女小猫。后又主演了《共赴国难》、《新婚之夜》、《都会的早晨》、《春潮》、《风云儿女》、《壮志凌云》等影片,其中《渔光曲》1935年获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电影节荣誉金奖。同年入电通影片公司。
      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主演了《长空万里》等影片。并演出过话剧《回春之曲》、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等的演出。后在昆明参加大鹏剧社,主要从事话剧活动。演出过话剧《孔雀胆》和《天国春秋》等。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先参加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后进昆仑影片公司。参加了影片《关不住的春光》的拍摄,扮演女主角梅春丽。1949年赴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回国,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1951年参加了故事片《两家春》的拍摄,扮演妇女主任灵巧,1957年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1953年调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为中国影协理事。此后又在《猛河的黎明》、《青春的脚步》、《青春之歌》等影片饰演配角。并在话剧《家》、《浮沉》、《兵临城下》中担任主角。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1986年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脑溢血成为植物人。
      1987年4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著有《我的成名与不幸》等。

      王又庄(经济学)
      王又庄(1922.11-——),天津市宁河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工业部长春会计专科学校、北京石景山钢铁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院校教授,北京市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1951年4月参加广西土改,获中南土改委员会广西土改委员会土改乙等功臣称号。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后在重工业部长春会计专科学校、北京石景山钢铁学院、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院校任教员、副教授、教授。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经济分析研究会委员,北京市第1-7届专业顾问团顾问,中国成本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会计研究》杂志编委,北京市总会计师协会顾问,北京市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享有很高声望。主要研究企业经济分析。1985年8月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8月获得北京市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8月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9年获得北京市老教育工作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要著作有《现代企业经济分析》(1978年)、《企业财务管理》(1983年)、《厂长必备》(常务编委,1984年获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优秀论著奖)、《纳税咨询手册》(主编之一,1987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学》(获中国财政学会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佳作奖)、《现代企业成本会计》(2000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与评价》(2002年)等。

      王乃壮(艺术界)
      王乃壮(1929.2-——),又名王洲,别署静敛居士、静敛斋主、山野禅人、寒山稚子,浙江省杭县人(祖父王福盦为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幼承家传,酷爱书画,6岁开始学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翰书画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艺术顾问,中国现代著名水墨画家、书法家。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画,师从刘海粟。1949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改中央美术学院),得徐悲鸿、吴作人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后改建筑学院)教师、教授。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华翰书画院院长,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艺术顾问等职。1963年又从李苦禅学习水墨大写意与书法,作品追求新意,具有粗犷浑厚、精致典雅、深沉耐看的风格。1978年作品首次在香港展出。并有作品在《美术》、《中国美术》、《中国画》等刊物上发表。1979年北京荣宝斋出版了《王乃壮花鸟》画辑一套。1987年春应邀赴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讲学及展出作品,获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两次奖赏。1985年香港HIKO出版公司出版《王乃壮画集》。探索创作现代佛画及现代书法。1986年任中国现代书画学会艺术顾问,并在艺师画廊举行个人作品展,香港《美术家》发表其一组现代佛画。198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王乃壮画集》,书法作品入选《现在书法》集。同年3月受邀新加坡第四届亚太国际美术展。1989年1月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同年书法和绘画作品3件为日本福山城博物馆及弥勒之里美术馆收藏。以及中国美协、北京美协、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鲁迅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曲阜孔子博物馆、山西巩县神墨碑林等单位收藏。

      王士菁(文学)
      王士菁(1918-——),江苏省沭阳县人。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北京、清华、南开)大学中文系。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研究鲁迅专家。
      抗日战争时期,在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指导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共党的领导下参加学生民主爱国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先在中学任教,后长期从事中共党报的编辑和记者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苏南日报》、华东新华书店、鲁迅著作编刊社编辑,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负责中国古典文学和鲁迅著作编辑工作。1973年后任广西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鲁迅研究室教授、文学系主任、研究员。1982年任鲁迅博物馆馆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负责《鲁迅全集》的收集、整理、注释和出版工作,并为《热风》、《野草》、《三闲集》、《二心集》和《南腔北调集》等书作注释。已退休,仍从事研究工作。
      著有《鲁迅传》、《鲁迅创作道路初探》、《鲁迅早期五篇论文注释》、《瞿秋白传》、《唐代文学史略》、《杜诗今注》等,长篇历史小说《雨霖铃》、《小天堂的毁灭》等。


      王个簃(艺术界)
      王个簃(1897.10.20-1988.12.18),本名王能贤,后改名王贤,字启之,别署霜茶阁,江苏省海门县三星镇人。6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就学于南通中学。新华艺大、中华艺大、昌明艺专教授、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交通大学美术顾问。1983年在86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
      民主革命时期,先后就学海门师山小学南通中学,对美术一科饶有兴趣,成绩超群。作品已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后又受画家李苦禅的指导,大有进步。1923年入吴昌硕门下学画。是吴昌硕晚年亲授弟子,深受吴昌硕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隽秀清润的艺术风格。
      大革命时期,1924年朝夕待师左右,深受吴派艺术的精髓,并使吴派艺术得到新的创造,深得吴昌硕的器重,1926年作品《刀鱼》、《瓜菱清署图》参加伦敦、柏林举办的中国绘画展。作品《刀鱼》获奖,《瓜菱清署图》由德国东方博物馆中国画陈列室收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和王一亭、张大千等出访日本。1930年任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1935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画系主任。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华艺术大学教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先后三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工作,后一直在画院工作。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擅长书画、篆刻、诗词。擅长写意花卉,常以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山石,葡萄、石榴、松、柏、水仙等为创作题材。作品中紫藤等藤本植物是经常绘画的题材。所画紫藤以大笔画出主干,再通过用画笔的中、侧、偏、顿、挫的变化描画,这样一球一球盛开重叠悬垂的紫藤便跃然纸上,曲曲弯弯的藤蔓则一笔喝成,再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盛开的紫藤花。将紫藤比做明珠,比如“翠盖明珠”“明珠滴露”“紫玉明珠”等都是创作过的作品。擅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作品笔墨酣畅,古朴醇厚,画面气势博大,构图严谨,变化多样。喜欢在画面上作题诗,一画既成,诗也差不多同时拟好。常用的印章有“王贤私印”“个簃”等。1957年在上海画院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在北京、太原、广州等地巡回展出。1963年随中国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1981年3月在上海举行个人诗、书、画、篆刻大型展览。1985年应邀赴日本、新加坡讲学,并举办书画展览。1987年于北京举办90寿书画展览。有220幅书画、54件藏品、34件遗物,珍藏于南通市个簃艺术馆。
      1988年12月18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著有《个簃画集》、《个簃印谱》、《王个簃画集》、《个簃印存》、《王个簃随想录》、《霜茶阁诗集》、《需茶阁诗抄》、《个簃题画诗选》等。

      王广义(艺术界)
      王广义(1957-——),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5年参与组织“北方艺术群体”。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广东省珠海市特区画院专业画家。北方艺术群体组织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
      1985年任教于哈尔滨建筑大学。1986年调入广东省珠海市特区画院,任专业画家,组织策划“85美术新潮大型纪灯片展”及学术讨论会,这一时期创作的《凝固的北方极地》和《后古典系列》引起艺术界的关注。1987年创作《红色理性》和《黑色理性》。1988年作品《毛泽东MAO》参加在黄山举办的艺术讨论会,在会议上提出关于清理人文热情的艺术观点。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展出《毛泽东MAO》等8幅作品;美国《时代周刊》、法国《艺术新潮》等发表其作品。1990年调入武汉湖北工业学院任教,开始创作《大批判》;参加美国加州亚太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作品《圣母子》被亚太博物馆收藏。1991年《北京青年报》(3月22日文化版)以“王广义现象”为专题版介绍《大批判》;同年《大批判》被邀请参加“?波普国际邀请展”(意大利米兰),发表在意大利《Flash Art》封面。1992年《大批判》参加“中国前卫艺术展”(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大批判》在“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上获文献奖;由吕澎等合编的论文集《当代艺术潮流中的王广义》出版;美国《新时代》发表作品。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巴黎举办个人展;参加在荷兰、鹿特丹美术馆,英国牛津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众多展览。1994年参加“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国际艺术邀请展”(韩国汉城国家当代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香港汉雅轩)。1995年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地莫尼卡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15年大型画展”;西班牙马德里蒂森美术馆收藏《大批判—百事可乐》;参加“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展”(德国、汉堡国际文化工厂);参加“艺术—斯活其展”(美国、芝加哥建筑艺术博物馆);《大批判—卡西欧》被收入英国出版的《90年代国际艺术》中。1996年参加“第27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亚太当代艺术3年展”(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在北京工作室接受德国电视台专访;作品《大批判》在德国路德维西美术馆和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展出,《大批判—麦氏》和《大世界—必要的权力》被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收藏。1997年参加“数字与神话——20世纪艺术回顾展”(德国斯图加特国有画廊);在瑞士、巴塞尔举办个人画展,接受瑞士电视台专访;《大批判》等作品在维也纳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以及新加坡斯民画廊展出;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获艺术贡献奖)。1998年参加 “中国新艺术展”(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作品在旧金山LEM画廊、墨西哥美术馆展出;参加“财富论坛画展”(上海);《大批判555》被沈阳东宇美术馆收藏,《大批判—皮尔卡丹》被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收藏。2000年参加“世纪之门1979-1999邀请展”(成都当代艺术博物馆);“窗口99邀请展”(成都上河美术馆);“进与出邀请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

      王广森(经济学)
      王广森(1920-——),河南省长垣县人。194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4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学部。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著名农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
      1949年后任四川北碚相辉学院(后并入西南农业大学)教授。1950年任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教研室主任、农业经济系副主任、主任。1983年为农业经济及管理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食物研究所访问教授。1985年任西安统计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西安统计学院社会与人口统计系教授,被评为农业渔业部部属农业院校优秀教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农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统计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期从事农业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也有深入研究。
      主要著作有《统计学原理》(1981年主编,1987年修订版)、《结构变革与农村发展》(1989年)、《农业统计学》(主编),合著有《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981年合写)等。

      王义盛(经济学)
      王义盛(1937-——),辽宁省大连市人。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任图书资料室副主任,兼世界经济资料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中心检索指导室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中国社科情报学会理事和中国索引学会理事。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1956年在辽宁大学经济系学习。1960年8月毕业。1960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室从事研究工作。1965年5月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任图书资料室副主任,兼世界经济资料中心副主任。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中心检索指导室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中国社科情报学会理事和中国索引学会理事。1986年为副研究馆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情报和经济学,长期从事社会科学情报的研究和文献编审工作。
      主要代表著作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1982年)、《“世界经济”资料汇编》(1979-1989年)、《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合著)、《邓小平与中国改革十四年》(副主编)、《英车知识辞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主编)及《国外经济文献索引》(主编)等。

      王之海(艺术界)
      王之海(1943.9-——),河北省涿鹿县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多年,为天津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
      自幼酷爱绘画,尤为倾心于花鸟画,启蒙时曾受老教育家黄兆勋先生指授,天津美院毕业后便潜心钻研花鸟画。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继又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专工水墨写意花鸟画,擅长指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重大美术展览并屡次获奖。1989年为天安门城楼作巨幅花鸟画《渔阳朝露》,1999年第二次为天安门城楼作画,并在台湾、深圳、大连、南京、厦门、潍坊、宜兴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30多年以来,燃膏继晷,殚精竭虑,千淘万漉,开创指画新境界。诚如著名美术史论家、学者薛永年先生所评价:“披阅之下,真是快慰非常。这些作品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充满生机流动的静气……实在而又生动,平淡而又绮丽,简者不失丰容,繁者愈见灵透,雅不伤于纤,放不流于犷,法度井然而挥运自如,出入传统而新意盎然。”绘画作品冰痕雪影,一派空灵,脱去凡格,散逸天真。在他笔下的空谷幽篁,雪岭寒梅,风雨秋池,云间碧桃,经霜秋菊,溪上苕花,蕉荫鸣禽,山间晨曲……一丘一壑、一花一草,无不使观者息去凡心,洒然动目,物我两忘,一派天籁禅机,使你不知不觉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达到怡情冶性,烟云供养的人与自然互动之境界。于指画情有独钟,多年来,他在继承高其佩、潘天寿前代大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技法上更加成熟,更加丰富。所著《指画技法》一书出版后深受欢迎,连续5次再版,印数已愈万册,可见其在当今画坛之影响。
      著有《指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技法》等,出版有《王之海画集》等。

      王卫民(艺术界)
      王卫民(1958-——),字即之,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楹联家。
      历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善花鸟、草书和隶书,其花鸟以书法入画,形式活泼,构图简括,意境高迈,画外有音,再配之以自撰诗联,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观之令人心动。书画作品数十次入选省内外大型展览、比赛,被选入《世界名人录》 《亚洲艺坛名流》、《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 《中国书画名人名作博览》《当代著名书法家自作诗联墨迹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世界书画铭录》等书。并分别在“龙竹杯”、“东方杯”、“迎香港回归”、“唐诗宋词颂”、“书堂山林”等大型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 三等奖10余次,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授于“当代书画艺术家”资格称号。信奉“老辣源于新变法;鲜活出自旧藏书(自撰)”的艺术观,安贫乐道,为而不争,“诗书消永日;笔墨乐天伦(自撰)”便是生活写照。

      王子云(艺术界)
      王子云(1897-1990.8.16),江苏省(今属安徽省)萧县人,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肄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与吴法鼎、李毅士、刘锦堂等组织北京“阿波罗学会”。国立西湖艺术院创立时期教师。其油画《杭州之雨》因展览于巴黎“独立沙龙”,成为被巴黎《现代美术家辞典》介绍的第一位中国美术家。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画家、雕塑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1913年起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高级师范科。1922年在北京孔德中学任教,参加阿波罗美术学会从事美术研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任教国立西湖艺术院。1930年油画《杭州之雨》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美术展览,同年底在法国留学并游历欧洲。1931年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期间倾心于恩克尔曼的田野考察学派,也接触到伯希和、斯坦因有关敦煌的著作。看到中国传统艺术在西方大受宣扬,也看到文物商人卢芹斋等将大量国宝偷运西方,顿生“国耻”。油画作品《杭州之雨》、《巴黎协和广场》和雕塑《少女胸像》等展出于法国美术沙龙展览会。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回国之后,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遂就教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一级教授。帮助欧洲著名雕塑家朗多维斯基完成南京中山陵国父坐像,又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小学时期的老师,在国内雕塑界为一时之选,受聘创作重庆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因为敌机狂轰滥炸,便向教育部要求,组织一个艺术文物考察团,往西北工作。1940年夏参加敦煌艺术研究所艺术文物考察团到敦煌,在所有对敦煌进行研究的学者里,是惟一一位接受过中国和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雕塑家。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兼文物研究室主任。将敦煌艺术研究所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成果编辑成十册资料,交给西北大学,后辗转到西安美术学院担任美术史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文物研究室主任,西北艺术学院教授,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1991年8月16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编著有《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石刻线画》、《中国美术简史》、《中国古代雕塑百图》、《陕西石雕刻》、《中国历代装饰艺术图录》、《汉唐陵墓艺术》、《中国雕塑艺术史》、《中外美术考古记游》等。

      王元化(文学)
      王元化(1920-——),笔名蚀文,祖籍湖北省江陵县人,出生于武汉市武昌。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起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负责编辑《展望》、《地下文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华东局文艺处、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工作委员会工作。后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1981年平反昭雪后,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1998年论文集《思辨随笔》,被评为国家图书奖。
      著有《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思辩随笔》等。

      王元珍(艺术界)
      王元珍(1943.7-——),女,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中国现代著名女油画家。
      195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73年毕业后,到天津美术学校任教。任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及到美国、日本、意大利、科威特、印度、台湾等处展出获好评,荣获市级美术展奖励。油画《烽火年代》入选纪念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1980年与张京生合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五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油画《凝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女孩与提琴》参加中国油画艺术大展。主要作品有《初春》、《大学生》、《烽火年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少女》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美国、日本、台湾等地的画廊收藏。
      出版有《王元珍油画作品选》。

      王云泉(艺术界)
      王云泉(1916.5-1998.5),江西省乐平县人。11岁起读私塾3年,并自习民间画谱,学人物画,兼习山水、花鸟。15岁时父亲劳累过度,重伤病逝。承袭父业只身漂泊,卖艺求生。擅长画山水,瓷画国画交相研习。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瓷画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
      新中国成立前,1936年春经人指点,徒涉景德镇,进入江西瓷业公司陶业学校从学陶瓷美术。先后从师于汪野亭(珠山八友之一)和汪大沧老艺术家。3年后帮人画“春炉”,开始掌握了瓷画性能,技艺逐精。有扎实的国画功底,擅长绘画传统釉上粉彩山水,兼攻釉下青花、洋彩、大型壁,其以名山大川、田园风光、乡间小景、渔樵耕读等为题材。山水瓷画作品,纯粹继承了景德镇传统粉彩山水瓷工艺,用笔设色一脉相承,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20世纪60年代,画风转入气势磅礴的题材表现。景德镇、乐平两地的多处山野风物,亲临描绘;祖国的秀丽山川,也涉足摹写。几十年写生活动,不仅陶冶了情怀,而且丰富了创作源泉。1962年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井冈山》,安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褒奖。擅长画山水,瓷画国画交相研习,大幅题材多以黄山、庐山、井冈山为主,小副创作多以早年乡村生活及浮梁、乐平一丘一壑为原型。其代表作品《寒林牧归图》4尺8瓷板景致美丽,情趣盎然,描绘了蓝天白云下,柳荫道幽,牧童戏归的江南山野风光,受到行家好评。1974年被借调在景德镇市建国瓷厂特制万件大花瓶,采用青花材料绘写了《庐山》风景。这件作品以其色泽鲜明沉稳,用笔洗练利落,晕色柔和清明,陈列于北京饭店,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虽然扬名海内外,却不以名人自居,克勤自俭,洁身自好,以绘事为乐,培养了不少瓷画山水人才,并助人于危难之中。学生大都是从平民百姓家发现培养的,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山水瓷画的高手、名人。
      1961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8年5月因病在景德镇逝世,享年82岁。

