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412|回复: 0

    《毛泽东选集》三种版本出版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8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有三种《毛泽东选集》,先后在河北大地上诞生,并且各具特色。
      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晋察冀日报社 1944 年 7 月在河北省阜平县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它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个把毛泽东著作系统化的版本,是一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这部书曾多次翻印,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仅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就有两次修订出版:1947年3 月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六卷本,同年12 月又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续编本。大连大众书店、哈尔滨东北书店等修订出版的几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在晋察冀曰报社版本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1948年春在河北省武安县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两卷本。收入著作61篇,约95万字。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版本。
      1951年2月4日至4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修改审定《毛泽东选集》四卷本。这部《毛泽东选集》有四个显著特点:①所有文章都经作者毛泽东审定;②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版本最多,流传最广 ,读者最多,影响最大;③编辑印刷和装帧质量空前之好;④以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名义第一次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二、 三、四卷分别于1951年10月、1952年3月、1953年3月、1960年9月出版。

       一、晋察冀分局(中央局)在阜平出版《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日报社1944年7月首次出版《毛泽东选集》五卷本。
      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领导下,由邓拓主持编辑、署名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 ,1944 年 7 月 1 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出版。聂荣臻给予高度评价,他回忆说:“邓拓同志在抗日战争后期还编纂了《毛泽东选集》,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为传播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1944 年初,为了贯彻并系统宣传毛泽东思想于边区全党,进一步加强对整风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聂荣臻和副书记程子华、刘澜涛,委托邓拓编选《毛泽东选集》,并由晋察冀日报社出版。选编计划曾报告中央宣传委员会 ( 书记毛泽东,副书记王稼祥)以及中央宣传教育部,并得到王稼祥的批准。中央宣传教育部对拟选篇目, 提过具体意见。
      晋察冀日报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同时又是党的出版社,报社领导机关驻在阜平县城北的雷堡村。当时,邓拓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他自1942年7 月 1 在 27 于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纪念“七一” 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的社论之后,就立下宏愿,要编一本比较完整的毛泽东选集,开始悉心收集毛泽东散见于各报刊的著作。当受命编选《毛泽东选集》以后,他同报社的编辑人员一起, 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该书的编辑工作 ,仅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编辑任务。
      1944 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共收入文章 29 篇 ,主要是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6月期间的著作25篇,也收录了“七七事变”以前的 4篇著作 ,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因当时没有找到全文,只收入第一、二两章 ) 和《红四军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与结论。这些著作除个别的外,大都是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有些重要著作 ,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共产党人>发刊词》等,因当时尚未公开发表 ,而未能收入这部《毛泽东选集》。全书按内容分为五卷:
      第一卷,主要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著作 5 篇:《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附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二卷,主要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的著作 11 篇:《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与合众社记者的谈话》、《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相持阶段中的形势与任务》、《在延安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与中外记者团谈话》。
       第三卷,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著作 3 篇:《论诗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附录《红四军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第四卷,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著作3 篇 :《财政问题与经济问题》、《论合作社》、《组织起来》。
