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查看: 4437|回复: 0

    满人王姓来源及平泉王姓皇粮庄头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2: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平泉满族“王姓”亦然。现根据调查资料及部分家谱,将“王姓”源流及其“皇粮庄头”的近代史予以整理,以志于后。
      王姓满人,本姓“完颜”,“王”与“汪”姓满族人一样皆为辽金时期女真族“完颜”姓的谐音演变而来(《辽金史论集》)。平泉“王姓”皇粮庄头,先人为随同努尔哈赤起兵的建州女真(发祥地为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实行八旗制后,隶正黄族。清兵在同明军对垒中,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向满清借兵南下,“王姓”族人即在被借军中。满清入关打败李自成定鼎北京后,老罕王多尔衮摄政,犒赏有功将士。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王姓一世祖王自友被封在平泉县七沟镇崖门子建立皇粮庄头,全称为“正黄旗观音布内管领导下野猪河庄头”。归内务府管辖。时王自友率10名八旗壮丁,带着朝廷分配的牲畜、建房费用、生产生活用品开始了庄头的经营。王自友弟王自汗被封在乐亭。乾隆年间,王 为庄主时,王家一胥姓亲戚家有人结婚,向王家求助,王家就将荒地村的土地送给了胥家,所以荒地村虽居崖门子川中间,但却无王姓族人居住。满清时王姓满人社会地位高贵,诉讼时不必向官员下跪,只需鞠躬就可以了。

      (一)
      王自友生有二子,长子为王道明,次子王道亮。兄弟二人于康熙年间,在平泉县椤树川(今郭杖子乡)购置了一条沟,地租用于补充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生活需要。
      王道明、王道亮各生有二子,依次为王豹、王凤、王虎、王麟。
      王虎四子王国忠,乾隆朝任功名队长(可能是负责科考事务的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王姓满族实力迅速壮大。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国忠从四贝勒,即乾隆四弟永珹手里又购置了大量土地。但在付清地款后,四贝勒拒不给地,更不让王家收租子。无奈,王国忠便同四贝勒打起了三年的官司,最后经乾隆爷御断,四贝勒不仅给付了土地,而且退还了三年的地租。是后,王姓族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衍。王国忠所置土地主要在今天津市蓟县、秦皇岛市青龙县(主要分布在八道河、王厂、楼杖子、苇子沟、塔子沟、绿豆沟)、遵化市、承德市区、围场县(锥子山、喇嘛庙等4处定居点)、宽城县(主要分布在东黄花川、龙须门的东李杖子、王杖子)、承德县(主要在下板城、郭杖子、刘杖子、付杖子、榆树沟、三沟的东沟脑、岔沟、建平乡)等地,现这些地方王姓后人间仍有来往,亲情浓厚,世序清楚。
      王国中生四子:依次为王 、王督、王瞻、王暎。
      王 子二人:王树德、王令德。
      王树德子王兆,咸丰十年(1860年)左右在承德府为官,人称“兆爷”。
      王兆有二子王文显和王文丙。王文显亦在承德府为官。文革前崖门子村王姓后人王振民家曾供有王兆、王文显父子身着官服画像。二人服饰均为头戴缨帽,着马蹄袖、胸绣仙鹤的补服。当是一品大员,具体官职待考。
      王文显子二人:王仁、王博。