      王太庆(哲学)
      王太庆(1922.1-——),安徽省铜陵县人。1943年入西南联大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银川宁夏医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著名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8月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研究编译员。1949年8月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哲学编译室助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9月任北大哲学系助教、讲师。1965年3月任银川宁夏医学院讲师。1979年1月回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哲学系西方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哲学系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精通外文,从英、法、德、俄文翻译古典哲学文献数百万字。
      主要译著有《哲学史讲演录》1-4卷(合译)、《唯物主义史论丛》、《古希腊罗马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合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等,主要论文有《笛卡尔评传》、《伊本西那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等。

      王太吉(文学)
      王太吉(1947.1.20-2005.11.1),四川省(今重庆市)合川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鲁迅研究专家李河林。中国共产党党员。农业部乡企学院教授。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加入辽宁作协。2002年6月20日加入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世界华文当代诗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人物辞海》特邀编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特约作家,吉林省跨世纪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现代诗人、作家、书法家。
      自幼家贫,刻苦读书。1967年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辽宁省朝阳(凌源市)第二师范学校教书10余载,后调赴湖北省廊坊,历任农业部廊坊乡企干部学院教师、副教授、教授。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教学体会、评论等100余篇,多篇论文获奖。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近30年来从事写作教学,农业部乡企学院写作学科带头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世界华文当代诗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国际诗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华人物辞海》特邀编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特约作家、吉林省跨世纪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理事长。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教学体会、评论等百余篇,多篇论文获奖。1978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等100余家报刊杂志(出版社)发表(出版)专著《高考作文指导》、长编历史系列小说《海公巧审49案》、中篇小说100多部及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评论、格言、楹联、书法作品2000多篇(部)计900多万字,140余次获奖,上百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集、或收藏于中国当代作家陈列馆;800多首诗词收入《共和国之魂》、《中国书法名家巨典》、《亲情诗简》等数十部典籍之中;书法作品多次赴日本、韩国、巴西展览。1991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党员。散文《哺》获1984年《人民教育》“红烛”佳作奖;散文《剃度》获1985年《中国教育报》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严师》获1991年《中国作家》报告文学三等奖;《书香门弟‘傻女人’》获1993年红旗出版社“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征文四等奖;小说《答辩》获1994年“鸭绿江”全国征文二等奖;散文《眼神》获1996年“飞天”大赛二等奖;诗歌《回归吟》获1997年“鹿鸣”优秀奖。散文《南方人的肩膀》获1998年《作家与社会》报全国大赛铜奖;诗歌《乳燕》、《麦收》获1999年名星杯全国诗书画影大奖赛金奖;报告文学《远见卓识,展翅高飞》获1999年国务院改革出版社优秀作品奖。另有10多篇文章人集,2篇译成外语教材。其传略列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

    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外名师录》等50余部辞书。
      2005年11月1日因病在北京广安门中医院逝世,终年仅58岁。出版有散文集《五方片羽》、中短篇小说集《天收》、长篇历史小说集《海公巧审49案》等。

      王友谊(艺术界)
      王友谊(1949.6-——),自号契文斋主、古砚楼主人,北京市平谷县南独乐河镇峰台村人。198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毕业后在平谷区文联任职。工书法,楷、隶、篆诸体兼擅,尤以篆书见长。历任北京市旅游商品供应公司任分部经理,全国中青年展评委,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审委员,北京市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1971年参加工作。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书法专业班从师欧阳中石。1987年毕业后在北京市旅游商品供应公司任分部经理。历任全国中青年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政治协商会议平谷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书法,诸体兼擅,尤以篆书见长,将行草的笔意揉入篆书之中,形成个人的特色。认为只有从古人的技法宝库中含英咀华,锤炼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语言,并表现出自己的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才算是真正把握了书法艺术的命脉。楷书以北碑为基、沉雄老辣。隶书则优游于《封龙山颂》与《石门颂》之间。行草书初从“二王”入手,继而研习张瑞图、黄道周诸家,后又复师于“二王”一系。作品参加中日美术交流展,新加坡第一届国际书法大展,北京第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北京国际书法邀请展,南韩国际书法联展,全国第四、五、七届书展中作品入选并获选。第六届全国收展入选,全国第三届第六届中青年展入选,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中青展被聘为评委。1986年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首届神龙大赛优秀奖,首届“爱国杯”海内外书法篆刻大奖赛一等奖。1988年“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展览三等奖,全国第四届中青展获奖。荣获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书法竞赛获一等奖。1998年入选法国巴黎中国书法艺术大展。2005年中国美术馆名家邀请展入展,并被中南海收藏并刊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一、二卷。艺术传略在《中国书法》、《书法》、《美术研究》、《书法导报》、《书法之友》、《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多种专刊进行专题介绍。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 《艺坛之子》栏目为其作专题介绍。
      出版有《篆书浅鉴甲骨文部分》、《大篆基础入门》、《联语书法·篆书卷》、《篆书基础教程》、《篆书实用章法》、《篆书字帖》、《当代书法家精品展─王友谊卷》、《王友谊书法作品精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材《篆收》等。

      王少舫(艺术界)
      王少舫(1920.8.30-1986.7.19),祖籍河北省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梨园世家。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京剧演员,擅演黄梅戏小生。中国现代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前,自幼丧父,母亲姓孙,是一位京剧演员。为了生计在9岁那年被母亲送到上海从师鲍小林专攻京剧老生。学艺期间挨过师父不少的打,但由于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对京剧的表演程式略知一二,加上聪明好学,13岁便登台演出。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因人手不够,也演了黄梅戏。这次演出演的是配角,但唱、念、做,却给安庆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40年丁老六再次邀其搭班演唱黄梅戏,只演了一段时间,并未正式转班唱黄梅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才正式由京剧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善于接受新事物, 解放后新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都用新改编的唱腔来演唱,并采用灯光、布景新的表现手法,演出轰动安庆。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潘璟琍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所扮演的董永,得到上海观众的一致好评。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部电影使黄梅戏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听起来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女驸马》中的刘文举、《韩宝英》中的石达开、《无事生非》中的侯爷、《陈州怨》中的包拯等,尤以董永最为成功,把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刻划得栩栩如生。董永这个人物,已成为代表作。其次是所演《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是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7月19日凌晨因病在合肥逝世,终年66岁。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

      王少堂(艺术界)
      王少堂(1889-1968.1.6),本名王德庄,又名王煦和,艺名王少堂,祖籍江苏省江都县人,出身于扬州市安乐巷评话世家,伯父王金章、父亲王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7岁起从父亲学艺,12岁时既登台献艺。扬州评话演员,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前,7岁起从父亲学艺,12岁时既登台献艺,在扬州艺坛崭露头角。口耳相传的艺术传承方式,使得中国以口头说唱进行表演的曲艺艺术,常常出现几代人同操一业,并且代有才人的现象。是扬州评话中“王派《水浒》”世家的代表人物。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王派《水浒》”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为蓝本,其说演的特点是以人物结构故事,通过四个主要人物,串连整个《水浒》的内容,特别是对原著中所没有或简单交待的事迹加以丰富,使之更加完整和丰满。表演说表细腻、形神兼备、口齿清晰,善于用气换气和掌握节奏,具有“甜、粘、锋、辣”的艺术风格,人称其艺术“细致而不累赘,壮美而不粗疏”。将前辈艺人的长处兼收并蓄,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提炼、发展,并且随时注意观察生活,对所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行人物观察入微。同时,在口、手、身、步、神等方面悉心揣摩,力求形神兼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苏北文联常务委员,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等职。经过60多年艺术实践,在表演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人民政府为其配备专人,录制(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10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9年政府又组织力量,由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根据其口述整理出版了扬州评话《武松》、《宋江》,全文共83万字,成为总结、发展历代评话艺人艺术成就的洋洋之作。
      1968年1月6日因病在扬州逝世,终年79岁。

      王仁东(物理学)
      王仁东(1908.3.25-1983.2.28),原名王裕大,上海市人。出生于一位爱国医生的家庭。父亲王立才秉性耿直,甲午战争爆发后,为表示其对日寇的愤恨,将三个儿子的名字改为“仁东”、“平洋”和“佑中”,寓意日后要“平东洋”和“保佑中国”。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浙江大学机械系、化工系、力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化工机械、应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在破碎理论、高压容器强度和断裂力学在压力容器工程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中国现代著名应用力学家、教育家。
      民主革命时期,从小受其父思想的熏陶,并深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立志发愤读书,报效祖国。1921年在南洋中学就读,成绩居全班第一。
      大革命时期,1925年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五·卅”运动,并担任过上海学联代表和筹款部主任。1926年以榜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在校好学不倦,学习成绩始终居于首位。同时还是一名短跑名将和踢足球的好手,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运动一二个小时,但终因劳累过度,在大学学习的最后半年里,患了肺结核而被迫休学。当时无药可治此病,唯有静心休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复学参加毕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先在大昌实业公司任技术员。1937年日寇侵略上海迫在眉睫,脱离公司去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任副工程师。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转到昆明资源委员会机器厂任技术员,后因不满处长腐败作风辞职回到上海老家。1939年为了不在沦陷区当亡国奴,经好友介绍,携妻带子经海防、睦南关(今友谊关)、柳州等地投奔广西宜山浙江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不久南宁沦陷,随浙江大学迁至贵州省遵义。在遵义浙江大学的7年期间,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教授的生活也十分艰难。有的教授为生活所迫,在外兼课或搞些小本经营;也有的变得十分消沉,闲来以打麻将解闷;抱定“科学救国”的宗旨,博览群书,钻研理论,先后为学生开设了机械制图、经验设计、画法几何、铁路机械、机构学、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7门课程,并且不满足于已有的教材内容,每年总要在课中加些新的理论推导和分析之类的内容,因此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在浙江大学的第二年,被竺可桢校长破格由副教授特聘为教授。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经竺可桢推荐,公费去美国考察、进修。1947年由于工作出色,在享有盛名的阿立斯却默斯机械制造公司任顾问工程师。1948年起兼任美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并在大型回转窑筒体应力计算和破碎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的破碎机破碎功计算公式至今仍为世界破碎行业广泛采用。在美国期间,经常参加进步学生的聚会。1949年10月1日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不顾个人安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浙江大学任教,历任机械系、化工系、力学系教授。1952年开始就向中共党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创办了化工机械专业和力学系,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带头深入工厂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还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20余门新课,为培养中青年师资队伍和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呕尽了心血。在浙江大学有很高的学术威望,是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被评为二级教授,并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两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还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振兴祖国科学事业的各项工作,担任了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学科组成员、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民盟中央文教科技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和浙江省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一生光明磊落,刚毅坚强,豪爽豁达,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极左路线的冲击,但却丝毫没有动摇对中共党的信仰,并且30年来始终坚定如一。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2月28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终年75岁。3月5日经中共浙江大学党委研究决定、中共浙江省委批准,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丹凤(艺术界)
      王丹凤(1925.8.23-——),女,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省宁波县人,出生于上海市。从小酷爱电影,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人当做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中国现代著名女电影表演艺术家。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6岁的时候,有一次随友人去合众影片公司看拍戏,被导演朱石麟看中了她娇小、甜美的外形,便让其饰演影片《龙潭虎穴》中的丫环,并为她改名为王丹凤,从此步入电影圈。继在大成影片公司主演《新渔光曲》,饰演女主角渔家女小猫,出色的演技一时间轰动影坛,被影界称为“小周璇”而知名。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了《三朵花》、《丹凤朝阳》、《教师万岁》、《龙潭虎穴肉》(一名《灵与肉 》)、《新渔光曲》、《落花恨》、《春秋》、《博爱》、《断肠风月》、《浮云掩月》、《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万紫千红》、《新生》、《丹凤朝阳》、《红楼梦》、《大富之家》、《教师万岁》、《凯风》、《春江遗恨》、《情海沧桑》等影片。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中电一厂、二厂主演《青青河边草》、《断肠天涯》等影片。1948年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业公司主演《琼楼恨》、《人海双珠》、《鹏程万里》、《莫负少年头》、《幽兰谱》、《民族的火花》、《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一名《月黑杀人夜》)、《乱点鸳鸯》、《鸾凤怨》(一名《爱情爱情》)、《断肠天涯》(上下集)、《无语问苍天》、《珠光宝气》、《夜来风雨声》、《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等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返沪,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7年主演了影片《护士日记》,因为扮演认真负责的护士简素华,这个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在《女理发师》一片中,饰演中追求女性独立的理发师,以夸张、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理女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女性要独立的精神。并先后主演《桃花扇》、《王氏四侠》、《海外寻夫》、《方帽子》、《彩凤双飞》、《家》、《护士日记》、《海魂》、《你追我赶》、《春满人间》、《风流人物数今朝》、《向阳花开》《桃花扇》、《失去记忆的人》、《儿子、孙子和种子》、《玉色蝴蝶》等影片。其表演委婉细腻,真切感人。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凤仪(教育学)
      王凤仪(1882-1938),字来庭。陕西省户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4岁时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留学于德、法两国。1912年再勤工俭学去法国留学,获法国理科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建设部总务处处长,北平大学教育行政院高等教育处处长,北平中法大学孚尔德文学院院长兼法国文学系主任、经济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
      民主革命时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时,供职于陕西军政府外交部。执《万国公法》勒令留陕外国人及传教士限期离境,否则不负任何保护之责。数十名外国人拟去汉口,外交部派兵护送至豫陕交界处。此事得民众的好评。1912年民国成立后,再以勤工俭学去法国留学,获法国理科博士学位而归,为陕西第一个理科博士,受聘在西北大学政治经济科任教,后任该科主任。
      大革命时期,1925年刘镇华被陕西人民驱逐出境,西北大学校长傅铜见靠山倒台,也不辞而别。新任西大校长、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到任后,任教务长。由于经费困难,教师工资也发不下去,李仪祉于同年冬赴京、沪筹措经费,由其代理校长。1926年春刘镇华卷土重来,围困西安8个月,整天忙于借贷粮米,维持师生最低生活。西安解围后,陕西国共合作。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接受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以西北大学一切校产经费改办西安中山学院,和李寿亭、赵葆华、刘含初、李子洲5人被委任为收束西北大学和筹备中山学院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10日中山学院正式成立,刘含初任院长,被调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建设部总务处处长。国民军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出师参加北伐后去北京。
      土地革命战争至抗日战争时期,1928年后任北平大学教育行政院高等教育处处长、北平中法大学孚尔德文学院院长兼法国文学系主任、经济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生活俭朴,性格温和,对学生循循善诱,无疾言,无厉色。生平事迹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有传。
      1938年不幸在北平触电身亡,时年56岁。著有《蒲鲁东之经济主张》等。

      王凤贤(哲学)
      王凤贤(1929.7-——),浙江省萧山县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浙江分校理论部结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史家。
      1951年在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浙江分校理论班结业。1952年后在浙江行政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杭州大学等院校从事哲学原理及马列原著教学工作。1978年调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院长,兼任杭州马一浮研究所顾问,浙江社会科学研究系统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中国现代哲学会咨询委员会学术顾问。学术专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宋明理学、中国伦理学说史。
      合著出版有《中国伦理学说史》(上下卷)、《王阳明哲学的内在矛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要和注释》等,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论文有《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中国近代史上伦理观念的变革》、《试评历代学者论清代浙东学派》等,主编有《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另合著有《王阳明哲学研究》、《浙东学派研究》、《浙江十大文化名人》和个人论文选编《求是集》、《探索集》等著作。

      王凤麟(文学)
      王凤麟(1955-——),原籍河北省蠡县人,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党委秘书,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国现代作家。
      从小学到中学,王凤麟在班级里学习一直是学习尖子,尤其是作文,成绩更是突出。小学3年级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起小说来,虽然读得很吃力,但却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母亲谆谆告诫不要看《三国》、少看《西游》这一古训。可还是偷偷地看了。1972年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开始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当司机。青春的激情,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促使他拿起了笔,写出了第1首诗《水利工地的灯火》。将这首诗寄到当时的《兵团战士报》。被刊登出来后,更坚定了搞文学的信心。然而道路并不平坦,起早贪黑地写,写了一批,大都失败了。重新捧起自己的处女作,忽然发现自己写的过于苍白,没有感染人的艺术力量。毅然停笔不写了。1975年学写散文,虽然发表了一些,然后又转到报告文学的写作上,依然成绩不大。在苦读和沉思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忽视了平时的创作积累,那就是北大荒神秘的雪原上的生活。把目光投放在产生了无数动人故事的雪原上,捕捉着每一个感人的细节,将它们倾注于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雪葬》等小说就这样诞生了。接着写出了这篇轰动文坛的《野狼出没的山谷》。1977年任中共建三江农场管理局党委秘书,《北大荒文学》杂志社编辑。后调到广播电视局,历任科长,副局长、局长。每天时间被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对各方面的应酬占用着,还保持当年的勤奋,在电视编导撰方面连续获奖。在文学创作方面:小说《野狼出没的山谷》分别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小说大奖、全国第3届连环画创作评比二等奖、《人民文学》首届群众选票推荐奖和黑龙江省第2届天鹅文艺大奖一等奖、小说集《雪葬》荣获中国第2届丁玲文学奖二等奖;在电视编导撰方面:电视专题片《英雄战胜北大荒》、《今日北大荒》等20余部电视作品,多次获省及国家级奖励。

      王文元(艺术界)
      王文元(1937.12-——),河南省南召县人,大专文化。历任南召县政协主席、南召县县长、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南召县人大主任,南阳市书协、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南民族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历任南召县政协主席、南召县县长、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南召县人大主任。为南阳市书协、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南民族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等。酷爱书法艺术,坚持业余自学,主学“二王”和“米苏黄”。积极参加书法专业学习,河南省书画函授学院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师承欧阳中石和柳倩先生。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大展赛中,100多次获奖,如在“和平杯”、“王于杯”、“曙光杯”、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和牡丹之乡邀请展中被评为金奖;“新星杯”、“世纪杯”、迎香港和澳门回归书画展中获银奖;“龙腾杯”、“千禧杯”、第三届国际金鹤奖书赛中获铜奖;有30多幅作品在日本、新加坡、巴西、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有20多幅刻入碑林。作品和辞条入编《东方之子》书画卷、《建国50周年书画作品集》、《托起太阳的人们》、《中国书法全集》、《亚洲艺坛名流》、《世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被授予“跨世纪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国际金奖艺术家”称号,获“传世艺术大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等。