      第五卷,主要是关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著作 7 篇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反对自由主义》、《农村调查》序言》、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学风文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是两种版本印制的。一种是用凸版纸印刷,分五卷锁钱平装本,另一种是五卷合订本布面烫金字精装本。两种版本初版各印2000册,很快售完。为了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1945 年 3 月 再版过一次,是用自己纸厂手工造的麻纸印制的。
      每卷封面用头号红色字体从右向左题名 《毛泽东选集》,下署卷次。封二后是扉页、照片、书名页、版权页、编者的话、总目。每个分卷又各有详细的目录,正文中每篇著作的题目单独占一页。
      在扉页后、书名页前,以整页的篇幅用铜版精印毛泽东在延安的照片,下印一行字“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
      书名页上方署《毛泽东选集》,下方署“晋察冀日报社编”。
      背面版权页上印有 : 晋察冀日报社编印 ,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定价三百元 ( 注 :边币》 ,1944 年 5 月初版。开本为 32 开。平装本按卷分五册装订,精装本合订一册。老五号字,竖排,每页16 行,每行 38 个字。全书 800 多页,约 45 万字。
      邓拓为《毛泽东选集》写了《编者的话》,高度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深刻阐明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编者的话》中说:“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了我们,全党同志必须彻底地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 一切干部、一切党员虚心和细心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学说 ,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这是异常迫切的任务。”
      1944 年 5 月,《毛泽东选集》开排不久,晋察冀分局在六七月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要求在会前把书赶印出来,使与会同志人手一部。按当时的条件,一部四五十万字的书,要在两三个月内排印出版是不可能的。经请示,分局同意先印四、五两卷。印刷厂的同志们加班加点,赶排赶印,终于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任务。从 1944 年初上级决定出书,经 5 月定稿付印 ,7 月出了样书,到 9 月出齐五卷,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出书速度是相当快的。《毛泽东选集》版权页上的出版时间是 5 月,实际上是定稿付印时间。
      在排印过程中,《毛泽东选集》的书稿曾作过一次调整,主要是根据中宣部的意见,对原先编入的《论新阶段》一文只保留了其中第七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其他章节都抽出来了,并且补充了 1944 年 6 月发表的《同中外记者团的谈话》。但当时忘了对这部书的出版时间作相应的改动,因而发生了1944 年 5 月版的书却收入了6 月发表 的文章这一错误。
      当时,晋察冀日报社第二印刷厂驻阜平县城西南马兰村属的仅有 10 来户人家的坡山村。在这偏僻山区的第二印刷厂,印刷了《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的平装本和精装本。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敌后根据地,第一次印 刷《毛泽东选集》精装本,无论材料、工具,还是技术 ( 当时只有一位老工人崔振南搞过精装 ), 都有很大困难。但是,印刷厂的同志们热情很高,把出书当作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力求尽善尽美,保证出书质量。为了印刷《毛泽东选集》,专门派人深入到敌占区,通过关系买来一部分较好的凸版纸。装订中第一次采用锁线技术,所用的 红绿线以及红蓝绸子,也都是从敌占区买来的。手工锁线技术是靠一位老工人崔振南现教的,精装本布面烫金字的技术也是现学的。糊壳用的纸板,是自己造的草板纸裱起来的。烫金字没有金片,就用铜来代替。裁书没有机器刀,就用文明切纸手刀裁。为了不错一字一点,在四次校样之后,还要校对纸型,通读样书。为了出好书,邓拓曾亲自担任校对。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1947 年 3 月再版增订《毛泽东选集》六卷本。
      1945 年 4 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此后,广大干部更需要系统地学习毛泽东著作。为此,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1945 年 9 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改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 决定增订再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六卷本的补订再版工作,是在五卷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项工作最初由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胡锡奎主持,后因胡调离工作,仍由邓拓负责此项工作,并由杨献珍、萧三、姚依林、丁玲、沙可夫等参加了校勘 ,由蔡若虹设计封面。
      《毛泽东选集》六卷本 ,1946 年六七月间在张家口完成排版和制型工作,后因张家口被国民党军攻占而未能付印。 1946 年 10 月 10 日夜,我党工作人员全部撤出张家口市,领导委托晋察冀日报社印刷厂厂长赵鹤,全力保管运输《毛泽东选集》纸型。印刷厂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才将其抢救出来,并将打好的纸型安全地运往原先承印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阜平县马兰村的坡山村印刷厂。
      1947 年 3 月,以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印 ,由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六卷本 ,32 开,有竖排平装、精装两种版本 ,各印 2000 册,未标定价。平装本分六册,用麻纸印成,封面有毛泽东照片。精装本六卷合为一册,用报纸印成。这次出版《毛泽东选集》六卷合订本的物质条件,比第一次印刷时有所改善,印制精装本有漆布皮、红绸布和红棉布面三种,都烫金字。
      1947 年 3 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六卷本,比1944年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多收了 9 篇文章,由原来的 29 篇,增补到 38 篇,约 60 万字,并在卷次的编排上作了调整。将原来收入第一卷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第五卷的《<农村调查>序言》抽出,与新增加《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合为第一卷 (5 篇 ), 原来的第一卷至第五卷依次编为第二卷至第六卷。其他各卷新增加的有《论联合政府》,编入第二卷 (5 篇);《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为美国对华军事援助法案的声明》,编入第三卷 (14 篇 );《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编入第五卷《 4 篇 》;《文教统一战线的方针》,编入第六卷 (7 篇)。第四卷 (3 篇 ) 未增加,没有印《编者的话》。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1947 年 12 月出版《毛泽东选集》续编本。
