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吁书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参加“《自流井珍珠山王氏宝善祠四修家谱》百年回归展示暨研讨会”。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王氏《家谱》,排印于清宣统元年(1909),由于某种原因,家谱散佚数十载。流落民间,不知其辗转于多少人之手。它那残破的书页,无声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值得庆幸的是,值此百年之际,王氏后人从民间收藏者手中发现并高价购回。它不仅是记载自流井盐业世家王氏家族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自贡盐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珍贵文物。因此,今天这个聚会,也就不仅是王氏家族寻根问祖,理清脉络,更是各界有识之士共同传承文明,创建和谐社会之举。
因盐成邑,因盐建市,千年盐都自贡的历史,就是一部带着浓浓咸味的盐文化史。离开了盐业,自贡市的历史就无从谈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族研究是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宗族文化作为传统民俗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一直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离开了盐业世家,去研究自贡这座曾经天车林立的都市历史,同样会显得苍白无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追根溯源,一种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然而,近现代以来,就如同王氏《家谱》的散佚一样,众多的历史文献都有着相似的命运,大量的文物古迹没能得到有效地保护,甚至相当多的历史遗存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损毁。特别是当今,在乡村城市化、城市趋同化的演进中,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残酷的毁坏了,许多历史遗存悄然逝去,中华民族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瑰宝,每每遭遇着濒临失传的厄运。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扼腕叹息,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沉重的忧虑:我们曾经辉煌数几千年的华夏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将何去何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不能有效传承,将会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将逐渐土崩瓦解!这些年,外来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肯德基的快餐、韩国的影视剧、日本的动漫……而我们民族的、本土的文化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人们感慨人心不古,大家痛恨物欲横流。然而,我们谁也无能为力去改变大家所厌恶的社会现象。这正是由于我们民族价值观、审美观悄然发生变异所带来的恶果。
与此相反,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日本在现代化发展高潮中,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国家性抢救工程。法国进行了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总普查,“大到教堂,小到汤匙”,巨细无遗,全部登记造册。日本则实施了由国家组织的“民俗资料紧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80年代又再次实施由政府专项拨款进行的无形文化财产记录工作,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举办全国民俗艺能大会等。把祖先留下来的财富清理得心中有数,加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乡土的热爱,也极大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
值得欣慰的是,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维护好我们的文化安全。这是明智之举,哪怕是亡羊补牢,但毕竟重新找回了正确的思路。正如自贡市文化局副局长万一先生在“文物普查走进蜀光”活动仪式上的演讲所言:“如果我们失去了民族的精神家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很快消亡在各种文明的冲突之中。”“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赖以发展、并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
有人说,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荒原,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沙漠。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盐都自贡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为了不让它沦落为荒原和沙漠,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紧迫性、严峻性。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珍贵财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并传递给子孙后代。在此,我们呼吁:
一、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用有效的法律手段来预防和控制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关系,避免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毁损;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物单位的维修保护。
二、加强对家族文化的研究和民俗文化的重视,充分发掘其可资利用的优秀价值。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让每一个盐都市民以主人翁精神来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珍爱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财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共同传承华夏文明。
2009-1-29
签名的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刘亮晖、曾凡英、王发庆、夫子、王德良、黄宗壤、李怀全、王国喜、王典平、喜利、程龙刚、王大可、罗林、王松明、李汝高、巴骄、王明全、陈思逊 |
|