      王文元(医学)
      王文元(1866-1939),云南省永仁县永定镇人。从医数十年,悉心研究医理能熟悉人体结构及生理特点,用药较为广泛,采集中草药潜心配制为一秘方,专治跌打损伤及枪伤,所配制跌打损伤及枪伤药疗效高,敷药简便易行,能减轻受伤者的疼痛,且药资较低,颇有效验。中国现代著名民间医学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李凤美率匪众进犯县城,行至过街楼十字街乱放枪射击,一子弹穿过板壁后射入刘桕春(刘松甫)腹内,刘家急请其诊治,即取所配制草药敷患者枪伤处,当晚患者感觉有异物往外钻,第2天复来诊治,去掉所敷草药,弹头即被轻易取出,再敷药一月,患者伤口痊愈。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永兴一王姓猎户受枪伤,铁砂弹潜入小腿内,遂请其诊治,时已年近古稀,仍不顾百里之遥,赶赴患者家中,急用药敷其患处,次日弹头已退至可见处用摄子轻取而出,再敷药半月,伤口即痊愈。其只生二女,长女祖莲嫁华宁人段某,王将医术及药物秘方口传心授女婿。
      1939年因病在永仁县永定镇寓居辞世,终年73岁。其女婿段某举家搬迁,不知所往,其祖传所配秘方及医术从此在本地失传。

      王文华(文学)
      王文华(1941.3.12-——),字思扬,号岚溪,笔名文川,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宁夏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常务委员、正厅级纪检监察专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楹联学会会长,宁夏诗词学会会副会长、顾问,银川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诗人、楹联家。
      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九人,只靠父母务农所得微薄收入度日,小学升入初中后便无力续读。青少年时期即喜欢诗词楹联。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发表初作。“文革”前的一些作品,在“文革”中被红卫兵连同古典名著一起,被视为“四旧”而赴之一炬。1965年转到地方,从事军垦农垦政治工作。空余时间刻苦自学,中年通过成人教育得获大专学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调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正厅级纪检监察专员,致力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从事文秘、调研、干部管理和办刊工作。有关中共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干部管理、“三讲”教育、党内监督、民族地区反腐败斗争特点及对策等方面的文章,或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外报刊刊登,或收入专集。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阴霾尽扫,春风苏物,复重操旧业,用闲暇时间进行诗词、楹联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并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所作部分诗词楹联被选入多家专集中。历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常委,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副会长,银川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作品和个人传略被收入《当代诗同家大辞典》、《中华诗词学会人名辞典》等多家专集中有传。
      主编有《沙湖之歌》,合著有楹联集《颂英烈》、理论专著《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等书,著有自撰诗词700余首《岚溪吟草》1集等。

      王文武(艺术界)
      王文武(1936-——),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创作以人物、花鸟为主。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  196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市园林局。1978年调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专门从事国画创作。最初师法徐

    悲鸿、蒋兆和、吴镜汀、李可染、任伯年、王雪涛等。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创作以人物、花鸟为主。代表作品有《曹雪芹》、《屈原》、《沈括》、《豪气犹在》、《凝香》等。
      出版有《王文武画集》、《王文武国画人物》等。

      王文武(艺术界)
      王文武(1965-——),四川省大竹县人。1992年考入北京画院研修生班,师从北京画院画家彭培泉。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3年拜牛忠元先生为师学习工笔画。20岁开始在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作品。1992年考入北京画院研修生班,师从北京画院画家彭培泉。199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外面的世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收藏,同时个人简介被收入《93’中国美术家》一书。1993年10月作品《幽兰》随中央美术学院作品一起在澳门展出,并被收藏。1994年3幅作品入选全国企业文化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7年作品《月夜》入选河北省举办的喜迎香港回归展。1999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2000年作品《香溪景色》被特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奖赛”。2001年作品《幽兰》入选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神州花韵——中国城市市花书画艺术大展”。100余幅作品被喜爱花鸟画的知名人士收藏。

      王文俊(艺术界)
      王文俊(1932-——),笔名闻进,江西省铜鼓县人。铜鼓县水务局退休干部。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楹联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楹联家、书法家。
      2002年10月当选为铜鼓县楹联学会首任会长。2004年11月县楹联学会被评为全国弘扬楹联文化先进集体。其毛笔、硬笔书法作品,均入选全国性典籍,并多次获省、市、县奖项;诗、联作品,散见全国各诗、联书刊,应征联多次入选、获奖;编辑了《联语集》,主编了《铜鼓楹联集锦》(全国发行),是书法、楹联界知名人士。现为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楹联学会理事,《对联》杂志社“联海新舟”特约辅导员。在其带领下,2004年11月铜鼓县楹联学会获得了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弘扬楹联文化先进集体”的称号。

      王文俊(艺术界)
      王文俊(1939.3-——),山东省诸城县人。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学部委员,国际美联会中韩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语言函授大学艺术系兼职副教授,桂林爱华艺术学校客座教授,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家。
      幼得家教熏陶,喜爱书画,渐及文、史、诗、词、金石等中华传统文化。少年时受本地民国时名画师王海禅的影响与指教,更倾心研习书画,继后再受教并毕业于北京中国书画函大总校。其间又广搜览了本地许多故人书画墨迹法书作摩习品阅,使金石书、画得以齐头并进,拓开了习画之路,以后所涉社会工作也大都为艺术、美术、装饰之类艺术事业。并经常参加各地艺展活动,书画作品收入《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集》、《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荟萃》、《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精迹博览大典》、《跨世纪华人书画艺术鉴赏大观》等10余部画集。有的被韩国碑林园、中国文闻等国际与国家文化部门收藏。获“跨世纪97艺术人才”证书、“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二十世纪国际名家教成就大奖”、“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由国际美联会等近二十世界艺术权威机构联合授予的多种荣誉证书。书画作品在《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画册》、曼谷“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教获国际荣誉金奖,其他奖项略。现为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学部委员,国际美联会中韩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语言函大艺术系兼职付教授,桂林爱华艺术学校客座教授,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等。艺术追求“笔墨当随时代”、“雅俗共赏”恶悖逆现实,故弄玄虚取宠,深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此精神求得多种学识支撑书画艺术,从相应角度反映中华文化精神。艺术传略录入《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等10余部书典。

      王文娟(艺术界)
      王文娟(1926.12-——),女,浙江嵊县许宅乡坑边村人。唱腔平易质朴,流畅自然。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戏路宽广,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以演《追鱼》、《春香传》、《红楼梦》等剧著称。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现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抗日战争时期,幼年拜师学艺,后在沪、杭一带演出。1939年离家至上海,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初习小生,2年后改学花旦。开蒙戏是《投军别窑》饰王宝钏。1944年受竺素娥提携,与其搭档演出《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脱颖而出。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下半年与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1948年春与尹桂芳搭档,演出了《双枪陆文龙》等戏。1948年秋进玉兰剧团与徐玉兰合作,首演《风潇潇》。上海解放后,与徐玉兰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饰演《西厢记》中崔莺莺,获演员二等奖。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1954年春随团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由于在该剧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鲜少女的情怀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赏,成为她的成名作。至60年代初期,艺术上日臻成熟,扮演了神话剧《追鱼》中的鲤鱼精、《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角色,都以演技精湛、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在观众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被行内名家赞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员。1958年8月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与徐玉兰合演的《追鱼》、《红楼梦》,多次招待国内外贵宾。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多次随上海越剧院赴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越剧艺术光扬海外作出贡献。文革后在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传统剧《西园记》中饰王玉贞、《孟丽君》中饰孟丽君。积极投入剧院体制改革,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领衔主演了10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在演唱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王派”之称。学生有钱爱玉、王志萍、单仰萍等。
      1953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等军功章。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王文濡(编辑出版)
      王文濡(1867-1935),原名王承治,字均卿,别号学界闲民、天壤王郎、吴门老均、新旧废物等,室名辛臼簃,祖籍安徽省广德县人,其先祖迁籍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幼失怙、家贫、好学。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秀才,次年补博士弟子员。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及国学扶轮社编辑、总编辑。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家。
      晚清时期,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秀才,时方16岁,次年即补博士弟子员。精于诗、古文辞,秉性刚直,疾恶如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变法维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临朝训政。遂与数友因拥护维新,伏阙上书,内多指斥之语,触怒慈禧太后,诏令浙抚刘澍堂查办,祸几不测,乃遁迹深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镇绅李维奎为提倡新学,创办明理学社,于蛤巴弄,学制为高等小学,邀其主持校务,兼授浔溪书院,徐一冰、沈伯经、王建民等为其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上海出版界之聘离浔赴申,历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辑。是大变革时代中一个“半新半旧、不新不旧”的人物,所编辑的《香艳丛书》因为立足于传统的广义文学观,收入文章样式与内容均相当丰富。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1909年11月参加柳业子等创办的“南社”,著文抨击时政,鼓吹革命。发起重修镇内马家港河西长生桥北堍的明朝进士黄九烟的坟墓,并在墓上盖一亭,取名“夕阳亭”。历任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及国学扶轮社编辑、总编,以主大东书局编辑所为时最长。与同乡张萼荪(张廷华)编印新式教科书,颇受各校欢迎采用,风行一时。在整理国学方面,主编而由王懋、沈伯经等分别注释的历代诗文评注读本,对普及国学起到推动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晚年移居苏州,购地吴中北寺塔东石塘湾,鸠工建屋,并辟场圃,筑室名为之“辛臼簃”,无非自谓“半新半旧不新不旧不合时尚”而已,专事著述,并撰了许多楹联悬于室中。1935年春应镇绅庞元济(字莱臣)之坚邀,在南浔镇东大街庞氏住宅内创办私立南浔国学讲习社,擘划筹建。一生从事文学编辑事业,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著述颇多。
      1935年夏因病在吴兴县南浔镇逝世,终年68岁。著有《国朝文汇》200卷。此外增补《浮生六记》中的《中山纪历》与《养生纪道》两篇,使成足本。尚有《明清八大家文钞》、《古今说部丛书》245种、《说库》233种、《对联大全》等传世。

      王心如(医学)
      王心如(1950.8-——),江苏省通州市人。196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毕业于江苏新医学院卫生系。1987年获南京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毒理学与环境卫生研究院(ITEH)和Davis分校医学院进修。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现代著名医学家。
      1971年先后在江苏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实习研究员4年)、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医师5年)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进修1年)学习、工作。1988年起任南京医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所长、副校长(其间:199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毒理学与环境卫生研究院(ITEH)和Davis分校医学院学习)。后历任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生殖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药审评专家、江苏省应用毒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GLP)中心主任、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三三三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J.Environ. Prevent. Med》等8个杂志编委。研究领域:生殖内分泌毒理与生殖生物标志物生态环境与恶性肿瘤。

      王为一(艺术界)
      王为一(1912-——),江苏省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电影导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经史东山介绍,加入新华影业公司,并在《夜半歌声》等几部影片中担任角色。此后当过话剧演员、编剧、副导演。并协助史东山导演了《青年进行曲》。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3队,编导大型活报剧《为自由和平而战》。后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编导,在重庆导演了影片《为自由和平而战》。1938年和赵丹等去新疆开拓戏剧工作。1939年赴新疆工作被军阀逮捕入狱5年。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入昆仑影片公司任导演。1947年协助史东山完成了联华影艺社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拍摄。1949年拍摄粤语故事片《珠江泪》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历任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江电影制片厂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影协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影协副主席,广东剧协理事等职。拍摄、导演了《山间铃响马帮来》、《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椰林曲》、《铁窗烈火》、《蓝天防线》及《一个美国飞行员》等影片。其中《铁窗烈火》获1958年全国优秀影片奖。还导演了湖南花鼓戏艺术片《打铜锣》、《补锅》等。2005年在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100年系列活动中,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全国50名),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王以锷(文学)
      王以锷(1852-1930),字伯廉,自号荭北,河北省威县邵梁庄人。日本东京弘文馆毕业。天津法政大学、保定中学、邢台第四师范学校教员。清末民初冀南著名诗人。
      自幼聪颖过人,童年喜读《昭明文选》,酷爱古诗文。20岁中秀才,仅于弱冠之年得一岁贡。博学多识,耿介方正,为人谦虚谨慎,国学功底深厚。座右铭是“我爱花,爱水,爱月;我恨钱,恨官,恨算盘”。岁月蹉跎,年华流逝,家境日蹙,后继无人,诗人曾发出“频年落魄长安道,六月槐花赚煞人 ”的无奈之慨叹。但他不甘皓首穷经,困于科场,于是外出教书。课徒之余博览群书,撰写诗文。常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长此郁郁窗下,课徒以了此生乎!”遂弃馆遨游。先到临清,访问诗人谢茂榛故里,凭吊啸咏。继至聊城,写诗投谒世代藏书的“海渊阁”主人杨宝奕。杨读诗大喜,热情款待,以锷居此饱读宋、元、明版善本古籍,眼界大开。此后又四处漫游,声名鹊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督办严修选中,赴日留学,在日本东京弘文馆习文学。日本之行使之眼界顿豁,看到了希望。但归国后目睹清末及共和之后的混乱时局,诗人心中充满悲愤与失望。先后在天津法政大学、保定中学、邢台第四师范学校(师专前身)等学校任教员。但科教兴国的愿望终难实现。
      1930年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王玉发(工商界)
      王玉发(1928-——),台湾省高雄市人。小学毕业。美达木业等公司董事长,国际拆船企业公司常务董事兼《台湾时报》社董事长。台湾华荣铜铁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
      早年即投身工商界,1956年与其兄王玉云共创华荣铜铁工业公司,初从事拆船及铜筋产销,后转生产电线电缆。1969年成立第一铜铁工业公司,生产铜锭、铜线。1974年组建美达木业公司,生产木制品。1982年筹划创立国际拆船企业公司,遂成颇具规模之关系企业集团。现任华荣电线电缆工业、第一铜铁工业、美达木业等公司董事长,国际拆船企业公司常务董事,兼任《台湾时报》社董事长。

      王玉珏(艺术界)
      王玉珏(1937.12-——),女,原名王淑贞,湖南省郴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擅长中国画,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女画家。
      1959年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年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后改为广东画院)工作,任美术组创作员。1977年后历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代理院长、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其创作擅长工笔人物,兼工笔花卉。作品《演出之前》、《山村医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学雷锋小组》入选全国美展,《演出之前》参加湖北省第一届青年美展获二等奖,《烈焰燎原》入选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祖国》入选中国画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展并被收藏,《果果》入选全国美展,《卖花姑娘》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冉冉》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国画《山村医生》送往日本、西德(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后与东德合并为德国)、法国、美国、印度等地展出,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出版有作品专辑和新作系列画册。

      王玉珍(艺术界)
      王玉珍(1935-——),女,湖北省沔阳(今仙桃)县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中国现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
      14岁入湖北省文化艺术工作团(后为湖北歌剧团)。后随团在汉江两岸农村接触和演唱了大量民歌民谣。在学排古典歌剧《秋江》、《刘海砍樵》、中展示了艺术表演才华。历任湖北省歌剧团演员,湖北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中国剧协湖北分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以扮演主角韩英扬名全国。演唱清脆婉转达、优美甜润,吐字清晰,富有湖北地方风格。先后赴朝鲜、日本以及香港等地方访问演出,受到普遍欢迎。1981年调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九届代表。

      王玉珍(艺术界)
      王玉珍(1948.1.16-——),女,北京市人。北京戏曲学校毕业,工武旦兼刀马旦,国家一级演员。1966年2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京剧院四团挑梁旦角,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北京京剧院院长。中国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1岁入北京戏曲学校,天资聪颖,嗓音甜美,得到师长们的格外厚爱,终于形成表演质朴自然、唱念做舞俱佳的大家风范。工刀马旦、武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为又红又专的典型尖子学生,表演技艺方面,基本功扎实;政治素质方面,一贯保持上游。1967年9月北京戏曲学校毕业后入北京京剧院。1979年任北京京剧院四团挑梁旦角,幼功扎实,文武兼能,特别擅长扮演个性鲜明的人物。先以一出《雏凤凌空》声名鹊起,又以一出《三打陶三春》享誉剧坛,成为当红梨园新秀。主演《雏凤凌空》、《三打陶三春》、《宏碧缘》、《汉明妃》、《虹桥赠珠》等剧目。20世纪90年代起走入管理岗位,先后担任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成绩卓著。1997年起出任北京京剧院院长、中共北京京剧院党委副书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三至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擅演剧目《雏凤凌空》、《小刀会》、《宏碧缘》、《龙江颂》、《渡口》、《三打陶三春》、《全部穆桂英》、《汉明妃》等。

      王玉胡(文学)
      王玉胡(1924-——),河北省安国县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做青年工作。1943年后分别在延安中共西北党校、延安中共中央党校6部学习。1944年到部队作宣传工作。参加了陕甘宁保卫战。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各大战役,编创了反映延安保卫战的大型歌剧《九股山》。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秘书。创作了小说、散文及报告文学,结集出版的有散文集《从延河到天山》等,小说《阿哈买提与巴格牙》,报告文学集《九股山上逞英豪》,诗歌《模范连长范永聪》、《遥远的支援》,歌剧《九股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任中共新疆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兼《天山》(《新疆文学》前身)主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共新疆文联党组书记,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创作了《哈森与加米拉》、《绿洲凯歌》、《塞外风云》等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除《塞外风云》外,其余均拍摄成电影。其中《哈森与加米拉》获文化部优秀电影奖。为上影厂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哈森与加来拉》、《沙漠里的战斗》、《绿洲凯歌》(与范一平、凌颂纯等合作)、《黄沙绿浪》等,以及长篇小说《边陲记事》,文集《王玉胡小说、散文选》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王玉梅(艺术界)
      王玉梅(1934-——),山东省济南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话剧团演员,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山东省文联第五届副主席。中国现代著名女话剧、电影电视剧女演员。
      1949年任济南市职工学校文化教员,后入伍参军,在济南警备区政治部文工团当演员。1950年后相继任济南警备政治部文工团、陆军第33军步兵第97师文工队、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演员。1955年任转业到山东省话剧团当演员。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山东省文联第五届副主席。主演的话剧有《刘胡兰》、《红岩》、《丰收之后》、《迎春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30多部。其中在《丰收之后》中饰演赵五婶获得好评,参加演出的故事影片有《丰收之后》、《平鹰坟》、《喜盈门》、《山菊花》、《谭嗣同》等。参加演出的电视剧有《康梁变法》、《布衣孔子》等。1983年主演影片《内当家》。1984年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梁大娘,1985年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同年在影片《谭嗣同》中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慈禧太后的形象,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983年在电视连续剧《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梁大娘,获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87年获新时期十年电影演员荣誉奖。