      1947 年 12 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又将毛泽东在内战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几篇重要著作汇集在一起,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续编本。
      这部《毛泽东选集》续编本,是在 1947 年 3 月《毛泽东选集》六卷本的基础上增订的。新收入的有《<共产党人》发刊词》、《井岗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给林彪同志的信》、《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5 篇,再加上补全了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这时已辗转抄录到第三章十四件大事 ), 共 6 篇。
      这样,中共晋察冀中央局 1947 年 12 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续编本,前后共收入毛泽东著作 43 篇,约 76 万字,比 1944 年版增加了 14 篇。
      1944年7月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为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中共普察冀中央局、大连大众书店、哈尔滨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几种版本,都是在晋察冀日报社版本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胶东、渤海、太行新华书店等出版的几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实际上都是它们的翻印本,不是一个独立的版本。

      二、晋冀鲁豫中央局在武安出版《毛泽东选集》
      1948 年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毛泽东选集》两卷本。全书共收入 1927年3月至1945年8月的著作61篇,约95万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它比1948 年 5 月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还多11篇11万字。
      1945年10月4日解放邯郸, 使冀南区与太行区完全连成一片,晋冀鲁豫解放区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此后,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出版一部《毛泽东选集》,中央局的负责同志将这项任务交给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由他依托华北新华书店完成编辑和出版任务。
      河北省武安县是革命根据地。1946年至1948 年,新华书店印刷厂驻武安县山岗环抱的赵庄,厂址在窑洞中。这部《毛泽东选集》于 1947 年夏天编成发排,1948 年春天由赵庄新华书店印刷厂印制。全书分上、下两册 ,16开本, 共1025页,每页18行,每行52个字。有紫红色和深蓝色布面精装本两种,印刷 2000册。
      这个版本在封面上方正中间印有五个烫金字 : 毛泽东选集;中间有压模的毛泽东头像;下方印有一行烫金字: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书脊上方和中间分别印有烫金字 :毛泽东选集和“(上)”或“下”。
        封二后是扉页、书名页、毛泽东照片和毛泽东选集目录 ( 下册没有照片及目录 ) 。书名页上方印有三行宇 :毛泽东选集 :(上册 ) 或( 下册 ):——党内文件 干部必读——。下方印有两行字 :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 ; 一九四八年。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该选集作为党的文件发给高中级干部学习之用。因为编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章和文件,有相当一部分选自《六大以来》,其中有不少是没有公开发表的。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只限于内部发行,因此,书名页上印有 “党内文件  干部必读”八个字。
      第二,它不仅编入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著作,还将党中央的决定,决议和指示作为附件(共收入 17 件,它们大多是毛泽东起草,其中有 9 篇后来收入新中国成立后编辑出版的 《毛泽东选集》)编入选集。
      第三,在编辑体例上按时间排序,划分为“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抗战以来”三个阶段 : 每个阶段所收著作亦以时间顺序编排。正文在前,附件在后。
      全书61 篇, 其中 : 正文44篇,附件17篇。上册,收入1927年3月至1938 年10月的著作25 篇 ;下册,收入1938年11月至1945年8月的著作36 篇。其篇目如下 :
      ①大革命时期 ,1927年3月的著作1篇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
      ②内战时期 ,1928 年 11 月至 1937 年 5月的著作 14 篇 : 《井岗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政治问题及边界党的任务》 ( 附一 )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附二 ) 、《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在八县查田运动大会上的报告》、《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附 三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 附四 ), 《在苏区党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及结论》、《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附五 ) 。
