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经过半年多的周密策划与精心准备,正月初三夜,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成功,开创了宋朝。同时,他的主要拥戴者,“义社”十结拜兄弟,大宋的开国功臣们,开始了荣华富贵的一生。
王审琦,义社兄弟老大,辽西人,家族曾迁太原,又徙洛阳。24岁时,与赵匡胤一道投入郭威军中,一道做低价军官,郭威废汉建周后,二人同为郭威养子。后一道为柴荣部将,一道在高平之战中崭露头角。后赵匡胤升为禁军十大统帅之一,王成了他部下。不过二人关系密切,发誓生死不渝。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论功行赏,“官爵阶勋并从超等,酬其翊戴之勋也”。王审琦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使。不久,王审琦的九个儿子王承衍,王承衎,王承德,王承祐,王承俊,王承偓,王承僅,王承休等也先后因父荫而得官,九子每人一座府院,高门大宅,华贵荣显,人称“九院王氏”。为京师甲族,与后来的“三槐王氏”,“青州王氏”。“太子巷王氏”,“临川王氏”等,同为宋朝最负盛名的王氏望族。
九子中,王承衍娶了赵匡胤女儿昭庆公主,一妹嫁入皇家,一妹嫁与宰相向敏中。这样,王审琦父子通过功业,恩荫,与皇室联姻,奠定了显赫的地位。
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同为宋开国功臣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交出了兵权。石、高等,按照赵匡胤的“指点”,多积钱谷,多置田宅,多置歌女,欢然度日,结果,他们的子孙“专务聚敛”,“不喜读书”,很快就衰落下去了。但是,九院王氏却与时俱进,欣欣向荣。
本来,赵匡胤曾许诺,交了兵权,可以公开兼并土地。“择便好田宅市之”,把节度使任上财政收入归个人使用,“租赋自奉”。但王审琦当了8年寿州节度使,从不私用公款,廉洁守法。他治理下的寿州,风调雨顺。赵匡胤很高兴,969年,居然调王审琦从军征太原。
王审琦开创了一个可贵的家风。他死后,王承衍出任天雄军节度使兼知府,掌管北方重镇大名府,表现十分出色。此后,他担任了不少地方行政官员,真宗时,年老体弱,三次上书辞职,真宗觉得人才难得,不同意。他死前,真宗派太医日夜守护。王承衎12岁被太祖面授紫袍金带,恩荫为官。但他后来担任潭州,澶州知州,又到延州,代州,并州,任职,勤于政事,积极进取。另外,他们开始与文人交游,开始了家族文化的转变。
王氏除王审琦外,第二代见于正史的八人,其中二人有传(王承衍,王承衎)。第三代正史记载者6人,皆有为官履历。第四代正史记载的至少5人,皆有为官履历。其中王克臣有传。
王克臣是昭庆公主(后改封秦国贤穆公主)之孙,宋仁宗景祐年间进士及第。这是国家的大喜事。宋仁宗调阅了王克臣试卷,道:“贤穆公主有孙登科,可喜也。”王克臣一生经历仁英神哲四朝,担任地方到中央各级官员,以勤于职守,决策准确而著称。
后来,王克臣族弟王发元祐中应“贤良方正极谏科”有《进策》十卷形于世,其子王绹“赐上舍第”,后官居参知政事(付宰相)。
再后来,王克臣之子王师约,因文章精美选为英宗驸马,娶徐国公主,其子王植又娶惠国公主。一门三驸马,王氏家族因此名声大振,几百年后,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以后,王审琦后裔中德州刺史王藻之女成了宋徽宗的皇后。
[ 本帖最后由 岳西王诗华 于 2014-9-23 10:1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