      王玉磬(艺术界)
      王玉磬(1923-2007.1.20),女,原名陈国贤,河北省安新县人。出身梨园世家,6岁学戏,专攻老生,幼拜王文炳为师,13岁随母来津,艺宗小香水,受过筱瑞芳的指教,擅演河北梆子老生。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著名女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前,1937年“七·七”事变后,先后同著名河北梆子演员韩俊卿、银达子搭班唱戏,扮演的《南北合》、《辕门斩子》中杨延昭等角色颇受好评,解放战争时期蜚声天津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参加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被选为全国妇联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京剧中移植出很多剧目,如《赵氏孤儿》、《苏武牧羊》、《白帝城》等。善于把京剧的一些唱腔融合到河北梆子的唱腔中去,音质清醇,嗓音刚劲,吐字清晰。其表演在继承了何达子、元元红的某些艺术特色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丰富唱腔旋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1954年以演《杀庙》中的韩琦荣获天津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一等演员奖。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秀遗产,并根据自身条件创出了河北梆子女老生表演艺术体系,世称“王派”,在全国剧坛影响深远,被誉为河北梆子剧种“五杆大旗”之一。代表剧目有《辕门斩子》、《赵氏孤儿》、《苏武》、《白醉写》、《山地交通站》等。她的很多经典唱段广为人们传唱。中国唱片总公司编辑出版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名剧名段演唱集》推出后受到戏迷欢迎。主演的《辕门斩子》还被拍摄成同名戏曲电影片,并翻制成VCD光盘,广为流传。晚年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收徒传艺,关注河北梆子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当选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知名传人有马惠君、张敏、陈春等。
      2007年1月20日上午9时因病在天津天和医院逝世,享年84岁。

      王正宪(经济学)
      王正宪(1917-——),湖南省长沙市人。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大洋洲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国际企业经营学会(AIB)会员。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学位。后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解放战争时期,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任岭南大学经济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岭南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起任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地理系教授、管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大洋洲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经济学会顾问,广东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顾问,广州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广州劳动学会顾问,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广州市企业管理协会顾问、名誉会长,香港《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季刊国际编辑委员会委员,中美经济合作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方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美国国际企业经营学会(AIB)会员,美国佩斯大学全球商业战略研究所学术网络成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发展和管理、国际经济、国际企业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选诣较深。主译、校译、合译俄文书刊约200万字,英文书刊约100万字,内容涉及地理、经济、历史、统计、城市规划及联合国文件等。其传略在国外被列入世界名人录6本。
      主要论著有《物价汇价论》(1941年)《市场营销与中国经济》(1988年英文)等。

      王正萍(哲学)
      王正萍(1924-——),江苏省涟水县人。1945年结业于华中建设大学民运系。1952年结业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理论班。1955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马列二部。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1955年后历任中共淮北盐特区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务长,中国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学术专长:马克思主义哲学,侧重于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政治学辞典》(主编之一)、《北京动乱真相和实质》(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上中下册等,主要论文有《怎样理解剥削阶级消灭了,但还存在阶级斗争》、《历史辩证法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从动乱和暴乱看这场阶级斗争激化的条件和特征》等。

      王世德(哲学)
      王世德(1930-——),江苏无锡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首届四年制艺术系戏剧专业。1961年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四年制文艺理论副博士研究生。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苏州地区文工团戏剧队长,苏州市文联文艺辅导干部、文化局艺术科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及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美学研究室主任,文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文史委员会副会长,民盟四川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全国美学学会理事,西南(五省区)美学学会会长,四川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兼美育委员会会长,全国高校美学学会副会长。发表的重要文章有《摄影文学的美学特征》(文艺报)、《饮食烹饪文化美学探索》(《川菜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论旅游审美文化》(文史杂志)、《论中国书画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文史杂志)等。《审美学》、《〈十五贯〉研究》、《文艺美学论集》分别获1986年、1981年、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二、三等奖,《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获1994年四川省作协比较文学学会一等奖、《美学新趋势》获1988年四川省美学学会一等奖,长诗《流亡者之歌》获1949年中华文协青年文艺竞赛诗歌第三名,评论《评新文体概论》获江苏省第二次文代会评论奖,主编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获1987年北京金钥匙奖。最新专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影视审美学》(40万字)于2001年4月获四川省政府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专著《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论文《审美心理的生理基础》被评为“中国‘八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论文《论艺术掌握》被评为“中国‘九五’优秀科技成果”,编入红旗出版社《成果选》。
      著有《浇花集》、《审美学》、《电影审美学》、《美学新趋势》等。

      王世襄(历史学)
      王世襄(1914.5.25-——),号畅安,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人,出生于北京市一个官宦书香门第。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成员。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史学家、文物鉴赏专家、收藏家、书法家。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
      抗日战争时期,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1938年毕业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为《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继在家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1943年全稿完成后,赴重庆寻求工作,在四川李荘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南京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在北京、天津追还在战时被劫夺的文物。1946年12月被派赴日本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交涉追还战时被日本劫夺的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1947年3月回国后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兼编纂。1948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指派,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赴美国、加拿大参观考察博物馆1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1949年8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陈列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故宫陈列部主任,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1年。在“三反”运动中,由于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10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开释后,文物局竟令其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6月在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设计布置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编纂《中国古代音乐书目》,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等。196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家具风格史》。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在家具方面专著有《髹饰录解说》和《明式家具珍赏》等。阐述了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榫卯结构基本结合的分类、家具用材的选择、装饰的技法工艺等。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基础,把明式家具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1985年9月出版发行后,引起很大反响和重视,被译成英、法、德文等数种版本。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86年3月国家文物局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1年7月起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退休,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式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尤其在鉴赏明清家具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注重长期的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迄今为止已写出专著10余部,论文90余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髹饰物》、《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北京鸽哨》、《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高山竹谱》、《故宫博物院藏雕漆》、《锦灰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并有英、法、德文本)、《中国古代漆器》(并有英文本)、《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与朱家溍合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并有英文本)、《北京鸽哨》、《竹刻》、《蟋蟀谱集成》、《说葫芦》(中英双文本)、《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中英文本;英文本,与Curtis Evarts合编)、《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包括文章100多篇,彩色、黑白图数百幅)、《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30余本著作。

      王本诚(艺术界)
      王本诚(1936-——),字大愚,又字迂父、愚父等,别署醉山外史,祖籍四川省人,出生于山东省沾化县一个书香世家,擅长中国画。为民革成员,山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中山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
      20世纪50年代初加入济南中国画研究会,擅长中国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有《崂山狮子峰》、《泰山朝晖》、《蓬莱夜月》等。1960年参加山东省文联组织的“胶东旅行写生团”,1961年归来后在济南举办《胶东旅游写生画》联展,其作品《崂山狮子峰》入选第一届《山东国画选》。1986年在家乡滨州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长征路上》画展,数十幅作品入选国家出版的《长征画典》。1988年应邀赴日本淑德大学进行艺术交流和展览。1990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同年为第11届亚运会捐赠巨幅国画《画岳参天》、《雄峙东天》悬挂于亚运会主会场贵宾室。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本诚书画展》。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本诚书画展》,同年为北京亚运会捐赠巨幅国画《华岳参天》悬挂于亚运会主会场贵宾室,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及中国驻外使馆收藏。2005年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举办“王本诚·王倩兮父女画展”及研讨会。
      出版有《王本诚画选》、《王本诚·王倩兮画集》等。

      王冬龄(艺术界)
      王冬龄(1945.12-——),别署冬令,悟斋,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1966年、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文学硕士学位(当时书法专业尚无硕士学位授予),并留校任教。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于行草书感悟尤深。又得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3位当代书法大家亲授。随着对中国书法艺术理解认识的不断加深,更加注重习古而不泥古,注重与大师拉开距离。将林、陆、沙、诸四家书法创作的精髓融会贯通,在提炼与熔铸上有自己的追求,作品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新。在诸种书体中,尤擅榜书、行草,细细品味,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线条于遒劲圆浑中隐隐散发出一股豪放气。其榜书创作取碑法,然能融帖学之清丽于其中,相较沙翁的榜书创作,雄浑之外又多了几缕遒美娟秀的书卷气息。198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开始,便热衷于“现代书法”的探索。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1992年底由国家教委招聘归国,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四届国际茶文化书画艺术展。”1998年2月巨幅草书参加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华5000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参加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东京“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韩国汉城“现代文字艺术展澳大利亚”“China46”艺术展。200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书法展览与书法艺术专题讲座深受观众欢迎。先后在中、美、日、加举办个展20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及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北达科他艺术博物馆、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莱大学、德国石荷州美术学院等收藏。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书法,美国BS电视台作过专访。艺术传略列入伦敦《世界名人录》、芝加哥《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等。
      著作有《书画艺术》、《中国书艺史》、《书法篆刻教程》、《林散之》、《王冬龄书画集》、《王冬龄草书唐诗三十首》、《中国美术史通史·书法篆刻史》等,主编有《中国书法名作大典》等。

      王永江(哲学)
      王永江(1931-——),河北省宁河县人。1952年毕业于黑龙江俄语专科学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苏联东欧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苏联东欧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著名西方哲学史家。
      1958年在北京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苏联东欧哲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苏联东欧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专长:西方哲学史、社会主义思想史、苏联哲学。主要论文有《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上的哲学唯心主义的作用》、《亚历山大洛夫的〈西欧哲学史〉和日丹诺夫对它的批判》、《政治和哲学》(苏联《哲学科学》1989年第10期)等。
      主要译著有《14-18世纪辩证法史》(合译)、亚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合译,统校)等。

      王永治(经济学)
      王永治(1937-——),江苏省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副教授,国家物价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国家物价局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兼职教授,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现代著名经济管理学家。
      1955年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60年于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最早倡导编写“国民经济管理学”教材的发起人。1980年发起共同编写《国民经济管理学》(获1984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优秀图书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2年参加编写并统稿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获全国图书一等奖),对国民经济管理学的确立和教材建设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担任中央电大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课程主讲教师,先后编著和主编教材《国民经济管理概论》(198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国民经济管理概论》(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调国家物价局,历任国家物价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国家物价局办公室主任。199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任为国民经济管理系兼职教授。1994年调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1994年晋升为研究员,中国价格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价格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国民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合著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78年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价格学》(1985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社会主义价格问题研究》(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特征》(1998年中国计划出版社)、《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对策》(1998年中国计划出版社)等,参加编写的著作还有《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逐步建立以浮动价格为主的价格模式》等。

      王永祥(哲学)
      王永祥(1937-——),河北省束鹿县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评为对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196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生。1967年毕业后留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为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1987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毛泽东社会历史观研究》、《谈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几个经济规律》(合著)等书以及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矛盾潜伏阶段简论》(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唯物主义观与主体性的几个问题》(获河北省“国庆四十周年有奖征文”一等奖)、《辩证同一性历史简考》、《董仲舒天道观重探》等。

      王式廓(艺术界)
      王式廓(1911.6-1973.5.23),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院部主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秋进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西画。1932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1933年又到杭州艺专,均继续学习西画。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在素描上投入了许多精力,熟练地加以掌握和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的聊城保安司令部政训处美术宣传员,后又到上海青年服务团内地工作团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3厅6处3科(文艺处美术科)工作。1938年徒步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兼研究员。以粗糙的土纸为原料,完成了许多表现农民形象的素描作品,《老汉》、《赵小六》、《老农》、《延安的青年农民》等都是这段实践的创作。将绘画技巧运用于创作实践,创作了大量巨幅抗日宣传画,主要作品有《保卫家乡》、《台儿庄大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敌》、《再上前线》等。1943年创作版画《二流子转变》。这些素描已达到了惊人的艺术高度,充满了让人敬佩的感染力。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画了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的双面油画,同时在鲁艺美术系执教。1947年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教授兼研究员。1949年后创作油画《参军》、《井冈山会师》、《血衣》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院部主任等职。继续他的艺术追求,不仅对油画、素描有精深造诣,而且木刻、速写、水墨、书法各方面的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修养和才华都史全面的,而对农民的热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被任誉为“农民画家”,在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始终用锐利而又充满热情的眼光捕捉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用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所热爱的农民。1954年开始《血衣》的创作,《血衣》是公认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为此耗尽了心血。为了这幅画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绘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这些单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经表现出素描的功力和成就。经过长实践的酝酿和严肃的探讨,数易其稿,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这幅(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纵1.92米,横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还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和根据地面貌为题材的作品,像《参军》、《井冈山农舍》、《毛主席和斯大林》、《井冈山会师》、《秋收场上》等,另外还创作了《北戴河》、《徐悲鸿夫人》、《少女像》。作品备受徐悲鸿称赞,还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
      1973年5月22日下午在巩县康店村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抢救无效,不幸于23日与世长辞,终年62岁。出版画集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画集》等。

      王老九(文学)
      王老九(1894-1969.2.14),原名王建禄(因家中排行第九故名王老九),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相桥镇北王村人。早年念过一年私塾,后一直做庄稼活。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3个不同历史时期。1925年开始创作快板诗。中国现代著名农民诗人。
      民主革命时期,自幼爱听戏、看唱本、能背诵不少唱词,常将旧社会的不平之事编成顺口溜。
      大革命时期,1925年32岁时开始创作快板诗,“农村如今新事多,不少光棍讨老婆。多年家贫无人给,今年恋个花朵朵。”诗歌通俗易懂,醇厚朴实,生动活泼,爽朗明快,曾经风靡全国,影响到国外。《王保京》诗:“他爸听说是县长,吓得心跳脸皮黄:‘莫非为玉米没结棒,来找麻烦把脸伤。《国民党抓壮丁》中:“国民党,太横行,军麦、大粮、带壮丁,保警队,特务兵,查户口,抓烟灯,事如牛毛说不清。”《咱陕西穷百姓的一段灾难》中: “有民国十八年春雨短欠,人无粮马无草麦根旱干,老一军公粮重日有千万,出不起哭爹娘也是枉然……男子汉卖婆娘二斤米面,恩爱的好夫妻不能团圆,庄稼汉把农器各样卖遍,把妇女用汽车载出潼关。”《荒年歌》“这劫中病死人无法计算,各村有绝门户断了根源,把野草和树皮油渣当饭,又有那人吃人太得惨然”。遇到谁家有什么喜事,就去说一些吉祥、恭喜的话,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土地革命战争至抗日战争时期,1929年陕西关中一带出现大饥荒,本乡的大恶霸秦颂丞派人抢走了王家仅有的七斗粮食和四包袱衣物,还开枪打伤了王。他就编了一首以“蒋家天子秦家臣”起头的快板泄恨。此后快板逐渐成了鼓舞人民向反动势力斗争的武器。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胡宗南任命秦颂丞为渭北“剿匪”总司令,秦颂丞更是横行无忌。一次秦颂丞为催粮又将其毒打了一顿。遂咬牙切齿编歌唱道:“秦颂丞,胡蛮蛮,上下磨扇转得鑱,磨得百姓骨头碎, 血榨净来汗抽干。有朝一日天睁眼,砸烂磨扇搁河滩。”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关中,家乡即将解放。唱道:“天昏地暗黑洞洞,乌云遮日路不明;一股大风从北起,吹散云雾太阳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热情高涨。诗歌陆续在报刊上发表。1951年参加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议。1953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958年参加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会议,被选为理事。1960年先后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和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3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有“农民诗人”之称。当时的新民歌运动中提出一个口号叫做“乡乡要出一个王老九,县县要出一个郭沫若”,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影响。先后5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毛主席握过手、受到毛主席夸奖,出席全国文联群英会和郭沫若和过诗歌,都传为佳话。
      1969年2月14日因病在家乡相桥镇北王村逝世。终年75岁。出版有《王老九诗选》、《东方飞起一巨龙》等。