      ③抗战以来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著作46 篇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附六 ) 、《反对自由主义》、《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形势与任务》、《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附七)、《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以上收入上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反投降提纲》、《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 《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关于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谈话》、《<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原名《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对东南局及新四军的指示》( 附八)、《中央关于时局与政府的指示》( 附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与谈话》( 附一O)、《中央关于在第二次反共高潮斗争中的教训的指示》( 附一一 ) 、 《农村调查序言及跋》、《改造我们的学风》、《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央关于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策略的指示》 (附一二)、《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对党八股》、《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附一三 )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论合作社》、《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 附一四)、《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 附一五 ) 、《中央政治局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 附一六 )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及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附十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化运动方针的指示》、《组织起来》、《学习与时局》、《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论联合政府》、《关于抗战最后阶段的声明》。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在发排以后,篇目曾作过一次大的调整 。开始将刘少奇的一些著名文章,如《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等,作为附件编进了《毛泽东选集》,并且印出了样书。后来根据中央局领导同志的意见作了调整。将刘少奇的文章全部抽出,在附件中只保留→部分中央文件。现在有的保存下来的从开本、体例至正文内容同晋冀鲁豫中央局版的《毛泽东选集》完全相同,只是附件中收有刘少奇几篇名著的一种本子,这很可能就是当时保存下来的样书之一。
      经过调整的这部《毛泽东选集》的书页印好以后,又接到中央局负责同志的指示 ,将《给林彪同志的信》( 后来更名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和附件中的《抗战与民主不可分离》两篇抽出。但当时书页已经印好,目录和页码又都不好更改,只得采取在目录中贴掉篇名,在书中抽出文章留下缺页的办法处理。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有 4 处明显的问题:1、目录第 1 页第 9 行有“《缺》……六五——七四”字样 ;2 、目录第 5 页第 2 行有“附一四:(缺 ) ……八八五——八八八”字样;3、正文的第 63 页至 75 页之间,缺少“六四 ” 至“七四”的页码;4 、正文的第 883 页至第 889 页之间,缺少“八八四” 至“八八八”的页码。
      为什么抽出《给林彪同志的信》呢?1948年2月12日,林彪给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电报中说 ,1947年中宣部曾通知各地将该信收入出版的毛泽东文集,他表示这封信的内容有很大的宣传教育意义,同意向党内外公布,但希望不要公布他的姓名,以免对中共内情不了解的人发生种种无谓的猜测。中宣部将这份电报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阅后作了批示:( 一)这封信不要出版;(二)请陆乔 ( 指陆定一、胡乔木——编者注 ) 负责将文集《指东北书店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编者注》全部审阅一次。将其中不适宜公开发表的及不妥当的标出来,并提出意见,待修改后再出版。因此 ,1948 年 5 月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就没有了《给林彪同志的信》。与此同时,中央局通知停止发行 1947 年 12 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续编本。同样的缘故,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也从 《毛泽东选集》中抽掉《给林彪同志的信》。1951 年 10 月,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将《给林彪同志的信》改题目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收入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版《毛泽东选集》书名页上只印有“一九四八年”的字样,而无标明出版的具体月份。但从抽出《给林彪同志的信》的情况分析,正式出版时间应当在 1948 年2 月毛泽东对林彪来电的批示之后和 1948年5月东北书店出版《毛泽东选集》之前。所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时间,可推定为 1948 年春。

      三、毛泽东在石家庄审定的 《毛泽东选集》
      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不少地方出版过不少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对于传播毛泽东思想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种版本体例杂乱,印刷装帧各异 ,文字亦有错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需要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的经验,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急需由中共中央统一组织编辑出版一部《毛泽东选集》。
      1950 年 2 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斯大林向毛泽东建议,为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革命的经验,希望将毛泽东自己所写的文章、文件汇集编辑出版。毛泽东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并提出请斯大林派一理论上强的同志帮助完成这项工作。
      1950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斯大林的建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主任。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大致分工是:毛泽东亲自修改,并最后定稿 ; 陈伯达负责全面编选工作,但没有参加第四卷的工作:胡乔木主要负责语法修辞用字和标点方面的工作,负责编辑第四卷的全面工作 : 田家英负责注释工作,出版及外文翻译方面的组织工作:涉及历史方面的注释, 大都由历史学家范文澜进行 ; 师哲和苏联的费德林组织《毛泽东选集》的汉译俄的工作 。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中央为了减轻毛泽东老年丧子的哀痛,专门安排他到石家庄作短暂的休养 。