      王博子王景棋、王景祥。此后王姓族人取名均为仨字,以中间一字的变化来区别辈分。王景棋喜习武,被认为不务正业,但后来却派上了用场。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十五年(1889年),由于人丁兴旺,王景祥被“分丁拨户”到郭杖子另立庄园,现金杖子、郭杖子等村的400余口王姓族人就是其后裔。而王景棋留驻崖门子庄头主事。
      王景棋有三子:王恩荣、王恩庆、王恩普。
      王恩普子王凤汉,早期即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冀东从事抗日斗争。这是家人从其枕头里的《党章》得知的。王凤汉为资助革命事业,将族产分批变卖捐出。部分族人责问之,则说:“越穷革命越彻底”。由于家族族产的减少,解放后划分成分,王姓均为贫下中农,无一划为地主、富农。王凤汉解放后曾任华北局第一书记,39岁即英年早逝。王凤汉子王振华为承德汽车修理厂职工(2003年病逝),其子王志军现仍居承德。
      郭杖子乡郭杖子村族人王凤楼1946年3月参加革命,在区政府任通讯员,1946年8月在金杖子村牺牲。同乡金杖子村族人王恩汉,1947年崐7月参加革命,同年随东北野战军南下,参加解放战争,1952年在朝鲜战场牺牲。七沟镇南杖子村族人王凤刚为志愿军582团2营5连战士,1951年5月4日在朝鲜战场牺牲。
      崖门子族人王凤柱在康德二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伪满族国时期,任平泉警察署署长直至1945年解放。在日军为围困抗日军民,实施集家并村时,对承平宁地区实行疯狂的扫荡。王凤柱所属的警署参加了扫荡。在宽城,青龙籍八路军战士(王姓族人)王景喜被3名日本兵抓住绑在树上正要活扒皮,恰巧王凤柱坐车路过这里,听说姓王的八路军要被杀害,心想:会不会是同宗?便带人前去看个究竟。一看正是同姓族人,便萌生了相救的想法。他仗胆挺胸走上前,分别打了个两个日本兵一人一个耳光,“这事应该归我们警署管”,不由分说将王景喜用车拉回了平泉。但又无法处理,胆颤心惊之下又将之送到了承德,但仍觉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和个别族人商量,决定尽快将之转移走。于是在族人的帮助下,打听清楚了王景喜所属的部队,设法将之辗转从承德、平泉、宽城,送回了青龙,继续从事抗日斗争。王凤柱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解放后王景喜曾到崖门子省亲,寻访王凤柱。因而王凤柱相救王景喜的故事,人人皆知。

      (二)
      崖门子王姓,自王自友建立庄头至“建”字辈,已历十五世,358年,2003年由于老家谱取名用字已尽,各地王姓族人代表20多人聚于崖门子,重新续订家谱男丁取名中间用字至81辈。
      民国五年(1916年),昭武上将军兼热河都统署热河军务姜(桂题)取缔热河134个皇粮庄头,其中就包括王姓庄头:“王恩普新圈座落承德县(应为平泉县)野猪河崖门子”。
      光绪元年(1875年),王姓各地到崖门子领取俸银(满清贵族待遇为小孩出生男有俸银3.2两,女2.8两)的就多达300多户。按每户7口人计算,人口约2100多人。其中崖门子(除荒地以外的)8个村均有王姓族人居住,另有瓦庙子等17个收租点也有族人落户。如现郭杖子供销社对过就是被称为“王局子”的收租点旧址,当时院落为5亩多地,住房、粮仓若干间。现仍有旧房一间半,王凤岐等5户族人在此居住。现在平泉仍有不少人称“老院”或最长辈人为“老家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平泉原各定居点计有王姓满人500多户,平泉以外的各地定居点有2000多户,因搬迁、谋生、分配工作、投亲等诸原因散居各地的族人亦不少于1200户(仅阜新市就有40多户,王自友九世孙王玉珠兄弟二人分别落户于辽宁省北票、凌源等地),累计约为3700多户,按每户4口人计,共有人口14800多人。