      王亚夫(新闻界)
      王亚夫(1916.12.7-1999.5.2),原名王俊杰,广东省揭东县登岗镇蔡坑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侨务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上海《学术月刊》杂志社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上海《学术月刊》社主编,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代著名报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8月在韩山高中师范毕业后即投身各地教学、宣传抗日救国,并在报上发表文章,提倡用潮州话大众化语言创作抗日歌谣,创作和发表《东北记》、《抗敌歌》、《除奸歌》、《奴仔歌》等大量歌谣,成为发动、教育群众的有力武器,在整个潮汕地区广为流传。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与澄海等地教师组织“小学教师救国会”,开展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汕头市青年救亡同志会,是首届领导人之一。1939年调任中共梅县县委宣传委员,《民报》、《妇女与儿童》主编,中共丙村区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6月调回揭阳任潮梅特委机关报《新潮报》、《通俗报》主编。1941年4月又调往梅县任《燎原》主编。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先后到粤北、广西桂林、老挝、泰国等地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泰国曼谷与黄声等组织中国民主同盟暹罗支部,任宣传部部长,兼《民主新闻》主编。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7月调任香港华南分局机关报《正报》编辑。旋即回潮汕到大北山解放区,任闽粤赣边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军政学校主任、潮汕干校校长、《团结报》社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汕头市工委委员、宣传部长,汕头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长。1954年7月调入北京中央侨务委员会,被派往越南河内创办《新越华报》,任社长。1957年回国任中侨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1958年后任上海《学术月刊》杂志社副主编、主编。在《学术月刊》先后工作20余年,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讨理论、繁荣学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其成果在全国很有影响。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但始终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粉碎“四人帮”后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副主编。1978年10月起重新担任《学术月刊》社主编,并任中共上海社联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政协第五、六届委员。1987年离休后,与学术界组织中西哲学文化研究中心,任《时代与思潮》主编。1989年8月出任汕头经济特区顾问,并与在沪同乡组织“上海潮汕联谊会”,当选为会长。联谊会的成立,对促进沪汕两地的经济、技术、文化协作交流起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还先后与国内外的潮团及华侨建立联系,为祖国各地投资和发展事业穿针引线。1997年2月因病住院,在病榻上编成了《诗稿掇拾》及撰写联谊会10周年工作总结等。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关心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1999年5月2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王亚平(文学)
      王亚平(1905-1983.4.6),字减之,原名王福全,笔名罗伦、李篁、白汀、大威等,河北省威县名州镇皇神庙村人。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读县立高小,15岁考入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颇喜爱新诗文,学写新诗,参加学校“文艺研究社”试演话剧。第一部诗集为《红蓼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文艺界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冬与袁勃等人在北平创办《紫微星》、《新地》杂志,发表以反对“何梅协定”为主题的剧本《香槟酒》及大量的诗歌作品,如《孩子的疑问》、《大沽口》、《南北楼》等。1932年冬参加在上海成立的以蒲风为首的中国诗歌会,负责筹备中国诗歌会河北分会,主编北斗出版的《新诗歌》杂志。1934年秋在青岛创办《诗歌新辑》、《现代诗歌》、《诗歌季刊》等,并与老舍、王统照、臧克家等组成“避暑录话社”。创作出版了《都市的冬》(郭沫若题写书名、蒲风作序)、《海燕的歌》等诗集。并创作了讴歌“一二·九”运动的专题诗集《十二月的风》。1936年10月在积极筹备召开追悼鲁迅先生大会,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驱逐而离开青岛,东渡日本留学。
      抗日战争时期,1937“七·七”事变后,回国投入抗日斗争,创办了诗刊《高射炮》,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救亡日报》特约通讯员,战斗在苏、浙、湘、鄂等省,在炮火硝烟中,满怀激情地宣传抗日,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通讯。1939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动接近党组织,聆听周恩来同志的政治时事报告,接受郭沫若的启示和教导,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和进步文艺活动,协助中共党组织,掩护文艺界人士和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作了大量的工作。革命斗争生活,激发了创作热情。创立了“春草诗社”,编辑出版了诗歌丛刊《春草集》、《夏叶集》、《诗家丛刊》、《星群》、《诗人》等;先后出版了《红蔷薇》、《生活的谣曲》、《中国,母亲的土地啊》、《火雾》等诗集和《永远结不成的果实》、《杜甫论》等著作,对团结抗战,争取民主和进步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1945年3月郭沫若亲自主持了文艺界举办的“王亚平40寿辰暨创作15周年庆祝大会”,《新蜀报》还出了“纪念亚平创作十五周年专辑”。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受中共党的委派奔赴解放区,任冀鲁豫边区文联主任。途经南京梅园新村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的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斗争中,主编了《平原文艺》、《新地》和《平原画刊》,在团结边区的文艺工作者、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配合伟大的解放战争进行宣传、鼓励群众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几年来,他和边区军民朝夕相处,汲取了大量民间文学的营养,创作了《打黄狼》、《张锁买牛》等许多通俗诗歌和曲艺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调到北京《人民日报》负责文艺版的编辑工作,历任《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化事业管理出处处长,北京市文联秘书长、中共北京文联党组书记,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出席全国一、二、三、四届文代会和一、二、三届作家代表大会。一方面担负繁重的组织行政工作,一方面坚持文艺创作,陆续出版了《黄河英雄歌》、《穆林女献枪》、《第一支颂歌》、《青春的中国》等诗集,《女教师》、《张羽煮海》、《孟姜女》等剧本,《百鸟朝风集》等曲艺集。有的作品被翻译到国外, 对戏曲和曲艺的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作出版了大量的抒情诗和文章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不顾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写了追忆自己人生道路的三部曲《嘱咐》、《期待》、《火光》等诗50余首,散文《登雄关而壮天下》、《犹闻“雷电颂”声音》、《老舍的故事》等20余篇,回忆录《赵树理的创作生活》、《一首诗的诞生》及其他诗歌欣赏文章20余篇。直至逝世前两天,还应邀抱病撰写回忆茅盾的文章。
      1983年4月6日带着不尽的创作激情和规划,坐在日夜执笔耕耘的书桌旁,溘然长逝,终年78岁。

      王亚平(收藏界)
      王亚平(1951-——),江西省南昌县人。中华全国邮联会江西余江县邮协理事,90’中港集邮知识联谊会会员,中国收藏协会会员,湖南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特聘为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典《第四集》顾问编委,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高级专家兼名誉总裁,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现代著名收藏家。
      历任中华全国邮联会江西余江县邮协理事,90’中港集邮知识联谊会会员,中国收藏协会会员,湖南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特聘为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典《第四集》顾问编委,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高级专家兼名誉总裁,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名誉理事。主集新中国邮标、专题、人物、世界名人、动物、生肖、建筑和其它专题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兼集首日、实寄封、邮资明信片、毛泽东像章、邮展邮协成立纪念张、纪念张、集邮杂志、集出书籍30册(套),各种文化文艺书刊。参加过县、市邮展,获纪念奖,参与时代留言大漂流组委会和广东集邮公司于1996年7月19日联全举办的“海漂邮品庆百年奥运”活动,共同开创“第一批海漂邮品系列放漂 ”《吉尼斯纪录》获镀金荣誉证书和海漂流觅知音纪念章、镀金奥运庆百年纪念封。1999年4月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10月获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大奖,同年被江西省余江县邮协评为先进个人。传略选入《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集邮名家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跨世纪中华人才大典》、《世界文化名人·华人卷》(第四卷)、《二十世纪中国收藏家大全》、《世界艺术家人才纪录大全》、《中国专家名人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等30余部辞典。

      王亚南(经济学)
      王亚南(1901.10.14-1969.11.13),原名王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淋山河镇王家坊村人。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毕生从事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丧母,12岁丧父,少时胸怀大志,酷爱读书。得哥哥支持,在黄州读高等小学。1916年入武昌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华大学教育系学习。
      大革命时期,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1927年参加北伐军,任政治教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到上海与上海大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郭大力一起开始翻译《资本论》。1929年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回国任暨南大学教授。与郭大力合译的李嘉图《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国富论》两书出版,轰动一时。个人著的《经济学史》、《世界政治经济概论》也相继问世。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教委员兼《人民日报》社长。“闽变”失败后逃往德国。1935年回国,和郭大力继续翻译《资本论》。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出版了与郭大力合译有《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引起各方的关注。1940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福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在任教的同时创办并主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杂志,撰著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经济原论》、《中国经济论丛》等书。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任委员。1954年起被选为福建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教育工会主席,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毕生从事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9年11月13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68岁。遗作有《资本论》等译著41部,论文《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问题》等334篇。1958年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逝世时,亲撰了一副挽联:
      事业永垂,誉满杏坛崇硕望;
      精神不朽,风高马帐称完人。

      王亘坚(经济学)
      王亘坚(1923.10-——),河北省丰润县人。1948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同年秋赴解放区华北大学一部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研究生毕业。天津财经大学教授、财政系第一任系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中国现代著名财政经济学家。
      1952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教研室讲师,并担任财政教研室主任。后转至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工作。1962年10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财金系财政教研室任教师。1979年任副教授,担任财会系副主任。1983年任教授,财会系主任。1986年财政系组建后,任财政系第一任系主任。1990年转任财政系名誉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社会兼职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杠杆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天津市经济杠杆学会会长,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浙江财经学院等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财政、税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财政理论、税收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财税专业人才,也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国财税界享有极高声望。是中国经济杠杆学科的奠基人。财政理论界“价值分配论”的创立者并成为该学科的代表。揭示了国家财政运动五大规律。最早提出税收三个形式特征(即税收“三性”)的科学论断,该观点现已体现在几乎所有的财政、税收教科书上。发现并坚持物质利益规律。提出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体系新构想。创设税收科学新的学科体系,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论文有《论经济杠杆》(1983年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有关经济杠杆的若干理论问题》(1985年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依据》(1987年获中国税务学会十年优秀成果荣誉奖)。学术地位已经得到全国财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广泛认同。先后荣获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四次,特别奖一次,获天津市社科成果二等奖三次。1994年离休。
      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财政学》(总纂,1980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经济杠杆论》(1987年获中国财政学会十年优秀成果

    一等奖。

      王西京(艺术界)
      王西京(1946.8-——),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家,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兼任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青联副主席,西安美协主席。并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现代画坛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
      1962年在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学习。毕业后历任《西安日报》美术编辑,《西安晚报》美术编辑,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美术顾问。1969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计4600多幅。国画作品主要有《观摩》、《李清照》、《钟旭嫁妹》、《屈子行吟图》等。198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画坛新秀王西京》。1991年亲自策划组织、领导并主持了在西安隆重召开的“1991年国际意象艺术研讨会”。2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古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3部,计300多篇论文,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强烈的反映。先后在新加坡、日本、英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美国、韩国、泰国、台湾等地区成功地举办画展30多次,并多次出访讲学,蜚声海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并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对外交流中为祖国争得荣誉,是中国当代画坛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出版有《王西京画集》、《王西京作品辑》、《中国历史人物画传》、《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画辑》、《王西京历史人物画辑》、《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研究》、《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王西京》、《王西京的中国画艺术》等作品集,论文集,著作,录像带等计14种。

      王西彦(文学)
      王西彦(1914-——),浙江省义乌县人。1933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联。1937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入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读书,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旧学联和中国左翼家联盟的活动。1936年参加“一二·九”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底到福建省永安县,任《现代文艺》月刊主编,后历任桂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
      解放战争时期,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起从事专业创作。历任浙江大学教授,上海《文艺月报》编委,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等职。
      著有短篇小说集《眷恋土地的人》、《夜宿集》、《乡井》、《寻梦者》、《还乡》、《朴玉丽》、《新的土壤》等,中长篇小说《古屋》、《在漫长的路上》(第1部)、《微贱的人》、《古城的忧郁》、《春回地暖》等,文艺评论集《第一块基石》、《论阿Q和他的悲剧》、《论〈红楼梦〉和新旧红学》等,外国文学评论集《严峻的文学》等,还集编有《王西彦选集》(5卷)等。

      王执中(艺术界)
      王执中(1929.4-——),笔名竹翁,贵州省贵阳市人。东方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安顺市诗词学会理事,紫云自治县书协主席,紫云自治县老年书画会会长。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
      历任东方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安顺市诗词学会理事,紫云自治县书协主席,紫云自治县老年书画会会长,并担任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职工书协副主席,紫云县老年大学书法讲师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紫云县松苗艺术团顾问,山东省天香书画院荣誉教授,江苏省江都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书法作品被选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被选参加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 ,先后在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展出、收藏,多次参加全国性书展、书赛,荣获全国农村题材文学艺术综合赛之书法奖(全国仅四名),并被邀赴京领奖,获过“水浒杯”华人书画名人大赛一等奖,“滕王阁杯”书画大赛优秀奖、中华寿星杯书画大赛世纪佳作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庆祝澳门回归书画大赛银奖、千年龙文化国际书画交流展赛金奖以及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展、中华老人书画展、西安国际书画交流展等多次展出并被收藏,诗词曾获过“黄果树杯”海内外诗词大赛优秀奖等。传略及作品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经典》、《99纪念孔子2550年书画大展优秀作品集》及《2000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精品台历》等50余种典籍。

      王光超(医学)
      王光超(1912.3.20-2003.7.28),祖籍天津市人(父亲王治昌,字槐青),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第一夫人王光美之三兄)。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北大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参加九三学社。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主编,卫生部性传播疾病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医院皮肤科奠基人,中国现代皮肤学界泰斗,著名皮肤性病学家。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北大医院),历任皮肤科讲师、副教授,皮肤科主任。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皮肤科及该校附属西奈山医院微生物系留学深造。在皮肤病诊治、皮肤病理、银屑病、真菌病、性传播疾病等领域均有很高造

    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毅然放弃在美深造和发展的机会,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北京。参加北京市治疗妓女及赴少数民族地区防治梅毒工作,开展以新药青霉素抗梅毒疗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事银屑病、疮病、皮肌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工作,开展皮肤病理学及真菌学的研究。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小组组长、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医学院支社委员,北大医院工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性传播疾病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性学会理事长等职,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成果有:在皮肤学科进行生物化学(\'3-5环磷酸腺试)免疫与ENA抗原及抗体的测定、Ro/La抗原抗体的测定、钙调素对银屑端发病机制的影响、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白细胞介素对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影响、白癫风过程中的电镜观察和人及小鼠皮肤老化过程中的SOD影响等。主编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皮肤病学》第二版和第三版。兼任《中华皮肤科杂志》总编、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性学会理事长、美国皮肤科会员、法国皮肤科名誉会员、《美国皮肤病理杂志》编委、亚洲皮肤科学会(香港)会员等。为中国皮肤科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1994年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学识渊博,学术精湛,德技双馨,堪称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为北大医院以及中国皮肤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7月28日10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主编出版了大型参考书《皮肤病与性病学》等。

      王光德(宗教界)
      现明法师(1880-1941.10.29),俗名王光德,号水芝、永芝,法名现明,湖南省衡州(今衡阳市)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衡阳西禅寺剃度皈依佛门。北京广济寺住持,著名南山律宗高僧。
      晚清时期,自幼敏慧澹泊,入塾受学,好读仙佛传记、孔孟书,旁及老庄,超然有出世之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3岁时投入祁阳白云山,皈依隐林长老落发披缁,翌年冬受具戒于衡阳西禅寺,戒师为华崖律师。圆戒后依明果法师学习教观,依好心长老参究禅理。宣统元年(1909年)任为知客兼副训。传戒法会后,依道阶法师研习经教,并依赭山寺惺恺法师受学“水陆仪轨”。
      民主革命时期,1913年道阶法师于法源寺建2940年佛诞纪念大会,召现明法师到京佐理,表现出治事的才能,深获道阶法师器重。1914年春任法源寺监院。1916年被推举为广济寺住持。时广济寺以年久失修,殿宇荒圮,法器残缺,兼且负债累累。接事后即整肃清规,恢复祖制,安单接众,朝暮课诵,二时斋堂,虽寒璁疾病,从未间断。斋主来寺祈福荐亡者,必亲自主坛。1918年建延寿堂及香积厨。1919年建净业堂,修比丘坛。1920年建药师殿,修大悲坛。1921年整修大雄宝殿,建天王殿、山门及钟鼓二楼。1022年于寺西筑学院40余间,是年冬传授千佛大戒。1923年建三学堂,造五观堂。
      大革命时期,1924年设立僧学,建造学院房舍。创设弘慈佛学院,招收青年僧徒是北京最早开办的佛学院。1925年修藏经阁及东西方丈。经8年的辛勤努力,至是广济寺规模具备,法程条绪,次第成立。1927年为辅助社会教育,在寺中开办广济平民小学,招收附近贫困人家子弟,免费入学就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已知命之年,传位于显宗和尚,退居浅修。1931年辛未岁广济寺不意失火,烈焰冲天。大雄宝殿,藏经楼、华严坛、大悲坛等重要殿堂100余间全被焚毁,并寺中所藏明本《大藏经》亦俱被焚。尤有甚者,世人视为希世珍宝的白旃檀佛(康熙年间佛弟子王国弼、国臣得白檀数尺,由江南艺坛巨匠刘拱北费时3年雕琢而成)亦霎时悉化为灰烬,10多年间栉风沐雨,锐意经营缔造者尽付一炬。处处瓦砾,堆堆烟火,满目凄凉,一时人心浮动,僧众颇有星散之状,现明老和尚与显宗方丈含悲忍泪,抑情克己,引躬自咎,一面以生灭无常之理,晓喻大众。一面积极组织筹备委员会,力图兴复。衔悲抱痛,风尘仆仆,奔走呼号,广募众缘。1935年冬终于修复工程告竣,殿宇金碧辉煌,尤胜于前。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为,以致河山破碎,哀鸿遍野。目睹流离失所的难民,群集在北平城外四郊,饥寒交迫,无人闻问。乃含垢忍辱,任劳任怨,联合各方檀越,设立临时救济会,成立难民收容所20余处,救护队10班,分赴各地招集难民,供给居处、衣食、医药,数月间救人数万,难民咸曰“老和尚活我。”其救世利生之心,人皆钦服。平居自勘甚严,修持最密,而应物无忤,接纳甚宏,故机无不摄,事无不举,虽处剧繁,而条理井然。
      1941年10月28日(重阳节)健康衰退,示寂卧病,未几在广济寺退居寮圆寂,世寿61岁,戒腊38年。生平两次修造广济寺,殿堂房屋数百间;9次传戒,受戒弟子数千人;办佛学院6班,毕业者数百人,其中不乏佛门法将。皈依信徒数千人,遍社会各阶层。与丛林,建道场,讲显教,修密行,普引众生,是近代僧众中之佼佼者。

      王同勋(经济学)
      王同勋(1930-——),河南省南阳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教系、经济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北京《师大教学》主编,《经济学集刊》责任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和经济管理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把深厚的中文功底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对《诗经》中的经济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在中国首次阐述了《诗经》的经济思想。还对墨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论著有《社会发展史》(合著,1982年获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的渊源》、《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和法国的重商主义》、《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等。

      王廷风(艺术界)
      王廷风(1933.2.23-——),字子风,号虎翁,别署三乐居,室名半耘斋,祖籍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腾鳌镇东甘村,后随父母迁居邻镇新台子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鞍山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暑期,自幼天姿聪颖,爱好古典诗词、书法,书法先摹颜、柳后临“二王”。8岁入村私塾念书,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训练,学识日渐长进。《论语》、《孟子》、《诗经》、《古文观止》等许多警句,竟能一一背临,至今仍能倒背如流,加之每日必写的小楷,无论从学识上,还是书法功底上,都可谓是铺路基石。在启蒙恩师陈老先生的鞭策激励下,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没有笔纸,便以树枝为笔,河沙为纸,写画不怠,揣摸无尽,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字,成为乡村写春联、写对子的好手。加上平日诗文作业都很勤勉,到春节时已能自撰自书春联张于门楣上,求书的乡亲纷沓而至,父亲和教书先生都非常高兴。对古典诗文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浓厚性趣在心里悄