      1951 年 2 月 3 日深夜,毛泽东离开驻地新六所,到清华园火车站上车,离开北京,踏上河北大地。当夜,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列车在保定停车过夜。第二天雪后初晴,毛泽东来到石家庄。
      在毛泽东来石家庄之前 ,中央办公厅警卫处长汪东兴及行政处副处长田畴先后到石家庄选定住所,最后定在当时落成时间不长的石家庄保育院。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就设在院内的小平房里。毛泽东来石家庄的目的,一是休养,二是修改审定《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非常重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利用这次短暂休养的时间,对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进行了认真的校阅,其中有些地方曾作了文字上的修改,也有个别的文章作了一些内容的补充和修正。特别是对第一卷所有的文章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修改和润色,对重要的文章写了题解和注释, 还对全卷文章进行了最后的定稿和编目。
      毛泽东在石家庄,主要是对《毛泽东选集》进行修改审定。编辑委员会的其他主要成员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等人则在北京忙于整理文稿、校订、选注、审核、付印等工作。
      毛泽东对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章极为慎重。例如《矛盾论》 ,1951 年 3 月 8 日,毛泽东在给秘书田家英的信中写道 :
      “《矛盾论》作了一次修改 ,请即重排清样两份,一份交伯达看,一份送我再看。论形式是逻辑的后面几段,词意不畅,还须修改。其它有些部分还须作小的修改。
      此件在重看之后,觉得以不加入此次选集为宜,因为太象哲学教科书,放入选集将妨碍《实践伦》这篇论文的效力, 不知你们感觉如何 ? 此点待将来再决定。
      你们暂时不要来,待《矛盾论》清样再看过及他文看了一部分之后再来,时间大约在月中。”
      就是这篇《矛盾论》,原来已列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选稿目录中,但毛泽东在审稿中总感到不满意,仍需修改,于是从中抽了出 来。所以 ,1951 年10 月北京第一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没有收入这篇文章。以后经过修改与补充,才收入1952年4月出版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直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52年7月第二版时,才按时间顺序将它移入第一卷。
      在编辑选集工作中,毛泽东要求秘书田家英“凡校对 ,都须将原稿连同清样一起送来,以前的一切原稿均请送我”。对每一篇文章,毛泽东总是对照原稿修改、校阅等。
      1951年4月1日,毛泽东在给田家英的信中说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矛盾论》、《实践论》,请不要送去翻译 ,校对后再送我看。”
      4 月 16 日。毛泽东在给田家英的信中说 :“以上这些 ( 指 9 篇己修改的文章)及昨付第二次看过的一大批,都可付翻译——唯其中一篇,即《井冈山的斗争》请送来再看一次。”
      毛泽东对每篇文章都详审细阅,反复斟酌,认真推敲。还对题解和注释进行认真的审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 16 条题解中,毛泽东撰写和修改了 10 条;249 条注释中,他撰写和修改了120 条以上。第一卷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题解,《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关于“管公堂和收学租”的注释都是毛泽东写的。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为了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这部《毛泽东选集》包括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它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经历的4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所收入的著作是 1926 年3月至1949年9月期间的158篇 ,106 万字。
      这部选集有两种装订本子 : 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篇》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4 篇 ), 即1926年3月至1937年7月的著作16。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72 篇 ; 第二卷 ,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至1941年5月的著作41 篇 : 第三卷 ,1941 年3月至1945 年8 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期间的著作31篇,并附有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第四卷,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著作 70 篇。
      1948年4月11日至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河北省阜平县和建屏县《今平山县 》西柏坡村,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里的就有22 篇, 占《毛泽东选集》四卷本总篇数的13.9%, 占第四卷总篇数的31.4% 。
      据陈伯达说。《毛泽东选集》书前的《本书出版的说明》是他写的,文末本来署“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由于考虑到“编辑”两字似乎不妥——毛泽东的文章还要由别人编辑 ,于是他改署“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此后,便一直沿用这一名义。
      1951 年 4 月 27 日下午,毛泽东乘火车离开石家庄返回北京。陪同毛泽东离开石家庄的有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吕正操、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侍卫长叶子龙。
      当年,署名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于10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接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于 1952 年4 月10 日出版 ( 书上印的是3 月 ) 发行 : 第三卷于1953 年4月10日出版 ( 书上印的是2月)发行。第四卷的编辑工作与前三卷不同,在胡乔木的主持下,先是把全书编定,最后由毛泽东主持通读定稿。第四卷的许多题解和政治性释文,由胡乔木写成,编辑及定稿工作于1960年二三月间进行。第四卷于1960年9月下旬出版,10月1日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