      (三)
      王姓满族至今还保留了大量满族生活习俗。在服饰上,上世纪70年代还多穿斜襟开契袄,上腰抿裆裤,头戴瓜皮帽,单连或双连布鞋。富裕一些的还要外加长袍、马褂。妇女,穿肥大的戴襟袄,抿裆裤。冬天男穿靴子或靰拉(有的称毡疙瘩),头戴毡帽头。笔者幼时就穿过大襟棉袄,穿过鞋前绣猫、虎纹饰的布鞋,后来为使布鞋结实、耐穿,鞋尖上即辍缝多层布毛。无论男女,上衣一律左衽。幼儿无论男女均梳“木梳背”,留小辫,留“老毛”。这种半剃半留的发式为女真族遗风。
      在住宅上,延续东北草屋土炕的方式。逐渐发展至海青房、青瓦房、红瓦房。房子一般3间至5间,中间一间搭两个锅台,取暖、做饭均在此完成。锅台连接东西房内的两铺炕,土炕一律搭在向阳、临窗的南面,烟筒设在背风处。个别的跨度大的房子搭南、北两铺炕,老少辈中间用布帘隔开,男女长幼分居。一般房子开有北门以通风,冬季封堵。房子一般盖在院落中间,留有前后院。现在则多为砖瓦房,为使室内明亮,北炕也多了起来,室内装饰也现代化了。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取暖条件的改善,睡床普遍,土炕也在逐渐减少。现仍有个别户大门口建有影壁墙。有的还保留在西屋墙上供奉祖先“牌位”的习俗,朔、望之日上供祭祀。
      在婚俗上,新房床上仍要放一把斧子,意为“作福”,要吃“子孙饺子”,床上还要撒枣和栗子,意为“早立子”,结婚当日晚要“搅房(闹洞房)”,一般人都可参加,“头三天不分大小”。结婚第二天,新媳妇由人带领熟悉邻里乡亲的长辈人,行家礼,称为“分大小”。婚后3天回娘家,称之为“回崐门”。另外,女方父、母、姑、姨、舅不送亲。即“姑不娶、姨不送,姥姥家人全部用”。
      在饮食上,平泉王姓满人喜欢吃粘食,节日均要作粘火烧(粘饼子)改善生活,腊八要搽“粘干饭”(腊八粥),过年还要撒年糕。喜用酸菜、粉条、猪血豆腐、冻豆腐一起炖猪肉,特别是腊月杀猪时均要请长辈人到家去吃肉。有条件的还喜食火锅涮食肉片、蔬菜。食用米饭,特别是小米饭时,爱用菜叶将蔬菜和米饭打包吃。王姓满人因过去狩猎,狗是重要帮手,故不食狗肉,现在已基本上不忌讳了。
      王姓满人在丧葬习俗上,还有自身特点。居丧男女皆不穿大孝,不穿隔年孝,戴孝不过百日。停尸时间分大三天、小三天,以待亲友回归、吊唁。现已有时间缩短的趋势,但程序更为复杂。死者安葬后三天,圆坟,规整坟头,不压坟头纸,不搭灶门。要烧七、烧百日、烧周年,三周年后,主要是清明上坟、填土。烧纸、压坟头纸是必须的程序。在年、节亦要祭奠一下。死者家属在百日内不饮酒、不娱乐、夫妻不同床,当年春节不贴春联、不拜年。在葬式上保留了原满族“连花坟”的葬式。即父与子的坟上、下仅相错一、二尺,故辈分时间久了就不易区分。但葬够九辈整个坟地即成一完整莲花。现崖门子仍有这样完整的“莲花坟”坟地两处。
      王姓满族人保留的游戏有:骑马打架、抢高山、老虎吃绵羊、五福、藏猫儿、欻骨头子(抓嘎拉哈)、打线(布)球、打嘎、跑马城、跳房子、踢菠萝牛、赶老窑、老鹞子抓小鸡、踢键儿等。
      在语言上,保留也较多。如:称不凉不热为“乌拉巴突”、墙有为“旮旯”、笼屉为“连子”、锅盖为“盖顶”、眼屎为“赤马胡”、肮脏的“埋汰”、膝盖为“博罗盖”、炊帚为“刷帚”、变味的油和肉味为“哈拉味”、胡说八道的“胡沁”、太多为“海勒号了”、头脑不清楚为“胡里八都”、称该做而忘做的事为“拉乎”、称吹牛后落实不了的事为“突鲁”等等。另外,称长兄、姐为“哥儿”、“姐儿”,显得格外亲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