    然萌发,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读于鞍山市新华中学,受到古典文学教师的点拨,亲授《艺舟从楫》等书学要藉。1951年因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便提前毕业参加工作,分配到共青团鞍山市委任职。历任共青团鞍山市委学少部副部长,辽宁省公安厅、鞍山市委文教部、组织部、宣传部处长、副部长(正局级待遇)等职。在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勤学苦练书法功计,采众家之长,成自家风格,执著追求,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受到同仁的好评。著名书法家李仲元称赞他说:“廷风的书法艺术成就,功力之深,造诣之高,名声之远,在当代中国书坛实为一位拔萃者”,被林岫称之为“关外大虫(虎)”。社会职务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辽宁书法》杂志编委,《书法艺术》杂志主编,鞍山市文联主席,鞍山市书法协会主席,鞍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20世纪50年代后对殷墟甲骨、秦汉碑铭、唐宋行草以及近代于右任等名家法帖反复临习,70年代后在广泛吸取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所作楷书法度谨严,深得魏晋风骨,所作行、草书笔力劲健,气势融重,章法自然,富有古拙、率真之趣。80年代以来,其作品南下港台、星岛,东渡扶桑,并为许多名山胜地刊石和博物馆所收藏。现已退休。数十年来,临池不辍。其小楷得《黄庭经》笔意,法度严谨不失魏晋风范;其行书取南宫、觉斯之气韵,劲健挺拔、洒脱痛快;其篆籀分隶着力于笔力的发挥,毫无雕饰、斧凿之痕迹。最擅长于大草,变张旭之狂飚,得怀素之情峭,取三原于氏之雄浑,尤以斗大之长联巨制更见功力,酣畅淋漓,神采飞扬。将宽广博大、简约凝重、坦诚豪放、超迈磅礴的气度融于笔情墨韵之中。其作品格调高雅、气势恢闳,一扫因袭浮华之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亦注重同北国气质和时代气息的融合,追求深沉质朴的意境,深得古朴率真之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书展中展出,在全国一至七届书展中展出,在日本举办的“中国辽宁书道展”和“中国鞍山书画展”。墨迹多次南下港台、星岛,东渡扶桑。并频频获奖,其中包括全国五、六届书展两个国家级奖,首届全国楹联大展金奖,文化部举办的书法邀请展银奖和香港回归书展银奖,纪念周总理诞辰100百周年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奖等。有的作品为国内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遣使专程向他求字,英伦三岛的汉学家也来函征集其墨迹。
      出版有《王廷风书法集》(1994年辽宁美术出版社)、《书法艺术》(主编,1986年辽宁美术学院出版社)等。

      王兆离(艺术界)
      王兆离(1870-1942),又名王照离,字伯明,清·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举人,官同州知府。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陕西省临时议会议员、陕西省政府顾问,广州非常国会大元帅府顾问。陕西省戏剧“易俗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近代著名戏曲教育家、秦腔剧作家。
      晚清时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举人,官同州知府。编写剧本《训俗亭》,提倡天足。创作了中型传统戏《鬼冤》。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先后在扶风县高等小学、凤翔府中学任教。后出任扶风县教育会会长。
      民主革命时期,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1912年被推举为陕西省临时议会议员,陕西省教育厅社会科科员,住易俗社专办戏曲改良事宜。4月被追补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与同盟会中好友杨西堂、李桐轩、孙仁玉等创设中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陕西易俗社,历任评议、社监、社长、编辑。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成员由社员民主选举,并规定任期。设立评议部、编辑部、学校部、训练部,招收少年学员,先学初小、高小课程,后上“文史进修班”,达标者发给毕业证,从事戏曲演出。易俗社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是著名的秦腔科班,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1913被陕西省推举为国民政府首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元旦陕西易俗社首场开幕时,演出其改编的《重台别》。创作了提倡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的剧目,如《共和纪念》、《欢迎议员》、《自由恨》、《开国图》、《训俗享》、《新审判》、《新糊涂判》、折戏《梁上君子》、《熊耳山》、《长生监》等剧目。题材新颖、构思离奇,语言雅俗,情节曲折,均在易俗社排练上演。后来继续编写大小剧本10余种。这些作品,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它宣传教育,唤醒民众的作用。《开国图》写黄帝创造中国之艰难,《熊耳山》揭露严嵩及其奴仆的罪恶,《新糊涂判》以浓烈的喜剧色彩,描写县官段德明同时审判三个案件,利用奸污犯张仁编造的“善人”之名,先令其替韩茹还债,又令其替胡友仁之子挨打,然后将其犯罪情由写在枷上示众。构思巧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聪明当糊涂,令人捧腹。庄重之中,饶有兴趣。1915年受于右任及广州非常国会邀请至广州,被孙中山聘请为大元帅府顾问。1916年因赴京就任议员,易俗社长职位久虚,后改选为名誉社长。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总统,以5000元一票贿赂议员,受贿议员颇众,但被其严辞拒绝,并说“此在他人则可,在我则不为,议员代表民意,若以气节易金钱,人将谓我何,若逼我,甚是促我毙命也。”于右任钦佩其气节,大书“正气所存”四字相赠。
      大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因国事操劳而患目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其悲痛至及加之国事日非操劳过度,终致双目失明,国民政府特典养老归陕。
      1942年3月在其家乡扶风病逝,终年72岁。易俗社举行追悼会,并送匾额以示哀掉,并两度在扶风为其进行纪念演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长将中正,检察院长于友任等发来唁电致哀,并拨款助葬。创作有剧本《开国图》、《熊儿山》、《新糊涂判》等10余部。其中《梁上君子》、《新糊涂》两剧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改编有《观音堂》、《重台》两剧,又同高培支二人合作修编了传统剧目《蝴蝶杯》等。

      王传伦(经济学)
      王传伦(1922-——),江苏省苏州市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入清华研究院学习。1949年赴英国当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著名财政学家。
      1953年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收集整理财政金融思想史的资料,准备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财政金融理论、制度和政策,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1982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198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和金融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研究中,力求在宏观经济、财政税收、货

    务银行和国际金融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居于前沿的成果,出版和发表了多部著作和大量论文,主要论文有《关于人民币汇价》等,还有许多译著。是一位有贡献的财政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主义财政》(198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外汇价理论的探讨》(1988年)等,翻译出版了《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英美财政》等。

      王传淞(艺术界)
      王传淞(1907-1987.5.9),原名王森如,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于一贫民家庭。自幼读过3年书,因父患重病,家境困难而辍学,在邻居家学“挑花”。196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昆剧团副团长、艺术顾问。中国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民主革命时期,1921年14岁时去汉口充当水电学徒近1年。8月入昆剧传习所学艺,先学小生,师承沈月泉。1922年被调整行当,改学副、丑,由沈斌泉主教。
      大革命时期,1925年冬随传习所赴沪“帮演”初期,即崭露头角,受到好评。嗣后又向增聘为教师的陆寿卿学戏。出科后转入新乐府昆班,成为“传”字辈中挑大梁的名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筹资创建仙霓社,是发起人之一。主工副行,兼演丑脚戏。他口齿清晰,发音吐语,以冷隽诙谐、阴沉挂味取胜,尤精做功,善于描绘人物个性,不瘟不火。能熔乃师沈斌泉、陆寿卿表演风格于一炉。且武功底子较扎实,动作利索,因此还常兼演武净角色。1936年5月应苏滩名艺人朱国梁邀请,参与正在上海“大世界”演出化妆苏滩的国风社,担任演员兼说戏,教戏。其时传淞并未脱离仙霓社,仍参加仙霓社在沪的昆剧演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参加仙霓社在沪的昆剧演出。1942年仙霓社散班后,正式加人时已易名的“国风苏剧团”。1943年引荐师弟周传瑛加盟国风苏剧团。从此随团辗转演出于苏南、浙北一带,在演出苏剧的同时夹演少量昆曲,为保存苏昆一脉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昆剧团副团长,艺术顾问等职。1954年在周传瑛执导并主演的大型昆剧本戏《长生殿》中扮演高力士一角。1956年参加了昆剧《十五贯》的整理、改编和演出。饰演剧中娄阿鼠这一角色,表现出精湛高超的表演艺术,饮誉海内。在65年的艺术生涯中,善于思考,通过剖析角色个性,体会其心理活动,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舞台形象。在表演上,既注重师承,又不墨守成规,能巧妙地或跨行当吸收某些表演技艺,为“我”所用,充实丰富所饰演的角色。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对昆剧艺术的新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59年苏联大百科全书、1960年法国百科全书均载有其小传。文化水平虽不高,但有着渊博的生活知识与丰富的舞台经验,思维敏捷,言谈诙谐,记录下来便是绝妙文章。陆续发表的谈艺录已达数十万字。其中部分文稿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1987年5月9日因患肺癌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著有《我的艺术生涯》、《苦尽甘来六十年》、《“议剑”、“献剑”表演艺术初探》、《关于“双下山”的表演》以及专著《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1987年11月上海文艺出社出版)等。

      王传曾(经济学)
      王传曾(1907.4-——),河南省西华县人。1934年9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37年5月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国民政府国税署副署长;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国现代著名金融学家。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任教,还出任湖南省银行总经理,重庆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国民政府国税署副署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短暂工作,之后便执教于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前身)的财政系夜校部。1960年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任教。1972年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后任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开创了外国财政教学和研究,特别对金融货币理论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现代银行原理》(1947年)、《现代货币原理》(1948年)等。

      王仲方(法学)
      王仲方(1921.12.16-——),安徽省芜湖市人。就读于浙江大学,毕业于延安军政大学。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顾问,国家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中国法学会会长,海峡两岸法律问题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著名法学家、社会活动家。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泽东青干校、延安民族学院教员,毛泽东束记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公安部首任部长罗瑞卿政治秘书、办公厅副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兼青海省委秘书长,中共青海省委政治领导小组组长。“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集团迫害,被关进监狱5年多。“四人帮”垮台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共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主任,国家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总顾问。1985年8月任中国中国法学会会长,海峡两岸法律问题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兼职教授、律师,中国法律咨询中心理事长,《中国法律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名誉社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法律协会中国理事,美国全美律师协会荣誉会员,法国比较法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政治法律理论研究工作,致力于法理学、刑法学及社会治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发表过多篇论文。在组织、推动中国法学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促进中外法学界、文化界之间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友好往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8年向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图书馆增送现代图书102册,其范围涉及到法学(61种册)、政治学(16种19册)、军事学(4种5册)、哲学(1种册)、科技(1种册)、新闻(1种册)、地理历史(1种册)等,文种包括中文、英文(5种8册)和日文(6种册,其中法学5种册)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炼狱》、《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论中国法学研究的新发展》、《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等书。

      王庆云(艺术界)
      王庆云(1929-——),字木山,湖北省监利县人。出身于书法世家,父王遐举、叔父王轶猛,皆为海峡两岸著名书法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北书画院院士,清江书画院院士,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华炎黄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幼年在湖南省长沙度过。幼承庭训,从小在家庭里受到教育,帮父亲磨墨,看父亲写字,帮父亲牵纸,耳濡目染,尽得真传,养成了酷爱书法艺术的志向。
      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13岁时随同父母逃难大西南桂、黔等地,在桂林当过报童,是“报业公会”成员。后在湖南省湘西当养路工人。这些经历,使其懂得了做人的艰辛。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长沙协场中学、岳阳湖南省立十一中学读书。1949年任《湘江晚报》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人中原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湖北省粮食公司工作。1951年调湖北省农民协会工作。1953年调广水县工作,先后任财政局、人民委员会、民政局、劳动局、环保局等单位工作。1985年退休。工篆、棣、正、行、草诸体,尤以棣书见长。墨耕耘数十年,淀了深厚的功力,形成了、平和的风格,同时善于大和激化的强烈封比,并有能力协调统一于和谐。1986年在武昌举办“王庆云书法展”。1990年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同年出版《王庆云书法集》。1996年7月被聘任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古稀之年仍研习书法,善于夸大和激化笔墨的强烈对比,并有能力协调统一归于和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隶书虽不脱“王家风范”,却明显有汉代名碑的精髓。行书受王羲之《兰亭序》影响较多,既应规入矩又潇洒自如。1997年在湖北省美术馆自办了书法展。此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历任湖北书画院院士,清江书画院院士,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华炎黄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等职。2001年10月迁居北京市通州区。2002年10月由民革中央、中央文史馆、中国书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及监利县人民政府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王遐举、王轶猛、王庆云书法展”。书展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分别参观展览,并受到何副委员长、周副主席的接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省台办发了贺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民革中央、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书协,以及亲朋好友向书展送花篮祝贺。作品发表于全国个专业报刊,《人民日报》、《今日中国》、《幸福》等各大报刊杂志,分别以《营造笔墨世界的新景观》和《墨染的风采》作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说:“昔者右军及献之,徽之父子兄弟,均以书法名世;今复有遐举、轶猛及庆云昆季乔梓,分别活跃于京都、台湾及汉上书坛。王氏门中,后先辉映,书林千载,特茂王家,值得庆贺。”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家传记》等多部典籍,为湖南、河南、广西、黑龙江等省美术馆、文史馆所收藏。
      主要著作有《我的父亲王遐举》、《王庆云书法集》、《王遐举、王轶猛、王庆云书法集》等。

      王庆新(艺术界)
      王庆新(1945.1-——),满族,画名了石,辽宁省昌图县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书画院副院长,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中、日、韩、新书画家联盟理事。画作博古融今,不入俗套,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
      幼承家教,习字作画,先后师承沈延毅、鲁迅美院老师、方济众、何海霞等名家,视北宋山水大师范宽“与其师人,不如师道造化”为艺术真谛,把深入生活作为创作之本,与自然为师。不求名利,不急事功,平心静气的临摹,作画、读画、读书、从中领悟古今画家之风,磨练大师传神技艺。游历大江南北并7上黄山,6爬华山,9下江南,观万物于眼底,饮无穷于自我,写生稿积累盈尺,厚积薄发。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院副院长,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书画创作,精山水、牡丹、葡萄,普遍游名山大川写生。将纸揉皱后再施以笔墨,勾皴染点一气呵成,十分生动自然的得到了苍劲的线条和意想不到的水墨韵味,可谓浑然天成。用揉纸法画雪景,更是了石的一绝。将雪压枝头参差不齐的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将雪域群峰表现的既自然又雄健。观其画作,用笔雄浑老练,质感丰富,墨韵有神,空朦中见幽深,浓艳中见雅淡,大气中有傲骨。当实之处形象饱满,当虚之处则舒展空灵,有篆家“密不透针,疏能跑马”之感。成为国画山水百花园中的又一奇葩。1963年开始收藏,主集邮票、字画。主作揉纸山水的同时,也喜画牡丹及花鸟,画作中不乏揉纸补山石衬景也颇得佳品,且妙趣横生。作品自1975年参加省美展以来,引起国内外画坛的关注。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得到著名画家何海霞、叶浅予的肯定,中国书协主席启功欣然题词“了石之笔”。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也十分赞赏其作品,题词“了石书画情韵”。其国画、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参加联展,有众多作品发表于海内外报刊,并入选全国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1994年获全国金鹅奖书画大赛佳作品奖,主编出版《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1995年作品赴日本、韩国及联合国总部参展,作品被西欧、北美、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人士和艺术馆收藏。1996年参加“辽河杯”书画大赛获金奖。1997年获中华警魂书画大展铜奖,“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赛佳作奖。以后陆续参加全国美展、书展及其他各项展事获不同奖项。中国书协主席启功、陕西省美协主席方鄂秦等分别题词祝贺。中央电视台、《中国书画报》、《九州书画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过其事迹。2000年由香港出版个人画册(定价25元),并且封面由启功大师题签“中国著名书画家”。另有教学光盘,书画作品以优惠价供藏友。传略已入编《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二十世纪中华书法集粹》、《当代书画家作品鉴赏》、《中国书画家人名大辞典》、《名印大观》等辞书。

      王庆新(艺术界)
      王庆新(1949.10-——),字少颖,号齐鲁联客、诚毅轩主人、旅京邹鲁游子、偏方斋、五步室主等,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文献专业毕业。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孔孟之乡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荣膺“全国联坛十秀”称号。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楹联家。
      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楹联和书法,书法艺术缘起家学,7岁临帖,从柳入手,后追“二王”及赵、黄,习书注重读帖,涉猎诸家,积渐成体,打造出端壮、舒展、畅达、洒脱的自家书风。书艺始终恪守欧阳中石老师的教导——不求诸体俱进,择优专攻行书之长。从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融入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社会识见、以及练达的人生理智。以初中文化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档案文献专业进修毕业,锐意拼搏进取,刻苦博览群书,深钻苦研,半个世纪的辛勤恪志耕耘,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任地方行政、文化干部。1996年10月奉调进京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后任副会长,兼任中国孔孟之乡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工协会公益委员会常委。荣膺“全国联坛十秀”称号。自1994年起享受“拔尖人才”政府津贴待遇。2004年5月25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全省招生考试会议上,以一天(1个工作日)之内,创作并书写54副嵌名对联,并结集出版了《当日急救嵌名联墨集》,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同年6月注册创办公益性质的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并出任院长、董事长,《华夏诗联书画》杂志主编。2006年12月8日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传来信息,《当日急救嵌名联墨集》最终获得“单日撰书嵌名联数量之最”的世界吉尼斯纪录。热衷楹联艺术半个世纪,在楹联创作、研究中颇有造诣。先后创作各类楹联1万余副,20余次在全国征联中分获重奖。创作、编著、主编各类诗联书籍60余种,出版专著50余部,计1700多万字。为全国各地200余处名胜古迹题写了联墨,为150余种书刊题写书名、刊名、贺联、贺诗等。为文从艺最大特点是书法与诗联合璧,书法一般书写自创对联、诗词,尤擅长嵌名联,不仅格律严谨、用词精当、切人切事切景切情准确,而且内含丰厚的社会哲理,并以超凡的神速见长。上自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港澳台政要名流、周边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有所赠嵌名联,仅有记录者已达5千余副。时常以不凡的才思,当场立就,有时连草稿都不打,直接挥毫书宣,倾出惊人之句,为见者叫绝。其当场撰书嵌名联,的确名副其实。书法作品流布全国200余处名胜景点,并被国内多处馆所收藏,并有多件流传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并在300余家书刊上发表或题词、题写书名。启功题字赞曰:“对联书法捷才”,欧阳中石先生赐题“齐鲁联客”。其艺术传略入编《当代对联艺术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30余部大型辞书。
      编著有《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与谷向阳主编)、《婚恋趣联佳话》、《古今趣联五百笑》、《实用喜庆对联精选》、《古今神童才女妙对》、《喜庆对联三千副》(与赵金光、谷向阳合编)、《世纪之门新春楹联宝典》、《新中国楹联大观》、《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诗联泛舟丛书》、《九州风雅丛书》、《华夏作家文苑丛书》、《覆车之鉴》等,著有《当日急就嵌名联墨集》(已结集仿古线装本出版,有撰赠对象、姓名、职务、采用的联格,还对联文作了简要解析,并以精美的行书书法形式体现,图文并茂,国家文坛顶级名流为其题写了颂词,堪称一部难得的对联书法集)、《时情哲趣集》、《诚毅敏悟集》等,出版报告文学《事业的嘱托》、《心追鸿雁飞》、《少帅韬略》、《桑榆未晚夕阳晴》、《老树春深更著花》和《光荣簿组成的人生年轮》等。

      王兴华(哲学)
      王兴华(1931.5-——),四川省成都市人。先后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南大学哲学系中国美学、哲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天津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1955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此后到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系任教。历任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天津美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国美学、中国哲学史及哲学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退休后仍继续从事对中国美学的研究和绘画创作。传略已收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多种辞书,在学术上力主主史论结合,博采众美,创新以致用。重视人品与学术的统一,主要论文有《人的自觉与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获天津市科研优秀成果奖)、《试论王夫之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美学中的“形、神”理论》、《中国美学中的“写意”论》等。
      已发表的主要专著和论文有《中国美学论稿》、(人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的形、神论》、《中国美学的写意论》、《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意境与审美空间的营造》、《王夫之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书法美学探析》、《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初析》、《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中国哲学史》、(合著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哲学大辞典》(编委、撰稿人)《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先秦卷》(主编、撰稿人)、《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合著,获国家教委1988年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谈谈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合著)等,国画作品有《松林之春》、《幽谷鸣禽图》、《仙山峨眉》、《临载醇士山水卷》等。

      王守仁(文学)
      王守仁(1934.2-——),笔名于韦、肖韦宏, 山东省乳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1962年在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论文集《诗魂——苏联诗歌创作漫步》,专著《绰影》(王守仁诗集)、《苏联诗坛探幽》,评传《叶赛宁传》、《苏联文学史》(合作),译著《未列入名册》(俄罗斯·瓦西里耶夫著)、《月食》(俄罗斯·田德里雅科夫著,合译)、《俄罗斯中篇小说集》(俄罗斯·涅夫拉索夫等著,合译)、《主要的角色》(俄罗斯·施特乌赫著,合译)、《哲学与现代派艺术》(俄罗斯·库列科娃著,合译)、《苏联抒情诗选》、《叶夫图申科诗选》、《普希金童话诗集》(俄罗斯)等。

      王守华(哲学)
      王守华(1938.5-——),江苏省常熟县人。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现代著名日本哲学史家。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胜利油田工作。历任胜利油田工程师,山东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东方哲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白鹿书院教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导师,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担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神道国际学会(联合国公认)理事等社会兼职。长期从事日本哲学与宗教的研究,主要特长东方哲学,特别是日本哲学。主持与承担国家社科、国家教委、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组织并主持“中日安藤昌益共同研究”、“东方传统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安藤昌益的社会观》、《加藤弘之哲学浅见》、《神道教》、《朱子学在日本》等。
      著有《日本哲学史教程》(合著)、《日本近代十大哲学家》(合著)、《安藤昌益·现代·中国》、《战后日本哲学者》、《日本神道の现代的意义》、《环境与东亚文明》等18种著作。

      王守安(经济学)
      王守安(1943.11-——),辽宁省丹东县人。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财政金融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吉林省经团联副主席,吉林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1967年于吉林财贸学院财政金融系毕业。1968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驻吉林省3167部队锻炼。1970年在吉林省物资局工作,历任吉林省物资局副科长、科长,中共吉林省物资局党组秘书等职。1978年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学术秘书、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吉林省社科院图书馆馆长、社科院副院长、中共这科院党组成员,吉林省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联谊会、体制改革研究会、物资学会、物价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尤其对地方工业经济、物资经济、企业职工教育经济、企业管理有深入研究。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近百篇,计200多万字。主编的《中国企业集团》是中国第一部对企业集团进行理论研究的专著,获1988年度全国优秀图书奖。
      主要著作:《职工教育经济概论》(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吉林纺织工业》(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吉林森林工业》(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走向成功——优秀企业经济研究》(副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年出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吉林工业四十年》(副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出版),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满洲公主岭》(译著,合译,长春出版社1987年出版)、《1994-1995年吉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吉林蓝皮书》(丛书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8年出版,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部、二等奖两部,获1997、1998年度长白山优秀图书奖)、《中国企业集团》(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出版,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兼并破产再就业》(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效率分配激励》(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知识经济与企业变革》(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等。

      王守海(经济学)
      王守海(1924-——),山东省掖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政治经济学副教授,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起先后在东北法政大学、长春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北安军政大学、佳林斯东北大学学习。
      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攻读研究生专业。1953年毕业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讲师、副教授、研究生科科长、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副主任。1964年调中共吉林省委政治研究室工作。1973年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兼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吉林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对苏联的经济有较深入的研究,破有建树。
      主要著作有《苏联三十年代的斯达汉诺夫运动》、《苏联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苏联工资政策和差距的演变概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纵横谈》、《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比较》、《世界经济概论》等。

      王安忆(文学)
      王安忆(1954-——),女,原籍福建省同安县人,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中国现代女作家。
      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经常参加区、市儿童写作赛诗会。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1970年到安徽省五河县插队,被评为县、专区、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考人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北京文艺》1980年6期)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多次获得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尾声》、《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等,长篇小说《六九届初中毕业生》等。另有獐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

      王安维(艺术界)
      王安维(1964-——),祖籍江西省浮梁县人,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著名陶瓷美术家王隆夫之长子)。1984年毕业于陶瓷学院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现代著名陶瓷艺术家。 
      1997年设计的《水浒108将》系列瓷盘,创汇108万元,并在全球因特网上展示。创作的《乐舞图》综合装饰瓶,荣获首届中国青年果博览会金奖,《巫山神女》大口瓶荣获1995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将一等奖。1987年创作的《苏东坡》六方瓶获全国工艺美术评比金奖。300件《丽人行》梅瓶获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精选入赏一等奖,被日本近代美术馆收藏。所创作的作品先后登载在《收藏》、《群言》、《中国陶瓷》、《江西画报》、《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辞典》、《中国陶瓷工业》、《大众美术报》、《香港文艺》、《台湾紫玉金砂》等刊物上独自撰写的论文(计20余篇、10余万字)先后发表在《中国工艺美术》、《陶瓷》、《民族艺术》、《陶瓷工程》、《景德镇陶瓷》、《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珠山艺苑》、《瓷都论苑》等报刊上。其中论文《论传统艺术与现代作品》参加1998年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承古求新论景瓷》在全国工艺美术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奖。《论时代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在1998年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宣读,并获论文宣读证书。尤其是为国家重点精神文明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壁画《碧血》(2.5×28m)的绘制中,是主要绘制者,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技术水平及难度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此壁画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以及景德镇电视台都作了报导,在同行业产生了较高声誉。1997年2月景德镇市8名艺术家应台湾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邀请,赴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此次艺术家访问团成员兼秘书长,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现场表演技艺,博得台湾同仁及收藏家的一致好评。1998年6月作为美术研究所所长率全所设计人员参加上海国际文化节,在上海宋园茶艺馆举办陶瓷艺术展,得到中外人士的赞美。1998年11月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独立创作瓷瓶《回首》,在北方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得到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好评,引作品被编入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中。1999年主创的高温色釉与粉彩、新彩综合装饰获得突破性成功,此装饰手法新颖,工艺精湛。在第10届中国瓷都国际陶瓷节中展示。《王安维陶瓷艺术》大型精装本画册最近由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景德镇陶瓷》杂志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鉴于王安维是“陶瓷世家”的后代,又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后起之秀,并做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7月被破格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8年12月被北京全国书画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百杰出画家”荣誉称号。其传记已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现代名人大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名人辞典》。2001年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作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当选为景德镇市人大代表。是景德镇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好为(艺术界)
      王好为(1940-——),女,山东省潍坊县人,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幼时随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父母在成都、西安、长春等地读书,担任过北京师大女附中话剧团演员、导演、团长,并在影片《哈尔滨之夜》中出演儿童演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现代著名女电影导演。
      195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2年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过《杨乃武与小白菜》、《草原雄鹰》、《龙马精神》、《海霞》等片的导演助理和副导演。1974年与钱江、陈怀皑联合导演《海霞》。1975年与林扬联合导演《海上明珠》。1979年独立执导了《瞧这一家子》,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本人获青年优秀创作奖。1981年导演《潜网》获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2年导演《夕照街》参加1983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8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女性电影周(1993年参加日本北方圈国际电影节)。1984年导演《北国红豆》。1985年导演《迷人的乐队》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及金鸡奖特别奖。1986年导演《失信的村庄》。1987年导演《村路带我回家》获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同年获一级电影导演职称,导演《金匾背后》。1988年导演70毫米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寻找魔鬼》。 其后执导了《潜网》、《夕照街》、《北国红豆》、《哦,香雪》、《离婚》等影片,并因《哦,香雪》获得第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中心学会奖与成人评委奖,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导演《离婚》(任改编之一)受到老舍国际研讨会中外专家一致好评。1993年导演《赚它一千万》。此外携所导演的影片出访过法国、苏联、日本、德国、埃及、威尼斯。还参加1990年环太平洋国际电影节、1992年汉堡国际电影节、1993年北方圈国际电影节。1985年、1998年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95年被聘为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1996年被聘为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1999年导演《能人于四》,同年被聘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多次任电影金鸡奖、华表奖评委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答辩组组长。历年来所著艺术论文发表于《电影艺术》、《文艺研究》、《电影通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四届、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阳元(物理学)
      王阳元(1935-——),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人。1941年开始在柴桥小学学习。1947年就读于宁波中学。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半导体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微电子学科学丛书》主编。国家产业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电子),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远东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IEEE.Fellow和英国IEEE.Fellow等。
      20世纪70年代年代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随机存储器,是中国硅栅N沟道技术开拓者之一,此后在多晶硅薄膜物理和氧化动力学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多晶硅氧化模型和氧化动力学工程应用方程和特征参数。被国际同行认为“在微电子领域处理了对许多工作者都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对现实工艺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绝缘衬底上生长硅单晶薄膜(Silicon On Insulator,SOI)和TFSOI/CMOS电路研究中,发现了磷掺杂对固相外延速率的增强效应以及CoSi2栅对器件抗辐照特性的改进作用。在SOI/CMOS器件模型和电路模拟工作方面,提出了SOI器件浮体效应模型和通过改变器件参量抑制浮体效应的工艺设计技术,扩充了SPICE模拟软件。在SOI/CMOS新结构电路研究方面,开发了新的深亚微米器件模型和电路模拟方法,研究成功了多种新型器件和电路。在MOS绝缘层物理与小尺寸器件物理研究,与合作者一起提出新的预测深亚微米器件可靠性的分析和测试方法。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有关陷阱电荷三个基本参量(俘获截面、面密度和矩心)的直接测量和在线检测。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研究亚微米/深亚微米CMOS复合栅结构和多晶硅发射极超高速电路,与合作者一起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够更准确反映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物理特性的解析模型,被国际同行列为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模型之一。对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和改变我国双极集成电路技术落后面貌均有重要意义。1986-1993年任全国ICCAD专家委员会主任和ICCAT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领导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统,使中国继美国、日本、欧共体之后进入能自行开发大型ICCAD工具的先进国家行列;在研究集成电路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设计业的发展方向;组织参与了国家微电子“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从事微电子学领域中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结构电路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6部,有1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共16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

      王寿彭(艺术界)
      王寿彭(1875.4-1929.7),字眉轩,号次籛,山东省潍县南关(今潍坊市寒亭区)新巷子人。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读书人家,幼年丧父,跟随大哥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殿试一举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湖北提学使兼布政使,代理湖北巡抚。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山东大学校长,山东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晚清时期,幼年承祖训,极富天赋,刻苦读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殿试连捷进士,一举名列癸卯科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进士馆”学习法政。官从六品,而其他进士,均为七品。1905年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业、教育。并与甲辰恩科状元刘春霖等人,被清朝政府派往日本学习。此时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正在日本组织领导针对清朝政府的革命运动。对此极力反对,敌视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倒是对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实业,非常看好,回国后著《考察录》,倡导改良教育,兴办实业。
      民主革命时期,1910年任湖北提学使兼署藩篆,布政使,代理湖北巡抚。任职期间创办了两湖优级师范学校,首创预算制度,制定学堂章程,使办学经费专款专用,为全国之首创,是湖北新式教育制度的有力倡导者,为两湖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军。武昌起义爆发后,偕家眷返回济南,任山东都督府及巡按使署秘书,教育司长等职。1916年黎元洪执政任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总统时,被聘请为总统府秘书,专司书写扁额对联,不给预闻机要,被讥讽为“书”而不“秘”。
      大革命时期,1925年张宗昌督军山东,不甘被文化人所轻,为显示对文化之敬畏,频频作出礼贤下士之举,力邀其出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并拜其为师。遂应邀再次返回济南当山东教育厅厅长。1926年将被一分为六12年的山东省立工、商、法、农、医、矿学校(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合而为一,增设文科,成立省立山东大学,自己兼任校长。8月5日到职视事,启用校钤,挂出亲自书写的“山东大学”校牌。1927年6月因所聘经史学教师,多是科甲出身的翰林、举人,办学思想陈旧,因循陋规,受到山东大学一部分留学归来教授的强烈责难,被迫辞职离校,仍担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一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济南,张宗昌在日本人的帮助下离开济南,避居天津。1个月后北洋政府倒台,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山东,遂黯然离鲁,寓居天津意大利租界定居,与宗昌相依为命。师徒2人切磋“诗”艺,鬻书自给,郁闷度日。工书法,受二王影响较大,造诣甚高,字体端庄雄伟,圆润厚重。所书对联、匾额、字幅、扇面等墨迹,一向是藏家追逐之佳品。当年“山东大学”的校牌即其所书。在家乡留有不少墨迹以楹联、匾额、题扇居多。给潍坊五道堂题写匾额楹联成为山东潍城的珍贵文物,今潍坊市博物馆存一刻石,清末进士陈恒庆为曹鸿勋临《九成宫醴泉铭》作跋文,由其所书。学术知名度亦很高,寓居天津期间,还常为当地报纸撰写文稿,以赚取稿费,维持生计。
      1929年7月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仅54岁。著有《考察录》、《靖盦诗文稿》等传世。

      王麦杆(艺术界)
      王麦杆(1921-2002.12.7),原名王兴堂,山东省招远县人。擅长中国画、油画。贵州省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协、天津画院顾问。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41年倡办“革艺漫木社”,任总干事。致力木刻,组织《革艺》、铁流漫画研究社、刀笔社,主编《革艺木刻集》、《铁流版画集》、《鲁迅五年祭》等刊物。1942年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美术组教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5兵团宣传部干部。1947年后当选各届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并组织上海美术家协会,任常务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分会副主席。1954年任河北师范学院副教授,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天津画院顾问。擅长中国画、版画、水彩画、油画、粉笔画、漫画、根雕、陶瓷画等。主要木刻作品有《南京万人冢》、《放回来的爸爸》和《富士山之会》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2002年12月7日上午7时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作品载入《世界美术全集》。

      王玖兴(哲学)
      王玖兴(1916-——),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人。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瑞士夫赖堡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心理学系。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转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1944年秋报考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教员。1940年春赴瑞士夫赖堡大学留学,进修哲学和心理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夏在瑞士夫赖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秋就任夫赖堡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哲学。1957年6月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工作。1976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并先后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国际大会。当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会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西方哲学史副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顾问,上海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哲学》杂志编委、《黑格尔全集》副主编、《康德哲学》(六卷本)主编。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出版名著《杜拉迈书目测验研究》(德文版)等,出版译著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与贺麟合译)、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卢卡奇《理性的毁灭》、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等10多本。

      王志平(经济学)
      王志平(1928.12-——),曾用名王赤兵,河南省洛阳市人。194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读法律系。1952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教授,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经济学家。
      1952年于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历任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员、讲师、教研室主任。1958年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先后历任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上海社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市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及《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比较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国际经济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1956年起研究苏联经济1963年提出“计划生产价格”理论。1974年起研究美国经济,主编出版《苏联经济20年(1953-1973)》。1986年先后赴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同波兰经济学家W·布鲁斯一起完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革》论文。1993年获得国务院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突出贡献政府津贴。发表的主要文章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把商品经济的创造力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现代资本主义与中产阶级》等。1988-1995年主持《世界趋势》、《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走势》课题研究。
      主编著作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1961年合著)、《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合著,获1985年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学术成果特等优秀奖)、《工资理论与工资改革》、《上海经济(1949一1983)》、《简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东欧论丛》等。参加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必要产品论》的写作。

      王志远(艺术界)
      王志远(1948.5.23-——),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磐石镇。1966年之前在北京就读于五条小学、北京二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汉地佛教专业毕业,哲学硕士学位。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幽州书院常务副院长,文化部宗教总监,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宗教学系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现代生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少年时代,书法绘画分别受教于中央文史馆著名书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画院院长著名国画家王雪涛。1966年北京二中高二年级,值“文革”开始,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作牧民。1973年调到西乌旗电影公司,任美工、放映员。1974年参加全盟美术创作班。1976年与杨刚(现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画家)合作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佛教文学》一书中发表毕业论文《诗佛王维——论佛教与中国文学之一》。同时师从哲学系著名佛学家杜继文教授学习佛学。198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汉地佛教专业,1984年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后出版论文集《宋初天台佛学窥豹》。1984年硕士毕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从事佛学研究。198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兼职讲授中国佛教史。1987年与文坛巨匠老舍之子、著名作家舒乙共同创办北京幽州书院,任常务副院长。面向社会,组织星期义学讲坛,义务办学长达11年。1989年主编《宗教文化丛书》,历时10年出版计60余种,发行逾百万册。撰写出版《禅诗今译百首》。任《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主编译兼总审校,历时6年出版诗歌卷、散文卷、小说卷,计700余万字。1989年任台湾佛光出版社集100余部白话译本的《中国佛教经典宝藏》大陆总编。历时5年完成。撰写出版《教观纲宗》今译、《金刚俾》今译。 1990年在中国佛学院兼职讲授中国佛教史。受聘为客座教授。1992年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聘创办《佛教文》杂志,任主编。发表《云在青天水在瓶》、《月下披云笑一声》等多篇散文。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3年入选剑桥《世界学者名人录》。中央电视台播出15分钟专题《精进在人间》予以介绍。同年发明《中华佛教文化城》国家专利,开佛教文化专利知识产权第一例。1994年发明《佛教文化陵园》国家专利。1995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同年发明《“神圣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群及其总体布局》国家专利。1996年起任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1999年起兼任副会长。创建宗教经济学分会,任会长。创办会刊《大道》,任主编。1998年与舒乙共同创办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任校董会副董事长。创办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研究、推广传统文化素质教育。1993年后书法作品被海内外多处收藏,多次发表并收入书法集。主办“中日佛教书画大展”、“首届中国宗教书画巡回展”。1998年受聘为中国指画书法协会理事,世界佛禅书画协会理事。1998年应赵朴初会长之聘,任中国佛教协会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任《朝圣之旅》大型文献纪录片总策划。主编巨型画册《中华佛教二

    千年》,以单本大4开篇幅、54公斤总重量打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亲撰《中华佛教二千年简史》,计15万字。1999年创办“北京圣泉宗教文化艺术中心”,任主任、董事长。入选《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任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0年5月任中国文联“中国文化艺术网”顾问,兼宗教文化部总监。8月任28集电视剧《玄奘西行记》佛教文化艺术总监。10月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当代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兼副主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宗教学系研究生班客座教授。12月任中国宗教学会现代生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在《世界宗教研究》发表《中国宗教改革刍议》 。1998年在《法音》发表《中国佛教初传史辩述评》。1998年在《法音》《佛教文化》同时发表《回顾千载 展望百年──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主编《中华佛教二千年》画册,200万字。该画册重88斤,已打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在画册中撰写《中华佛教二千年简史》15万字。

      王芸生(新闻界)
      王芸生(1901-1980.5.30),原名王德鹏,笔名芸生、倦飞等,天津市静海县人。出身于一个乡村贫寒工人家庭,自学成才。历任天津、上海、重庆《大公报》编辑、主笔、总编辑、社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中日关系研究专家,著名新闻工作者。
      民主革命时期,在天津东浮桥口茶叶铺当学徒时,已开始为《益世报》写稿,署名倦飞。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运动中,组织天津洋务员工会,任工会宣传部长,主编《民办报》,进行反帝宣传。1926年3月直奉联军进占天津,为避迫害逃往上海,与友人合办《亦是》周刊、《猛进》杂志等报刊,进行爱国反帝宣传。1927年初回天津,任《华北新闻》主笔,撰写社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5月任《商报》总编辑,开始用“芸生”笔名撰稿,以文字因缘结识张季鸾。1929年8月进天津《大公报》馆,任地方版编辑、主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作《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200万言,陆续在《大公报》发表;后辑为七卷专著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大公报》上海版社评。1938年12月任《大公报》重庆版总编辑。1941年成为该报言论的主要撰稿人和该报评论委员会主任委员。坚持《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坚持“文人论政”。为了坚持言论独立,多次触碰蒋介石,蒋介石请其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送来聘书和薪水,被退回,颇不给蒋介石面子。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任《大公报》上海版总编辑。1945年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举世瞩目的和平谈判。期间受到毛泽东的两次约见,单独交谈甚久。后来大公报馆回请毛泽东,宴会后毛泽东当场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1947年中统特务抓了《大公报》记者唐振常,便给上海市长吴国祯去电话:今天不放人,明天就登报!1948年底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进入华东解放区,旋抵北平(今北京)。1949年5月返回刚刚解放的上海,出任《大公报》社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大公报》社社长(至1966年),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0年5月30日因肝硬化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著有《芸生文存》、《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8卷)等。

      王克忠(经济学)
      王克忠(1935-——),上海市南汇区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上海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上海土地学会、房地产经济学会、工商学会和农村经济学会等理事。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1960年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任复旦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政治经济教研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杉达大学房地产系主任,浙江万里学院经贸系负责人,上海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上海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上海土地学会、房地产经济学会、工商学会和农村经济学会等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分配、劳动就业、工资、中国城市土地制度、中国农村经济和私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房地产经济学等。长期从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著作和教材14部,参编书20多部,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著作、教材、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材和科研优秀论文、成果奖。
      著作或主编的教材主要有《政治经济学100题》、《政治经济学教材》(参与编著,1980、1982、1983、1985、1988年获1979-1983年全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探索》(1989年主编)、《论商品型按劳分配》、《中国国有亏损企业整治新视角》、《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房地产经济学教程》、《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等,担任副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土地与市场》和《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本体论》等。

      王杏元(文学)
      王杏元(1937.12.28-——),原名王实力,广东省饶平县渔村镇寮仔角村人。出身于贫寒农民家庭,仅读过小学四年书。1964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89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现代著名农民作家。
      新中国成立前,3岁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去世,贤淑坚强的母亲含辛茹苦供聪明的小杏元到大乡小学读书,仅4年便因家贫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后历任乡政府民政委员,村初级社、高级社副社长。1954年根据解放后山村的新人新事编写了处女作潮州民歌《马岭山之歌》在《粤东农民报》发表,从此《工农兵》杂志等报刊常有作品发表。1959年参加了广东作家训练班学习,结识了陈善文、秦牧等知名作家,在他们的辅导下,开始从原来的地方说唱文学转向纯文学。在广州学习的一个多月时间,22岁便一口气写出了洋洋20多万字的《绿竹村风云》。其中的《天赐》、《出村证明书》随即在《羊城晚报》通版刊载,轰动了羊城。在《绿竹村风云》的修改创作中,与陈善文结下了深深的师生之谊。随后发表短篇小说《铁笔御史》、《土地》等。1964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6月27日出席了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会议期间,还结识了郭沫若、茅盾、曹禺、许广平、杨沫等著名作家和许多外国作家,会后陪同外国作家参观了全国各地。12月与工人作家李学鰲一同赴越南抗美前线访问,写下报告文学《钢铁运输线》在亚非作家刊物《号召》发表。以其汗水和才华,博得广大读者的喝彩和文坛的公认。197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发表获《花城》杂志小说奖的《天板蓝蓝》以及《半夜枪声》、《牛角号又吹响了》。1979年调往广州工作,历任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剧,广东省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长篇小说《胭脂河》。1989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无皇帝的子民》。

      王秀芳(哲学)
      王秀芳(1934-——),女,山东省青岛市人。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现代著名女美学家。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1973年调北京语言学院任教,任北京语言学院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学及唯物史观的研究。主要论文有《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普列汉诺夫论艺术与社会心理》、《普列汉诺夫现代派艺术论的得与失》等。
      主要著作有《美学·艺术·社会——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研究》(获1988年北方15省市自治区优秀图书奖)、《青年美育手册》(副主编,撰写人之一,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二等奖、北方15省市自治区优秀图书奖)、《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二人合著,获首届北方13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文化知识》(合著)、《Literature And The Art》(主撰)、《Culture》(合著)等。

      王体诚(艺术界)
      王体诚(1911-2000.3.1),字元骥,自号板栗遗叟,又号辛亥革命同龄人,笔名村夫,四川省资中县板栗垭乡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四川省诗词学会理事,四川省资中县重龙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现代著名诗词家、楹联家、书法家。
      新中国成立前,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毕业后在乡下小学任校长。在《世界新闻》、《新新新闻》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格律诗词和楹联作品,有“书甑子”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资中县板栗垭乡重华瓷碗厂当了几年会计,后因成分问题,从瓷碗厂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生产队,成为当地一个特殊的“吃商品粮”的居民,却又要接受生产队的领导,照样地同农民们一起挣工分。过了20多年“夹紧尾巴”的日子。“四人帮”倒台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资中县文管所原所长杨祖凯发现,原来是一个撰写楹联的高手。1983年著名作家郑拾风从上海回资中探亲,看到其作品,大为惊异,多方打听,终于认识了这位“文坛隐士”。回上海后,在《人民政协报》撰写《春日迟迟板栗垭》的文章,介绍了其诗作和生平,致使全国20多家刊物都向其约稿。这时老梅绽新枝,创作了上千首格律诗词和楹联作品,不久即被接纳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理事,还被任命为资中县重龙诗书画院副院长。在诗、词和楹联这三种文学形式中,楹联典雅清丽,自然流畅,连珠妙语如行云流水,情趣清悠似野鹤秋月,国内许多风景名胜之地如成都望江公园、新都桂湖公园、台州戚继光纪念馆都将其撰写的对联刻于木版上挂于园中。郑拾风说:“读王老的作品是享受!”很是中肯。还爱作长联,最长的为“新都桂湖杨升庵500周年诞辰联”,达218字。
      2000年3月1日因病在资中县逝世,享年89岁。著有《王体诚诗词对联集》(雍国泰作序)、《王体诚对联辑抄》(1996年油印本,载联204副)等,几乎全是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

      王佐良(语言学)
      王佐良(1916.2.12-1995.1.15),浙江省上虞县人。英国文学专家。1929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现代著名英语语言学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西南大学、清华大学讲师。
      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考取公费留英。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生,研英国文学。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专长于英国文学及英语诗的研究。谈英语学习方法: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是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5年1月15日因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葬于北京万安公墓。主要著作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等,译有《雷雨》(英文)《彭斯诗选》(英文)。

      王伯敏(艺术界)
      王伯敏(1924-——),别名王柏闽,笔名田宿蘩,室名半唐斋,浙江省台州市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除学画山水外,着重研究画史、画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正风日报》美术总编,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在省市展出并发表于报刊。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1988年9月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是中国美术史界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这门学科的杰出带头人。以独具的慧眼,极高的悟性,超前的创见,开拓性地编著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水墨画纵横谈》、《柏闽诗选》、《黄宾虹画语录》等40多种专著,1000多万字,在国内外出版。还有20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王伯敏美术文选》。《中国版画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版画的发展,着重介绍明代版刻绘画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历史上出版最早的版画专史,被日本和英国翻译出版。50万字的《中国绘画史》。既介绍画家,品评绘画作品,又述说绘画理论的发展。是中国于建国后率先出版的画史专著,在中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了画史的编写体系,也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画学史著作。该书首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全书250万字,既勾勒了美术演变进展的脉络,又概括了美术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美术艺术的缩影,标志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此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在庆祝国庆50周年之际,又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

      王希坚(文学)
      王希坚(1918.7.15-1995.7.21),又名王熹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相州7村人。幼年随父王翔千在济南求学。1937年毕业于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省农委会委员兼山东省农会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文联编创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相州特支委员。后进入东北军第57军112师667团开展中共党的地下工作,历任东北军第57军独立旅支部委员、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8年奉命撤出东北军,调回加入八路军,转战敌后。1943年8月转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干训班党支部委员,中共海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群委会干事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山东省农会委员兼山东省农会宣传部副部长职务,并主编《山东群众》、《群众文化》等文学刊物。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作了大量反映解放区斗争生活的文学作品。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文协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华书店山东总分店编辑部副主任,山东省文联编创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山东文学》主编等职。1952年参加中国作家赴朝鲜访问团,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前沿阵地》。1957年山东省文联代理副主席,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予以改正)。先后出席全国第二、第三、四次文代会,当选为理事;出席山东省政协第一、二、四、五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委员,任文化组组长。1976年10月后重新开始创作。1990年离休后,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历山诗刊》主编等,潜心旧体诗词的创作和诗歌理论的研究,直至病危而不辍。从事文学创作50余年,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5年7月21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7岁。著有长篇小说《地覆天翻记》、《迎春曲》、《雨过天晴》,中篇小说《变工组》等,短篇小说集《东老石人社》、《前沿阵地》等,短篇小说《牛棚诗人》、《牛棚棋手》、《李有才之死》、《天上档案馆》、《亲人之间》等,诗集《民歌百首》、《黑板报上写诗歌》、《自由诗》、《远方集》,鼓词《老会长》等。

      王迎春(艺术界)
      王迎春(1942.3.23-——),女,山西省太原市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中国画研究员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女画家联谊会副会长,首都女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著名女画家。
      195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学习绘画、雕塑。1959年与杨力舟首次合作工笔四条屏四女图,并发表。1961年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考入该大学部国画系学习,拜郑乃光为师。1966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1968年入山西省太原印刷厂从事印刷设计。1970年合作油画《平型关大捷》(320x180cm)。1972年调进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专事油画,国画创作,油画《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全国美展展出。1973年国画《挖山不止》全国美展展出,联合国展出。1974年油画《向毛主席汇报》全国美术展览展出。1977年国画《太行浩气传千古》全军建军50周年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1978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历任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女画家联谊会副会长,首都女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等职。被评为第五、六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班毕业,合作水墨三联画《黄河在咆哮》获该院叶浅予奖学金。分配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工作,参加筹建中国画研究院筹建。1982年在河南开封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展》。1983年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现代绘画展》。1984年合作国画《太行铁壁》(200x200cm),连环画《小二黑结婚》,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前者获优秀作品金质奖,北京市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还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文艺评奖大奖。后者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二等奖。赴日本、美国纽约、南美等国考察。1985年参加香港、莫斯科、明斯克、新德里《中国当代绘画展览》。参加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画展,赴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览。198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杨力舟王迎春国画新作展》。1988年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开幕式并考察。1989年国画《金色的梦》(200x200cm)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铜奖。1990年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王迎春杨力舟画集》。1991年 在台北举办个人展览。1993年 《喜迎门》全国中国画展出,赴巴西展出。1994年 《圆梦》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展出。1999年《肖像系列》全国肖像展出。2001年《回娘家》、《农乐手》、《桑巴舞》赴巴西展出。2002年《慰安妇》组画全国美术馆《开放的年代》展出。
      出版有《王迎春速写集》、《王迎春画集》、《王迎春画传》等。

      王迎春(生物学)
      王迎春(1966.1.20-——),女。1997年考取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主任。200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学报编委、内蒙古大学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委员。
      1991年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一直从事植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除负责生命科学学院日常的教学管理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外,还负责我校两个国家级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持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本科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主持本科主干基础课、第一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细胞生物学”的建设工作、承担全校公共任选课“现代生物学导论”、研究生学位课“高级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授课方式过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考试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经过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估和年终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培养研究生6名,其中2名已毕业,从2004年开始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鄂尔多斯古老残遗物种生活史适应机制的比较研究”(39860009·1999-2001),“荒漠旱生小灌木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适应机制的研究”(300600006·2001-2003),“特有微生物区系及菌根真菌对珍稀植物生活力的影响”(30460033·2005-2007);主持一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参加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对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珍稀濒危和古老残遗物种四合木、绵刺、沙冬青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学特性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首次报道了绵刺的无融合生殖现象,总结了这些濒危的古老残遗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和生殖对策,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物种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首次对荒漠地区的强旱生小灌木特有的克隆生长方式“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内部解剖结构特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分生理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单位多位教师参加了所承担项目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任职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作为副主编完成专著“四合木保护生物学”的编写工作。
      2001年内蒙古大学光华奖学金一等奖、内蒙古大学先进女教职工称号。2002年获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2003年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内蒙古大学“十佳”女教职工称号。著有《物种生殖策略的研究进展》、《绵刺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的研究》、《四合木种群生殖对策的研究》、《绵刺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研究》、《四合木保护生物学》(专著)、《强旱生小灌木绵刺劈裂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绵刺生长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等。

      王怀宁(经济学)
      王怀宁(1932.11-——),江苏省南京市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专家。
      195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60年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助教、讲师。1981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特别是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经济预测等有深入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当代世界的经济与政治”、“2000年中国的国际环境”、“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国际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等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分别出版。主要论文有《战后金融资本的发展》、《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战后帝国主义和特征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等。
      编写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与金融》被确定为高校教材,并被日本中央大学作为参考教材,翻译成日文出版。编写的主要著作还有《通货膨胀简论》、《2000年中国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与金融》、《资本主义货币危机》。《国际资本简论》、《世界经济大趋势与中国》、《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论》、《经济信息化的新时代》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王汶石(文学)
      王汶石(1921-1999.6.5),原名王礼曾,山西省荣河(今万荣)县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副科长、第二团团长,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二至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参加山西人民牺牲救国同盟会,被选为牲盟会山西省荣河县儿童救国会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2年进入延安开始文学创作。
      解放战争时期,一直生活在陕西,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创作也主要以陕西乡村为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群众文艺》、《西北文艺》副主编,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秘书长,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二至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名誉委员、陕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作为延安直接培养的作家,作品受到毛泽东《讲话》的深重影响,创作思想也是自觉地“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为党的事业服务的”,歌颂新社会、新农民,是始终不变的主题。迎合时代需要的创作方式,也直接导致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从《风雪之夜》的歌颂农业合作化,到《新结识的伙伴》《黑凤》的歌颂“大跃进”运动,再到《新任队长彦三》表现阶级斗争主题,思想完全随政治形势而变化。《黑凤》歌颂“铁姑娘”式的英雄形象,带有浓郁的“大跃进”时代特点。比较注意风景描写,《风雪之夜》对大风雪场景的描写就很形象逼真。在文坛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999年6月5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8岁。著有中篇小说《黑凤》、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沙滩上》等,歌剧《战友》、评论集《亦云集》等。
    发表于 2010-4-1 15: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之子—王仁民

      王仁民老人于1925年2月,出生于上疋山夼村。1942年外出求学寻求真理;1946年进入北方大学;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转业地方;1989年离休。参加工作六十年年中,他始终坚持把崇高的理想变为现实,精神变为物质,让思维和智慧转化为生产力为,让论文艺术谱写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为社会奉献优秀的业绩而努力。在战争年代因忘我地学习、工作、战斗,先后荣获北大一大功,豫西军区三等模范,河南军区二等功臣等殊荣。1958年转业地方,厚重于河南、绿城郑州,为郑州绿化、供水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做出了宊出贡献。他倡议在黄河之滨的向阳山上兴建高106米的炎黄二帝塑像,经过二十年努力,于2007年4月竣工。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劳模、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全国优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获“郑州市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2008年被评为“郑州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在几十年中,他结合自身实践,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他有50余篇论文多次获奖。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对其先进事迹以《大河明珠》、《黄河之子》、《中华魂》、《夕阳红》、《为民族塑像》等为题,作过上百次宣传报道,并被收录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辞典》、《中华劳模大典》、《中国改革者风采录》等著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